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首次吹響了賈湖骨笛上的五聲音階?是誰繪制了仰韶陶器上第一筆的紅彩圖案?我們不得而知。但我們知道,造字的人叫倉頡,作樂的人叫伶?zhèn)?。當我們眼前看到《貴妃醉酒》的影像,我們知道那是梅蘭芳的芳華;當我們耳畔響起《二泉映月》的錄音,我們知道那是阿炳的絕唱。 本書主要講述了23個非遺傳承人的故事,側重傳統(tǒng)體育、傳統(tǒng)美術、傳統(tǒng)技藝、傳統(tǒng)醫(yī)藥、民俗等非遺門類,主要有沈少三和撂石鎖、牛玉亮和口技、郭泰運和朱仙鎮(zhèn)木版年畫、馮慶鉅和楊柳青木版年畫、汪秀霞和醫(yī)巫閭山滿族剪紙、徐竹初和漳州木偶頭雕刻、王習三和衡水內畫、楊棲鶴和楊氏家庭泥塑、貢保才旦和澤庫和日寺石刻、西合道和熱貢藝術、林邦棟和樂清細紋刻紙、倪東方和青田石雕、季克良和茅臺酒釀制技藝、王阿牛和紹興黃酒釀制技藝、薛生金和平遙推光漆器髹飾技藝、雷雨霖和鶴年堂中醫(yī)藥養(yǎng)生文化、李成杰和中藥炮制技術、桑杰和七十味珍珠丸賽太炮制技藝、潘老平和水書習俗、王治升和羌年等。本書旨在講好非遺傳承人的故事,提升社會對于非遺的關注,對于非遺的文化普及和保護,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