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內容簡介本書描寫了1880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之間科技和文化的巨大變化,這些變化使得理解、體驗時間和空間的新模式得以產生。書中論及普魯斯特、喬伊斯、H.G.威爾斯、弗洛伊德、康拉德、愛因斯坦和畢加索等人物,并闡述了流行文化的各種來源和傳統(tǒng)價值觀的轉變。書系內容簡介《當代學術棱鏡譯叢》自2000年以來,已譯介百余部域外學術佳作。復合光通過“棱鏡”便分解成光譜,叢書以“棱鏡”為名,意在通過所選篇什,折射出國外知識界的歷史面貌和當代進展。叢書下設25個子系列,涉及哲學、社會學、文學理論、藝術理論、媒介研究等諸領域,囊括了眾多域外著名學者的代表作、新作,如讓·鮑德里亞的《消費社會》、居伊·德波的《景觀社會》、海登·懷特的《敘事的虛構性》、C. 賴特·米爾斯的《白領》、邁耶·夏皮羅的《繪畫中的世界觀》等,旨在通過譯介實現(xiàn)“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