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體明辯·詩馀》是明徐師曾編撰《文體明辯》這部文體學著作時列入“附錄”中的一部詞譜,是明代繼周瑛《詞學筌蹄》、張綖《詩馀圖譜》之后第三部重要的詞譜著作,在譜式設計、詞調分數、詞體分辨等方面都做出了突破和開拓。原書編成于隆慶四年(1570),約初刻于萬歷三年、四年(1575—1576)間,為閩建陽游榕制活字印本,萬歷中前期在吳江續(xù)有翻刻與重梓,至萬歷后期為程明善輯入《嘯馀譜》而廣為流傳,因長期被誤認為程氏編撰,故原書反而受到遮蔽。本書的整理,以明萬歷初年閩游榕制活字印本為底本,簡稱原本。主要參校明程明善纂輯《嘯馀譜·詩馀譜》,明萬歷四十七年己未(1619)流云館自刻本,原本藏天津圖書館等,簡稱《嘯馀譜》本。另外參校明刻《文體明辯附錄》(十四卷目錄二卷)之單行本,原本藏中國國家圖書館,簡稱《附錄》本;景日本嘉永五年(1852)刻本《文體明辯》(日本京都株氏會社中文出版社1982年版),簡稱和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