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價:¥96.00
作 者: | 馬萬華 |
出版社: |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
叢編項: | |
標 簽: | 暫缺 |
ISBN: | 9787576310887 | 出版時間: | 2022-02-01 | 包裝: | 平裝 |
開本: | 16開 | 頁數(shù): | 字數(shù): |
章 院校國際化的理論建構 1
引言 1
節(jié) 院校國際化的政治、經(jīng)濟與學術動因 2
第二節(jié) 院校國際化戰(zhàn)略規(guī)劃 5
第三節(jié) 院校國際化策略選擇 6
第四節(jié) 院校國際化發(fā)展路徑 8
第五節(jié) 院校國際化質量評估 11
第六節(jié) 院校國際化與“雙一流”建設 14
第二章 院校國際化:首都高校的發(fā)展戰(zhàn)略 17
引言 17
節(jié) 首都院校國際化研究方法的選擇 18
第二節(jié) 院校國際化的規(guī)劃與實施:北京大學案例 19
第三節(jié) 首都高校國際化中多樣化的路徑選擇 24
第四節(jié) 首都高校國際化戰(zhàn)略的多樣性 26
第五節(jié) 院校國際化的組織機構建設 28
第六節(jié) 通過制度建設落實院校國際化戰(zhàn)略 30
第七節(jié) 首都院校國際化實踐中面臨的挑戰(zhàn) 31
第三章 院校國際化的案例研究:以E大學為例 34
引言 34
節(jié) 案例大學發(fā)展背景 35
第二節(jié) E大學內部院系國際化發(fā)展情況 37
第三節(jié) 國際溝通與交流網(wǎng)絡 45
第四節(jié) 教學與科研的國際化 48
第五節(jié) 未來的國際化發(fā)展路徑 51
第四章 院校國際化:學生的視角 53
引言 53
節(jié) 首都院校學生問卷調查 54
第二節(jié) 首都高校學生國際化水平 56
第三節(jié) 院校國際化發(fā)展的多樣性 62
第四節(jié) 院校國際化:對學生未來的關注 64
第五章 首都高校教師出國進修效益分析 66
引言 66
節(jié) 出國進修效益的內涵 67
第二節(jié) 對進修教師的問卷調查 69
第三節(jié) 進修效益的體現(xiàn)形式 70
第四節(jié) 教師出國進修的積極作用 79
第六章 跨境教育與中外合作辦學政策分析 81
引言 81
節(jié) 跨境教育的辦學形式 82
第二節(jié) 跨境教育的目的和意義 83
第三節(jié) 跨境教育實施過程中會遇到的問題 84
第四節(jié) 中外合作辦學的政策基礎 85
第五節(jié) 中外合作辦學的政策發(fā)展歷程 86
第六節(jié) 中外合作辦學發(fā)展的特點 96
第七章 珠三角的經(jīng)濟基礎與合作辦學 99
引言 99
節(jié) 珠三角的經(jīng)濟形態(tài)變化 99
第二節(jié) 珠三角的產(chǎn)業(yè)優(yōu)化與經(jīng)濟發(fā)展模式 101
第三節(jié) 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呼喚高質量的高等教育 105
第四節(jié) 珠三角的教育發(fā)展機遇 109
第八章 “一帶一路”倡議與來華留學教育 111
引言 111
節(jié) “一帶一路”推進來華留學教育 111
第二節(jié) 我國來華留學的發(fā)展歷程 114
第三節(jié) 目前的來華留學變化 119
第四節(jié) 來華留學教育需要關注的問題 121
第九章 出國留學與留英中國學生面臨的挑戰(zhàn) 124
引言 124
節(jié) 出國留學政策的演變 125
第二節(jié) 留學英國與英國的學位制度 128
第三節(jié) 英國高等教育中留學生的構成 129
第四節(jié) 2014/2015年在英中國留學人員基本信息 130
第五節(jié) 在英就讀中國留學生的年齡、專業(yè)和就讀學校分布 132
第六節(jié) 中國留學生對英國高等教育的經(jīng)濟貢獻 134
第七節(jié) 中國留學生在英國面臨的挑戰(zhàn) 135
第十章 國家公派留學歐美化的現(xiàn)象分析 138
引言 138
節(jié) 我國公派留學政策的演變 138
第二節(jié) 改革開放后的國家公派留學回顧 142
第三節(jié) “高水平”項目政策目標解讀 145
第四節(jié) “高水平”項目留學生的接收地區(qū)和國家分布 148
第五節(jié) 改變目前歐美化的策略與措施 151
第十一章 智力引進與“千人計劃”學者回歸 154
引言 154
節(jié) 科教興國與人才強國戰(zhàn)略 155
第二節(jié) 以重大工程為依托實施人才戰(zhàn)略 157
第三節(jié) “千人計劃”學者 159
第四節(jié) 華人“千人計劃”學者回歸的動因 163
第五節(jié) “千人計劃”學者的學術優(yōu)勢 165
第六節(jié) “千人計劃”學者面臨的挑戰(zhàn) 166
第十二章 智力循環(huán):外國專家來華工作的學術貢獻 168
引言 168
節(jié) 智力循環(huán)與國家人才戰(zhàn)略 169
第二節(jié) 外國專家含義的變化 171
第三節(jié) 來華外國專家數(shù)量的增長 172
第四節(jié) 外國專家對我國高等教育的學術貢獻 173
第五節(jié) 引進外國專家過程中面臨的挑戰(zhàn) 175
第六節(jié) 引進外國專家的策略 177
第十三章 推動院校國際化:美國聯(lián)邦政府的對外援助策略 178
引言 178
節(jié) 對外援助的形成與經(jīng)費 178
第二節(jié) 美國大學對外援助中的能力建設 182
第三節(jié) 大學參與能力建設的范圍 183
第四節(jié) 美國大學參與外援計劃的發(fā)展脈絡 187
第五節(jié) 抱團參與應對對外援助學科多樣性 190
第六節(jié) 援助國與受援國大學的長期“派對” 193
結論 198
第十四章 美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縮影:耶魯?shù)陌咐?199
引言 199
節(jié) 有限國際化:從建立之初到“二戰(zhàn)”結束 200
第二節(jié) 快速國際化:從1945年到1960年 203
第三節(jié) 國際化的穩(wěn)步發(fā)展:從1961年到1980年 205
第四節(jié) 擴大國際學生規(guī)模的訴求:從1981年到2000年 210
第五節(jié) 走向全球的耶魯大學:從2000年至今 214
第十五章 知識生產(chǎn)新模式中的院校國際化 219
引言 219
節(jié) 研究型大學中知識生產(chǎn)模式的變革 220
第二節(jié) 學科類別與應用學科的發(fā)展 224
第三節(jié) 研究型大學中專業(yè)應用學科的發(fā)展模式 227
第四節(jié) 學術研究的多元發(fā)展機制與國際合作 228
第五節(jié) 院校國際化促進了知識生產(chǎn)模式的轉型 229
第六節(jié) 從知識生產(chǎn)模式轉變看“雙一流建設” 230
第十六章 國際大學聯(lián)盟在國際人才培養(yǎng)中的作用 233
引言 233
節(jié) 環(huán)太平洋大學聯(lián)盟成員學?;厩闆r 235
第二節(jié) 環(huán)太平洋大學聯(lián)盟成員學校國際化問題研究的設計 236
第三節(jié) 問卷調查數(shù)據(jù)分析結果 237
第四節(jié) 國際化成功案例中的教學、教育拓展項目的特征 239
第五節(jié) 科學研究的跨境合作 240
第十七章 “一帶一路”倡議與院校國際化轉型 243
引言 243
節(jié) “一帶一路”倡議與教育對外開放 244
第二節(jié) “一帶一路”上的文化與教育合作 245
第三節(jié) 文化多樣性與多語種教育 247
第四節(jié) “一帶一路”倡議與漢語推廣 250
第五節(jié) “一帶一路”倡議與院校國際化的國家布局 251
第六節(jié) “一帶一路”倡議:教育在行動 255
參考文獻 260
后記 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