《后的儒家》
中文版序言 1
導論 1
章 父與子 15
第二章 精神異常、自殺、成圣 32
第三章 北京大學的孔夫子和文化 65
第四章 中西文化(一) 77
第五章 《東西文化及其哲學》的社會反應 122
第六章 梁漱溟的上下求索,1922—1926 131
第七章 廣東與河南:鄉(xiāng)村重建的開端,1927—1931 150
第八章 中西文化(二) 172
第九章 鄉(xiāng)村重建:儒家的現代化 188
第十章 “南京十年”時期之鄉(xiāng)村建設:一個政治和社會的分析 221
第十一章 山東的鄉(xiāng)村建設 232
第十二章 抗戰(zhàn)時期和戰(zhàn)后:政治和論戰(zhàn) 271
第十三章 回到北京 310
第十四章 1986 年跋 324
參考書目 339
《我們從何處來?》
“演戲也是一種有教育意義的事兒” / 2
我做司法總長機要秘書的時候 / 7
談佛論哲:任教北大的前前后后 / 14
總角之交:與張申府為友的七十余年 / 27
“延安歡迎我去”:跟正式見面 / 40
少年意氣:參加同盟會地下工作 / 46
他不是一個能夠為苦難的局面盡心盡力的人:我眼中的章士釗 / 55
與的階級觀辯論 / 67
親歷“五四”:“我沒有一種很激昂的情緒” / 71
結識梁啟超:“我們父子都崇拜梁任公” / 76
“別忘了你是陶行知的學生” / 83
李大釗是個看似溫和實則激烈的人 / 86
同盟會往事:刺殺良弼、袁世凱 /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