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xiàn)代性的洪流中,隨著科學摧毀了傳統(tǒng)的價值基礎,知識和目的之間出現(xiàn)了一條無法彌合的鴻溝。人們普遍認為,生活沒有任何終極目的。失去根基的價值觀在自由的觀念市場上激烈競爭,誰也說服不了誰。虛無主義早已不是一種偶然的態(tài)度,而是我們的時代狀況。那么,我們該怎么辦?溫迪·布朗建議我們將目光投向韋伯的兩場著名演講:《以學術為志業(yè)》和《以政治為志業(yè)》。作者指出,一百年前的韋伯早就意識到:學術研究無法回答價值問題,應當嚴格遵守“價值中立”的立場,大學課堂的價值灌輸并不能彌合社會撕裂,政治才是克服虛無主義的關鍵場域。在這個缺乏意義的時代,作者借韋伯的聲音,呼喚負責任的行動者肩負起創(chuàng)造意義的挑戰(zhàn),唯此我們才能超越這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