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時期,是運河工程的東西向大發(fā)展期。中國封建社會進入經濟高速發(fā)展時期,經濟重心開始逐漸向東南轉移。隋唐定都長安,經濟上十分倚重東南。為加強政治中心與經濟發(fā)達地區(qū)的聯系,同時也為加強朝廷對全國的控制,隋唐兩朝大力拓展、暢通以洛陽為中心,向東南、東北的東西方向水運交通。永濟渠和通濟渠則是隋唐兩朝的大動脈,一條伸向華北,一條伸向東南,牢牢連接著朝廷的主要軀干。北方用兵時,南方漕糧須臾不可中斷。隋煬帝兩次發(fā)兵遠征高麗,后勤保障運輸完全依賴永濟渠和通濟渠。唐代宗李豫即位時,因汴渠失修,運道一度中斷,致使長安斗米價值千錢,宮中無隔夜之糧。唐德宗(李適)時,又因藩鎮(zhèn)叛亂而漕運阻隔。平叛之后,江南漕米運到陜西時,德宗皇帝竟激動地對太子說:“米已至陜,吾父子得生矣?!绷娛勘病敖院羧f歲”??梢娝逄七\河對朝廷有多么重要。《隋唐運河故道地名考》介紹了廣通渠、通濟渠、永濟渠三個地名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