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緒論
節(jié) 選題緣由及思路
一 選題緣由
二 相關說明
第二節(jié) 學術史梳理
一 區(qū)域社會史理論演變
二 通道與區(qū)域選擇
三 酉水流域社會研究
第二章 酉水流域社會概況
節(jié) 獨特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
第二節(jié) 歷史沿革和地方行政制度變遷
第三節(jié) 歷史典籍中的各民族
第四節(jié) 歷史上的交通要道
第三章 誓下州:溪峒社會的政治組織
節(jié) 族群與誓下州聯(lián)盟的形成
一 誓下州聯(lián)盟范圍與形成時間的爭論
二 誓下州的形成過程與分化
三 神宗開邊與誓下州范圍的確定
第二節(jié) 眾建誓下州與溪峒西高州田氏的擴張
一 西高州田氏在沅水流域
二 西高州田氏一族與誓下溪州
三 西高州田氏從舞水流域向酉水流域的東移
四 種落自附,成為一方都誓首
小結
第四章 溪峒治理:從土官到土司的設置
節(jié) 各從其俗,無失常業(yè):從土官到土司
一 元代酉水流域土官的設置
二 明代酉水流域川黔楚三地土司格局的確定
第二節(jié) 豈惜一官與自署官屬:溪峒地區(qū)的權力結構
一 朝廷任命的職官體系
二 土司白署的職官體系
第三節(jié) 從碑刻所見土司婚姻圈的酉水區(qū)域特性
一 永順宣慰司的通婚關系
二 永順宣慰司婚姻圈的特點
小結
第五章 從峒到旗甲:溪峒社會的組成和表現(xiàn)形式
節(jié) 峒組織的形成與表現(xiàn)形式
一 互助聯(lián)盟:溪峒基本的自助手段和方式
二 溪峒專條:從洞蠻到土人的過程
第二節(jié) 旗甲的形成和表現(xiàn)形式
一 旗甲是溪峒社會土司自署官職的管理機構
二 從駐防到征調:旗甲制度的軍事性
第三節(jié) 從土地之爭來看土官與土民的關系
一 永順、保靖、酉陽三土司爭端的事由
二 土民的選擇:歃血合款與叛主背投
小結
第六章 酉水流域城鎮(zhèn)的形成和變遷
節(jié) 政治軍事類城鎮(zhèn)分布及其特點
一 從三州之衛(wèi)到依山為障:永順彭氏政治中心及其防御體系的形成和變化
二 從依山為固到以江為塹:保靖彭氏的政治中心及其變化
第二節(jié) 商業(yè)貿易類城鎮(zhèn)的分布
一 酉水干線上的中心集鎮(zhèn)
二 酉水支流上的市鎮(zhèn)中心
小結
第七章 人口、物資的流動與文化
節(jié) 族群的構成與變化
一 土、苗、客籍的形成與分布
二 移民出入的原因與方式
三 科舉:宗族勢力的延續(xù)
第二節(jié) 物資流動的方式
一 互市貿易
二 貢賦和賞賜
三 采木
第三節(jié) 擺手堂、土王祭祀與地方信仰
一 官方認可和國家制度下的祭祀體系
二 擺手堂與土王祭祀:作為社區(qū)共同體的寺廟與神靈
小結
結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