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歷史中國史《周易》詮釋與清代新義理學的思想源流

《周易》詮釋與清代新義理學的思想源流

《周易》詮釋與清代新義理學的思想源流

定 價:¥98.00

作 者: 姚彬彬著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22733814 出版時間: 2024-05-01 包裝: 平裝-膠訂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清代學術的“漢宋之爭”說法由來已久,就本義而論,“漢學”非特指訓詁考據(jù),“宋學”亦非專指思想義理;宋儒于文獻考據(jù)研究早已開啟先河,漢儒亦自有其義理關懷向度。乾嘉學術以重振“漢學”為宗旨,同時頗受漢儒義理學的影響。本書提出,漢學中的《周易》象數(shù)學之復興,是“清代新義理學”的重要構成部分。清儒雖有為古典經籍去神圣化、視“五經”為先秦遺獻之傾向,但仍普遍認定“《易》以天道而切人事”。統(tǒng)貫天人的超越性追求,實為中國傳統(tǒng)一切學問的精神底蘊,在清學中亦莫之能外。

作者簡介

  姚彬彬(1981-),男,山東龍口人。哲學博士,歷史學博士后?,F(xiàn)任武漢大學中國傳統(tǒng)文化研究中心、武漢大學臺灣研究所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已出版《現(xiàn)代文化思潮與中國佛學的轉型》等著作6部,于海內外學術期刊發(fā)表論文50余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章門弟子’繆篆哲學思想研究”、“《周易》詮釋與清代新義理學的思想源流”等各級課題6項,多次獲省部級科研獎項。主要研究方向:中國思想文化史、佛教哲學。

圖書目錄

導言:清代以來“漢學”“宋學”與“考據(jù)”“義理”概念意涵之分合
第一章  清代義理學研究與爭議的學術史回顧
第一節(jié)章  太炎與劉師培對清學的系統(tǒng)總結
  第二節(jié)  梁啟超、胡適的“文藝復興”說與侯外廬的“早期啟蒙”說
  第三節(jié)  錢穆的清學“延續(xù)宋明理學”說及熊十力對乾嘉學派的批判
  第四節(jié)  當代學者的有關研究及“新義理學”概念的確立
第二章  漢代象數(shù)易學發(fā)展源流及其在清代的復興
  第一節(jié)  《周易》經傳的形成與漢代象數(shù)易學
  第二節(jié)  《周易》最高圣典地位在漢代的確立
  第三節(jié)  清儒對漢代《周易》象數(shù)學的復興
  第四節(jié)  清代民間對《周易》的神圣化信仰
第三章  清代“氣本論”思想源流與《周易》詮釋
  第一節(jié)  漢代易學的“卦氣”說與氣論哲學
  第二節(jié)  接續(xù)漢唐氣論思想的張載易學及其對清初諸儒的影響
  第三節(jié)  惠棟“以氣為元”的《周易》詮釋
  第四節(jié)  戴震的義理學與《周易》詮釋
  第五節(jié)  從氣本論轉向自然主義的焦循易學
  第六節(jié)  關于清代“氣本論”哲學的晚近爭議
第四章  清儒的“以經釋經”與“以《易》解經”
  第一節(jié)  “以經釋經”與“以《易》解經”界說
  第二節(jié)  漢儒“以經釋經”的《周易》詮釋及在清代的接續(xù)
  第三節(jié)  “以《易》解經”的宋學淵源
  第四節(jié)  胡煦、焦循的“以《易》解經”理論與實踐
  第五節(jié)  太谷學派易說及其后學的“以《易》解經”
結語:走向“近代性”的《周易》詮釋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stefanvlieg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