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選本為花城年選之一。由著名文化學者江冰編選。微型小說向來自詡是最能適應信息爆炸時代的文體,短小精悍便于互聯(lián)網傳播。從紙媒閱讀轉至互聯(lián)網閱讀,微型小說所受的沖擊是否比其它文體小猶無數(shù)據(jù)可考證,但在人工智能時代的大背景下,2023年的微型小說確實還是呈現(xiàn)出幾個欣欣向榮的新氣象。第一個特點:年輕、高學歷、高??瓢嗾?guī)軍正逐步了解和加入微型小說創(chuàng)作隊伍。這是本年度微型小說領域一個可喜的動向,這類寫作者博閱中外文學書籍,用文學理論指導創(chuàng)作,有較高的先鋒實驗精神?!毒戮G》是上海大學文學院創(chuàng)意寫作專業(yè)90后研究生卜書典的作品。這是本書收錄文章中寫法最為獨特的一篇,將錄音文件直接作為小說文本,故事情節(jié)化繁為簡,創(chuàng)作形式較為新穎。《格?;ǖ膽n傷》的作者王雪菲是南京傳媒學院的在讀學生,年輕荷爾蒙氣息溢出紙面,字里行間全是青春傷痕文學的痕跡。同樣具有先鋒實驗意義的作品還有扈永明的《點》、涂浩的《蒼蠅之死》、胡泰然《消失的她》、阿明仔的《枕頭、浴缸及其它》等等,均值得關注。第二個特點是:科技的發(fā)展刺激了作家的靈感與想象,不少作家直接與科技面對面,具有時代特征的科幻、幻想類作品頻出。這類作品多出自年輕作者之手,二十來歲,或者三十來歲。他們擅長捕捉細節(jié)與自我解剖,在還不確定的年紀里,試圖寫下確定的文字,即便文風雖略顯稚氣,青春帶來的原生態(tài)美感與先鋒探索的意味足以彌補。郭宇的《火炕》、晉旭的《上岸》許曉敏《枕頭》安石榴《L教授的火車》。第三個特點是對大自然的崇尚達到了新高度。入選本書的稿件中不乏這方面的佳品。如申平的《最后一頭牛》。王溱《一棵水蒲桃的遷徙》,丁迎新的《鷹》、侯德云的《烏鴉》、袁有江的《老莫的情人》。此選本整體質量上乘,集中體現(xiàn)了2020年度微型小說創(chuàng)作所取得的實績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