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文壇,帕特里夏•海史密斯是一個尤為獨特的名字。她以天才少女的姿態(tài)闖入文壇,第一部長篇小說就被希區(qū)柯克翻拍成同名電影《列車上的陌生人》,用筆名出版的半自傳小說《卡羅爾》是美國同性文學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而深入探問讀者內心黑暗面、有過多個電影版本的《天才雷普利》更是超越了類型小說的范疇,躋身偉大文學的行列。海史密斯身后留下了8000多頁日記和筆記,本書由她的編輯耗時數十年精心編校,并配以從未公開過的私人照片及檔案文件。帕特基本上一直用兩種敘事記錄自己的生活:日記詳細描述了她緊張的、時而痛苦的個人經歷,筆記則幫助她把這些經歷進行理性加工,并構思自己的寫作。本書按照時間順序、根據帕特的居住地點劃分為五個時期,從最初的美國時期,到輾轉歐洲各地的中年歲月,再到她在瑞士的暮年。日記和筆記的條目相互交織、緊密相連,筆記和日記各成一體,分開閱讀也不成問題,但對應起來閱讀,才能獲得對她全面的認識——用帕特自己的話來說——如果一個作者,終其一生都在隱藏故事中取材自她個人經歷的部分,那么她的小說會更容易讓我們遠離作者,而不是引領我們走近她。除了帕特本人的生活和創(chuàng)作,讀者也得以窺見當時歐美文化圈的風流盛況——透過帕特這個“局外人”的視角,獲得從未有過的獨特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