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經濟再發(fā)達的城市,似乎對城市內澇也束手無策?甚至越發(fā)達洪水越嚴重?為什么同一塊地方在不同時段會旱的旱死、澇的澇死,還愈演愈烈?環(huán)顧全球、回望不同文明的歷史,我們能否找到一些與水共存的成功模式?《慢水》跟蹤不同水體的“生活習慣”,探索水如何穿越地上和地下空間,如何與周圍的生物互動,也探索水在不同時期造訪各地給人們留下的記憶和教訓。綜合地質學、水文學、環(huán)境工程、景觀設計、生態(tài)保護等各領域學者和工作者的觀點,引介全球各地正在興起的“慢水”運動,埃麗卡·吉斯在本書中發(fā)出預警,我們當前的城市化建設普遍采取讓水加速離開地表的思路,選擇排擠和侵占而非給水留出空間,這會引發(fā)深重的災難:我們會缺少地表水、破壞濕地生態(tài)、增加碳排放,洪水會淹沒城市,回到它最初占據的地方。我們付出巨量的經濟、生態(tài)代價和人員傷亡,獲得了控制水的假象,但事實上,水會贏到最后。而當我們關注水自身的需求,讓渡空間,遵循水的本性,讓水恢復到自然慢速階段,我們能夠獲得保障用水、減少洪澇、改善環(huán)境和氣候等方方面面的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