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緒論
1.1 概況
1.2 研究內容
1.3 研究方法及技術路線
2 礦區(qū)地下水三維空間流場模型構建
2.1 理論基礎
2.1.1 地下水系統(tǒng)理論
2.1.2 地下水空間分布特征
2.1.3 不同含水介質中地下水流場的研究
2.2 “厚大弱含水體型”地下水系統(tǒng)構建
2.3 “蘑菇型”地下水系統(tǒng)構建
2.3.1 “蘑菇型”地下水系統(tǒng)概況
2.3.2 李樓鐵礦“蘑菇型”地下水系統(tǒng)
2.3.3 司家營鐵礦“蘑菇型”地下水系統(tǒng)
3 礦山地下水三維空間流場模型構建關鍵技術分析
3.1 地下水三維空間觀測系統(tǒng)
3.2 黏性土釋水
3.2.1 黏性土釋水壓密的基本原理
3.2.2 黏性土釋水壓密的基本模式
3.2.3 影響?zhàn)ば酝玲屗囊蛩?br /> 3.3 越流
3.3.1 數(shù)學模型
3.3.2 加權平均微分方程組
3.3.3 Laplace變換空間的解
3.3.4 數(shù)值反演的結果
3.4 黏性土釋水和越流之間的關系
3.4.1 黏性土釋水和越流發(fā)展過程
3.4.2 黏性土吸水回彈與越流發(fā)展過程
3.4.3 越流滯后時間的計算方法
4 典型案例分析
4.1 北洺河鐵礦
4.1.1 概況
4.1.2 水文系統(tǒng)分析
4.1.3 地下水系統(tǒng)特征
4.1.4 礦床充水特征分析
4.1.5 礦坑涌水量預測
4.1.6 礦山防治水措施
4.2 李樓鐵礦
4.2.1 概況
4.2.2 水文系統(tǒng)分析
4.2.3 地下水系統(tǒng)特征
4.2.4 礦床充水特征分析
4.2.5 礦坑涌水量預測
4.2.6 礦山防治水措施
4.3 司家營鐵礦
4.3.1 概況
4.3.2 水文系統(tǒng)分析
4.3.3 地下水系統(tǒng)特征
4.3.4 礦床充水特征分析
4.3.5 礦坑涌水量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