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雞報春的喜慶日子里,我,一個耄耋之人,眉開眼笑地讀著青年小友劉純一的散文集《雛聲》,愈讀愈有興味,感覺有一股溫馨的春風撲上面來,沁入肺腑。于是,一首七言絕句涌上心頭:“十歲裁詩走馬成,冷灰殘燭動離情。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于老鳳聲。”這是晚唐杰出詩人李商隱的名篇,詩題為《韓冬郎即席為詩相送,一座皆驚。他日余方追吟“連宵侍坐徘徊久”之句,有老成之風,因成二絕寄酬,兼呈畏之員外》。韓冬郎是李商隱的外甥,即韓偃,冬郎是他的小名。詩的前兩句說:那一年我赴梓州任職,你寫詩相送,才十歲的孩子,詩思競如此敏捷,像跑馬一樣迅速。那時已是深夜,你對著殘燭冷灰,生發(fā)離情別緒,寫下了感情深摯的詩章。后兩句說:在傳說鳳凰棲息的萬里丹山路上,桐花盛開,花叢中傳出鳳凰的和嗚聲,而雛鳳的鳴聲比老鳳更加清亮悅耳。詩人由“雛鳳”的典故營造出美妙、神奇、高遠的意境,含蓄地贊揚冬郎比其父韓瞻更富于才華,詩風清麗美妙。我覺得,劉純一在讀小學四年級和中學的幾年間寫的散文,文風熱情真摯、清新活潑,好比韓冬郎的詩,惹人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