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狄爾泰其人其學
二、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三、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四、研究方法與基本寫作思路
第一章狄爾泰構造性倫理學思想的理論溯源
第一節(jié)狄爾泰構造性倫理學的思想資源
一、德國古典哲學
二、德國浪漫主義
三、英法經驗哲學
四、德國歷史學派
五、生物進化論
六、實驗心理學派
第二節(jié)狄爾泰構造性倫理學的理論基礎
一、“歷史理性批判”總工程
二、精神科學體系中的倫理學
三、心理學基礎與描述性心理學方法
第二章狄爾泰構造性倫理學的歷史出發(fā)點——以《施萊爾馬赫倫理學原則批判》為核心
第一節(jié)構造性倫理學的提出:對康德倫理學的初步批判
一、對“構造性倫理學”和“限制性倫理學”的界定
二、對康德道德三命題的批判
三、對赫爾巴特及其學派倫理學的批判
四、構造性倫理學的存在依據(jù)
第二節(jié)“構造性倫理學的實施”:施萊爾馬赫哲學
倫理學體系
一、施萊爾馬赫倫理學與其整體哲學之關系
二、由理性活動的三重形式到施萊爾馬赫倫理學原則
三、“兩組相互交叉的對立”與倫理的認識論問題
四、對施萊爾馬赫哲學倫理學的質疑
第三章早期狄爾泰的構造性倫理學構想——以《試析道德意識》為核心
第一節(jié)“道德意識的哲學深化”:基于倫理實踐的需求
一、道德意識分析的必要性
二、道德意識分析的方法
三、道德判斷——道德意識分析的出發(fā)點
四、實踐理性與道德情感——道德判斷的兩種對立
形式及其揚棄
五、普遍性、普遍有效性與約束性
六、先天綜合-實踐判斷——“我們意志的實踐
行為方式”
第二節(jié)倫理實踐的動機:道德意識內容中對
“應在”的指向
一、對傳統(tǒng)道德動機分析方法的批判
二、道德動機中的“一點綜合之物”——綜合要素
三、“道德取向”與服務于“類目的”的人類道德組織
第四章狄爾泰的構造性倫理學體系——以《倫理學體系》
為核心
第一節(jié)人類學-心理學視角下道德規(guī)范的可能性
一、倫理學的實踐指向性轉變
二、倫理學的方法論改造
第二節(jié)人類倫理實踐的規(guī)范性之源
一、回到原初的生命倫理事實
二、“團結”與“對他人的情感”:生命主體倫理
經驗的拓展
第三節(jié)“倫理進化”:朝向“持久的滿意”的人類
倫理實踐
一、由“倫理稟賦”到“社會倫理力量”
二、道德意識在社會團體中的發(fā)展與社會倫理
系統(tǒng)的“進化”
三、“持久的滿意”:狄爾泰構造性倫理學的發(fā)展趨向
第五章對狄爾泰構造性倫理學的整體評價
第一節(jié)狄爾泰構造性倫理學的積極意義
一、 凸顯心理學研究的基礎性地位
二、 彰顯歷史性生命框架的重要價值
三、 拓展生命主體的倫理經驗及自我理解
第二節(jié)狄爾泰構造性倫理學的限度與反思
一、“倫理相對主義”和“倫理自然主義”的詬病
二、狄爾泰整體哲學思想的內在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