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管理》的編寫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深化教師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培養(yǎng)模式,強化師德修養(yǎng)和教學能力訓練,提高培養(yǎng)質量”為指導方針,體現了教育部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大綱《教育知識與能力》《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的相關要求。在編寫中,力求反映和體現以下特點:一,基礎性。本教材以培養(yǎng)未來中小學教師的班級管理素養(yǎng)為宗旨,精選班級管理領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能為學生未來做好班級管理工作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第二,時代性。本教材編寫充分注重從當代班級管理研究的新成果中篩選適合基礎教育班級管理的內容和觀點,注重反映班級管理改革與實踐中的新理念、新進展和新問題,使教材充滿時代氣息,體現時代特色。第三,實踐性。本教材編寫重視對師范院校學生進行班級管理相關理論的系統(tǒng)講授,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思考、判斷、解決班級管理具體問題的能力,突出班級管理實用技能的學習,力求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第四,操作性。本教材編寫在內容安排上充分關注了班級管理組織行為的活動性特征,盡量簡化和淡化冗余的言語闡述,突出班級管理中各項活動設計的流程、環(huán)節(jié)、要點等行動細節(jié),增強對班級管理實踐活動的行為指導性和現實操作性。第五,便捷性。本教材使用了二維碼技術,實現了教學資源的一鍵式獲取,減少了學生搜集資源的時間,利于為學生搭建學習支架,創(chuàng)建無縫的學習環(huán)境,支持學生學習步調的個性化,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立體化。本教材在每章內容后面都提供了思考與練習題。通過這些題目,意在幫助學生梳理章節(jié)的內容要點,突出“班級管理”課程理論學習與實踐運用的內在統(tǒng)一性,體現班級管理理論對班級管理實踐的指導性,體現班級管理實踐對班級管理理論的應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