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本書開啟哲學史的閱讀!周國平“西方哲學之旅”開講之作 本書主要講述西方哲學的產生與轉變。從距今兩千五百多年的古希臘哲學出現(xiàn),到一百多年前尼采預見現(xiàn)代人的精神困境,時間跨度兩千五百余年。從古希臘開始,哲學家們討論宇宙的本體是什么,致力于探究使宇宙萬物能夠統(tǒng)一的那個東西是什么。隨后,蘇格拉底把哲學關注的對象從宇宙轉移到了人生。接下來的古羅馬哲學圍繞著人生論,幾乎沒有一個時代像古羅馬那樣,哲學家們圍繞人生問題寫了這么多書,他們對幸福、道德、政治的思考,今天看來仍具有啟發(fā)意義。而后漫長的中世紀時期里,哲學成為了神學的奴仆,必須聽命于神學。當時間來到歐洲近代,哲學家們不但拋棄了神學教條,而且對古希臘哲學進行了批判,以前的哲學家們對世界做各種論斷,現(xiàn)在哲學家們要追問,你這么說有什么根據(jù)?哲學家們產生了越來越多的懷疑。正因為這種種懷疑,認識論成為他們關注的中心。認識論的主要工作,是對人類的理性能力進行批判地考察。西方哲學發(fā)生了從本體論向認識論的重大轉變,從十六世紀到十九世紀,三四百年間,哲學大家輩出。 總的來說,本講義借助哲學原典和傳世文獻,梳理西方哲學產生、傳承和轉變的過程,再現(xiàn)哲學家們對世界和人生深刻的思考。在結構上,基本上以哲學家為單位,全書三十講中,有二十五講是每一講只講一個哲學家,讀者對于每一位重要哲學家的生平和思想可以形成完整的清晰的了解,比較容易進入各人所關注的主要問題和問題之思路中去;在形式上,采用講義體裁,用通俗明白的語言,帶領大眾親近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