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而老師在這場變革中的作用將無可替代,甚至能左右事情的走向和最終的結局。因為老師與學生們朝夕相處,毫無疑問,他們比其他人更了解學生。本書的目標是讓教育工作者認識到,他們在心理健康領域和預防青少年自殺工作中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同時為他們提供相關的知識、工具、技巧和思路,以便在學校管理和教學工作中圍繞辦學宗旨,重新塑造校園風氣,切實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杜絕自殺等惡性事件發(fā)生。本書的目的不是把老師培養(yǎng)成心理干預專家或專業(yè)心理咨詢師,而是希望能幫助他們及時、準確地留意并識別那些需要心理干預的學生,引導這些學生大膽地吐露心聲。因為積極、真誠的聆聽,是開導學生時強有力的第一步。在今天這個忙碌的社會里,有人情味兒的交往和聆聽的藝術越來越被忽視,勿以善小而不為,一個充滿友善的小小舉動甚至表情都可能在關鍵時刻拉別人一把。對孩子們來說,一個充滿溫情的成年人所給予的積極影響足以改變他們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