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人作為一個物種出現(xiàn)在20萬年前。帶著火、簡單的工具和一個人人平等的社會觀念,我們迅速占據了地球的每一個角落。但如今,盡管我們擁有極其先進精良的工具,高度不平等的社會制度卻威脅著我們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許多人失去了生活的欲望,迷失于酒精、過度飲食甚至自我傷害,我們中的有些群體甚至面臨著總生育率跌落至遠低于維護人口穩(wěn)定所需的水平。我們?yōu)楹螠S落至此?未來將何去何從?在這本書中,作者認為,我們需要從個人身體的最基本層面到社會大環(huán)境,去全面審視“何謂健康”。自然選擇將每個生物體設計得盡可能高效地利用資源。我們的大腦預測未來的需求并調控代謝、生理和行為,以確保“恰到好處、及時足夠”地遞送身體所需的能量與物質。這就是所謂的“應變穩(wěn)態(tài)”,畢竟,預防出錯比改正錯誤更能節(jié)省能量。預測調控需要通過學習來實現(xiàn),為此,大腦用一個脈沖的多巴胺(它使我們體驗到一次短暫的滿足感)獎勵每次正向的驚喜,以鼓勵學習行為。然而現(xiàn)在,獲得食物和舒適感不再是驚喜,我們被剝奪了日常小獎勵——維持積極行為和良好情緒的基礎。由于缺乏日常小驚喜,我們坐臥不寧,只能通過消費尋求新的獎勵:比如用暴飲暴食、濫用藥物等來刺激多巴胺大量釋放。在這種情況下,身體需要越來越強烈的刺激才能感到滿足,最終,我們不僅常常高血壓、肥胖傍身,還容易陷入成癮的泥潭。當前標準醫(yī)療手段是通過阻斷獎勵機制來治療成癮,但這個策略起效的同時,也阻礙了滿足感的獲得,甚至加深了絕望。當前標準經濟學理論指出要促進“發(fā)展”以提供更多“就業(yè)”,但缺乏挑戰(zhàn)、缺乏滿足感的工作并不能幫人們真正解決問題。因此,作者強調,為了恢復健康,我們需要從個人層面到社會層面,去擴展獲得小滿足的機會,從而拯救獎勵系統(tǒng),避免其陷入病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