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深陷于孤獨感的內心 VII
看護時首先注重與患者的交流 IX
了解認知障礙癥,也是了解未來的自己 XI
章 重拾與認知障礙癥患者的“交流” 001
運用“CANDy”從日常對話中了解對方 003
患病后,患者的表達失去邏輯性 003
“CANDy”是什么——通過“對話”來評判認知能力 007
“CANDy”的使用方法和評判方法 009
通過“CANDy”了解患者的交流特點和生活狀態(tài) 013
從對話中探尋藏在字里行間的深意 022
為什么我們需要“CANDy” 033
智力測試會傷害患者的自尊心 033
腦部認知障礙與生活自理障礙沒有直接聯(lián)系 038
第二章 了解認知障礙癥患者交流的特點 041
從非言語交際中看認知障礙癥 043
語言溝通與非語言溝通是什么 043
患認知障礙癥后,患者的非語言溝通能力也逐漸降低 046
至關重要的“社會認知能力”是什么 049
患認知障礙癥后,患者的社會認知能力逐漸下降 049
社會認知能力下降所引發(fā)的種種問題 054
認知障礙癥患者眼中自身與他人的關系 063
無法理解對方的感受 063
無法輕易改變對他人的印象 065
無法將他人看作一個個獨立的“人” 068
患者與“Telenoid”對話時興趣盎然? 071
曾以為無法正常交流的患者竟精神百倍地說起話來! 071
通過 Telenoid 自然而然地進入認知障礙癥患者的個人世界 076
認知障礙癥患者有著看護過程中難以被察覺的潛在技能 078
第三章 了解認知障礙癥患者眼中的世界 081
“心”是什么 083
我和你的心為什么是不同的 083
“記憶力衰退”是什么 086
“注意力衰退”是什么 089
認知障礙癥患者如何看待時空 092
我們需要在時空中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 092
再親近的人站在眼前也認不出來 095
認知障礙癥患者眼中的世界和我們眼中的世界 096
四大認知障礙癥的特征分別是什么 100
“認知障礙癥”在醫(yī)學上的定義 100
輕度認知障礙(MCI)和認知障礙癥的區(qū)別 104
認知障礙癥的核心癥狀和精神行為癥狀 107
“阿爾茨海默病”的特征 117
“血管性癡呆”(腦血管性癡呆)的特征 120
“路易體癡呆”的特征 121
“額顳葉癡呆”的特征 123
其他類型的認知障礙癥 126
認知障礙癥能否“預防”或“治療”? 128
平均學歷越高,認知障礙癥的發(fā)病率越低? 128
壽命越長,健康壽命和非健康壽命的時間也越長 131
認知障礙癥能夠預防嗎? 134
認知障礙癥能夠痊愈嗎? 135
第四章 了解認知障礙癥患者的痛苦 139
逐漸失去自我的痛苦 141
認知到自己患病的痛苦 141
不得不迎合他人的痛苦 144
讓別人看到了恥于示人的一面的痛苦 147
逐漸無法正常生活的痛苦 149
無法享受興趣愛好和美食的痛苦 149
無法自己開車、下廚的痛苦 152
出門后找不到回家的路的痛苦 155
無法自己刷牙、換衣服的痛苦 159
“未來前瞻 = 希望”不再成立的痛苦 161
不知道明天會怎樣的痛苦 161
想回家卻回不去的痛苦 164
仿佛只有自己活在其他世界的痛苦 166
不明白自己為什么身在此處的痛苦——與自尊心的搏斗 166
交流時不被理解的痛苦 171
被當作“特殊人群”對待的痛苦 173
第五章 攜手了解更美好的生活方式 177
為什么會有“虐待行為”存在 179
只要有理由,就不算虐待? 179
以看護人為主體的看護行為讓虐待的判定標準一再寬松 183
看護人應該明白什么是虐待行為 184
看護人要在辛苦中發(fā)掘益處 186
時至今日依舊存在的偏見 189
不同于自己的人很可怕? 189
能保障認知障礙癥患者權益的只有“自己的家”? 191
用心對待認知障礙癥患者的世界 193
應該直呼其名,還是加以尊稱? 193
不動怒,不反駁,與患者共鳴 195
了解付諸行動前患者的狀態(tài) 198
站在認知障礙癥患者的角度去思考 200
并非為之“看護”,而是同之“生活” 203
認知障礙癥咖啡館是什么地方? 203
運用“程序記憶”維持正常生活 206
分擔認知障礙癥患者的痛苦 209
傳遞樂觀向上的精神 211
運用“情緒感染”創(chuàng)造由外至內的愉快心境 211
嘗試一下“微笑廣播體操”吧! 214
結語 217
參考文獻 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