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論中國建筑之幾個特征 001
第二章 中國建筑發(fā)展的歷史階段 019
022 第一階段——從遠古到殷
026 第二階段——西周到春秋·戰(zhàn)國
032 第三階段——秦·漢·三國
038 第四階段——晉·南北朝·隋
042 第五階段——唐·五代·遼
049 第六階段——兩宋到金·元
056 第七階段——明·清兩朝和舊中國時期
062 結 論
第三章 祖國的建筑傳統(tǒng)與當前的建設問題 065
第四章 宋·遼·金部分 075
076 第一節(jié) 北宋之宮殿、苑囿、寺觀、都市
094 第二節(jié) 遼之都市及宮殿
099 第三節(jié) 金之都市宮殿佛寺
106 第四節(jié) 南宋之臨安
第五章 北京——都市計劃的無比杰作 117
119 我們的祖先選擇了這個地址
121 北京城近千年來的四次改建
125 北京的水源——全城的生命線
127 北京的城市格式——中軸線的特征
129 北京的交通系統(tǒng)及街道系統(tǒng)
131 北京城的土地使用——分區(qū)
133 北京城是一個具有計劃性的整體
136 我們應該怎樣保護這龐大的偉大的杰作
第六章 我們的首都 139
140 中山堂
142 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
144 故宮三大殿
146 北海公園
148 天 壇
150 頤和園
154 天寧寺塔
156 由天寧寺談到建筑年代之鑒別問題
168 北京近郊的三座“金剛寶座塔”
170 鼓樓、鐘樓和什剎海
172 雍和宮
174 故 宮
177 附錄一 平郊建筑雜錄
188 附錄二 平郊建筑雜錄(續(xù))
201 附錄三 談北京的幾個文物建筑
第七章 云岡石窟中所表現(xiàn)的北魏建筑 213
217 洞 名
219 洞的平面及其建造年代
224 石窟的源流問題
225 石刻中所表現(xiàn)的建筑形式
232 石刻中所見建筑部分
235 石刻的飛仙
237 云岡石刻中裝飾花紋及色彩
239 窟前的附屬建筑
243 結 論
第八章 晉汾古建筑預查紀略 247
249 汾陽縣峪道河龍?zhí)鞆R
253 汾陽縣大相村崇勝寺
258 汾陽縣杏花村國寧寺
259 汾陽縣小相村靈巖寺
261 文水縣開柵鎮(zhèn)圣母廟
263 文水縣文廟
264 孝義縣吳屯村東岳廟
265 霍縣太清觀
266 霍縣文廟
268 霍縣東福昌寺
269 霍縣西福昌寺
270 霍縣火星圣母廟
271 霍縣縣政府大堂
272 霍縣北門外橋及鐵牛
272 趙城縣侯村女媧廟
274 趙城縣廣勝寺下寺
279 趙城縣廣勝寺上寺
285 趙城縣廣勝寺明應王殿
286 趙城縣霍山中鎮(zhèn)廟
288 太原縣晉祠
293 山西民居
297 結 論
第九章 敦煌邊飾初步研究 299
314 北魏的忍冬草葉紋和唐卷草紋
附錄 中國建筑彩畫圖案·序 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