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璽印史上,秦漢是壐印的繁榮發(fā)展時期、與戰(zhàn)國時期相比,這個時期的璽印不僅數(shù)量大為增多,而且在形制、鈕式,字體等方面都出現(xiàn)了重大的變化,其中尤其重要的是逐漸建立起體現(xiàn)封建等級觀念的一會官印制度。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後,為了加強封建主義中央集權的專制統(tǒng)治,維護專制君主至高無上的權威,在官印的使用上,規(guī)定只有皇帝的璽印才可稱璽和用玉製作,衛(wèi)宏《漢舊儀》說:“秦以前民皆以會玉為印,龍虎鈕.唯其所好.秦以來天子獨以印稱璽,又獨以玉,群臣莫敢用”。漢承秦制,但略有增益,規(guī)定只有皇帝和皇后的印才可用玉製作,《漢舊儀》:“皇帝六璽、皆白玉螭虎鈕,皇后上璽,文與帝同”蔡邕《獨斷》亦云:“皂后赤綬玉璽”。在璽印的稱誚上,則規(guī)定除了皇帝與皇后印可稱璽之外,諸侯王的印也可稱璽,如《漢舊儀》說:“諸侯土印,黃金橐駝鈕,文門璽”。根據《史記》、《漢書》和《漢官儀》等史籍的記載,西漢武帝時期,經過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和人初元午(公元前104年)前後兩次對印制的頒令,一套依照官秩尊卑而區(qū)別C.官官印的質地、尺寸、鈕式、印綬、稱謂以及字數(shù)的官印制度便完全建立起來了。應劭《漢官儀》云:“孝武卓帝元狩四年,令通官印方寸大,小官印五分。王、公、候金、二千石銀,千石以下鋼印”。《史記。孝武本紀》:“夏,漢改磨,以正月為為歲首,而色尚黃,官名更印章以五字,因為太初元午”?!都狻芬龕濌炭冢骸睗h據上德,土數(shù)五,故用五為印文,若丞本曰‘承相之印取’,諸卿及守相印文不足五字者以‘之’足也”?!稘h書武帝紀》及《郊祀志》所記亦同。衛(wèi)宏《漢售儀》關于漢代官印印制的記載,除了個別有誤之外,基本上反映了經過武帝前後兩次對印制規(guī)定後,所建立起來的漢宮印制度?!稘h舊儀》云:“諸侯王印,黃金橐駝鈕,文曰璽,(註:謂刻口某王之璽)赤地綬;列侯黃金印,龜鈕,文日?。ㄔ]:謂刻曰某侯之?。撼邢?、大將軍、黃金印,龜鈕,文口章(註:謂刻閂某官之章)。御史大夫章;匈奴單于黃金印,橐駝鈕,文口章;御史、二千石,銀印龜鈕,文口章;千石、六百石、四百石鋼印鼻鈕,文口印,(註:謂印但作鼻、小為蟲獸之形,而刻曰某官之印)。二百行以卜皆為通官印”。以上史籍記載的這套官印制度,經過與傳世漢宮印實物的驗証,可知在雨漢時期基本卜足遵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