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分別從《易》學與《春秋》學兩個角度分述其在“宋型文化”形成過程中的具體作用。先從理論建設、理論運用、理論影響等方面剖析易學之于兩宋學術文化的重要意義,并著力凸顯出理學的形成與發(fā)展;再以宋元為具體切入點,論述易學在推動彼時思想多元化發(fā)展過程中的地位,其中不僅涉及心學,也包括三教合一這一古老而常新的命題。最后論《春秋》,分別論述北宋、南宋、元代的《春秋》學成就以及其在理學內圣外王之道的建構中所展現(xiàn)出的價值與影響,涉及諸如“尊王攘夷”“尊王討賊”以及朱子學之影響等問題。本書為專業(yè)性較強的學術著作,理論價值較高,對于我們理清宋明經學的形成與發(fā)展脈絡,揭示宋代易學和《春秋》學與中國哲學的關系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