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大學生的精神追求》大膽吸收和借鑒人類優(yōu)秀的思想成果,所以,在精神追求引導的理論中,把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當代大學生精神追求引導的理論基礎,把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作為當代大學生精神追求引導的文化淵源,把西方哲學中的相關思想觀點作為當代大學生精神追求引導的知識借鑒。物質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精神匱乏也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建設必須使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齊頭并進。當前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得到提高,物質需求不斷得到滿足,但是這并沒有給人們帶來同等程度的精神愉悅,物欲滿足后的人們普遍在精神上表現出迷茫、困惑、焦躁、失落等負面情感。所以,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人的全面發(fā)展離不開精神追求,只有物質追求和精神追求同時得以實現,才能更讓人們感受人存在的價值和意義。當代大學生是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接班人和建設者,他們精神追求的狀況不僅關系到他們自身的全面成長問題,更是關系到國家和社會長治久安的問題,所以,《當代大學生的精神追求》告訴我們,正確引導他們的精神追求具有重大且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