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工業(yè)技術一般工業(yè)技術電磁發(fā)射原理

電磁發(fā)射原理

電磁發(fā)射原理

定 價:¥86.00

作 者: 趙亮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030719416 出版時間: 2022-08-01 包裝: 精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納秒脈沖固體電介質(zhì)擊穿特性及機理》是對作者在脈沖功率技術領域十余年工作的總結,同時介紹部分國內(nèi)外優(yōu)秀研究成果,是一部集理論分析、實驗研究、設計方法為一體的實用性著作。《納秒脈沖固體電介質(zhì)擊穿特性及機理》共7章,第1章為緒論;第2~5章介紹納秒脈沖固體電介質(zhì)的擊穿特性,涉及單脈沖擊穿特性、累積擊穿特性、壽命評估、絕緣結構的失效等內(nèi)容;第6章為納秒脈沖固體電介質(zhì)擊穿機理;第7章為混合絕緣結構設計方法?!都{秒脈沖固體電介質(zhì)擊穿特性及機理》圍繞“特性—機理—設計”的總體思路,以實際應用為牽引,著眼于解決高壓絕緣結構在設計、應用、評估中所面臨的問題,介紹固體絕緣研究領域的學術成果,內(nèi)容翔實、邏輯清晰、概念明了、數(shù)學推導詳略得當。

作者簡介

暫缺《電磁發(fā)射原理》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目錄
前言
主要符號表 
第1章 緒論 1 
1.1 固體電介質(zhì)擊穿現(xiàn)象 1 
1.2 固體電介質(zhì)經(jīng)典擊穿研究現(xiàn)狀 2 
1.3 納秒脈沖固體電介質(zhì)擊穿研究進展 4
參考文獻 7
第2章 納秒脈沖固體電介質(zhì)的單脈沖擊穿特性 10 
2.1 電介質(zhì)厚度對擊穿閾值的影響 10 
2.1.1 厚度效應實驗 10 
2.1.2 從Weibull分布得出的理論公式 14 
2.1.3 本節(jié)公式與Martin公式的異同 16 
2.2 電介質(zhì)厚度效應的物理機制 17 
2.2.1 引言 18 
2.2.2 不同厚度關系的比較 20 
2.2.3 負冪指數(shù)關系的物理機制 23 
2.2.4 負冪指數(shù)的影響因素及物理含義 28 
2.3 電介質(zhì)尺寸效應的統(tǒng)一表達式 31 
2.3.1 引言 31 
2.3.2 統(tǒng)一表達式的理論依據(jù) 33 
2.3.3 統(tǒng)一表達式的實驗支撐 37 
2.3.4 形狀參數(shù)β的取值 39 
2.4 擊穿閾值與聚合物種類之間的關系 41 
2.4.1 固體電介質(zhì)的極化機理 42 
2.4.2 聚合物種類與擊穿閾值的關系 43 
2.4.3 實驗驗證 48 
2.5 脈沖寬度對擊穿閾值的影響 49 
2.5.1 引言 49 
2.5.2 脈寬效應實驗 50 
2.5.3 脈寬效應擬合的理論基礎 51 
2.5.4 脈寬效應的物理機制 54 
2.5.5 冪指數(shù)s的取值 57 
2.6 電極和脈沖極性等因素對擊穿閾值的影響 60 
2.6.1 電極材料因素 60 
2.6.2 電極形狀因素 63 
2.6.3 脈沖極性因素 64 
2.7 小結 65
參考文獻 66
第3章 納秒脈沖固體電介質(zhì)的累積擊穿特性 71 
3.1 納秒脈沖下聚合物的累積擊穿 71 
3.1.1 累積擊穿的基本圖像 71 
3.1.2 累積擊穿的基本特征 76 
3.2 放電通道的引發(fā) 79 
3.2.1 引言 79 
3.2.2 低濃度域的直觀圖像 79 
3.2.3 低濃度域的形成機制 81 
3.3 放電通道的增長 84 
3.3.1 引言 84 
3.3.2 電樹枝生長的數(shù)學模型 85 
3.3.3 模型的三種解 89 
3.3.4 實驗驗證 93 
3.3.5 電樹枝生長的物理本質(zhì) 95 
3.3.6 電樹枝生長模型的討論 98 
3.4 累積擊穿中的熱效應 100 
3.4.1 氣隙充放電模型 101 
3.4.2 氣隙放電導致的放電通道增長 104 
3.4.3 重頻脈沖下的放電通道增長 106 
3.4.4 氣隙充放電模型的討論 109 
3.5 長、短脈沖累積擊穿對比 109 
3.5.1 長脈沖下的累積擊穿圖像 109 
3.5.2 長、短脈沖下累積擊穿圖像的異同點 111 
3.5.3 長脈沖下絕緣材料的累積擊穿機理 113 
3.6 小結 115
參考文獻 116 
第4章 納秒脈沖下絕緣結構的壽命 120 
4.1 概述 120 
4.1.1 壽命的定義和指標 120 
4.1.2 可靠度公式 121 
4.2 壽命公式 124 
4.2.1 引言 124 
4.2.2 理論壽命公式 125 
4.2.3 壽命公式驗證 132 
4.3 高可靠度壽命公式 135 
4.4 多物理場壽命公式 136 
4.4.1 平均電場對壽命的影響 136 
4.4.2 機械應力對壽命的影響 138 
4.4.3 外施電場和機械應力場下的多物理場壽命公式 140 
4.4.4 應用舉例 141 
4.5 壽命評估 143 
4.6 壽命與尺寸效應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 146 
4.6.1 理論關聯(lián) 146 
4.6.2 m參數(shù)的取值 147 
4.6.3 m參數(shù)的影響因素 149 
4.6.4 兩點討論 151 
4.7 小結 152
參考文獻 152 
第5章 納秒脈沖下固體絕緣結構的失效 155 
5.1 概述 156 
5.1.1 早期工作 156 
5.1.2 實驗驗證 159 
5.2 油-固界面的蟲孔效應 162 
5.2.1 體擊穿閾值和沿面閃絡閾值變化趨勢 162 
5.2.2 油-固界面的臨界脈寬 163 
5.2.3 累積脈沖下的臨界脈寬 165 
5.2.4 短脈沖下固體絕緣結構的失效 166 
5.3 固體-真空界面的蟲孔效應 169 
5.3.1 真空沿面閃絡閾值變化趨勢 169 
5.3.2 真空界面蟲孔效應的發(fā)生條件 170 
5.3.3 實例分析 172 
5.4 固-氣界面的穿刺現(xiàn)象 173 
5.4.1 穿刺現(xiàn)象發(fā)生的條件 173 
5.4.2 實例分析 174 
5.5 臨界脈寬對固體絕緣設計的意義 175 
5.5.1 引言 175 
5.5.2 臨界脈寬的物理機制 176 
5.5.3 臨界脈寬的影響因素 178 
5.5.4 固體絕緣設計的一般原則 183 
5.6 小結 183
參考文獻 184
第6章 納秒脈沖固體電介質(zhì)擊穿機理 188 
6.1 局部放電和體擊穿 188 
6.1.1 電子碰撞電離判據(jù) 188 
6.1.2 局部放電和體擊穿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190 
6.2 改進的電子雪崩擊穿模型 191 
6.2.1 引言 191 
6.2.2 基本物理模型 193 
6.2.3 擊穿閾值公式 194 
6.2.4 分析比較 200 
6.3 電子雪崩擊穿中的形成時延 203 
6.3.1 引言 203 
6.3.2 電擊穿與熱擊穿的時間分界點 205 
6.3.3 形成時延公式 208 
6.4 小結 212
參考文獻 212
第7章 混合絕緣結構設計方法 215 
7.1 統(tǒng)一閾值公式 215 
7.1.1 引言 215 
7.1.2 統(tǒng)一閾值公式的推導 218 
7.1.3 統(tǒng)一閾值公式的支撐 220 
7.1.4 統(tǒng)一閾值公式與其他絕緣公式的比較 224 
7.1.5 實際應用 227 
7.2 基于可靠度的混合絕緣結構設計方法 228 
7.2.1 常見混合絕緣結構 228 
7.2.2 不同絕緣形式的歸一化外施電場 229 
7.2.3 混合絕緣結構設計的一般步驟 232 
7.3 舉例應用 233 
7.3.1 給定條件 233 
7.3.2 設計步驟 234 
7.4 小結 236
參考文獻 236 
附錄 241 
附錄Ⅰ 常見聚合物中英文對照表 241
附錄Ⅱ 正態(tài)分布與Weibull分布簡介 242
附錄Ⅲ 常見聚合物有效介電常數(shù)的計算 246
附錄Ⅳ 脈沖寬度效應理論關系推導 250
附錄Ⅴ 電樹枝生長數(shù)學模型的三種求解 253
附錄Ⅵ 短脈沖下常見絕緣形式擊穿公式歸納 255 
附錄Ⅶ 短脈沖下不同放電形式的相似性 259 
參考文獻 263 
彩圖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stefanvlieg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