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季羨林)
前言
第一章 歸義軍大事紀年及相關問題
第一節(jié) 歸義軍大事紀年
第二節(jié) 敦煌地區(qū)的改元與紀年
第二章 歸義軍歷任節(jié)度使的卒立世系輿稱號
第一節(jié) 張議潮(85工-867)
第二節(jié) 張淮深(867-890)
第三節(jié) 張淮鼎(890-892)
第四節(jié) 索勳(892-894)
第五節(jié) 張承奉(894-910)
第六節(jié) 曹仁貴(議金)(914-935)
第七節(jié) 曹元德(935-939)
第八節(jié) 曹元深(939-944)
第九節(jié) 曹元忠(944-974)
第十節(jié) 曹延恭(974-976)
第十一節(jié) 曹延祿(976-1002)結語
第三章 歸義軍的創(chuàng)立與發(fā)展
第一節(jié) 從沙州起義到收復涼州
第二節(jié) 唐朝的河隴經營及其與張議潮的矛盾
第三節(jié) 歸義軍勢力臻於極盛和唐朝的措置
第四章 張淮深代守歸義及其與唐中央朝廷之關系
第一節(jié) P.2044V《文范》記事考辨
第二節(jié) 史籍中“河西”概念的演變
第三節(jié) 張淮深與唐朝之關系
第五章 李氏家族執(zhí)政始末
第一節(jié) 《隴西李氏再修功德記》所記減索勳事
第二節(jié) 長史、司馬實掌政權
第三節(jié) 李氏家族由盛而衰
第六章 金山國的建立與滅亡
第一節(jié) 建國年代
第二節(jié) 建國時的內外形勢
第三節(jié) 與甘州回鶻的戰(zhàn)爭廠
第七章 曹議金與曹氏歸義軍政權基礎
第一節(jié) 由曹仁裕(良才)事跡證曹仁貴即曹議金
第二節(jié) 曹議金的通使後梁與莫高窟第98窟的興建
第三節(jié) 從第98窟供養(yǎng)人題記看曹氏政權基礎
第八章 曹氏歸義軍與中原的文化交往
第一節(jié) 五臺山文殊信仰的傳人敦煌
第二節(jié) “新樣文殊”像的來歷
第三節(jié) 五臺山文殊信仰的西漸
第九章 歸義軍時代的敦煌佛教輿佛教界
第一節(jié) 歸義軍佛教的來源
第二節(jié) 九、十世紀敦煌佛教的盛衰
第三節(jié) 河西都僧統(tǒng)的在位年代
第十章 歸義軍與甘州回鶻之關系
第一節(jié) 張氏歸義軍與河西回鶻的爭斗
第二節(jié) 曹議金與回鶻的聯姻及其親征甘州之役
第三節(jié) 歸義軍與甘州回鵲的交往及其通使中原
第十一章 歸義軍輿西州回鵑之關系
第一節(jié) 回鶻西遷後天山東部的形勢
第二節(jié) 伊州的易手
第三節(jié) 金山國的努力與失敗
第四節(jié) 曹氏歸義軍與西州回鶻的文化交往
附錄 敦煌寫本《敕河西節(jié)度兵部尚書張公德政之碑》校考
本書所引敦煌文獻編號索引
再版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