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文學需要真正具有深度的批評,而這種批評應該是有溫度、有深意的。文學與內在生命和時代現(xiàn)場如何發(fā)生關系,是作者謝有順真正關注的問題。在書中,作者對當代文學的總體進程與寫作轉向進行了分析,亦有對當代知名小說家、詩人、散文家的作品的局部探討,更有對學術名家批評方法的新論,可謂“當代文學面面觀。”作者謝有順說,“寫作變革的大方向應該是道德勇氣的確立和理想信念的重鑄,寫作的最終成果是創(chuàng)造人格、更新生命。有必要重申,人格仍然是最重要的寫作力量。”在《文學的深意》中,我們可以看到這種人格力量的輝光。本書置身文學現(xiàn)場思考文學創(chuàng)作與批評,分文學的召喚、個體的凝視、小說的目光、批評的倫理四個部分,涉及小說、散文、詩歌、文學批評等諸多文體,全面呈現(xiàn)中國當代文學,尤其是新世紀文學的鮮活靈動和利弊得失。作者秉持“文學與生命互證”的價值立場,看重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的人格張力,視野開闊而深邃,行文清醒而警覺。在他的筆下,文學事關現(xiàn)實、語言、想象力、技巧,更事關主體、心靈、人格和邊界,因而他的文學評論是可讀可感、可思可想的,更是有溫度有態(tài)度、有能量有生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