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共10章,主要介紹了耕地質量的內涵及其與人類文明的關系,云南耕地自然質量、利用質量和經濟質量等別,耕地質量等別更新的依據和方法,云南耕地質量等別演變的總體趨勢,不同指標區(qū)、不同地貌區(qū)、不同流域區(qū)耕地質量等別的變化特征,并從農耕措施、經濟建設、農田建設三個方面論述其對耕地質量等別變化的驅動作用,以及土地整治與耕地質量的關系;最后討論了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對耕地質量等別的影響等。本書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實踐性,可供自然資源部門、農業(yè)農村部門從事與耕地資源保護與利用等工作的科研人員和管理人員參考,也供高等學校農業(yè)資源與環(huán)境、自然資源、土地管理、生態(tài)工程及相關專業(yè)師生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