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dāng)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xué)技術(shù)工業(yè)技術(shù)無線電電子學(xué)、電信技術(shù)無線光通信系統(tǒng)的噪聲模型

無線光通信系統(tǒng)的噪聲模型

無線光通信系統(tǒng)的噪聲模型

定 價:¥190.00

作 者: 柯熙政,柯程虎
出版社: 科學(xué)出版社
叢編項:
標(biāo) 簽: 暫缺

ISBN: 9787030821126 出版時間: 2025-06-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字?jǐn)?shù):  

內(nèi)容簡介

  通信系統(tǒng)中,信號與噪聲共同存在,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zhuǎn)化,一般來說噪聲是有害的?!稛o線光通信系統(tǒng)的噪聲模型》分析了無線光通信系統(tǒng)中噪聲產(chǎn)生的機理,有助于規(guī)避噪聲導(dǎo)致的不良影響,改善通信系統(tǒng)的性能;從基礎(chǔ)理論出發(fā),結(jié)合工程實踐,探討了無線光通信系統(tǒng)中噪聲產(chǎn)生的機理,建立了無線光通信系統(tǒng)的噪聲模型,分析了抑制無線光通信系統(tǒng)噪聲的途徑?!稛o線光通信系統(tǒng)的噪聲模型》試圖為無線光通信的推廣應(yīng)用奠定理論基礎(chǔ),提供實驗依據(jù)。

作者簡介

暫缺《無線光通信系統(tǒng)的噪聲模型》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目錄
前言
第1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與意義 1
1.2 無線光通信系統(tǒng)噪聲模型研究現(xiàn)狀 2
1.2.1 信源噪聲 3
1.2.2 信道噪聲 5
1.2.3 信宿噪聲 8
1.3 大氣湍流模型研究現(xiàn)狀 9
1.3.1 大氣湍流效應(yīng) 9
1.3.2 大氣湍流模型研究進展 10
參考文獻 13
第2章 光電探測器及其噪聲模型 23
2.1 光電探測器 23
2.1.1 光電探測器及其分類 23
2.1.2 光電探測器的性能指標(biāo) 26
2.2 光電探測器噪聲模型 28
2.2.1 信源噪聲 28
2.2.2 光電倍增管 29
2.2.3 雪崩光電探測器 32
2.2.4 PIN光電探測器 35
2.2.5 四象限探測器 38
2.2.6 量子點紅外探測器 42
2.2.7 平衡探測器 44
2.2.8 雙平衡探測器 46
2.3 光電探測器噪聲 49
2.3.1 光電探測器的噪聲來源 49
2.3.2 典型光電探測器噪聲模型 51
參考文獻 57
第3章 大氣湍流 65
3.1 湍流的形成 65
3.2 大氣折射率起伏 67
3.3 大氣折射率結(jié)構(gòu)常數(shù) 68
3.4 大氣湍流功率譜模型 70
3.4.1 Kolmogorov譜 71
3.4.2 Tatarskii譜 72
3.4.3 von Karman譜 74
3.4.4 Greenwood-Tarazano譜 75
3.4.5 Hill譜 76
3.4.6 Andrews譜 77
3.4.7 non-Kolmogorov譜 78
3.4.8 隨高度變化的湍流譜 80
3.5 信源噪聲模型 81
3.5.1 激光器相對強度噪聲模型 81
3.5.2 激光器相位噪聲模型 82
3.6 信道噪聲模型 82
3.6.1 Log-normal分布 83
3.6.2 Gamma-Gamma分布 84
3.6.3 負指數(shù)分布 85
3.6.4 Malaga分布 85
3.6.5 柯氏分布 86
3.7 信宿噪聲模型 88
3.7.1 泊松噪聲模型 88
3.7.2 倍增噪聲模型 88
3.7.3 熱噪聲模型 89
3.7.4 光電探測器放大噪聲模型 89
3.7.5 散粒噪聲模型 90
3.7.6 相位噪聲模型 90
3.7.7 1/f噪聲模型 91
3.8 光信號在大氣湍流中的傳輸特性 91
3.8.1 大氣衰減對光傳輸?shù)挠绊?91
3.8.2 大氣湍流對激光傳輸?shù)挠绊?95
參考文獻 101
第4章 大氣湍流噪聲測量實驗 104
4.1 大氣湍流噪聲 104
4.1.1 理論推導(dǎo) 104
4.1.2 大氣湍流噪聲對光通信性能的影響 105
4.2 實驗方法與測量鏈路 113
4.2.1 實驗方法 113
4.2.2 測量鏈路 113
4.3 大氣湍流對激光傳輸?shù)挠绊?115
4.3.1 光強概率密度分布 115
4.3.2 偏斜度與陡峭度 117
4.3.3 大氣折射率結(jié)構(gòu)常數(shù) 119
4.4 大氣湍流對光通信性能的影響 122
4.4.1 中斷概率 122
4.4.2 衰落概率 123
4.5 孔徑平滑效應(yīng)及實驗 124
4.5.1 孔徑平滑效應(yīng) 124
4.5.2 孔徑平滑實驗 130
參考文獻 135
第5章 大氣湍流抑制方法 137
5.1 抑制大氣湍流的關(guān)鍵技術(shù) 137
5.1.1 大孔徑接收技術(shù) 137
5.1.2 部分相干光傳輸技術(shù) 139
5.1.3 分集技術(shù) 142
5.1.4 自適應(yīng)光學(xué)技術(shù) 144
5.2 抑制大氣湍流的實驗 149
5.2.1 多光束傳輸技術(shù)實驗 149
5.2.2 自適應(yīng)光學(xué)波前校正技術(shù)實驗 152
5.3 發(fā)展趨勢與總結(jié)展望 154
5.3.1 發(fā)展趨勢 154
5.3.2 總結(jié)展望 155
參考文獻 156
第6章 可見光通信路徑損耗模型 163
6.1 可見光通信信道理論 163
6.1.1 信道脈沖響應(yīng) 163
6.1.2 信道直流增益 164
6.1.3 均方根延遲擴展 165
6.2 車聯(lián)網(wǎng)可見光通信系統(tǒng)模型分析 166
6.2.1 接收端半視場角 166
6.2.2 光電探測器和透鏡與半視場角的關(guān)系 169
6.2.3 發(fā)射端視場 170
6.3 車聯(lián)網(wǎng)可見光路徑損耗模型 172
6.3.1 直視傳輸分析 172
6.3.2 反射分量分析 175
6.3.3 路徑損耗模擬 176
6.4 可見光通信不同天氣衰減 177
6.4.1 雨天衰減 177
6.4.2 霧天衰減 180
6.4.3 雪天衰減 184
6.4.4 沙塵天氣衰減 186
6.5 不同路段和天氣條件下的實驗測量 188
6.5.1 不同路段實驗測量數(shù)據(jù)及分析 188
6.5.2 雨天測量數(shù)據(jù)及分析 190
6.5.3 霧天測量數(shù)據(jù)及分析 192
6.5.4 雪天測量數(shù)據(jù)及分析 193
6.5.5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特性 195
6.6 不同天氣條件下的通信性能分析 196
6.6.1 不同車輛距離接收光功率 196
6.6.2 不同車輛距離接收信號誤碼率 199
6.6.3 信噪比與誤碼率之間的關(guān)系 202
6.7 總結(jié)與展望 204
6.7.1 總結(jié) 204
6.7.2 展望 205
參考文獻 206
第7章 水下無線光通信信道模型 208
7.1 海水信道特性 208
7.1.1 海洋湍流譜模型 208
7.1.2 水下粒子衰減特性 209
7.2 水下光直視傳輸 218
7.2.1 接收光功率與誤碼率 218
7.2.2 仿真分析 220
7.3 光在海洋湍流中的傳輸 224
7.3.1 閃爍指數(shù)的理論計算 224
7.3.2 閃爍指數(shù)的仿真分析 225
7.3.3 光束漂移與誤碼率 228
7.3.4 光束漂移與誤碼率分析 230
7.4 水下無線光通信實驗 233
7.4.1 實驗系統(tǒng) 233
7.4.2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 234
7.4.3 水下折射率結(jié)構(gòu)常數(shù) 236
7.4.4 概率密度函數(shù) 238
7.5 實驗結(jié)果分析 241
7.5.1 閃爍指數(shù) 241
7.5.2 光功率損耗 242
7.5.3 不同信噪比下的誤碼率 244
7.6 跨介質(zhì)光傳輸特性 245
7.6.1 跨介質(zhì)光傳輸模型 246
7.6.2 跨介質(zhì)光傳輸實驗 247
參考文獻 251
第8章 紫外光通信噪聲模型 254
8.1 紫外背景光理論模型 254
8.1.1 太陽對地輻射理論模型 254
8.1.2 大氣參數(shù) 258
8.1.3 “日盲區(qū)”紫外背景光輻射模型 260
8.2 紫外光通信路徑損耗模型 263
8.2.1 單次散射模型 263
8.2.2 多次散射模型 266
8.2.3 紫外光通信路徑損耗分析 269
8.3 不同天氣下的紫外光散射信道特性 271
8.3.1 雨天的紫外光散射信道特性 271
8.3.2 霧天的紫外光散射信道特性 274
8.3.3 沙塵天的紫外光散射信道特性 277
8.4 噪聲模型實驗測量 280
8.4.1 近地背景光噪聲模型 280
8.4.2 高空背景光噪聲模型 283
8.5 紫外光非直視散射通信的光強分布特性 287
8.5.1 紫外光非直視模型 287
8.5.2 紫外光非直視概率密度函數(shù)實驗測量 290
參考文獻 291
第9章 噪聲模型分析示例 294
9.1 噪聲模型 294
9.2 光源噪聲模型 295
9.2.1 激光器靜態(tài)非線性失真 295
9.2.2 產(chǎn)生-復(fù)合噪聲 296
9.2.3 激光器動態(tài)非線性失真 296
9.2.4 激光器削波失真 299
9.3 大氣信道噪聲模型 300
9.3.1 大氣湍流噪聲模型的演化 303
9.3.2 背景光噪聲 309
9.3.3 光強的雨衰減 315
9.4 探測器噪聲模型 325
9.4.1 散粒噪聲 325
9.4.2 光子噪聲 327
9.4.3 熱噪聲 328
9.4.4 1/f噪聲 330
參考文獻 330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stefanvlieg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