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錦凌水庫正式修建,按照當時的設計,大劉臺山遺址、龍臺遺址、錫匠溝遺址、西大砬子遺址、大馬南山遺址及沙河堡遺址正好位于庫區(qū)內。由于這些遺址年代較早,保存狀況較好,按照國家“重點保護,重點發(fā)掘。既對基本建設有利,又對保護文物有利”的文物工作方針,經文物部門與工程部門的多次協(xié)商,我們決定先行發(fā)掘上述遺址。錦凌地區(qū)屬于小凌河流域,正處于遼西山地地區(qū)到遼河平原的過渡地帶,地理環(huán)境多樣,同樣是多種文化的交錯地帶,沿河分布有多座早期城址。因此,在對上述遺址開展考古工作的同時,還應綜合考慮各遺址之間互動關系等其他因素。鑒于以上特點,考古工作一開始就制定了明確的課題思想,即探討小凌河流域青銅時代城址的布局及相關問題,弄清遺址內各遺跡之間的關系,以及遺址與遺址之間的時空互助關系。因此,我們在對上述遺址進行詳細地考古調查、勘探和大面積發(fā)掘的同時,還對小凌河流域的相關早期城址進行了考古調查,這些工作對于我們進一步認識小凌河流域的早期城址布局打下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