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
一 詩學規(guī)約下的古詩可譯性
二 翻譯視域下的古詩意義層次還原
三 詩學視域下古詩翻譯研究的基本問題
第一章 到不了的烏托邦:古詩譯文詩歌精神的闕如
第一節(jié) 意義的面紗:詩歌精神的隱與現
一 作為詩歌精神底色的生命詩學
二 詩性智慧:詩歌精神的生成
三 隱身的詩歌精神
第二節(jié) 殊途與同歸:古詩譯文的敘事化傾向
一 現身的敘述者:譯文敘事化的呈現
二 消長之間:抒情與敘事
三 情節(jié)的傳遞:譯文的敘事化傾向
第三節(jié) 雙重語境中的審美訴求
一 悟與識的博弈
二 境界形態(tài)與實體形態(tài)
第二章 意義的起點與歸宿:本土語境中的中西詩歌
第一節(jié) 歸化與異化:翻譯詩學的品鑒
一 歸化與異化的基本概念
二 因循與創(chuàng)新:中西詩歌的形式差別
第二節(jié) 中西詩歌的傳統(tǒng)與趨向
一 神話與現實:中西詩歌的淵源
二 審美與生活:中西詩歌主題比對
三 中西詩歌體裁比照
第三節(jié) 從個體到群體:古詩譯文中的異化現象舉隅
第三章 譯途探研:意義的迷失與位移
第一節(jié) 概念意義的生成與再現
一 概念結構的容與斥
二 英漢字詞級差異:象似性審美表征的缺失
三 英漢句法的差異:詩歌的構架-肌質
第二節(jié) 聯(lián)想意義的走失與尋覓——古詩中的翻譯敘事
一 古詩譯文的敘事建構
二 譯文敘事框架的設定
三 譯文敘事結構的運行
第三節(jié) 文化意義的隱匿與現身
一 古詩的“原型”問題
二 文化詩學與古詩翻譯
三 文化意義對古詩翻譯的闡釋力辨析
第四章 溯源與回歸:古詩翻譯的審美之維
第一節(jié) 異向交匯:雙重語境中的審美意圖
一 辭章內外:審美意圖的表達
二 模仿與創(chuàng)造:審美理想的再現
第二節(jié) 操縱與妥協(xié):斡旋的譯者
一 認知與審美:譯者的翻譯動機
二 意圖與心理:譯者的審美定勢
三 移情與通感:審美再現中的完型障礙
第三節(jié) 審美體認:古詩譯文讀者的期待與接受
一 作為審關接受者的譯文讀者
二 角色距離:作者、譯者與譯文讀者
三 古詩翻譯中的獨立視域與視域融合
結語:“信”“雅”之間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