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需要是馬克思重點關注的問題之一。從《萊茵報》時期論述貧苦階級的需要到巴黎手稿揭示無產階級需要異化產生的秘密,再到《哥達綱領批判》中“按需分配”的最高理想,都體現了其寶貴的需要理論。本書論述了馬克思需要理論的一般內容,包括需要范疇、人的需要的六重特征、人的需要的體系、需要的層級結構劃分,還論述了馬克思需要理論的地位作用、馬克思需要理論的內在邏輯、馬克思需要理論的方法論遺產、馬克思需要理論的主要特征等。馬克思需要理論在馬克思整個學說體系中具有重要的理論地位和學術價值。馬克思需要理論的重要地位和學術價值使其在國外馬克思主義流派中產生了強大的思想效應,尤其體現為其對資本邏輯下無產階級異化需要狀態(tài)的揭示,為國外馬克思主義思想家持續(xù)探索資本主義制度下人的異化需要問題提供了理論契機。馬克思需要理論在中國也發(fā)揮出了巨大的理論效能。一百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在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中,不斷把馬克思需要理論與中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相結合,形成了豐富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需要理論成果。在中國境遇下,本書對于系統(tǒng)總結和研究中國共產黨利用馬克思需要理論解決中國問題的基本歷程、偉大成就和實踐經驗,深入理解和推進新時代美好生活需要理論和實踐,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