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處禮部會奏變通科舉事宜摺? ? ? ? ? ? ? ? ? ? ? ? ? ? ? ? ? ? ?
奏為變通科舉遵 旨會議具奏事光緒二十七年八月初五日內閣抄出七月十六日奉 上諭科舉為掄才[大](太)典我朝沿用前明舊制以八股文取士名臣碩儒多出其中其時學者皆替心經(jīng)史文藝特其緒余乃行之二百余年流弊日深士子但視為弋取科名之具剿襲庸濫于經(jīng)史大義無所發(fā)明急宜講求實學挽回積習兄近來各國通商智巧日辟尤貴博通中外儲為有用之材所以各項考試不得不因時變通以資造就著自明年為始嗣后鄉(xiāng)會試頭場試中國政治史事論五篇二場試各國政治藝學策五道三場試四書義二篇五經(jīng)義一篇考官閱卷合校三場以定去取不得偏重一場生童歲科兩考仍先試經(jīng)古一場專試中國政治史事及各國政治藝學策論正場試四書義五經(jīng)義各一篇考試試差庶吉士散館均用論一篇策一道進士朝考論疏殿試策問均以中國政治史事及各國政治藝學命題以上一切考試凡四書五經(jīng)義均不準用八股文程式策論均應切實敷陳不得仍前空衍剽竊自此次降旨之后皆當爭自濯磨務以四書五經(jīng)為根柢究心經(jīng)濟力戒浮囂明體達用足備器使庶副 朝廷求治作人之至意所有考試場詳細章程及其余各項考試未盡事宜著禮部會同政務處妥議具奏欽此欽遵仰見 圣謨深遠洞澈源流于袪除積弊中甄拔真才于講求時務中昌明正學士林興起薄海同欽臣等伏考 本朝定章試士原有論策近因鄉(xiāng)會歲科各考偏重時文士學日非遂為通人所訾議至經(jīng)義始于北宋體裁一如講義文筆亦尚雅馴溯查順治二年制科取士亦曾試以四書義經(jīng)義厥后屢有變更今既一律考試論策義是準今仍以酌古天下學術所在即 國家治本所賅關系實非淺鮮惟科舉節(jié)目頭緒紛繁考核務極其周詳通變不離乎宗旨臣等博稽例案參酌時宜謹將各項考試事宜詳擬章程開列清單恭請 欽定伏候 命下分別咨行京外各衙門一體遵照其余內外簾一應場規(guī)悉照科場條例辦理如尚有未盡事宜應行變通之處即由各督撫學政隨時酌度咨由禮部另行核議具奏所有遵 旨妥議緣由是否有當伏乞 皇太后 皇上訓示遵行再此摺系禮部主稿合并聲明謹 奏請旨 謹將變通科舉各項考試事宜詳擬章程恭呈 御覽 一第一場論題五道順天鄉(xiāng)試及會試仍請 欽命題目各省鄉(xiāng)試由考官擬出惟中國政治史事博極君羊書命題試士之法執(zhí)簡乃可馭繁查唐杜佑通典列食貨選舉等八門宋鄭樵通志分為廿田各馬端臨文獻通考廣為廿四門乾隆年間又輯唐天保以后及宋遼金元明五朝掌故成 欽定續(xù)通典續(xù)通志續(xù)文獻通考等編 本朝之鉅典宏綱別著為 皇朝通典 皇朝通志 皇朝文獻通考政治源流罔不賅備至 御批通監(jiān)鋼目 御批通監(jiān)輯覽歷經(jīng) 宸斷折衷尤足昭示萬古擬請嗣后首場命題謹按通典通志通考及通監(jiān)諸書庶大經(jīng)大法海內咸知遵守 一各國政治自以學校財賦商務兵制公法刑律天文地理為大綱推之格致制造聲光化電等學亦宜研究入微各求心得今二場五策遵 旨以各國政治藝學命題其平日講求時務博通中外者自可各抒底蘊惟恐邊遠省分風氣尚未大開現(xiàn)譯各書亦未流傳悉彳扁擬請近科考試先以各國政治藝學之切于實用明白易解者命題迨數(shù)年后振興鼓舞造就有成再由典試學臣酌度文風高下由淺入深俾士子有漸進之功 朝廷收得人之效至四書五經(jīng)士子服習有素原可隨舉命題惟不得刪改增減及搭截虛縮以免割裂圣經(jīng) 一論策義體例較之八股文律固應從寬惟考官衡文亦不得不限以程式頭場五論士子切題發(fā)揮必頁上下古今指陳得失策則每舉一事亦必窮原竟委議論詳明總期各抒所見不蹈空言四書五經(jīng)義尤宜樸實說理參取講義經(jīng)說之意闡發(fā)無遺其厘正文體之法均不得涂澤浮艷作駢儷體金勾章棘句作怪澀體仍不準闌入周秦諸子謬論釋老二氏妄辦異域方言報館瑣語一切離經(jīng)畔道之言悉當嚴加屏黜考官選刻魁卷每場試藝應擇尤刊刻以為標準 一向例策題五道每道或十余條或八九條題目字數(shù)過多故功令僅書第幾問士子對策無論空疏寡學者固屬依題敷衍即實對者亦不過鈔襲坊本剿說雷同今既講求實學擬此后策士命題每道約舉一二事字句無多即可書寫全題俾士子切實敷陳自不至仍前空衍
一鄉(xiāng)會試向設謄錄對讀原以糊名易書嚴防關節(jié)起見乃奉行既久百弊從生因思 國家考取真才全在主試房考等官秉公衡鑒果使精白乃心雖不易書亦自無弊與其仍用謄錄防弊而弊愈滋何如嚴密彌封將謄錄對讀竟行裁撤如有辦認字亦徇私濫中一經(jīng)發(fā)覺應即從嚴懲處至試卷向有空白起草及二三場默寫頭二場起講之列故事奉行寖成虛設今既講求實學每場五論五策士子竭一晝夜之力已苦不支似此起草默寫之具文盡可一并裁去鄉(xiāng)會覆試卷應行起草者亦照此辦理其外簾筆色應將謄錄朱筆對讀黃筆撤銷內簾筆色均仍其舊 一向來歲科兩考先試經(jīng)古一場生童愿考與否本聽其便今考試經(jīng)古既經(jīng)奉 旨專試中國政治史事及各國政治藝學策論則經(jīng)古一場宜與正場并重嗣后歲科考擬將經(jīng)古場定為論一篇策一道與正場分考合校歸并一次揭曉均免其另行覆試如未進經(jīng)古場者不得與考正場以勵實學其生童歲科考向例默寫 圣諭廣訓悉仍其舊至府廳州縣童試暨八旗童試均照歲科正場及經(jīng)古場改試之例各以類從 一各省考試拔貢優(yōu)貢向例各分兩場今既變通考試拔貢頭場擬改試中國政治史事論二篇各國政治藝學策一道優(yōu)貢頭場改試中國政治史事論一篇各國政治藝學策一道拔貢優(yōu)貢第二場均改試四書義一篇經(jīng)義一篇拔貢優(yōu)貢 朝考均改試中國政治史事論一篇四書義一篇其宗室鄉(xiāng)會試覆試及各直省鄉(xiāng)會試錄科并考試漢教習均照優(yōu)拔貢 朝考一例改試至繙譯會試頭場向試孝經(jīng)論一篇四書文一篇今擬將四書文改試四書義孝經(jīng)論改試中國政治史事論其余繙譯各項考試暨考試滿教習向非八股時文悉仍其舊惟有論題者均改試中國政治史事以昭畫一 一向來 朝考 殿試散館考差以及考取優(yōu)拔并中書教習謄錄等項類皆偏重小楷兼及詩賦今既改試策論詩賦已屬無用而小楷一道徒損志氣耗目力亦與實學無裨嗣遇有各項考試但期字畫端正無庸刻意求工考官閱卷專取其文理優(yōu)長不得復以小楷之優(yōu)劣定去取除貢士 殿試 皇上臨軒策問體制宜崇擬仍用朱絲直格大卷其余各場試卷有直格無橫格者均添用橫格有橫直皆無界格者均添用直橫格以便書寫至館閣中向有選擬應奉文字擬請隨時 特降諭旨另行考試一場分別錄用凡各部院通籍后之人員有能精于詩賦小楷者準其赴考不能者聽 一官辦試卷鄉(xiāng)會試自有定制今既改試論策義并擬裁去謄錄草稿不用朱卷若仍照舊式則填寫年貌履歷鈐蓋各項關防戳記卷面不敷卷內頁數(shù)多寡亦有不合現(xiàn)擬展寬卷式每頁紅格二十行每行念五字頭二場均用廿四頁三場八頁每場卷首均留空白三頁預備彌封每篇字數(shù)仍照舊例不滿三百字者不錄卷頁行數(shù)既已加增縱士子才長亦盡敷獻藝不得雙行擠寫其鄉(xiāng)會覆試卷仍照舊式每頁紅格十二行改用八頁至頭場題目應低二格照寫全題加論字文頂格寫二場題目仍低一格照寫全題加策字文低二格寫三場照四書文經(jīng)文例書寫原文文亦頂格寫所有添注涂改及一切違式應貼之處悉照例辦理 一試卷取中后向有磨勘原以正文體察弊竇功令所垂理宜核實乃行之既久漸涉煩苛或摘取字句之小疵或搜尋草稿之脫落其他不勝枚舉士子拘牽避忌往往尋行數(shù)墨轉不能切實發(fā)揮文體日卑半由于此今既改試論策義但期學問之淹通何必吹求于毫末除有關弊竇及文理悖謬剿襲雷同諸大端仍照例磨勘外其稍有不諳例禁無關緊要者概從寬免小德似可出入亦仰體 朝廷破格求賢之意也 一闈中備考書籍均系 欽頒間有調閱隨時向坊間購置禮部向存書庫卷帙紛繁兵燹之余全行散失現(xiàn)又改試策論講求中國政治史事及各國政治藝學所需書籍尤多查同治年間粵匪平定江南湖北廣東等省曾將各種書籍設局刊板流傳已久明年春闈在即所有場內備用各書擬由禮部開單咨取江南湖北廣東各省官書局照單咨送至應用各國政治藝學諸書亦擬由兩江兩湖兩廣各督撫查照現(xiàn)已譯成之書有關鄉(xiāng)會試闈中備查者擇要開單一并咨送到部其學堂所有書籍亦許闈中隨時調閱 一變法之初原期盡善而奉行尤在得人士子之趨向端視考官為轉移衡文校藝之人果能明體達用深通中外各學則鑒衡不爽自可得碩學而黜浮華擬請 嚴飭典試學臣及同考等官嗣后閱卷務當悉心評定總以經(jīng)術湛深史學淵博通達時務切于時用者為準倘仍有剿襲荒謬之文一行入選一經(jīng)磨勘簽出定當從重議處以為奉行不力者戒至外省簾官取于州縣大都學問荒疏者居多尤之人各督撫重其選必期衡校得人不可濫竽充數(shù)庶幾文風丕變而真才日出矣
政務處奏酌擬經(jīng)濟特科考試章程[摺]? ? ? ? ? ? ? ? ? ? ? ? ? ? ? ? ? ? ? ?
奏為遵 旨酌擬經(jīng)濟特科考試章程恭摺仰祈 圣鑒事光緒二十七年四月十七日欽奉 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皇太后懿旨為政之道首在得人兄值時局阽危尤應破格求才以資治理允宜敬遵 成憲照博學鴻詞科例開經(jīng)濟特科于本屆會試前舉行其有志慮忠純規(guī)模閎遠學問淹通洞達中外時務者著各部院堂官及各省督撫學政出具考語即行保薦并著政務處大臣擬定考試章程請旨辦理等因欽此又六月初四日御史陳秉崧奏保薦經(jīng)濟特科請飭破除夤緣積習一摺欽奉 上諭著各部院堂官及各督撫學政于保送時虛心采訪果系物望素孚確有實學者方準保奏等因欽此仰見 朝廷逾格求才循名責實之至意竊維特科之試以待異等之才 國朝兩舉鴻博特科得人號為極盛查第一次于康熙十七年正月奉 旨十八年三月集試相去甫逾一年第二次于雍正十一年四月奉 旨乾隆元年九月集試前后已逾四年是以雍正十三年二月十一月兩蒙 特諭飭催敬緬 先朝旁求若渴 訓詞深厚薄海同欽今經(jīng)濟特科之舉奉 旨將及一年僅前廣西巡撫黃槐森保薦一人前安徽巡撫王之春保薦四人其余尚未有應 詔書者方今時事多艱人才尤亟各部院大臣及各省督撫學政均有以人事 君之責務當周諮博訪各舉所知應請 旨飭催認真遴保如期到京毋再觀望因循用副 朝廷敬遵 成憲激勵君羊才之盛典至考試但較一日之短長而保舉則關平日之賢否薦章一出中外共聞該大臣等自不敢曲徇人情顯違公論果有濫保非人等事自有吏議專條茲謹酌擬考試章程七條開列清單恭呈 御覽如蒙 俞允即由臣等咨行京外各衙門一體遵行如有未盡事宜仍當隨時奏明辦理所有遵議特科章程緣由理合繕摺具陳伏乞 皇太后 皇上圣鑒訓示謹奏 謹擬經(jīng)濟特科章程繕列清單恭呈 御覽 一經(jīng)濟特科與古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相等士先器識而后文藝自應以行己為先兩次博學鴻詞科康熙十七年正月 圣諭則曰學行兼優(yōu)雍正十一年四月 圣諭則曰品行端酉此次欽奉 懿旨 上諭以志慮忠純物望素孚為斷應責成該大臣等凡所薦舉均頁察明素行廉正不干清議者方準列保庶不至有夤緣干進等弊 一鴻博之舉在遴選詞臣故入選者均改翰詹官現(xiàn)官翰詹者均無庸列?,F(xiàn)在經(jīng)濟特科以通知時事為要與詞科取才略異自不能限以一途今擬自京官五品以下除京堂翰林讀講科道外外官四品以下除現(xiàn)任實缺道府外其余各員已仕未仕及舉貢生監(jiān)布衣準其一體保送均令于本年十二月以前到京取齊候試 一宋鴻詞科分三等上等轉一官選入改秩無出身人賜進士及第除館職中等無出身人賜進士出身下等賜同進士出身許召試館職 國朝兩試鴻博均分一二等經(jīng)濟特科應照成案列為一二等至應如何分別 賜予出身改授京職外任或發(fā)往各省當差出洋游歷其有出身人員量加升轉均于引 見后恭候 圣裁 一康熙鴻博特科試一場乾隆鴻博特科試兩場元年九月二十六日第一場二十八日第二場二年七月補試十一日第一場十三日第二場經(jīng)濟特科自應照乾隆成案分試兩場俾得各盡所長以昭詳密其第一場至第二場舊例只隔一日應俟查明與考人數(shù)多少閱卷遲速臨期酌定 一鴻博特科康熙十八年在 太和殿前考試乾隆元年在 保和殿內考試近科 殿廷考試均在 保和殿內經(jīng)濟一科恭逢 臨軒策問體制宜崇一切事宜均擬仿照 殿試舊章辦理 一乾隆鴻博特科第一場試以賦詩論各一第二場試以兩策補試第一場試以兩策第二場試以賦詩論各一經(jīng)濟特科自無庸試以詩賦應請第一場試歷代史事論二篇第二場試內政外交策兩道以覘學識務去浮華 一政務處禮部會奏變通科舉章程申明嗣后各項考試但期字畫端整無庸刻意求工并準其添注涂改等語經(jīng)濟特科對策應即照此辦理所用試卷照鄉(xiāng)會覆試卷式酌增頁數(shù)俾得暢所欲言
奏請變通八旗學校章程摺? ? ? ? ? ? ? ? ? ? ? ? ? ? ? ? ? ? ? ?
日講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讀奴才宗室寶熙跪 奏為作育人才由邇及遠請變通宗室八旗學校章程以培始基而收實效恭摺具陳仰祈 圣鑒事竊以振興庶務必藉乎人才而培養(yǎng)人才必由于學校伏讀上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上諭令宗人府八旗都統(tǒng)選擇各旗子弟出洋游學此誠開通風氣之至計培植人才之要圖也回環(huán)跪誦感悚莫名然奴才至愚則猶有慮何也宗學久經(jīng)廢弛八旗官學夙鮮變通必中學已明胸有主見然后學西學乃不至見異思遷學成來歸庶有裨于我之政治今學校未興恐膺是選者一時尚難多覯則改設各項學堂似尤為根本之急務也伏查左右翼宗學及覺羅學共設十處常年經(jīng)費不為不豐無如總副管等既罕通才難期振作虛糜侵蝕流弊滋多遂致教習向不到學學生恒不至館每月數(shù)課不過虛應故事至期滿時類皆臼工報成就學生幾名而已至八旗官學八處每年經(jīng)費由戶部撥領三萬余金近年造就科舉之才亦頗稱盛然詢以內政外交中西一柢之學則瞠乎若后其誤于從前之帖括占畢者亦無怪其然當此時事艱難人才消乏之際非掃除積弊變通辦法不為功擬請援照同文館歸并大學堂之例將宗室覺羅八旗官學改并為小學堂八處中學堂兩處庶規(guī)模整齊易于經(jīng)理其宗學覺羅學原設之總管教習宜一律裁撤有在學年久者或可酌給升途改并以后凡學堂總辦提調教習一切人員均歸管學大臣就素所深知者自行延聘保送學生則小學卒業(yè)入中學中學卒業(yè)即可舉入大學堂至各學生考取后住趾與某學相近者即入某學肄業(yè)八旗學生報考亦可由本旗徑報學堂無頁由國子監(jiān)考送以歸簡易其 咸安宮官學景山官學兩處亦請歸并辦理俾免兩歧惟事不一則不能成任不專則罔有終學堂改設創(chuàng)始頗難總司得人收效乃速京師大學堂前蒙 特派吏部尚書張百熙管理將來中小學堂課程亦歸該管學大臣所編定是宗室八旗學堂與大學堂有息息相通之故且各官學既請改為中小學堂十所經(jīng)費容有不敷大學堂存欠較多若以一手經(jīng)營亦可藉資挹注可否即行 簡派張百熙兼管宗室覺羅八旗中小學堂以一事權而專責成之處伏候 圣明裁奪近日屢奉 詔旨飭辦學堂若宗室八旗學堂能認真講求人才何患其不出矧又令其出洋游學則于西國政藝必更能博觀精取有所折衷根本至計興學宜先愚明柔強全系乎此奴才為培植宗室八旗人才起見用敢昧賣陳是否有當伏乞 皇太后 皇上圣鑒訓示施行謹 奏奉 旨一道 寶熙片 再查各省駐防亦有設立八旗官學及書院者類皆延聘蒙師數(shù)人山長一人虛糜經(jīng)費有名無實擬請 嚴飭各省駐防將軍副都統(tǒng)延訪品學優(yōu)長通達時務者不拘滿漢人員派為總辦提調將本營所有之官學及書院仿照府縣各書院一律改為小學堂將來小學堂卒業(yè)后即送入省中學堂由此遞升并許其出洋游學游歷則有志之士爭自濯磨學以愈愚不致如從前之固陋矣謹附片具陳伏乞 圣鑒謹 奏奉 旨一道 寶熙片 再近日各省所辦學堂其總辦提調教習等員聞竟有不學無識濫廠則其間者學員一不得人人才何由成就至府州縣改設之中小學堂多有將西文西語添入一兩齋而中學反未遑議及夫西文西語乃中學堂專門之一科小學堂斷無羼入之理儻不先講中學徒斤斤于此上者不過造就出一舌人之才下者則僅堪充一買辦之事曾何補于我之政學乎相應請 旨通飭各督撫務當慎選學員力除瞻徇預防流弊核實奉行若仍如是茍且敷衍漠不關心深恐數(shù)年后成效無聞則學堂將為集矢之地矣愚者千慮敢獻芻蕘伏乞 圣鑒訓示謹奏奉 旨一道
奏辦京師大學堂情形摺? ? ? ? ? ? ? ? ? ? ? ? ? ? ?
臣張百熙跪奏為籌辦大學堂大概情形恭摺仰祈圣鑒事竊臣于上年十二月初一日奉上諭興學育才實為當今急務京師首善之區(qū)尤宜加意作養(yǎng)前所建大學堂應即切實舉辦著派張百熙為管學大臣將學堂一切事宜責成經(jīng)理務期端正趨向造就通才應如何裁定章程并著悉心妥議隨時具奏等因欽此奉命以來臣當即悉心考察夙夜構思一面查勘現(xiàn)在情形一面豫籌將來辦法計惟有欽遵諭旨端正趨向造就通才以仰副朝廷興學育才之至意惟是從前所辦大學堂原系草創(chuàng)本未詳備且其時各省學堂未立大學堂雖設不過田各存體制仍多未盡事宜今值朝廷銳意變法百度更新大學堂理應法制詳盡規(guī)模宏遠不特為學術人心極大關系亦即為五洲萬國所共觀瞻天下于是審治亂驗興衰辦強弱人才之出出于此聲名之系系于此是今日而再議舉辦大學堂非徒整頓所能見功實賴開拓以為要務斷非因仍舊制敷衍外觀所能收效者也惟念臣本無學問粗識事情當國家圖治之時正臣子致身之日固不敢安于簡陋亦何至稍涉鋪張誠深悉唐虞三代古世所以致太平極治之規(guī)又親見歐美日本諸邦所以變通興盛之故確有憑據(jù)諒不虛誣今日中國若議救敗圖存舍此竟無辦法如使成規(guī)坐隘收效無從臣一身不足惜所恐上無以對圣朝下無以塞君羊望見輕外人更傷國體成敗之故罔不隨之臣既見及此敢不直陳用特粗擬推廣辦法五條敬為我 皇太后 皇上縷析言之 一辦法宜豫定也查各國學堂之制大抵取幼童于蒙學卒業(yè)之后先入小學堂三年卒業(yè)乃升入中學堂如是又三年乃升入高等學堂如是又三年乃升入大學堂以中國準之小學堂即縣學堂也中學堂即府學堂也高等學堂即省學堂也今雖奉明諭令各省府州縣彳扁設學堂至今奏報開辦者尚無幾處是目前并無應入大學肄業(yè)之學生而各省開辦需時又不知何年而學堂方可一律辦齊又何年而學生方能次第卒業(yè)通融辦法惟有暫且不設專門先立一高等學校功課田各仿日本之意以此項學校造就學生為大學之豫備科一面由臣請旨催辦各省學堂三年之后豫備科所造人才與各省省學堂卒業(yè)學生一并由大學堂考取升入專門肄業(yè)所有豫備科功課謹遵繹本年變通科舉普設學堂歷次上諭分為二科一曰政科二曰藝[科](云)以經(jīng)史政治法律通商理財?shù)仁码`政科以聲光電化農工醫(yī)算等事隸藝科惟取入豫備科肄業(yè)學生亦頁平日在中學堂卒業(yè)者方能從事查京外所設學堂已歷數(shù)年辦有成效者以湖北自強學堂上海南洋公學為最此外則京師同文館上海廣方言館廣東時敏學堂浙江求是學堂開辦皆在數(shù)年以上余若天津高等學堂之已散學生出洋游歷學生外洋華商子弟亦多合格之才再由各省督撫學政就地考取各府州縣高才生咨送來京由管學大臣覆試如格方準送入學堂肄業(yè)其外省考試之法由大學堂擬定格式頒發(fā)各省照格考取以免歧異學生入學之后俟三年卒業(yè)由管學大臣擇及格者升入大學正科有不及格者分別留學撤退恭查本年上諭已有各省選派出洋學生學成回華由督撫外務部考驗之后候旨分別賞給舉人進士明文大學堂豫備科卒業(yè)學生與各省省學堂卒業(yè)學生功課相同應請由管學大臣考驗如格擇尤帶領引見候旨賞給舉人升入正科又三年卒業(yè)再由管學大臣考驗如格帶領引見候旨賞給進士如此辦法十年之后所造就者定多可用之材以之綜理庶務當無不足富強之基必立于此惟是國家需才孔亟士大夫求學甚殷若欲收急效而少棄材則又有速成教育一法應請于豫備科之外再設速成一科速成科亦分二門一曰仕學館一曰師范館凡京員五品以下八品以上以及外官候選暨因事留京者道員以下教職以上皆準應考入仕學館舉貢生監(jiān)等皆準應考入師范館仕學館三年卒業(yè)學有成效者請準由管學大臣擇尤保獎師范館三年卒業(yè)學有成效者由管學大臣考驗后擇其優(yōu)異定為額數(shù)帶領引見如原系生員者準作貢生原系貢生者準作舉人原系舉人者準作進士均候旨定奪準作進士者給予準為中學堂教習文憑準作舉貢者給予準為小學堂教習文憑蓋豫科之學生必取其年歲最富學術稍精者再加練習儲為真正合格之才速成之學生則取更事較多立志猛進者取其聽從速化之效此目前姑請緩立大學專門先辦豫備速成二科之實在情形也
至將來奏定京師大學堂章程擬即全照大學規(guī)模恭擬上聞以備異日學成升入正科之用仍將現(xiàn)在所辦高等學校之豫備科并附設之速成科章程暨頒發(fā)各直省高等學中學小學各章程一并奏進候旨遵行再專門正科開辦雖尚可稍稽歲時而考求不能不預為地步擬俟照現(xiàn)擬章程先行開辦后再由臣慎選通達純正之員派赴歐美日本考察其現(xiàn)行章程應辦書藉又講求化學電學其房屋皆有一定造法以及光學家之暗堂醫(yī)學家之煖房凡欲深究專門皆頁先造特室其圖式皆宜預向各國考求再中國學堂所請西人教習向皆就近延其本居中國者或為傳教來華之神甫或為海關退出之廢員在教者本非專門而學者亦難資深造且西國學問數(shù)年一變則其人才亦月異而歲不同將來延請教習專門亦非在彼國文部及高等學堂考問不能分其優(yōu)劣似派員考察一層為必不可少之舉現(xiàn)在湖北聞已派人先赴日本即用此意屆時擬由臣選得其人再行奏請辦理 一講舍宜添建也查現(xiàn)在大學堂從前系暫撥應用原議本頁另撥地面俾可建合格之屋又頁令四面皆有空地以便陸續(xù)增造工醫(yī)等項專門學堂今請仍照此議將來另頁撥地新造方足以便推廣而壯規(guī)模惟目前一切尚待推求一面趕為開辦只好仍就舊基修葺并將附近地方增拓辦理臣親往勘視丈量學堂四面圍墻計南北不過六十丈東西不過四十丈中間所有房屋僅敷講堂及教習官役人等之用其西北兩邊講舍共計不足百間非大加開拓萬萬不敷居住現(xiàn)勘得學堂東西南三面皆可拓開數(shù)十丈其地面所有房屋多系破舊民房若公平估價購買入官所費當不甚鉅此項新拓地面即作為增建學舍之需查大學堂開辦約有二年學生從未足額一切因陋就簡外人往觀者至輕之等于蒙養(yǎng)學堂此于上國聲名極有關系朝廷興學育才方以振起全局為要歸臣誠不敢希圖省事至使中國未收變通之效而先貽外人以口實之譏兄一經(jīng)開辦學生足額之后若再加以同文館學生以及官員司役人等總在千人以上斷非此方數(shù)十丈之地所能容納查外省如廣東之廣雅書院湖北之自強學堂兩湖書院上海之南洋公學視大學堂現(xiàn)在基址皆大至數(shù)倍或一倍不止斷無京師制度反減于外省之理若過于狹隘不特無以示天下亦且無以示國中是增建講舍實為學堂首先應辦之事不能不據(jù)實上陳者也 一譯局宜附設也查現(xiàn)隸大學堂之官書局開辦最早當時即選譯各局書籍及外洋各種報章上海設立南洋公學江寧新設學堂亦先后奏設譯書局是譯書一事實與學堂相輔而行擬即就官書局之地開辦譯局一所蓋欲求中國經(jīng)史政治諸學非藏書樓不足以供探討之資欲知西國政治工商等情非譯書局不足以廣見聞之用也惟欲隨時采買西書刷印譯本更宜設分局于上海則風氣既易流通辦理亦較妥便又繙譯東文費省而效速上海就近招集譯才所費不多而成功甚易南中紙張工匠比京師尤賤擬即將東文一項在上海隨譯隨印可省經(jīng)費之半惟是中國譯書近三十年如外洋地理名物之類往往不能審為一定之音書作一定之字擬由京師譯局定一凡例列為定表頒行各省以后無論何處譯出之書即用表中所定名稱以歸劃一免淆耳目然譯局非徒繙譯一切書籍又頁繙譯一切課本泰西各國學校無論蒙學普通學專門學皆有國家編定之本按時卒業(yè)皆有定章今學堂既頁考究西政西藝自應繙譯此類課本以為肄習西學之需惟其中有與中國風氣不同及牽涉教宗之處亦應增刪潤色損益得中方為盡善至中國四書五經(jīng)為人人必讀之書自應分年計月垂為定課此外百家之書浩如火因海亦宜編為簡要課本按時計日分授諸生蓋編年紀傳諸子百家之籍固當以兼收并蓄使學子隨意研求然欲令教者少有依據(jù)學者稍傍津涯則必頁有此循序漸進由淺入深之等級故學堂又以編輯課本為第一要事現(xiàn)各處學堂皆急待國家編定方有教法上海南洋公學江鄂新設學堂即自編課本以教生徒亦不得已之舉也臣惟國家所以變法求才端在一道德而同風俗誠恐人自為學家自為教不特無以收風氣開通之效且轉以生學術凌雜之虞應請由臣慎選學問淹通心術純正之才從事編輯假以歲月俾得成書書成之后請頒發(fā)各省府州縣學堂應用使學者因途徑而可登堂奧于詳備而先得條流事半功倍莫切于此
一書籍儀器宜廣購也查大學堂去歲先被土匪后住洋兵房屋既殘毀不堪而堂中所儲書籍儀器亦同歸無有臣愚以為大學堂功課不外政藝兩途政學以博考而乃精藝學以實驗而獲益書籍儀器兩項在學堂正如農夫之粟商賈之錢多多益善不特前所有者固當買補即前所無者亦宜添購方足以考實學而得真才查近來東南各省如江南蘇州杭州湖北揚州廣東江西湖南等處官書局陸續(xù)刊刻應用書籍甚多請準由臣咨行各省將各種調取十余部或數(shù)部不等此外民間舊本時務新書并已譯未譯西書均由臣擇定名目隨時購取歸入藏書樓分別查考繙譯至儀器一項除算學家所用以測量圖學家所用以繪畫外如水火氣聲光電化以及醫(yī)學農學專門應用甚多不特每門皆有器具全副即隨時試驗材料藥水等項學生愈多則購用愈繁學問愈精則考驗愈明此類尤不可省譬之武備而斯予槍炮子藥而責以準頭命中必不能矣現(xiàn)擬先向上海日本等處購辦萬余金以為開辦普通要需再籌定經(jīng)費向歐美各國廣購歸入各專門應用惟采買必頁得人價目務從核實俟臨時由臣采訪通達誠樸之員遣往辦理以期器歸實用欠不虛糜如 一經(jīng)費宜寬籌也學堂之設以造就人材為最至其需用欠項亦最繁從前大學堂教習功課僅分語言文字數(shù)科田各教公法格致數(shù)事教習既無多人學生亦未足額計每歲所費已在十萬金上下今議規(guī)模既頁宏備則欠項何止倍增加以現(xiàn)在情形一切講舍書籍儀器等項或半歸殘破或掃地無遺計修理舊屋增造新齋[暨](既)購買各項政學應用書籍輿圖藝學備驗器具材料等件又增添繙譯西書編輯課本等局費亦不貲將來推廣博物院驗工場以及派員考察之貲學生游歷之費亦動巨欠查戶部向有存放華俄銀行庫平銀五百萬兩每年四厘生息應得庫平銀二十萬兩申合京平二十一萬二千兩光緒二十四年經(jīng)戶部奏準以此項息銀由該行按年提出京平銀二十萬零六百三十兩撥作大學堂常年用欠僅余一萬一千三百七十兩未撥今請將此項存欠銀兩全數(shù)撥歸大學堂仍存放華俄銀行生息欠項既有專注名目亦免涉紛歧將來或支或存由學堂自與銀行結算每年年終開單呈覽免其造冊報銷似此較為直截至去歲學堂停辦尚有未經(jīng)付出存欠當時一律交回華俄銀行暨中國銀行暫行收管并經(jīng)知照戶部在案現(xiàn)在學堂事同創(chuàng)始需用一切開辦經(jīng)費甚多應請將前項存欠仍發(fā)回學堂應用惟似此辦法常年欠項所增尾數(shù)究屬無幾仍頁添撥巨欠方足以資挹注查近年各直省如江南四川湖北湖南等處督撫皆資遣學生出洋每次亦費至數(shù)萬金今大學堂既定高等功課專門教習則前項學生赴外肄業(yè)可送外國者亦可送大學堂且大學堂專門正科本為各省高等學校卒業(yè)學生貲送肄業(yè)地步則各省理宜合籌經(jīng)費撥濟京師應請飭下各直省督撫大省每年籌欠二萬金中省一萬金小省五千金常年撥解京師大學堂有此增添常欠庶幾得以展布一切而諸事自日起而有功人才亦積久而漸出矣以上五條以豫定辦法一條為總立大綱以購買書籍儀器附設譯局二條為講求實用以增建學舍一條為漸拓規(guī)模而尤以寬籌經(jīng)費一條為諸事根原均乞恩準施行俾臣得以從容布置至各直省合籌經(jīng)費一節(jié)仍懇明降諭旨飭令各直省督撫務籌的欠按季撥解大學堂應用出自逾格鴻慈所有遵旨籌辦大學堂大概情形理合繕摺具奏伏乞 皇太后 皇上圣鑒謹奏奉朱批另有旨欽此
東撫袁中丞奏辦山東大學堂摺? ? ? ? ? ? ? ? ? ? ? ? ? ?
奏為遵 旨改設學堂酌擬教規(guī)謹將試辦章程繕單呈 覽恭摺仰祈 圣鑒事竊臣伏讀光緒二十七年八月初二日奉 上諭作育人材端在修明學校等因欽此仰見 圣朝敬教勸學興賢育材薄海士民同深慶幸臣伏維國勢之強弱視乎人才人才之盛衰原于學校誠以人才者立國之本而學校者又人才所從出之途也以今日世變之殷時艱之亟將欲得人以佐治必須興學以培才顧學校不難于大興而規(guī)制實難于妥擬蓋各國學校之制大都因時以損益歷久而觀成中國則古制就湮事同創(chuàng)始既不可徇俗以安于簡陋亦未可駭俗而病其繁難使等級不至相陵規(guī)模于焉大備庶幾人易從學學易收效而才彥乃可期蔚興矣臣識闇才庸奚足以知大體第念學校一事人才所系而治道因之有不容置為后圖者本年春間應 詔陳言曾以廣建學堂為請并一面訪訂教習籌商規(guī)制甫有頭緒而微臣適蒙 恩賞假未及興辦暫以中輟迨臣假期將次尸由滿適奉八月初二日 諭旨銷假之后當即欽遵通飭各屬一律舉辦并籌貲擇地先于省城改設大學堂以為之倡擬定試辦章程四項首議辦法次立條規(guī)次訂課程次籌經(jīng)費請為我 皇太后 皇上約略陳之一曰辦法考各國學制必先由小學而后升入中學由中學而后升入大學此通例也現(xiàn)各屬應設之小學中學堂難以驟成而省城之大學堂又勢難久待只得就大學堂內區(qū)分三等一備齋習淺近各學略如各州縣之小學堂一正齋習普通學略如各府廳直隸州之中學堂一專齋習專門學按大學堂只應設專齋因一時無所取材故雖有大學堂之名暫不立專齋之課而先從備齋正齋入手俟正齋諸生畢業(yè)有期再續(xù)訂專齋課程以資精進其備正各齋教法以四書五經(jīng)為體以歷代史監(jiān)及中外政治藝學為用惟是中國經(jīng)史精深廣博如與各國政治藝學同時并習既慮致功無序泛涉不精又恐髫齡子弟血氣未定見異思遷或至忽其本根歧其趨向必頁另設蒙養(yǎng)學堂挑選幼童自七歲起至十四歲止此八年內專令講讀經(jīng)史并授以簡易天文地輿算術畢業(yè)后選入備齋除隨時溫習經(jīng)史外再令講求淺近政治加習各種初級藝學俟入正齋再加深焉庶先明其體后達其用功程遞進本末秩然現(xiàn)當創(chuàng)辦伊始所有中學小學以及蒙學均尚在議而未設之列只可先用經(jīng)義史論考選學生挑入備齋肆業(yè)暫以三百人為定額以年在十五歲以上二十三歲以下通解經(jīng)史身家清白者為合格慎選教習以為之師長分設總辦監(jiān)督以為之[鈴](鈐)制其學生按照酌定年限依次畢業(yè)其總辦監(jiān)督教習各員按照三年保獎一次其各種圖書儀器先擇應用者酌量購置以供肄習將來擬增設譯書局藏書樓博物院各壹所以臻美備此辦法之大略也一曰條規(guī)課士之道禮法為先而宗圣尊王尤為要義堂內應恭祀 至圣先師孔子暨本省諸先儒每月朔望由教習率領諸生行禮并宣講 圣諭廣訓以束身心若恭逢 萬壽圣節(jié)暨 至圣先師孔子誕日均齊班行禮以志虔恭其余并皆堂有定規(guī)業(yè)有定程講習有時行坐有序出入有度休沐有期功過賞罰均有簿記司事雜役各有職掌要之總以嚴肅整齊為主此條規(guī)之大略也一曰課程備齋以兩年為畢業(yè)之限溫習中國經(jīng)史掌故并授以外國語言文字史志地輿算術各種淺近之學正齋以四年為畢業(yè)之限授普通學分政藝兩門政學一門分為三科一中國經(jīng)學二中外史學三中外治法學藝學一門分為八科一算學二天文學三地質學四測量學五格物學六化學七生物學八譯學專齋則以兩年至四年為畢業(yè)之限共分拾門一中國經(jīng)學二中外史學三中外政治學四方言學五商學六工學七礦學八農學九測繪學十醫(yī)學學者各專一門各齋學生每日均頁將功課分數(shù)填注日記功課余暇均頁練習體操每月均頁作中西文字每年春秋季考兩次此課程之大略也一曰經(jīng)費考德美英法俄日諸國所立各等學校每國不下千百區(qū)所撥經(jīng)費每年動至數(shù)千萬中國物力方艱東省庫儲尤絀驟籌鉅欠殊屬不易惟念當務之為急必須竭力以經(jīng)營就現(xiàn)在辦法而論學堂常年額支之欠暫需六萬兩之譜其一切活支數(shù)目尚難預計日后漸次推廣經(jīng)費亦頁隨時加增臣本年曾整頓稅契一項頗有起色擬即以此項撥充學堂經(jīng)費飭令委員撙節(jié)動支力戒浮糜以期持久此經(jīng)費之大略也現(xiàn)在四項粗已就緒擬即考選學生開學試辦以慰士子觀望之心臣謹當督同在堂各員按所定章程逐一實事求是認真經(jīng)理其有未盡事宜仍當隨時增損期于至善至蒙養(yǎng)學堂及各府廳州縣應設之中小學堂章程容俟依次酌定逐漸推行用以仰副 朝廷修明學術作育人材至意抑臣更有請者建學固以儲才儲才實以待用現(xiàn)在學堂既設必頁顯示出身之路優(yōu)予登進之階始能觀感奮興日新月盛擬請飭下政務處會同禮部將選舉章程早為議定 明詔天下庶幾海內志士爭自濯磨壴皮篋者多而彈冠者亦眾長為我 國家慶得人矣臣愚昧之見是否有當謹將遵 旨改設學堂酌擬試辦章程另繕清單只呈 御覽為此恭摺具陳伏乞 皇太后 皇上圣鑒訓示謹 奏
再學堂造士成材甚宏而計效尚緩譬諸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其蓄之非旦夕間事也自明年科土改制兼試中外各學而東省囿于風氣雖不乏樸學之士究于各國政治藝學素鮮講求其專習八股者甚至并中國之政治史學亦多不能通貫轉瞬應試未免束手又或中學頗具根柢而年齒已長未能選入學堂棄之亦良可惜均宜導以向學之路廣其樂育之方現(xiàn)擬于學堂外另設校士館舉貢生監(jiān)均準應課按科土定制月課三次首課試中國政治史事論二課試各國政治藝學策三課試四書五經(jīng)義認真扃考秉公衡校高等者優(yōu)加獎勵以資觀感既使士子知所趨向而來歲應試亦不至嘆進取之難惟中外政治藝學書籍浩繁貧士不克多購中材莫能遍讀而向來流傳之譯本善者殊少初學或昧于問津擬取各國史監(jiān)政治藝學各書先就通行者選擇精本用活字鉛板多多排印分發(fā)各屬俾士子購取肆習藉拓見聞庶鄉(xiāng)僻諸儒皆得漸窺門經(jīng)不難循序講貫由粗淺以及精深實于造就人材不無裨益是否有當謹附片具陳伏乞 圣鑒訓示謹 奏
第一章 學堂辦法 計二十八節(jié) 附學生家屬甘結及族鄰保狀式 第一節(jié) 此次山東籌辦學堂系欽奉疊次 諭旨遵辦慎選教習督課諸生其教法當令以四書五經(jīng)為體以歷代史監(jiān)及中外政治藝學為用務各實事求是力戒虛浮儲為明體達用之材仰副 朝廷圖治作人之至意 第二節(jié) 大學堂為全省學??倕R之所其學生應于各府直隸州分設之中學堂優(yōu)生內遞升現(xiàn)因中學堂尚未設成暫由各府直隸州按經(jīng)義史學先行募考 第三節(jié) 省城大學堂規(guī)制祗應設立專齋 習專門學 現(xiàn)因各府直隸州議設之中學堂各州縣議設之小學堂尚未能一律驟設雖有大學堂之名而一時無所取材惟有先立備齋 習初級淺近學即各州縣應設之小學堂 次立正齋 習普通學即各府直隸州應設之中學堂 俾初學易于造就俟各府州縣學堂依次有成再行察看情形設立專齋 第四節(jié) 中國學業(yè)以經(jīng)史為本課程繁多如并入三齋內一同肄業(yè)深恐顧此失彼未能專精現(xiàn)擬另設蒙養(yǎng)學堂令幼童自七歲至十四歲八年內專功講習經(jīng)史兼解中國淺近政治學地輿學并初級算學俾識門徑 迨蒙養(yǎng)學堂有成再將備齋課程所列地輿初級算學酌量改訂 俟畢業(yè)后再選入備齋加習西學尸由時但令溫習經(jīng)史精研政治其中西有用之學自易融會貫通次第秩然體用遞進庶幾程功速而收效閎矣 蒙養(yǎng)學堂章程另擬 第五節(jié) 學堂欲求實效總以循序漸進為主現(xiàn)值創(chuàng)辦伊始不但各府州縣尚無中學小學即擬另增之蒙養(yǎng)學堂亦尚在議而未設之列新選各生僅能挑入備齋其能入正齋者必屬寥寥專齋更無論矣自應變通辦理先立備齋正齋兩項課程俟備齋學生按照所定年限畢業(yè)升入正齋正齋學生畢業(yè)領照后或量材錄用或入專齋 詳見第十八節(jié) 尸由時由總教習酌核學生升入名額另立專齋課程以期精進而免紊越 各齋畢業(yè)年限暨分年課程另載第三章課程類中 第六節(jié) 各省各府直隸州議設中學堂各州縣議設小學堂聘用教習甚眾必頁先設師范學堂以廣造就此次籌辦大學堂擬暫參用初等師范學堂規(guī)制在備齋各班學生內擇其心術端正者兼令練習初等師范以便畢業(yè)后聽候考驗考取優(yōu)等領有師范憑照即可承充小學堂教習其有入正齋肄業(yè)者尸由時參用中等師范學堂規(guī)制再令練習中等師范以備中學堂教習之選 第七節(jié) 大學堂首貴崇實應掃除積習力戒糜費擬派總辦一員總教習一員監(jiān)督一員即責成該員等會同認真籌辦總以擇聘教習挑選學生為第一要義其余應用委員司事夫役人等均由總辦總教習酌量委用事無鉅細各與專責員額以敷用為度不得多立名目凡于學堂無益之事并從節(jié)省以期核實每尸由年終仍將籌辦一切事宜報撫院匯查 第八節(jié) 總辦一員總理學堂一切應辦事件所有堂內學生委員司事夫役人等概歸管轄并會同總教習稽查中西各教習勤惰督同收發(fā)處員司經(jīng)理銀錢出入等項事宜 第九節(jié) 總教習一員總理擇聘教習核定課程等事所有堂內教習學生司事夫役人等概歸管轄并會同總辦經(jīng)理學堂一切應辦事宜及挑選學生購置書籍儀器稽查銀錢欠目等事 第十節(jié) 監(jiān)督一員督飭堂內學生恪守規(guī)約會同中西教習隨時考核課程按季會考統(tǒng)計分數(shù)區(qū)別優(yōu)絀呈候總辦總教習復加考驗以定等級學堂凡有記功記過議賞議罰等事并歸監(jiān)督商承總辦總教習秉公辦理仍兼理學堂日記暨譯書印書等項事宜如總教習因公離堂所有應辦事件即由監(jiān)督暫行代理
第十一節(jié) 中學教習暫派六名專授中學課程由總辦監(jiān)督選派仍由總教習隨時稽查俟學生名額加多再行酌量添派 第十二節(jié) 西學華教習暫派六名專授西學課程由總教習選派仍由總辦監(jiān)督隨時稽查俟學生名額加多再行酌量添派 第十三節(jié) 西學洋教習暫派三名專授西學課程由總教習選薦訂立合同呈候撫院派充并由總辦監(jiān)督隨時稽查俟學生名額加多或設立專齋時再行酌量添派 第十四節(jié) 考選學生本年以三百名為額嗣后如再行考選是否按照現(xiàn)定原額應俟體察學堂辦理情形由總辦總教習酌量籌議呈候撫院核定于考選一個月以前預為傳示至三年后各府直隸州所選中學堂學生均已依限畢業(yè)陸續(xù)送入省城大學堂秩班遞升即可無庸另行考選 第十五節(jié) 各省府直隸州考選學生暫按府治州治大小分上中下三等酌定名額十府兩直隸州擬共考選二百二十名余額八十名即在省城就近招考土著客籍各居其半其由各府直隸州考送者須俟學堂派員覆試后再行留堂肄業(yè)考送人數(shù)按應選人數(shù)加多三分之一以備覆試淘汰凡投考學生頁在十五歲以上二十三歲以下通解經(jīng)史文理明順身家清白體質強實并無習氣疾病嗜好者方為合格先期由其父兄家屬出具甘結族鄰加具保狀赴官報名聽候擇期傳考試以策論經(jīng)義秉公去取嚴禁瞻徇請托情事 甘結保狀各式附于本章之后 第十六節(jié) 每年開學三月以前先將考選日期傳知各府直隸州通行各屬出示曉諭俾免學生報到差以致紊亂課程班次如傳示以后仍有逾期報到者即不收考 開學日期詳見第二章第四節(jié) 第十七節(jié) 學堂如發(fā)結學生廩膳銀兩寒畯之士或多希冀廩膳紛至沓來不但無以堅向學之誠反足啟喻利之漸非所以重士也茲擬定所有考選學生入堂肄業(yè)應令自備飯資不給廩膳庶來者皆系實心向學之人不至半涂而廢如其中實有寒畯之士堅苦力學無以自贍者應如何量予津貼尸由時由總辦總教習監(jiān)督查明核給 第十八節(jié) 考取學生入堂后應責成監(jiān)督教習詳查該住心術品行是否不踰范圍材質口音是否能有成就于三個月后查明據(jù)實呈報總辦總教習嚴加考察以定去留其有心術不正品行不端者材質口音雖優(yōu)亦不留堂肄業(yè) 第十九節(jié) 正齋學生畢業(yè)后由總辦總教習考取優(yōu)等發(fā)給憑照有考入專齋者應升入肄業(yè)有愿赴北京大學堂肄業(yè)者稟由撫院咨送有愿充教習者或赴本省各府州縣學堂或赴他省學堂及愿就他項職業(yè)者悉聽其便至入專齋畢業(yè)者仍由總辦總教習考驗擇優(yōu)發(fā)給專門憑照或準令出洋游學或分派練習實事以備將來教習差遣之用其有學識過人專門名家者并由撫院隨時奏請破格優(yōu)獎 第二十節(jié) 學生畢業(yè)后應如何選舉鼓勵一切詳細章程現(xiàn)已奉 旨著政務處咨行各省悉心酌議會同禮部覆核具奏應俟覆奏奉 旨咨行到東后本省學堂即行欽遵辦理 第二十一節(jié) 學生出洋游學最易成就現(xiàn)已恭奉 諭旨著各省督撫資遣學生出洋游學學成回華奏請優(yōu)予出身自應一體欽遵辦理學生畢業(yè)后即由總辦總教習選擇心術端正學術淵博之士呈請資遣出洋游學如果學成領有憑照回華本省考驗后即咨送外務部復加考驗奏請獎勵 第二十二節(jié) 學堂總辦總教習監(jiān)督教習各員均擬請三年保獎一次
第二十三節(jié) 學堂建造需時擬暫于城內擇寬敞院所先行開辦一面由總辦總教習選購合宜地基派員丈量繪圖估工督位建造并先將會議辦法呈候撫院核定 第二十四節(jié) 俟建造學堂后應附設譯書局一所添派中外譯員數(shù)名選譯政學藝學各種新書以備學堂課程之用 第二十五節(jié) 俟建造學堂規(guī)模大備后應添設藏書樓博物院各一所以資考證而廣見聞尸由時由總辦總教習會同籌議呈候撫院核定其未經(jīng)議建藏書樓以前學堂所購所印書籍亦應匯存一處以備學生取閱 第二十六節(jié) 學堂刊印書籍均歸監(jiān)督商承總辦總教習經(jīng)理如有應行排印書籍頁由總教習于教習中酌派一人又公同議舉一人會同監(jiān)督悉心??背屎蚩偨塘暫硕ㄔ傩邪l(fā)印其余一切應刊應印目錄章程表簿冊籍單片等類由監(jiān)督酌核辦理 第二十七節(jié) 學堂一切應辦事件除載在章程應責成總辦總教習實力奉行外其未經(jīng)載入章程暨應隨時酌量因革損益各事宜應預由總教習商同總辦傳集本堂監(jiān)督教習各員公同會議共夬從違以昭明允而杜偏倚惟此系以本堂人員會議本堂事件并不預聞外事自毋庸另派外人入堂會議即以總辦總教習為會議之長監(jiān)督副之并派教習兩員隨時記載所譯之事藉備查考每尸由年終仍將應行變通各事會議一次呈請督撫院核定 第二十八節(jié) 總辦之員應由撫院刊發(fā)總辦山東大學堂之關防祗領啟用以昭信守 附學生家屬出具甘給式 某省某府某州某縣人某為出具甘結事依奉大學堂考選學生今有子弟侄某年若干歲在家讀過經(jīng)史體質強壯并無習氣疾病嗜好情愿報名投考如蒙考取入堂肄業(yè)自應遵照刊定章程辦理倘有不遵章程所載畢業(yè)年限托故出堂不完課程暨不守規(guī)條不服約束致被學堂擯遂或私自逃逸等情應按每年一百兩計算賠繳學堂公費不得短少惟因資性太拙或因患病由學堂斥退者不在此例所具甘結是實 附學生族鄰出具保狀式 如籍隸外省應由同鄉(xiāng)具?!W生某人之族人鄰佑同鄉(xiāng)某為出具保狀事依奉大學堂考選學生今有某人之子弟侄某年若干歲實系身家清白體質強壯并無習氣疾病嗜好由某報名投考如蒙考取入堂肄業(yè)自應遵照刊定章程辦理某等誼屬族人鄰佑同鄉(xiāng)情愿具保倘有不遵章程所載畢業(yè)年限托故出堂不完課程暨不守規(guī)條不服約束致被學堂擯逐或私自逃逸等情應按每年一百兩計算由某賠繳學堂公費如抗不遵繳或繳不足數(shù)即由具保人代賠惟因資性太拙或因患病由學堂斥退者不在此例所具保狀是實 再以上甘結保狀內載貼繳學堂公費每年按一百兩計算系指不領津貼者而言其領津貼者賠繳公費每年頁按一百三十兩計算 第二章 學堂條規(guī) 共三十三節(jié) 第一節(jié) 大學堂內恭祀 至圣先師孔子暨本省 諸先賢先儒每月朔望由中學教習率領各班學生行禮并由教習宣講 圣諭廣訓一條諸生環(huán)立敬聽聽畢向教習三揖諸生各相向一揖禮成退班 第二節(jié) 每年恭逢 皇太后萬壽 皇上萬壽 皇后千秋節(jié)由總辨率同中教習暨堂內學生齊班行禮 第三節(jié) 每年開學日期及恭逢 至圣先師孔子誕日亦由中學教習率領堂內學生齊班行禮 第四節(jié) 每年春季以正月二十前后開學小暑節(jié)放學給暑假休息至立秋節(jié)后六日開學十二月十五以前放學給年假 第五節(jié) 恭逢 皇太后萬壽 皇上萬壽 皇后千秋節(jié)各停課一日 至圣先師孔子誕日停課一日端午中秋佳節(jié)各停課一日每月逢房昴星虛日期各停課一日 第六節(jié) 學生在學堂每日寢興食息均有一定時刻尸由時各鳴鐘為號夏季早五點半鐘鳴鐘一次學生晨興預備本日功課早中晚膳分午前七點半鐘午后十二點半鐘及六點半鐘各鳴鐘一次預備用膳晚九點鐘又鳴鐘一次概行停課預備休息冬季早六點鐘鳴鐘一次學生晨興預備本日功課早中晚膳分午前七點鐘正午十二點鐘午后六點鐘各鳴鐘一次預備用膳晚九點半鐘又鳴鐘一次概行停課預備休息晚十占鐘一律止燈就寢 第七節(jié) 夏季每日早五點半鐘開學堂大門晚八點半鐘閉門冬季早六點鐘開門晚九點鐘閉門閉門以后非遇有緊要公事由總辦總教習發(fā)給特準憑單不得擅開 第八節(jié) 夏季下午五點半鐘至六點十五分鐘冬季下午四點四十五分鐘至五點四十五分鐘功課余暇準學生在學堂附近寬敞地方休息游覽惟不得距堂太遠過時即應回堂如有先時私出及過時不回者應由司閽稟明總教習監(jiān)督查辦 第九節(jié) 學堂大門責成司閽經(jīng)管除總辦總教習監(jiān)督教習委員外其余勿論何項人等出入大門均頁認真稽查并查明學生有無驗單差弁夫役有無憑牌如無驗單憑牌即不準其私出大門違則稟究學生惟遇停課日期暨因事請假領有驗單準其出入又逐日休息時刻準其出入此外不準私出大門一步驗單憑牌由監(jiān)督兼管出堂具領回堂即繳 第十節(jié) 學生不得在學堂內買物其賣物者不得擅進大門
第十一節(jié) 業(yè)精于勤學生無事不準請假如實有緊要大故應由其父兄家屬具函陳明經(jīng)總教習核準交由監(jiān)督發(fā)給假單單內注明期限尸由期即頁銷假回堂如無假單不準司閽任其擅出其領有假單而回堂逾定限者應否再行收錄仍候總教習監(jiān)督查明逾限之故分別酌核辦理 第十二節(jié) 學堂專派司事接待賓客凡有賓客來堂應由司閽報明由司賓迎至客廳欠待有愿備覽學堂規(guī)制者亦由司賓導引惟功課未畢不得引入講堂教習亦不得于功課未畢以前會客其有謁總辦 教習監(jiān)督委員者如功課未畢亦頁繞避講堂延入旁室接見或即在客廳接見以免身冘誤課程學生不得與閑雜人等私相往來惟親族準許到堂看一仍頁俟功課畢時方能通知若上講堂不許私出接見尤不許在堂讌客凡送公文信件人役均不得進二門 第十三節(jié) 學生見總教習監(jiān)督中西學各教習均執(zhí)弟子禮除朔望揖拜外平日接見亦必肅然致敬以昭師范之重學生見總辦與見總教習儀注同 第十四節(jié) 學生上講堂各按班次徐行不得爭先落后在講堂上不得吸火因飲茶私相笑語以昭嚴肅 第十五節(jié) 講堂坐位各班暫以齒為序俟到堂三月后考其勤惰而升降之 第十六節(jié) 學堂禁止酗酒賭博吸洋火因并嚴禁喧囂爭詈斗斲毆等事違者分別責罰 第十七節(jié) 堂內火燭最宜小心擦燈添油各處均派人管理諸生不必經(jīng)手臨臥宜即止燈 第十八節(jié) 講堂及旁室墻壁上不得涂抹字跡各室由雜役每日打掃兩次不得任意污穢致釀疾病 第十九節(jié) 堂規(guī)務頁嚴肅整齊除由監(jiān)督商承總辦總教習認真督察外中學西學各教習均頁邦巾同照料約束其所教本班學生分住房屋每日務頁輪流稽查一次如有干犯堂規(guī)沾染習氣者應即量予斥責并隨時告知監(jiān)督或呈明總辦總教習以便查明整頓 第二十節(jié)? 教習教導學生貴乎明廉恥知羞惡崇尚禮讓激發(fā)忠義固不必輕用笞樸以辱其身亦不得漫無約束以驕其氣 第二十一節(jié) 學生有違犯堂規(guī)不敦品誼不守禮法及頑梗不率教未能完其課程者或量予責懲或降列等次或酌議罰辦或開除名額應由監(jiān)督及各教習商承總辦總教習秉公查核辦理 第二十二節(jié) 中學教習頁按照課程認真督課如有違犯堂規(guī)不勤其職者應由總辦監(jiān)督查明情節(jié)輕重稟知撫院輕則議罰重則撤換不得稍涉瞻徇 第二十三節(jié) 西學教習須按照課程認真督課如有違犯堂規(guī)不勤其職者應由總教習查明情節(jié)輕重稟知撫院輕則議罰重則撤換不得稍涉瞻徇 第二十四節(jié) 委員司事差弁均頁按照章程認真辦事如有違犯堂規(guī)不勤其職不慎其事者應由總辦查明情節(jié)輕重分別撤罰夫役人等有違犯堂規(guī)懶惰誤公者查明即行逐出所犯事故有為總教習查出者亦即商明總辦分別撤換斥逐 第二十五節(jié) 教習常年督課各有專責不得時常請假致誤課程如有緊要事故頁具假單候總辦總教習核準并于單內聲明假限以便另派教習代為督課假限尸由滿即行回堂如逾限不回按日照扣薪俸逾限在兩個月以外即將員額開除如平時偶因要事暫行請假亦須于前一日呈候總教習監(jiān)督核準不得隨時任便離堂至于暑假年假則系按照定章辦理 第二十六節(jié) 學堂設立功過簿三本除總辦總教習監(jiān)督外各教習委員共列一本司事差弁共列一簿學生共列一簿分別詳記至記功若干次應予獎勵記過若干次應予罰辦暨一切議賞議罰事宜概由監(jiān)督商承總辦總教習妥定簡明章程稟請立案辦理并分別刊布榜示俾眾咸知 第二十七節(jié) 學堂未建藏書樓以前先擇一室存儲中國經(jīng)史并先儒約束身心闡明義理之書以及新譯中外政學藝學各種書籍并置備幾案派人經(jīng)理以便學生前往查閱所藏之書約分兩類一為查考之書只準學生赴藏書處查閱不準隹乃借一為誦習之書準學生借歸私室摘鈔惟頁向經(jīng)理人言明限期繳還逾期即由經(jīng)理人前往查取如有損失應歸借閱之學生照全部書價賠償此等處所并不準吸火因談笑以致身冘誤別人閱書 第二十八節(jié) 學堂于藏書之外另擇一室存儲各種學問報月報旬報日報派人經(jīng)理每日上午八點鐘至十一點鐘下午三點鐘至五點鐘晚七點半鐘至九點鐘均準學生前往披覽以廣見聞惟不得隹乃入私室又凡議論不甚純正紀載類多失實之報概不存儲并責成經(jīng)理人隨時留心甄擇
第二十九節(jié) 學堂購置書籍圖畫儀器等項系備學生講習考驗之用不得隹乃出學堂外人亦不得向學堂私借違者議罰 第三十節(jié) 學堂設立養(yǎng)病房一所藥房即附其中并派醫(yī)生司事妥為經(jīng)理每日上上八點鐘醫(yī)生即到堂診視凡學生有患病者或由自己報明或由同班學生代報立即撥醫(yī)就診視或即移入養(yǎng)病房調治其有病重愿回家調治者應由醫(yī)生報明總教習監(jiān)督方準給假病痊仍銷假肄業(yè) 第三十一節(jié) 學堂設立浴房一所以便諸生沐浴其浴池均用流水暗溝沐浴時毋得將不潔之水注于浴房之外以致穢氣侵入旁室并派人經(jīng)理浴房以力求潔凈為主庶于行口生有益每七日沐浴一次凡遇停課日期有愿沐浴者亦聽其便 第三十二節(jié) 學堂附設工房一所派熟悉制造者經(jīng)理以便學堂購存儀器及試驗格物學各項器具均可隨時自行修理并可仿各項機件式樣添配各項應用器具以及考驗各種藝學功用惟不準堂內上下人等私托工房配造自用器物違者議罰 第三十三節(jié) 學堂置備粉牌數(shù)方所有應行傳知事件一日繕牌懸于講堂之外俾眾咸知所定規(guī)約章程除刊發(fā)外仍隨時摘要牌示 第三章 學堂課程 共十七節(jié) 附中西學分年課程 第一節(jié) 大學堂課程分為備齋正齋專齋三項備齋課程以兩年為畢業(yè)之限溫習中國經(jīng)史 國朝掌故大略并授以外國語言文字史志輿地算術各項初級淺近之學正齋課程以四年為畢業(yè)之限授以普通分政學藝學兩門政學一門分為三科一中國經(jīng)學二中外史學三中外治法學 內分吏戶禮兵刑工交涉七目 藝學一門分為八科一算學二天文學三地質學四測量學五格物學 內分水學力學氣學熱學聲學光學磁學電學八目 六化學七生物學 內分植物學動物學兩目 八譯學 泰西方言附 以上政學藝學均編入普通課程至專齋課程則以兩年至四年為畢業(yè)之限酌中外學制共分十門一中國經(jīng)學二中外史學三中外政治學四方言學五商學六工學七礦學八農學九測繪學十醫(yī)學凡入專齋肄業(yè)者俾各認習一門以征實用而備器使 第二節(jié) 備齋正齋逐年課程分春秋兩季列表于后其逐日詳細課程應俟開辦時由總教習商同監(jiān)督分別厘定榜示講堂專齋課程則俟正齋學生畢業(yè)六個月以前由總教習督同各專門教習另行厘定 第三節(jié) 堂內中學西學均分班傳習每班人數(shù)俟考選學生后由總教習監(jiān)督酌定 第四節(jié) 每日課程白晝以八點鐘為限分五點鐘習西學兩點鐘習中學一點鐘習體操夜課溫習考驗以兩點鐘為限其起止時刻應候總教習按照節(jié)氣酌定榜示講堂 第五節(jié) 每日早晚中西學課程均有一定時刻或上講堂由教習督課或在旁室自課應由監(jiān)督暨中西學教習會同妥商呈候總教習核定于課程單內詳晰呈列俾諸生按照所定時刻分別預備以免參差致石全班功課 第六節(jié) 學生如在室自習夜課應遵照學堂所定夜晚課程預備以便次日歸入全班考問 第七節(jié) 學堂中學課程責成監(jiān)督率同中學各教習認真督課總以正心術敦品行明倫理知大體為主擇四書五經(jīng)及先儒性理諸書要義反覆詳釋印證俾諸生有以植其本而立其基庶幾成德達材體閎用大 第八節(jié) 西學課程責成總教習率同西學各教習認真督課西學中學名雖區(qū)別理仍一致各國學堂亦以倫理為重其研求倫常性理諸學復甚精備而恪守國憲尤為學中要義在堂諸生未有不知尊君親上之義者蓋以從學士子皆國家培養(yǎng)之人其義固相屬也課程余暇宜令各教習酌照中西各學堂辦法隨時傳集學生恭述 朝廷培育人材振興實學推廣選舉優(yōu)待士類之盛德相與導揚而激勵之俾人人知時局之艱難 國恩之深重感而思奮窮而思通公家設立學堂是為天下儲人材非為諸生謀進取諸生等來堂肄業(yè)是為 國家圖富強非為一己利身家庶幾所志者閎而所成就者亦大行之既久非獨可與各國學堂媲美且駸駸乎復古學校之舊矣 第九節(jié) 中學西學課程均以講解為主而西學有必頁試驗其理始明者則以試驗輔之凡講解之書次日頁由學生答問試驗之理次日頁由學生演說 第十節(jié) 一書講解不明不遽易他書一班試驗不熟不遽易別班庶幾讀一書有一書之益添一班有一班之效 第十一節(jié) 學生或專習英文或專習德文或專習法文或于習英文之外兼習法文或兼習德文尸由時由總教習詳察諸生口音酌量勻撥或于未開課以前由學生自行呈請仍候總教習核定開課以后即不得任意更改 第十二節(jié) 備齋正齋學生每月均作策論一篇經(jīng)義一篇其日期由監(jiān)督商承總教習酌定課卷即由監(jiān)督評閱 第十三節(jié) 正齋學生每月加作西文策論一篇或作各項公牘書函紀載文字亦可其日期由西學教習商承總教習酌定課卷即由總教習評閱 第十四節(jié) 學堂附設體操廠一所每日下午功課余暇學生均頁練習體操并于西學教習中派督操教習一員督課其練習體操章程即附列逐日詳細課程單中亦以循序漸進備齋學生先練柔軟體操正齋學生加練器具體操專齋學生再加練兵式體操不但藉以衛(wèi)生并可兼嫺武備
第十五節(jié) 學堂考核功課用北宋國學積分法每季發(fā)給教習日記簿一本令將逐日功課所完分數(shù)依次填注呈由監(jiān)督商承總教習并會同各教習詳加稽核以分數(shù)之多寡定學生之勤惰 第十六節(jié) 每年春秋季考兩次以平日堂課三分之二季考課卷三分之一定其等級如季考等級最下應由教習呈請分別降革以示儆戒季考之外教習亦可定期考?;蛴山塘暠O(jiān)督傳考亦可 第十七節(jié) 課程表內所列分年課程僅具大概規(guī)模如有應行增損移易之處應于每季開課以前由總教習監(jiān)督同各教習酌量更定另行刊布并榜示講堂 附中西學分年課程表 備齋 第一年 首季 溫習四書五經(jīng) 歷代史監(jiān) 國朝掌故 淺近政治學附 古文 作中文策論 四書義 五經(jīng)義 英文初學淺書 英文功課書初集 數(shù)學 加減乘除至比例 地輿學上半部 次季 溫習四書五經(jīng) 歷代史監(jiān) 國朝掌故 淺近政治學附 古文 作中文策論 四書義 五經(jīng)義 英文功課書二集 英文書法 德法文 與英文課程同如系兼習另行選訂 數(shù)學全 地輿學下半部 第二年 首季 溫習四書五經(jīng) 歷代史監(jiān) 國朝掌故 淺近政治學附 古文 作中文策論 四書義 五經(jīng)義 英文功課書三集 英文造句 德法文 與英文課程同 代數(shù) 地勢學 次季 溫習四書五經(jīng) 歷代史監(jiān) 國朝掌故 淺近政治學附 古文 作中文策論 四書義 五經(jīng)義 英文功課書四集 英文成 德法文 與英文課程同 代數(shù)全 形學前三卷 泰西近百年新史 正齋 第一年 首季 經(jīng)意 性理附 史學 中國政治學 古文 作中文策論 四書義 五經(jīng)義 各國政治學 英文功課書五集 華英捷譯法 英文尺牘 德法文 與英文課同 形學中五卷 格物 熱學 聲學 次季 經(jīng)學 性理附 史學 中國政治學 古文 作中文策論 四書義 五經(jīng)義 各國政治學 英文 史鈔讀本兼習應對接談法 英文尺牘 繙譯英文 德法文 與英文課程同 形學全 錐曲線 格物 水學 力學 氣學 第二年 首季 經(jīng)學 性理附 史學 中國政治學 古文 作中文策論 四書義 五經(jīng)義 各國政治學 泰西古史 英文 兼習應對接談法 英文公牘 繙譯英文 德法文 八戔 勾股 航海法 格物 光學 磁學 次季 經(jīng)學 性理附 史學 中國政治學 古文 作中文策論 四書義 五經(jīng)義 各國政治學 泰西近史 英文 英文公牘 繙譯英文 作英文論 德法文 格物 干電 濕電 天文學 天文揭要上卷 第三年 首季 經(jīng)學 性理附 史學 中國政治學 古文 作中文策論 四書義 五經(jīng)義 各國政治學 英文富國策 作英文論 德法文 代形合參 格物 磁電 熱電 光電 天文學 天文揭要下卷 化學 測量學 次季 經(jīng)學性理附 史學 中國政治學 古文 作中文策論 四書義 五經(jīng)義 各國政治學 公法學 英文理學 英文地學 作英文論 德法文 微積學格物測算 測量學 泰西名人列傳 第四年 首季 經(jīng)學 性理附 史學 中國政治學 古文 作中文策論 四書義 五經(jīng)義 各國政治學 倫理學 英文 性學 英文上半部 文學推原 英文 英文講論 德法文 化學 分質法 星學發(fā)軔上半部 全體學 全體功用及衛(wèi)生要旨 植物學 次季 經(jīng)學 性理附 史學 中國政治學 古文 作中文策論 四書義 五經(jīng)義 各國政治學 英文富國政策 性學 英文下半部 英文講論 德法文 代數(shù)根原 生物化學 格物試理 量電法 星學發(fā)軔下半部 動物學 第四章 學堂經(jīng)費 共十八節(jié) 第一節(jié) 學堂經(jīng)費歸總辦會同總教習總理大綱并設收發(fā)處一所遴派得力委員專管收發(fā)銀錢等項事宜仍由總辦總教習隨時認真稽查 第二節(jié) 學堂常年需用經(jīng)費就現(xiàn)在辦法估計暫以五萬兩為限[候](侯)撫院撥定的欠每年分四季赴藩庫具領嗣后如議擴充原撥經(jīng)費不敷開支再行酌量添撥 第三節(jié) 學堂需用經(jīng)費應分額支活支兩項如總辦總教習監(jiān)督西學洋教習華教習中學教習醫(yī)生委員司事差弁應支薪水夫役應支工食以及筆墨紙張油燭薪炭等項雜欠均屬額支經(jīng)費所有一切詳細數(shù)目應由總辦總教習于未開學一個月以前切實估計分造清冊呈明立案以便逐年查照辦理內中如有應行增損之處仍于年終豫算明晰呈請更正又如購置書籍報章儀器并應用器物家具所需價值排印書籍修補房屋器具考選學生津貼廩膳所需欠項以及陸續(xù)添購藥房藥料工房物料化學房材料格物學所需質料器皿等項雜欠均屬活支經(jīng)費其一切詳細數(shù)目固難預為估計亦應先將籌辦大概情形分別繕具清單隨案聲明俟開學后再由總辦總教習察看情形隨時認真核辦即于指撥常年經(jīng)費內動支惟數(shù)在五百兩以上仍應呈候撫院核定 第四節(jié) 建造學堂需費甚鉅不在此次指撥常年經(jīng)費之內尸由時另由總辦總教習遴派妥員繪圖估工核實勘辦所需經(jīng)費呈候撫院另行籌撥 第五節(jié) 議設譯書局添聘中西譯員并添購各種西文書籍以及印書等項費用需款甚鉅亦不在此次指撥常年經(jīng)費之內俟籌辦時再由總辦總教習切實估計約需經(jīng)費若干呈候撫院另行酌撥
第六節(jié) 學堂常年經(jīng)費應由總辦總教習督同收發(fā)處員司撙節(jié)動用核實造報不得稍涉虛糜如有嬴余盡數(shù)另儲留備活支撥用 第七節(jié) 收發(fā)處委員每年應將收發(fā)欠日于六月十二月清結兩次分造四柱清冊連同原簿呈由總辦總教習核查并公同派員復查一次核對各項憑單領狀發(fā)票收據(jù)有無訛錯核對明晰再行呈報撫院鑒核 第八節(jié) 監(jiān)督教習委員司事醫(yī)生差弁應領薪水按月由總辦總教習查照稟定數(shù)目發(fā)給憑單交收發(fā)處支付總辦總教習薪水由撫院發(fā)給憑單支領均不得提前豫支惟照章給假停課之期準支本月全薪不按日期扣算 第九節(jié) 每月二十五日以前收發(fā)處員司應將堂內雇募夫役人等花名造具清冊呈由總辦總教習查閱簽字后再交收發(fā)處將應支工食分別秤足各包并書明重數(shù)暨該夫役姓名尸由期由總辦點名發(fā)給 第十節(jié) 購置書籍報章儀器暨格物學所需質料器皿化學房所需材料工房所需物料藥房所需藥料以及陸續(xù)添購應用器物家具均由總教習核定繕具付價憑單交承辦人員赴收發(fā)處具領其原單仍先交總辦查閱簽字具領后再匯存收發(fā)處備核 第十一節(jié) 購置筆墨紙張油燭薪炭暨印書費修理費●●●生費以及各項應用雜欠均由總辦核定繕具支欠憑單交承辦人員赴收發(fā)處具領其原單仍先交總教習查閱簽字具領后再匯存收發(fā)處備核 第十二節(jié) 建造學堂各費譯書各費俟籌辦時由總辦總教習會同繕具憑單交收發(fā)處支付 第十三節(jié) 學生飯資均應自備如實系寒畯亦可由學堂發(fā)給津貼每名至多不得踰三兩之數(shù)亦無一定名額應俟開堂后由總辦總教習監(jiān)督隨時酌量辦理此項津貼即由總辦總教習會繕憑單交收發(fā)處支付 第十四節(jié) 如無以上各項憑單收發(fā)員司即不得擅發(fā)分文以重公欠所有各項憑單領狀發(fā)票收據(jù)均由收發(fā)處匯存?zhèn)洳椤〉谑骞?jié) 遇季考之期由總教者評訂甲乙后會同總辦開具名次清單呈請撫院鑒核至應否酌給獎賞聽候本省督撫批定 第十六節(jié) 學生應用中學西學讀本書暨應用筆墨紙張均應自備現(xiàn)值開辦伊始亦可酌量發(fā)給以示體恤其余應備中西善本書籍最新式儀器等項即由學堂分別購置以資講習 第十七節(jié) 學生應用各種善本書籍東省購求不易擬由學堂附便先購多部存儲學堂學生有愿購置者準照原價售給 第十八節(jié) 學生如帶有銀錢鈔票以供旅費者是否點交收發(fā)處代為存儲聽其自便如不交存儻有遺失等事即與學堂無涉
漕督陳奏陳改設江北大學堂情形摺? ? ? ? ? ? ? ? ? ? ? ? ? ? ? ? ? ? ?
奏為遵 旨改設江北大學堂謹將開辦大概情形恭摺仰祈 圣鑒事竊臣伏讀光緒二十七年八月初二日 上諭著于各省所有書院于省城均改設大學堂等因欽此臣于上年十二月初十日抵任后即督同淮揚海道沈瑜慶議籌辦理正在部署一切適奉本月初二日 上諭前經(jīng)通飭各省開設學堂并因經(jīng)費難籌復諭令仿照山東所擬章程先行舉辦迄今數(shù)月各該省如何辦理多未奏覆間有奏到亦未詳細切實該督撫等身膺重寄目系時艱應知變法求才實為方今急務目各檁遵疊次諭旨妥速籌畫實力奉行即將開辦情形詳細具奏等因欽此仰見 朝廷興學育才若將弗及用意至為深遠跪聆之下感奮莫名臣查江北淮揚徐海各屬距江心冉蘇州省會較遠就中而論惟揚屬鹽務鹿囷集風會漸知所趨局面亦稍易舉辦至于淮徐海等處地瘠民貧雖經(jīng)地方府縣開設中小學堂限于財力能否如式尚未可知而南北大江橫絕諸生遠涉肄業(yè)殊覺未便清河雖屬縣治但前此系河漕殷務之所今則漕督常川駐扎之地南北沖途士大夫流寓者多衣冠文物埒于省垣故清淮設立學堂當樓照省城大學堂辦理擬即名為江北大學堂為淮徐海各屬開通風氣惟創(chuàng)辦之初諸生均系蒙學無所取材擬照山東章程分備齋正齋專齋授課先設正齋備齋以儲高等學堂之豫備科留專齋以待學成諸生并淮徐海各屬普通學成之士但現(xiàn)時經(jīng)費不充擬于備齋中分內外兩班內班專收錄土著幼童外班則教授流寓隨宦子弟并外府州縣之來學者各暫定四十名額數(shù)所有添造黌舍購辦書籍延請教習給予膏膳在在需資的欠中臣于舊有書院及各善舉項下設法騰挪克寸期舉辦將來籌措稍裕再行逐漸擴充堂內設中學教習兩員西學教習兩員分班課授中教習課經(jīng)史及本朝掌故等學西教習課天算地輿測繪格致方言體操等學其中西功課京師大學堂尚未頒有定本江鄂譯書局亦尚未有成編茲擬先行酌中西課程取其簡要易行先定課表今諸生目前肄習俟課本定后再加酌以歸一律堂中恭懸疊次飭辦學堂 上諭諸生到堂令其恭讀俾知我 皇太后 皇上孜孜求才之意得以互相激發(fā)其功課均限三年畢業(yè)限內學成者作為備齋優(yōu)等之學生當給發(fā)憑照可就本學堂升入正齋或咨送南京大學堂及北京大學堂肄業(yè)專門學惟是入學之始必頁首端趨同養(yǎng)正有基要使人人有務本之心而后 國家收教孝教忠之效事事有崇實之意而后學校得有體有用之才故堂內粗定規(guī)模不敢嗜奇也必使檁然于尊親之大義編定功課不敢愛博也必使肅然于秩余又之常經(jīng)范我馳驅導其先路由知止以期得止即小成以至大成經(jīng)始之端莫要于此臣督同淮揚海道沈瑜慶酌擬試辦已于二月二十二日開學其余未盡事宜隨時斟酌辨理俾歸妥善以期仰副 朝廷造士作人之至意所有清江改設學堂大概情形試辦章程繕具清單恭呈 御覽除分咨政務處并管學大臣查照外理合恭摺具陳伏乞 皇太后 皇上圣鑒訓示謹 奏奉 朱批著照所擬辦理務當督飭認真講求期收實效單二件并發(fā)欽此 謹將試辦江北大學堂規(guī)條繕具清單恭呈 御覽 一學堂中西功課均限三年畢業(yè)中文則讀四子書五經(jīng)先讀春秋左傳并閱通監(jiān)輯覽十一朝東華錄先正事略以講解記熟為度其有余力溫習他經(jīng)者聽英文讀至第五書為止算學以代數(shù)幾何為止測繪以平三角為止地輿至全球為止每人設札記簿一本有所見則筆之以待教習考核內班限滿考取優(yōu)等給發(fā)憑照或就本學堂升入正齋專齋或咨送北京大學堂及南京大學堂肄業(yè)普通學及專門學外班限滿優(yōu)等學生亦給憑照年歲稍長或愿充教習或就本省府州縣學教習或赴他省學堂及愿就他項執(zhí)業(yè)悉從其便其年輕者再習普通專門之學以期大成 一學生收錄入堂之后無論內班外班均責成教習監(jiān)督隨時察核其資質身體口音不對者隨時剔除退甄別之后如有資質身體口音皆合格而心術品行不純謹者亦即斥革以免敗君羊至已經(jīng)留堂肄業(yè)或半途托故告退者應酌量示罰以戒淺嘗輒止之弊 一學堂夏冬季考兩次以平日堂課四分之一季考課卷四分之三定其等第如季考屢列下等者應由教習呈請斥革其屢列高等者亦當酌給獎勵 一學中應定各種報紙備諸生休沐日取閱以增長識見其各省奏報有關學堂及選舉章程者應由監(jiān)督摘鈔分貼講堂以資參考 一京師大學堂尚未有頒定課本以上酌擬中西課程先取其簡要易行俟課本定時再加參酌以歸一律
一學生在堂進出講堂并體操及寢興食息均有一定時刻尸由時鳴鼓為號夏季早晨五點半鐘晨興諸生預備本日功課七點十五分鐘早膳八點鐘進西文講堂十一點半鐘出講堂十二點鐘午膳下午一點鐘進中文講堂四點半鐘出講堂五點半鐘晚膳六點半鐘體操七點半鐘就房誦習功程至九點鐘止歇息十點鐘息燈就寢冬季早晨六點半鐘晨興七點半(點)鐘早膳八點鐘進西文講堂十一點半鐘出講堂十一點四十五分鐘午膳下午十二點十五分鐘體操一點鐘進中文講堂四點半鐘出講堂五點鐘晚膳六點半鐘就房誦習功課至九點鐘止十點鐘一律息燈就寢所有起居時刻按照時令頒定隨時再當更改 一學堂另設體操廠一所練習體操初則練以柔軟體操繼則練以器具體操終則練以兵式體操不但藉以衛(wèi)生并可以兼嫻武備 一中西教習每季應給日記簿一本將學生逐日功課所完分數(shù)填記以便隨時呈孝核即其分數(shù)之多寡以驗用功之勤惰 一學生進講堂之時各按班次徐行不得爭先落后在講堂之內各宜專心靜聽教習授課毋得交頭接耳喧譁笑語以及隨便唾涎以昭嚴肅 一早午晚三餐監(jiān)督委員頁與學生同席以資照料而示劃一 一每年恭逢 皇太后萬壽 皇上萬壽及 先師圣誕中秋端午節(jié)并每月逢房昴星虛日期各停功課一日每年以正月十六日上學小暑后五日放學給暑假立秋前五日上學十二月二十日放學給年假 一堂內恭祀 至圣先師孔子每逢朔望早晨八點鐘由中西教習率領學生行禮至 皇太后萬壽 皇上萬壽及 先師圣誕并每年開學日期中西教習率諸學生齊班行禮 謹將試辦江北大學堂中西學分年課程表繕具清單恭呈 御覽 中學分年課程表 中文 擬先就四子書春秋左氏傳通監(jiān)輯覽三部十一朝東華錄先正事略按季區(qū)別另列課程表具九通及會典并各史及專經(jīng)之學留為專責功課 西學分年課程表 英文 第一年首季 初學淺書 功課書初集 算學加減乘除至比例 地輿學中國各部落 英文 次季 功課書二集 智環(huán)啟蒙上半部 算學全 地輿學東半球 淺近文法 英文 第二年首季 功課書三集 智環(huán)啟蒙全 地輿學西半球 淺近文法兼造句 代數(shù)上半本 英文 次季 功課書四集四分之三 深遠文法兼繙譯 代數(shù)全 幾何一二本 地輿學全 英文 第三年 首季 功課書四五集 深遠文法兼繙譯 幾何三四兩本 平三角 格致 史志 英文 次季 功課書五集 作英文論 弧三角 格致 史志 天算
江南儲材學堂學約? ? ? ? ? ? ? ? ? ? ? ? ? ? ? ? ? ? ? ?
案儲材學堂中西并重因學生本中國人粗知漢文故其致力以中四西六為斷學生每日做此四分工夫下午一點半鐘入講舍從事中學各生學問資質不齊各宜分類訓課本道督課各學堂有年近又親自考選學生具悉教導門徑所有應請諸公從事者開具于左 學生已入泮者文理順適除致力西學外應教以古文之法先試看學生文筆至再至三然后視其性之所近分漢唐宋明及 國朝各大家派而授之以期將來自成一家 學生已開筆未全篇者則年在十四五六全賴迎機開導以左氏公羊谷梁三傳國策史漢各家逐字逐句先釋訓詁再將其國勢疆域政治以及當時各國事理一一分疏俾各生了然于心再此等似通非通之學生往往自謂已知疏于問難諸師必于次日將上所講之書詳細還質其有明暢者獎之半明半昧者呵責全未明曉者樸作教刑 學生年幼僅能屬對及破承題者宜授以朱子小學教以立身行事之道日課即讀小學并教以書寫問答信札及淺近論說循循善誘俾漸至文字清通 朱子小學為敦品勵學之要自已入泮以及舞象皆各官發(fā)一編聽師講解劉融齋先生主講龍門書院亦以小學為授 性理之學茍體認不真或入禪機學生年稍長有愿從事于此者可令翻閱近思錄朱子語錄日閱數(shù)頁潛心請益久而久之自不失為敦品有為之士 掌故之學浩如淵海學生年差長者宜秉宣圣從周之義先從 國朝考究起十朝 圣訓東華錄王氏潘氏東華續(xù)錄及李次青先正事略于 歷代文獻燦然備列學生于 本朝掌故既爛熟胸中再上溯前朝迎刃自解蓋掌故既熟于時務尤能洞悉淵源非待資談助已也 制藝至今日僅存漕粕故已開筆未全篇學生夬宜捐棄心冉做論說其有已入泮因應試起見者宜屬以讀國初諸大家及韞山堂稿近出之江漢炳靈集一切墨卷濫調悉加勤帛 駢體一道同文館生亦有喜為之者雖無甚緊要茍精心學之亦不失為佳記室 國朝各名家皆可學也 五言七言之詩亦足宣發(fā)性情舒暢郁氣記所謂樂斯陶陶斯詠然亦觀學生性之所近近者教之不近者聽之 書院考課為士子本分事才高者文思既捷希圖膏火往往一課數(shù)卷案金陵有六書院各教習如照舊應課即每課一卷亦屬分心蓋一人精力有限顧彼則失此既應院課講業(yè)自荒查各教習每月薪水二十金視書院膏火數(shù)倍之優(yōu)寒士菽水亦盡敷用今與諸君約自受事后不得更赴院課 師之于弟未有不加愛護者茍護之太過月終●考一律佳評轉不足以資其規(guī)勸竊思由瑟求鼓圣門不諱此后當痛除袒護習氣每月考語振筆直書使學生善則知勸過則知改并不宜以躗言廋辭見好學生使閱者冥索方得 各學生逢八小課各師于小課悉心評改固不宜濫予圈點亦不宜僅以數(shù)字批語塞責 本學堂設有學行記諸師于學生功課勤惰質性鈍敏隨時登記每月匯呈于總辦各條從學生四分致力中想出皆切近平庸之學絕不好高騖遠從此平平做起冀收樹人之效揚子曰學行之上也言之次也不佞建言尤望諸君之方行之也是為約 右約漢文教習 學生赴講舍之時教習主之學生出講舍之時稽查委員主之學生受業(yè)出講舍行事溫書委員雖未便一一督責亦當默察其人之純駁學之勤惰所有應請君等從事者開具于左 本學堂設立學行記漢文教習掌之大抵教習于察學為近委員于察行為近是以每員發(fā)給功過冊一本以便隨時登記學生漢課畢晚飯后即當約束歸房十點鐘時一律安寢 學生彼此串房在學習別國文字者概行禁止其在本管房中或有同硯請益之事聽其彼此問話然不得久談過半點鐘過則與以暗記 學生夜間歸房后委員應于黃昏時雋簿逐房點名或有串在本管房者或其歸號免記或有串至別國房者則予暗記仍立時令歸本房 學生口角細故應從中勸解判以是非登記于冊 學生或不滿于聽差廚役之處該委員從中訊斷小者委員處治訖于無事大者稟明總辦核辦 稽查之職不專于學生功課如司閽不勤廚役失飪亦應隨時點察如不可用當稟請核辦 講舍住房各聽差皆臨時應募而來其能操作習勞與否皆未得知全賴君等認真管束位之以嚴畜之以寬使若輩樂供驅策不致偷間廢事則善矣今定某國講舍某國住房既由某國稽查委員管束其于不職者即行稟明革退不必俟各生公稟然后請斥也 通堂廚穴土黽茶爐書燈壁燈易惹火燭尤宜常飭學生聽差一律小心 右約稽查委員 合同所以約洋教習也今先延英法兩員華教習從旁邦巾教所有逐口功課記學生之優(yōu)劣既統(tǒng)于洋教習之分數(shù)簿毋庸另立記冊惟有劣行為洋教習所不察者準其特稟 泰西學例判以分數(shù)其法極善德日華教習宜仿照記簿月抄呈閱如英法洋教習例 學約之設不專于漢文教習中有數(shù)條暗切于華邦巾教習亦宜參觀互證 右約華邦巾教習 論曰近日各省學堂章程詳于約束學生未有約及教習委員者良以有治法尤賴有治人教習委員即行法之人非后生小子必頁有法以約束之比也然晚近人情縱之則易弛雖士夫有不可恃者儲材學堂學規(guī)凡四種一曰章程二曰合同三曰學約四曰規(guī)條學約以約教習委員必不可少時務報登其三種而獨遺學約因摘錄之
浙撫任奏陳改設學堂辦理情形摺? ? ? ? ? ? ? ? ? ? ? ? ? ? ?
奏為遵 旨改設學堂謹將辦理大概情形恭摺具陳仰祈 圣鑒事竊照光緒二十七年八月初二日內閣奉 上諭作育人材端在修明學術除京師已設大學堂應行切實整頓外各省所有書院于省城均改設大學堂各府廳直隸州均設中學堂各州縣均設小學堂并多設蒙養(yǎng)學堂其教法當以四書五經(jīng)綱常大義為主以歷代史監(jiān)及中外政治為輔務使文行交修講求寔用目各該督撫學政切實通籌認真舉辦等因欽此仰見 圣朝興學育才殷殷圖治跪聆之下欽服莫名伏維國勢之強弱存乎人人才之興替視乎學古昔盛時州序黨庠莫不以學為重近日東西各國亦務廣建學舍以勵君羊材蓋非預儲于平時必難收交力于異日方今急務莫先于此臣查浙江省垣前已奏設求是書院及增設養(yǎng)正書院均系中西并課粗具規(guī)模臣督同司道籌議即以求是書院改為省城大學堂養(yǎng)正書院改為杭州府中學堂又以崇文紫陽兩書院改設錢塘仁和兩縣小學堂整舊從新另立規(guī)制現(xiàn)因經(jīng)費支絀學生額數(shù)大學堂先定一百二十名中學堂一百名小學堂五十名均取身家清白年歲合格者由地方紳董保送考[驗]選充定于來年正月間一律開辦又擬于省垣分設蒙養(yǎng)學堂為幼童就學之地其紳富有捐建者并準隨時稟明興辦此改設省城學堂之大概情形也學堂既設應議辦法查各學[生](堂)由小學而入中學由中學而入大學有一定之階級即有一定之課程小學堂習初級淺近學中學堂習溥通學大學堂習專門學各按年限依次畢業(yè)循序遞升惟專門之學因各學生造詣尚淺無所取材故大學堂先設正齋未設專齋各堂均延聘總理一人分設中西學各教習中教習課經(jīng)史政治等學西教習課天算地輿測繪格致方言體操等學其大學堂事體較重派委正監(jiān)督一員凡堂中一應事宜皆以總理董其成而監(jiān)督亦隨[同](司)稽察并督率司員等經(jīng)理銀錢收支等事務期條理精密約束整齊其余一切條規(guī)略仿山東章程惟東省大學堂兼包中小兩學浙省則系各堂分設情事稍異不得不量加變通此酌定學堂辦法之大概情形也辦法既定應籌經(jīng)費查學堂經(jīng)費較之書院應增至數(shù)倍原有之欠為數(shù)無多現(xiàn)值庫儲奇絀正項無[可]動支查有各州縣丁漕平余項下經(jīng)前撫臣廖壽豐[奏](查)明提撥學堂經(jīng)費錢五萬串旋因學堂未經(jīng)開辦州縣報解寥寥[茲](前)已飭司實力催繳為常年額支之需而置備書籍儀器增建房屋工作設立蒙養(yǎng)學堂與夫一切活支需費亦鉅難以預計擬隨時設法另籌此辦理學堂經(jīng)費之大概情形也以上各端大致已有就緒即當實力經(jīng)營至省外各府廠聽州縣應建學堂均飭就地籌欠次第舉行以廣造就竊謂居今日而言學術必以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明體達用斯為成材恭繹 圣諭以文行交修講求寔用諄諄垂訓實已揭教學之全規(guī)今當立法之初尤必預防流弊凡有官師之責者皆當勖勉諸生共勵躬行原本忠孝由是精研道藝儲為有用之才若但知浮慕而趨向不端剽取西學之皮毛以為逢時之長技[偭](緬)規(guī)佚矩貽患正多此尤宜杜漸防微力持于風俗波靡之會者也總理大學堂前吏部稽勳司主事勞乃宣總理中學堂前貴州學政楊文瑩聲望素孚品學純正皆能本身作則培植初基現(xiàn)政務處核議學堂選舉鼓勵章程業(yè)經(jīng)奉 旨允準負笈之士益當爭自濯磨日新月異以自奮于功名臣當督同官紳等奉宣 明詔提倡士風務求寔學以期仰副 圣朝造士作人之至意所有浙省改設學堂辦理大概(情形)緣由除分咨政務處禮部查照外理合會同閩浙總督臣許應騤恭摺具 奏伏乞 皇太后 皇上圣鑒訓示再浙江學政由臣兼理毋庸會銜合并陳明謹 奏奉 朱批著照所擬章程切寔辦理仍隨時考核期收得人之效欽此
清江大學堂章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宗旨 清江為南北通都風氣之開在所宜先此次改設學堂務在實事求是無取故事奉行量經(jīng)費以計持久慎擇取而戒濫收招考幼年聰穎子弟入學卒業(yè)后以備大學堂升選本籍而外客籍亦得附入其不在學堂之書院肄業(yè)生堂中亦備有各種書籍準其到堂借閱隨繳不許隹乃出藉以開通智慧推廣造就多儲經(jīng)世有用之真才以為救時強國之基礎言中學者非徒工文辭言西學者非僅充繙譯諸生共體斯意庶有副作育而獲登庸是所厚望焉爾 二學額 額設內班四十名專收錄本邑幼童入學住齋客籍附課為外班不設定額亦不得過四十名限制齋舍如不敷住先盡遠來者安置附近者不拘住齋內班約年在十三歲以上十八歲以下始得報名投考外班與考以二十五歲截止招考時只取能默經(jīng)書即為及格定期入學先行試業(yè)一兩月后再加甄別其氣習不壞心思明敏口齒靈便身體強壯者準其留堂肄業(yè)按格挑選如額不徇一切請托 三學費 本邑寒士居多內班概由學堂給予膏火養(yǎng)膳每月每人三千文其應用書籍紙筆亦由堂中購備分給外班生應貼還堂膳費書筆等件亦歸自備或繳費由本堂代辦亦可在諸生當各體念地方籌款維艱勿視為游食之所給求養(yǎng)欲以多寡為去留方今無才不可以強國無學不可以成才無才無學不可以立世目前設學教先于養(yǎng)較諸生自行束修簦擔負笈已為省便多矣自留堂住齋后儻有彈鋏之客大負鼓篋之心當即屏之不齒 四課程 學堂之設遵旨以四書五經(jīng)綱常大義為主以歷代史監(jiān)中外政治為輔其為課程自應前后打通合為下手工夫現(xiàn)諸生皆系初學必先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中學具有根柢西學乃為有用經(jīng)史者中學之根柢也諸生自家塾來四書五經(jīng)業(yè)已誦讀有年頁各溫故不忘俾能約其大意所有中國政治史事參考得失莫備于御批通監(jiān)輯覽一書學者所亟宜講求惟四書乃六經(jīng)之注去左傳又古史之大觀于溫經(jīng)中二者尤當切究堂中日講之書先此三部以歸簡要溫經(jīng)要于能作經(jīng)義講史要于能作史論此中文卒業(yè)期內之課程果有余力添閱國朝掌故至于西政西藝門類尤繁皆俟普通學成方能從事目前西學先以語言文字測算地輿教授英文讀至第五書為止算學以代數(shù)幾何為止測繪以平三角為止地輿至全球為止此西文卒業(yè)期內之課程果有余力添閱各國史志惟體操學不入功課書內有中西文分年課程另立一表 五班次 堂中既分內外兩班每班中亦頁略有頭班二班之分已冠者粗暗文理能成篇為頭班未冠者僅知字義能離句為二班頭班學生每日將講誦之書條舉心得入日記中間日一呈總教習評閱用積分法記注分數(shù)以識別高下二班則以默寫覆講演說三事為分數(shù)諸生于西學悉屬啟蒙無童冠皆為二班其功課分數(shù)亦視此三事每日在堂聽講各分班次坐列毋得喧嘩嘈雜交頭接耳諸不敬事出堂入堂亦分班魚貫而行不許先后擁擠以昭嚴肅 六出入 學生既留堂不得無故出堂曠課到齋之日頁取保人具愿學結存于堂中未卒業(yè)者不得出學如有半途廢學內班頁追繳學費外班則酌量罰捐至于本人別遭大故或染疾病不得已而輟業(yè)者不在此例每年暑假二十日小暑后五日起立秋前五日止年假二十五日臘二十日起正十五日止清明端陽中秋各假一日孔子圣誕恭逢萬壽各假一日七日一休沐假此外別無假期學生不得以家事俗務請假任意出入諸親友亦不得到齋過訪其有到堂看書者另在一所由掌書編號領閱不許逕到齋中聚談擾及各人功課違者兩責學中人出入均由司門掛號以備稽察 七年限 學生卒業(yè)之期以三年為限三年由大憲甄別一次綜核成效以定升黜優(yōu)者內外班一例給憑咨送大學堂肄業(yè)或就本學堂入正齋專齋劣者罷斥下次招考不得復入如未及年取有能卒業(yè)如格者平日經(jīng)教習考驗有得推 作為齋長優(yōu)給獎勵每年夏冬季考兩次合平日堂課季考課卷定等第屢上考者給獎以勸屢下者內班降為外班本在外班者斥退年限之內所有功課書本各頁敬惜毋得油污墨涂殘缺破爛違者罰賠不貸 八時刻 每日俱限定時刻作中西課按夏冬兩季晷刻長短扣合鐘數(shù)暫照成式頒列一表于堂作為試辦諸生無論讀中西書必盡一日之力上堂則潛心聽受歸齋則悉意體會求其理得心安而止得寸則寸得尺則尺積久自然充實除休沐日及各假期外肄業(yè)時刻不得缺少不遵依者始則戒懲繼則斥退 九教習 堂中分設備齋正齋專齋目前正齋專齋尚無學生注意教授備齋之人中學總教習一位分教習一位西學教習二位合中西而儲其體用各有教育之責不涉異同之見學生中有不師教者由教習分別斥革師嚴道尊俾知教學每季教習處備札記一本填注學堂功課分數(shù)以驗勤惰學生每人頁備問答簿一本如有疑義隨時載入呈教習處以待疏解教習而外堂中特設監(jiān)督一員約束諸生稽察功課及編管書籍專其責成以補教習之所不逮另有委員司事人等分理堂中雜務以補監(jiān)督之所不逮層層掌管以昭慎重 十禮法 堂中敬懸疊次諭辦學堂綸音諸生到堂恭讀俾知今上孜孜求才之意得以互相激發(fā)奉有先師孔子圣位每逢朔望由教習率諸生叩謁開學及師生相接定有禮儀簡便易行諸生起居出入之處 亦立法戒整齊嚴肅學者務頁遵照辦理違者以犯規(guī)論
山東崇實學堂章程? ? ? ? ? ? ? ? ? ? ? ? ? ? ? ? ? ? ? ? ?
綱領 一編書為開辦學堂之一事即應附入學堂辦理 一編書宜于未立學堂三個月以前方能無誤 一學堂功課自應援照京師大學堂 奏定章程辦理一切應編之書即照大學堂功課編輯 一大學堂功課分溥通專門兩項專門之書可讀完本無庸編輯此次自應編溥通學之書 一溥通學之書專為中等學生而設其年幼未及格者應另編小學堂功課書不在此例 一大學堂溥通學定章以三年為卒業(yè)此次即應編三年能卒業(yè)之書 一大學堂溥通功課內分十門除算學格致學體操學三門應由西人教授不必編輯外其余經(jīng)學理學掌故學政治學諸子學地理學文學七門皆宜編成定本 一外洋各國掌故政治只能就舊譯各書及諸家論著日記中采取難期詳備一應備采擇查考之各種書籍若一時措辦不齊先行設法借用一面遣人購置本省通志局所存各書亦應準隨時調取 義例 一編書門類悉遵京師大學堂章程編書義法悉遵南皮張尚書勸學篇以期有所折衷 一學堂功課刻期卒業(yè)所編各書必以簡賅為主應仿韓昌黎提要鉤元之法每書專取精意要旨節(jié)去繁文惟經(jīng)書正文為圣人遺訓不應編節(jié) 一此次挑入學堂之學生四書五經(jīng)自皆講習卒業(yè)所有官本注解如四書集注易本義書集傳之類編輯之時無庸再采一所編之書原采各本均宜注出 一所編之書雖采自各家然既經(jīng)節(jié)取萬難存其舊名擬即按課自加標識如經(jīng)學即名經(jīng)學功課書第一第二之類以次遞推 一學生以三年為卒業(yè)每年除年節(jié)歇暑以及每月休息四日約一年可得二百五十日三年共七百五十日溥通學書例應日畢一課即編為七百五十課 一經(jīng)學書約編為二百課理學書約一百課掌故學書約三百課政治學書約一百課諸子學之書約五十課以上共七百五十課 一地理學文學兩門可以分日兼習擬共編為七百五十課附于正課之后 一學生習中學功課按大學堂章程一日應有三小時之久三小時之久中材學生之目力思考能閱經(jīng)學理學諸子之學書約不過四千字掌故政治學之書約不過七千字每課字數(shù)應以此為斷 條目 經(jīng)學為萬事綱領惟學堂年限甚促無遍閱注疏之暇擬仿勸學篇意每經(jīng)但擇 國朝經(jīng)師最優(yōu)一家摘取精注百數(shù)十條俾學生專心玩繹為立身根本應采之書大略即按勸學篇所舉各書編輯 一經(jīng)學擬編綱領書俾學生知君羊經(jīng)六義授受源流 一理學專重知行以宋五子之書最為精切近思錄為周張二程精義所匯劉氏續(xù)近思錄選輯朱子議論最備擬本兩書成為一冊其余諸家概不采入 (采)一理學擬編綱領書俾學生知諸儒宗派 一掌故學擬分事實典制兩門每門先舉往古次及 國朝次及外洋各國即以通監(jiān)通考東華錄會典等書為本 一政治學擬專取國朝論治之書兼采西人名論約仿賀氏經(jīng)世文編之例分類編輯 一掌故政治學擬編綱領書俾學生知讀史門徑治世本原 一諸子學擬專取周秦諸子精粹切用之語編節(jié)成書其關學術治法者概不采入 一地理學擬編綱領書俾學生知講求地理之法 一文學專取有裨實用者擬分議論余又事兩門由姚氏古文辭類纂王氏黎氏續(xù)古文辭類纂兩書中依類采取其但工文字者不錄 一文學擬編綱領書俾學生知文章法程 一各書每課之后擬本課中精要之義編為問答數(shù)條俾學者易于記悟 一學生功課應先治經(jīng)學兼治地學文學擬將此三種先編成書 雜事 一編書為學堂最急之事擬賃僻靜局所以免紛擾 一編書宜有專責擬用專司編書一人邦巾同編書四人如為期太促編輯不及應隨時稟請?zhí)砼伞∫痪帟鲇r擬用校對二人 一編出之書應隨時鈔錄擬用專管鈔書書辦一人書手臨時酌定 一鈔出之書勘對無訛呈候監(jiān)定即付刷印擬用專管印書書辦一人印匠俟發(fā)印時再行酌定 一接送公件以及灑掃伺應等事擬用局役二人 一印書擬購大字鉛印機器一付刷印較速工價較省 一學堂讀本之書不宜稍大擬定每頁四百字上下 一印書擬用八裁毛邊紙每卷多不過八十頁 一編書局每月房租據(jù)實造報 一專司編書一人每月薪水銀若干幫同編書四人每人每月薪水銀若干校對二人每人薪水銀若干 一專管鈔書書辦一人每月工食銀若干書手每人每月工食銀若干專管印書書辦一人每月工食銀若干印匠每人每日工食銀若干局役二人每人每月工食銀若干 一購各種書籍約用銀若干 一購大字鉛印機器一付約用銀若干 一鈔書印書紙張以及筆墨等費每月約用銀若干 一所編功課書自開編之日起約年余可以畢事 一此系遵照大學堂三年卒業(yè)例議定如西教習溥通學功課尚頁展寬年限則中學亦應一律展辦 以上章程五十條僅舉大概其有未盡妥善之處應隨時更定以期切實易行
京師學堂條議
姚文棟
一東西洋各國都城皆有大學堂為人材總匯之所每年用費至二三十萬之多蓋以京師首善四方之所則傚萬國之所觀瞻故規(guī)模不可不宏而教法不可不備 一西國教民養(yǎng)士之法最為近古自八歲以上無人不學自十室以外無地無學此所謂鄉(xiāng)學也于其京城及都會之地添建太學堂此所謂國學也專設學部大臣以總理全國之學政故其人材奮起國勢日強今中國一時未能彳扁設鄉(xiāng)學先設大學堂于京師亦可木豆寸之風聲 一美國學堂分古學今學兩門此猶英國議政會之有舊黨新黨也說者謂舊黨能保守成法使堅固不搖新黨則博采新法以補益之途雖分而相為表里故能盡善盡美今欲考求西學必先考求中學務使學者融貫中西參合古今方能蔚成國器 一學生本有三等有小學生有中學生有大學生各有一定課程小學卒業(yè)入中學中學卒業(yè)入大學此西國通例也茲擬以年歲為序分作兩班自十二歲至二十歲以內漢文洋文并教是為幼班二十歲內外漢文已通早已成名者專教洋文聽其自用漢文功夫是為頭班此兩班概系學生名目按月給予膏火考課時并有獎賞其年在三十以外不能再習洋文而欲考求西學者準其每日來院在洋教習處問業(yè)不發(fā)膏火如能與洋教習共(共)譯有用之書啟迪后學者酌給花紅津貼由眾公議 一學中諸生分科習業(yè)論文字語言則有英法俄德四國之殊論學術則有天算地輿格致公法各項之別凡此各學固不可不備于一國而斷不能求備于一人故延訂教習各頁專門方有精詣毋得惜費兼攝致有因陋就簡之譏 一藏書樓頁有兩處一藏中國圖書一藏洋書洋圖學天文者頁有觀星臺習格化諸學者頁有陳設器物之所為礦學者頁聚各種礦質考求動物植物者頁有草木園及禽獸苑又頁有玻璃房畜養(yǎng)水族以上均頁布置方可為切實之學學中又頁有看報處購聚中外各報以拓見聞又頁有印書處凡有新著隨時印出 一武學與文學須分兩院俟文學辦有成效再議接辦武學 一派員總管學務凡司事丁役一切人等賞罰黜陟權歸于一勿任旁人牽掣庶免叢脞之慮
江南派辦處稟陳籌辦江南各學堂情形詳文? ? ? ? ? ? ? ? ? ? ? ? ? ? ?
為詳請具奏事竊前奉憲札光緒二十七年八月初二日欽奉電傳 上諭人才為庶政之本至將此通諭知之等因欽此又奉札開十月十五日欽奉電傳 上諭政務處奏請飭各省速辦學堂等語至會同禮部速行妥議具奏等因欽此又奉札準山東撫部院袁抄單抄片及刊本章程暨政務處會同禮部酌議章程奏奉 諭旨先后恭錄札飭詳辦各等因奉此伏思學堂之設與三代黨庠術序名異實同雖云更新無異復舊中國自強之道舍此無由自應欽遵籌辦惟事關學校一因革間系四方之觀聽定多士之步趨不敢不益加詳慎司道等反覆籌商悉心推究酌議章程八章期于切實無弊正擬具詳復奉札開二十八年二月初二日電傳 上諭前經(jīng)通飭各省開設學堂至不能為該督撫等寬也等因欽此仰見 圣朝銳意興學薄海士民同深欣幸查江南原設水師學堂陸師學堂及格致書院講求中外諸學有年并將堂中學生派往東洋肄業(yè)風氣現(xiàn)已漸開今將彳扁設學堂實為迎機利導惟學業(yè)有淺深功夫有次第必先由小學而入中學由中學而入大學而小學必頁課本課本尤貲師范此一定不易之理現(xiàn)已另設師范學堂選中學淹通人品端正者授以算法繪圖等事學成給以文憑使為小學堂教習則小學不患無師又江楚合設編譯書局一俟成有課本咨送京師大學堂核定頒行則小學又不患無書小學既立中學大學得以依次興辦茲將江南省文正書院改設小學堂一所聘候選教諭陳作霖為總教習課上元江心冉兩縣人士習初級淺近之學鐘山書院改設中學堂一所聘河南候補道濮文暹為總教習課江心冉府屬人士習普通之學均就原址酌量增葺至高等學堂為課專門之學江南地大物博夙稱人文淵藪省會高等學堂規(guī)模必求宏敞俾可廣育人才現(xiàn)在設法籌款擇地建造庀材鳩工接續(xù)舉辦聘翰林院編修繆荃孫為總教習其尊經(jīng)鳳池兩書院改為校士館凡舉貢生童年齒已逾定章未能選入學堂者按月課試策論經(jīng)義膏獎悉仍其舊以示體恤凡各學課程以入學次序分等級固不宜欲速而致凌躐亦不宜求備而苦煩難尤不宜歧視中外而有偏重中西并課由淺入深無論初級普通專門總應恪遵 諭旨以四書五經(jīng)綱常大義為主以歷代史監(jiān)中外政治藝學為輔務使文行交修講求實用仰副 朝廷圖治作人之至意上元江心冉兩縣小學堂額取各八十人附課十人以少年聰穎文學清通之士充之江心冉府中學堂額取一百六十人附課十人本應以小學堂畢業(yè)生拔補現(xiàn)中小學同時并舉權且考取經(jīng)文策論及曾習西文算學格致之舉貢生監(jiān)選入肄業(yè)以后仍以年限遞升省城高等學堂額定三百人本應俟各中學有畢業(yè)學生拔尤補入惟 國家需才孔亟若俟輾轉遞升不免曠日持久自應變通辦理亦擬俟高等學堂規(guī)模粗定后于舉貢生監(jiān)中考取已深通中學經(jīng)義策論及習過西文算術格致之有門徑者先令補習普通再習專門以期速成以上三學堂各照定額于開辦時先取一半數(shù)年后再行全取此外更于省學堂設藏書樓會萃中外書籍并各種圖冊以供師生流覽設儀器院備列各種儀器以資考驗研求之用將來各生學成自應遵章咨送京師大學堂候 旨獎勵并因材選派游學外洋以廣見聞而資閱歷所有委員教習均已分別委請開辦各府州縣書院亦已飭令改為學堂其民間自設之蒙學堂均令遵章辦理以歸一律惟經(jīng)費多有不敷通省各屬尚未能一律辦齊已飭就地籌欠以期彳扁立至省城常年經(jīng)費以從前書院經(jīng)費計之多不敷用而開辦建造需費尤多現(xiàn)由司道等設法籌措先將裁改惜陰各書院經(jīng)費分別存留提用其不足之已在司局先行挪墊以濟動工之需以后無論如何為難總令逐漸增益期于必成所有籌辦江南省各學堂一概情形是否有當理合另開初擬試辦章程具文詳請憲臺俯賜查核批示先行會同撫憲具奏實為公便為此備由具詳伏乞照驗施行頁至詳冊者
南京派辦處遵議出洋游學章程詳文? ? ? ? ? ? ? ? ? ? ? ? ? ? ? ? ?
為遵札議覆詳請核示事光緒念七年十月初六日奉憲臺札聞案查前奉電傳 上諭派令學生出洋游學著各省一律辦理如有自備資斧出洋游學者該督撫咨明出使大臣照料等因欽此業(yè)經(jīng)恭錄札司移行欽遵辦理在案近來迭據(jù)舉貢生員紛請給咨自備資斧出洋游學均經(jīng)分飭各該地方官查明詳繳惟此事必頁議立章程明白曉諭通飭各地方官遵照以昭慎重而資遵守札處遵照妥議章程詳覆核辦正奉抄黏八月初九日電傳 上諭造就人才實為當今急務前據(jù)江南湖北四川等省常派學生出洋游學用意甚●著各省督撫一律仿照辦理務擇心術端正文理明通之士前往學習于一切專門藝學認真肄業(yè)實力講求學一頁有憑照回華即由該督撫學政按其所學分門考驗據(jù)實奏請獎勵其游學經(jīng)費著各省妥籌發(fā)給準其作而作之如有自備資斧出洋游學者著由各該省督撫咨明出使大臣隨時照料如果學成得有優(yōu)等憑照回華準照派出學生一體考驗獎勵均[候](侯)旨分別賞給進士舉人各項出身以備任用而資鼓舞將此通諭知之欽此等因到處奉此遵照派令學生出洋游學原為造就人才起見自非擇心術端正文理明通之士前往不足以資學習而成遠到之材其自備資斧出洋者情事雖同而其人平日性情之純漓學術之深淺體氣之強弱無從深知勢難據(jù)以一紙之稟即準給咨誠如憲諭必頁議立章程以昭慎重而資遵守伏惟自備資斧游學本以補官欠之不足而廣造就之途固不可[限](恨)之過嚴阻其遠游之志亦不可取之太濫開其幸進之端司道等公同商議擬定章程四條一曰擇人務令品學兼優(yōu)而責之以保結二曰核實務令言行相顧而驗之以藝文三曰防弊務令身心并飭而申之以科條四曰課功務令體用無遺而考之以著作如此明定章程于推廣之中仍示慎重之意似尚不苛不濫至出洋游學經(jīng)費由憲臺撫憲選擇派往者應行妥籌發(fā)給另議章程外其自行呈請出洋游學者與派出者有殊即應自備資斧所請給發(fā)經(jīng)費及常年接濟之處漫無限制似難開端緣蘇屬現(xiàn)在呈請出洋稟懇給咨給費者實繁有徒擬即照此議駁是否有當理合具文詳發(fā)仰祈憲臺俯賜鑒核批示以便通飭各地方官出示曉諭遵辦實為公便除詳撫憲外為此備由呈乞照詳施行頁至詳冊 章程附后 一擇人查自備資斧一體考驗獎勵則將來亦有出身自不得不嚴于其始擬請嗣后自備資斧請咨出洋者無論舉貢生監(jiān)務先取具親屬及公正紳士切實保狀聲明委系身家清白品學端粹年富力強通達時務并無名頂替一切違石情事呈明地方官分別查訪面試如果符合加具切實考語申送憲臺撫憲衙門考試以定去取 一核實查中外諸學不外一理欲學外洋之長必以中文為主擬請凡自備資斧請咨出洋者由地方官申送考試試以史論時務策各一篇其知各國語言文字并一切專門藝學者隨材另場考驗擇尤給予咨文一面咨會外務部轉達該國駐京使臣知照并咨明出使大臣派員照料約束學成領有優(yōu)等憑照回華由使臣加考給咨準照派出學生聽[候](侯)憲臺撫憲會同學憲按照所學分門考馬念如果相符加具切實考語咨送外務部覆加考驗具 奏請 旨獎勵 一防弊查自備資斧或有請咨而不往及倩人代往者擬請加考驗后令其自書簡明履歷由憲臺撫憲匯寄使臣核對筆跡回華考驗時亦書履歷附送外務部核對該學生到所學之處即在使臣衙門報到若請咨一年未據(jù)報到即將前咨注銷其在外洋并請使臣禁止結黨入會冶游異服等事若有不遵約束及犯不法事端經(jīng)使臣咨會撤回除將本人治罪外仍將出結原保官紳分別懲處 一課功查自備資斧自系有志向學之士應令學生將所學精要處著為論說并將該處地形要隘防守大勢以及國政民風水師石駮臺陸軍營壘制造工藝鐵路輪舟暨新出之槍炮器物或述其大略或究其精微或筆之于日記或繪之于諸圖回華時呈驗以備參考如能譯出專門善本更妙將來考驗以能見諸實用不徒托之空言方為有益
江南派辦處詳定客籍隨宦子弟自備資斧出洋游學章程? ? ? ? ? ? ? ? ? ? ? ? ?
為詳請事案奉憲臺札開據(jù)總統(tǒng)南洋續(xù)備等軍楊鎮(zhèn)營務處陶道詳稱竊照人材奮興由于向學尤頁游學海外交通智識始不囿于方隅職鎮(zhèn)金龍現(xiàn)擬派次子楊翼三子楊敏妻弟李謙職道森甲擬派長子陶煦送往日本東京入其成城學校又候補道劉式通擬派其次子劉倬江心冉駐防正紅旗協(xié)領文瀛擬派其長子繼寬亦送往日本專門學校分途肄業(yè)均系自備貲斧合無仰懇俯準咨明出使日本大臣蔡轉咨日本外務省及參謀本部尸由時照料一切寔沾德便等情并清摺到本大臣據(jù)此除批示外合行抄摺札飭札到該處即便遵照新章由該處核定詳辦等因到處奉此遵查本處詳準自備資斧出洋游學章程四條系指土箸之舉貢生監(jiān)而言其客籍未經(jīng)議及現(xiàn)楊鎮(zhèn)等擬令子弟及親戚自備資斧出洋若照章令由原籍地方官面試申送道遠諸多不便似應變通辦理司道等公同商酌擬請以后凡客籍隨宦子弟由憲臺批發(fā)至處核辦者統(tǒng)由本派辦處取具本人親屬及正印同鄉(xiāng)官切實印給申送憲臺衙門查照新章試以策論擇尤給咨前往一面咨明出使大臣派員照料其余一切均照新章核辦此為客籍隨宦之子弟親戚變通章程若客籍而非隨宦與隨宦之并非客籍者均照原定章程辦理不得援以為例如蒙準行所有楊鎮(zhèn)等自備資斧令子弟往日本游學一案即照此詳辦并通飭各屬一體遵照是否有當理合具文詳請憲臺俯賜察核批示祗遵實為公便為此備由具詳伏乞照驗施行須至詳冊者 督憲批如詳辦理仰即移行一體遵辦繳
湘撫俞奏湘中改設學堂及派人出洋游學情形摺? ? ? ? ? ? ? ? ? ? ? ? ?
頭品頂戴革職留任湖南撫臣俞廉三跪奏為遵 旨改設學堂并派人出洋游學謹將籌辦大略情形恭摺仰祈 圣鑒事竊臣于光緒二十七年八月初二日欽奉 上諭作育人材端在修明學術著各省所有書院于省城[均](內)改設大學堂各府廳直隸州均設中學堂各州縣均設小學堂并多設蒙養(yǎng)學堂務使文行交修講求實用著切實通籌舉辦等因欽此嗣復[準]山東撫臣袁世凱暨政務處會同禮部酌議章程先后奏奉 諭旨咨行照辦均經(jīng)轉飭欽遵恭繹 諭旨改書院為學堂自蒙學以至大學期采東西各邦良法以復三代設學遺制實今日最先急務凡在臣民同深感幸臣當即欽遵與署布政使但湘良署按察使繼昌往復籌商創(chuàng)辦之始不難于經(jīng)費之難籌而難于章程之妥善不難于規(guī)模之粗具而難于師范之得人湖南人文向來稱盛省城原有岳麓城南求忠諸書院生徒常[各]數(shù)十百人院長訓飭認真近亦商令分齋設額課以經(jīng)史及各國圖書[勖](最)為通練之材若改設學堂則頁指定學年以為遞升之地其年歲稍長者雖極意向學亦不得與其選似轉無以宏樂育之途惟新設之求實書院[向](尚)有定額亦經(jīng)兼課西文但規(guī)制未極恢宏門類亦多未備應籌添經(jīng)費即以改為省城大學堂既經(jīng)開拓齋舍增購圖書額數(shù)暫[定]為一百二十名均擇年二十歲內外中學清通者考選入學俟規(guī)模略備再行推廣即委現(xiàn)署臬司鹽法長王貝道繼昌總辦以為全省之倡查東西各國專門大學全國不過數(shù)處而村鎮(zhèn)中小學校多至數(shù)萬余區(qū)其制自六歲至十四歲謂之學齡有不入學者罰其父母謂之強制教育蓋人心風俗全恃教化為轉移尤致富強之根本茲蒙 圣諭多設蒙養(yǎng)學堂亟應敬謹遵辦省城大學堂既經(jīng)改設其府廳直隸州州縣應設之中小學蒙養(yǎng)學堂一面通飭開辦[其]中小學堂為省城大學堂之始基尤難稍緩擬飭就地籌欠如有不敷仍擬設法代籌略資挹注俾得刻速興辦蒙養(yǎng)學堂聽由民間捐資籌設愈多愈善亦擬先編課本書目責成地方官切實勸導年終核其辦成數(shù)目以為功過督同各司道等嚴加董率期收實效刻據(jù)善化新化湘潭等處具稟次第辦理此臣通籌[開辦]之大略也學堂改設一切課程辦法尤貴認真講求方無凌雜之弊查山東原奏章程蒙養(yǎng)學[學]期八年備齋二年正齋四年教以普通學考其科目正與 諭旨所指教法相為表里學[堂](生)課程均就普通學程度增咸略分四等一以習經(jīng)明倫為主義惟州縣小學堂為屬境蒙養(yǎng)學畢業(yè)入手階梯應亦限以四年方于學程不至迫促省城大學堂同時并舉自難驟課專門擬暫依高等學校辦法按普通學分門設課為專門各學[豫](陞)階既于學業(yè)有序亦與山東暫不課專門之意相合惟學堂命脈所在全在師范得人向來帖括校士但取評閱文藝茲改為學堂自期一洗從前錮習力求實際查各國設學無不先立師范學[堂]研究教法日本邇日師法泰西學校林立其易宗教為倫理尤于我之教[俗](道)為近上年八月曾奉 諭旨江南等省派學生出洋游學飭令仿辦此次學堂所定學科教程雖經(jīng)旁咨博訪究不如目見之尤切除慎選博通知名者先充教習開辦外擬遴派大挑知縣胡[珍](診)偕同善化舉人俞誥慶等十一人前赴日本游學數(shù)月專考求教育方法以備教習之用其經(jīng)費即由善后局籌撥作正開銷仍擬一面再選才俊端方之士遣赴各專門學校以資接續(xù)庶于程途不至歧誤而收效亦有把握據(jù)藩臬兩司會同洋務等局司道先后詳請具奏前來臣維[興](設)學所以轉移風氣培育人才創(chuàng)辦之始尤不能不倍加詳慎方足以期振興而圖精進將來逐漸廣舉凡培養(yǎng)教習編譯書籍采購圖器稽查課程應于省垣設立學務總局管理乃專責成容再次第籌商請 旨辦理所有改設學堂及派人出洋游學大略情形謹會同湖廣總督臣張之洞湖南學政臣柯劭[忞]恭摺具陳伏乞 皇太后 皇上圣鑒訓示謹奏奉 朱批著照所擬辦理務當督飭認真講求隨時考察期收實效欽此
派遣學生學習師范稟? ? ? ? ? ? ? ? ? ? ? ? ? ? ? ? ? ? ? ?
江心冉候補道陶觀察森甲等詳請江督派遣學生前往日本學習師范稟 竊照職鎮(zhèn)等奉派閱操日本見其規(guī)仿泰西蒸蒸日上初以為凡習韜鈐者全出于陸軍專門學校也及察看東京各學校方知其通國士民皆受普通教育之益國中公私小學校多至二萬數(shù)千余區(qū)其帝國大學校習專門之學分法科文科理科工科農科醫(yī)科六門近又擬增商科一門所以待有志上進之士其普通學校則彳扁設于府縣村市其課程為倫理本國文外國文及歷史地理化學習字圖書唱歌體操等科凡小學校皆依為準則蓋必普通學校畢業(yè)乃可上進于專門故普通之學校為全國必受之完全教育亦即歐美諸強國已行之學校也然日本各府縣設學雖彳扁尤致重于師范學校校中有豫科本科研究科等門必在小中學校畢業(yè)者方準入師范學校有尋常專門師范學校章程必需十年之久凡教育方法等級及編譯教科書籍各事無不精益求精學科既有條不紊而又廣儲教育之材故學術日新月異又其普通之學畢業(yè)凡愿為武官者乃專力于兵學于是由士官學校戶山學校以上進于陸軍大學校收將才不可勝用萃全國三十年之精神財力注意學校始有今日豈易言哉中國各省會均設學校建書院民間私塾亦復不少文教不為不盛自開埠通商外患日偪識時務者始致力于洋文算術亦未深考全球學術之原方今 諭旨疊頒毅然廢帖括變科目尤諄諄于各省開設學堂洵為救弊起衰一大關鍵山東省城所設大學堂一切章程已登報氏巾我憲臺振興文學亦已派員創(chuàng)建學堂設局編譯書籍逖聽之下佩仰同深惟以職鎮(zhèn)等蠡管之見此次創(chuàng)鉅痛深開設學堂自應以溥通學為基礎就日本溥通學言之外國語言為交涉所必需物理化學為泰西獨關之途即大學格致功用倫理為修身之本數(shù)學為六藝之一地理歷史所以通知今古唱歌體操亦可通于樂舞留學日本學生曹汝霖撰有中學校輯譯述田各一書將科目學年列為一表取日本六年之學程縮為四年豫定輯譯新教科書經(jīng)日本教育家審定者期在兩年內一律刊刷行世其于幼年溥通學高等溥通學科目包舉無遺茲將該學生原稿抄呈察覽如憲臺以為可采擬請發(fā)交派辦處再加審定專摺奏請 諭旨定奪頒示各省定為溥通學程表一律遵辦庶學有統(tǒng)宗不至于人自為學也獨是以中國之大彳扁設學堂安有如許教授之材堪供聘用職鎮(zhèn)等在東京晤其高等師范學校校長嘉納治五郎談及中國立學惟有分久遠速成兩項辦法多派生徒留學外國學成歸國以為擴充庠序之用此久遠辦法也遴選宿儒專入師范學??疾旖逃掏究舜缙跉w國責令管理學堂此速成辦法也若延聘外國教師無論語言不通宗旨難合且恐魁儒碩彥未必惠然肯來等語職鎮(zhèn)等因念派遣留學必稽歲時延聘外人驟難浹洽惟有就東南各省選擇品學兼優(yōu)關心教化者六十人送入日本師范學校定一急就課程特班教育限六月習其至要學科等級心通其意再令游歷外府縣兩月考求小中學校辦法分起回省就各本省設一師范講習所約該省之通人達士講求討論次第派令掌教各學堂必能舍舊從新恢復教澤江南人文淵藪選求更易以十人出洋旅費計之即格外從優(yōu)每人給洋銀六百元亦只費六千元而已而風聲流播必有自備資斧前往考察者如蒙采用容再詳擬章程呈候核定一面咨商各省同時派遣冀收速成之效云云
會議學堂出身摺? ? ? ? ? ? ? ? ? ? ? ? ? ? ? ? ? ? ? ? ? ?
政務處禮部遵 旨會議設立學堂摺 臣等竊惟學堂之設固宜宏獎以鼓舞士氣尤責核實以作育真才不可不優(yōu)其進取之途亦不可不防其登選之濫即以東西各國學堂章程而論皆系由小學堂中學堂大學堂以次遞升畢業(yè)后始予出咨自可按照辦理擬請將各省小學堂畢業(yè)學生嚴加考試功課合格者選入中學堂畢業(yè)后考取合格再送入大學堂畢業(yè)后考取合格準發(fā)給憑照作為優(yōu)等學生由該督撫學政按其功課嚴密扃試拔其優(yōu)者分別擬取等第咨送京師大學堂覆試候 旨欽定作為舉人貢生其貢生仍留下尸由應考愿應鄉(xiāng)試者聽舉人積有成數(shù)由京師大學堂嚴加考試拔其優(yōu)者分別擬取等第咨應禮部奏請 特派大臣考試[候](侯) 旨欽定作為進士一體 殿試恭候 欽定名次引 見酌加擢用因材器使優(yōu)予官階不拘庶吉士部屬中書等項成例庶多士觀感奮興爭自濯磨而通才日出矣查袁世凱辦法以通省學堂一時未能彳扁舉先于省城建立學堂分齋督課其備齋正齋即隱寓小學堂中學堂之規(guī)制意在循序漸進而成效可期現(xiàn)經(jīng)欽奉 明諭令各省仿照舉辦所有此項肄業(yè)各生自應酌照將來選舉章程以示鼓勵擬請俟專齋畢業(yè)后即由該督撫學政嚴加考試拔優(yōu)擬取等第咨送京師大學堂覆試候 旨欽定作為舉人貢生其取定之人仍俟積有成數(shù)由京師大學堂嚴加考試拔優(yōu)擬取等第咨送禮部奏請 特派大臣考試候 旨欽定作為進士聽候 殿試錄用其余未盡事宜應俟各省學堂奏明開辦后隨時酌定請 旨遵行云云再此摺系政務處主稿
御史許奏請勸立學堂酌予獎勵摺? ? ? ? ? ? ? ? ? ? ? ? ? ? ? ? ?
奏為擬勸立學堂懇請獎勵以裕經(jīng)費而速開辦恭摺仰祈 圣鑒事本月初一日召見科道臣跪聆 天語感激涕零竊以人才之興基于學校恭讀本年八月初二日 上諭令各省書院改設學堂十月間升任山東撫臣袁世凱陳奏東省學堂章程欽奉 諭旨通行仰見 皇太后 皇上勵精圖治深維 國家作人之計必先儲之于學堂執(zhí)兩用中莫名欽佩惟各省自奉 旨后辦理如何尚未據(jù)次第奏報實緣籌費為難未能同時推廣查東西各國學堂之費多者每年至千萬余兩少者數(shù)百萬兩日本海島之國亦八九百萬兩其籌欠之法除由公家發(fā)帑外半由民間捐助而成中國風氣初開學堂成效未著不有鼓舞安能振興溯歷年籌餉海防河工振捐等事例皆緣經(jīng)費無出為一時權宜之計援例舉行本年七月間欽奉 懿旨永遠停止澄清仕路正所以振拔真才惟值此帑藏支絀學堂經(jīng)費籌撥無從無米之炊勢難責之疆吏臣愚以為籌欠需稽時日喁喁之望何如變通事例為克寸期興辦之資擬請以學堂捐輸給予獎余又似與疊次 詔書及停捐 懿旨實有并行不悖者蓋此項出資人員皆仰體 朝廷振興學術教育人才之盛心其急公好義固屬可嘉而明白事理知所當務尤宜激勵之以為方來之勸且以民間自有之財力聽民間自行舉辦歸地方官就近核明確數(shù)不必由藩庫上兌及派員設局致多糜費庶有一分之財即得一分之用國家推大公無私之意而成學教勸學之規(guī)官吏有稽察核助之勸而絕耗折侵挪之弊揆之情勢當易集事謹擬獎余又章程五條以備 圣明采擇 一凡紳商士庶能獨力創(chuàng)建學堂輸資至十萬兩以上者應由該省督撫奏明請 旨破格錄用以示優(yōu)異籍以甄拔人才其不及十萬者準照例定十成銀數(shù)給獎實官及十成貢監(jiān)若其人已有官階不愿邀獎者許移獎子弟以免向隅 一查封典銜翎本在常捐不停之列此項捐輸學堂人員如已得有實官愿得封典銜翎者應請照準部定新章核獎 一凡現(xiàn)任候補各官捐資學堂者應請照例定十成銀數(shù)給以升階花樣若資非已出系由勸募而來應視欠之多寡分別尋常異常勞績給予獎余又庶交力力者不至偏枯 一凡捐助房屋書籍器具及學堂應用格致化學儀器等項請準照市價折合銀數(shù)給予以上獎余又 一凡興辦學堂之處所捐銀數(shù)及已用數(shù)目均令隨時呈明該管地方官立案其在省城者應由督撫核明具奏其在府廳州縣及鄉(xiāng)鎮(zhèn)市者應由該地方官核明詳報督撫奏獎 以上籌欠各條系于無可設法之中為援例變通之計良以舉行新政中外觀瞻非有人才無以興辦名器雖重較之于 國脈則輕創(chuàng)始甚難任之以眾擎則易他日英才輩軍出共策富強截止之期計日可待固非其他事例可得援請準行臣愚昧之見謹恭摺具陳伏乞 皇太后 皇上圣鑒訓示謹 奏
皖撫奏設學堂摺? ? ? ? ? ? ? ? ? ? ? ? ? ? ? ?
奏為遵 旨設立皖省大學堂謹將籌辦情形恭摺仰祈 圣鑒事竊臣準政務處咨稱光緒二十七年十月十五日內閣奉 上諭政府處奏請飭各省速辦學堂等語建學儲才實為當今急務前經(jīng)諭令各直省設立學堂責成該督撫學政切實通籌舉辦惟通省學堂同時并舉財力或有不逮若必待各府廳州縣中小學堂籌定始行開辦轉至觀望遲延查袁世凱奏山東學堂事宜及試辦章程擬先于省城建立學堂一區(qū)分齋督課先從備齋正齋入手俾初學易于造就漸有師資再行次第推廣其教規(guī)課程參酌中西而諄諄于明倫理循禮法尤得成德達材本末兼賅之道著政務處即將該署督原奏并單開章程通行各省立即仿照舉辦毋許宕延其如何選舉鼓勵之處著仍遵前旨由政務處會商禮部速行妥議具奏欽此欽遵咨行前來除將學堂選舉鼓勵章程另由本處會同禮部速行妥議具奏外為此抄錄升署直隸總督袁世凱原奏并試辦學堂章程清單咨請查照速行遵辦仍將辦理情形隨時具奏等因準此仰見 圣朝勸學興賢勵精圖治凡在臣民同深慶幸臣受 恩深重敢不盡心妥籌上慰 宸廑當即委藩臬兩司總辦學堂事宜遴派總教習及提調令其擇聘教習通飭各屬選送肄業(yè)諸生及妥派司事人等并飭下府州縣屬迅速興辦中小學堂以為將來升送省城大學堂根本一切規(guī)制仿照山東試辦章程屏除官場習氣實事求是認真辦理惟皖省經(jīng)費支絀必力求撙節(jié)方可持久暫以百人住堂每縣挑選諸生二名以期溥開風氣另設附課生一百二十名以向在省城肄業(yè)諸生充之即以求是學堂為肄業(yè)之所講求實學留為師范學生與山東章程正齋備齋用意相同俟各屬中小學堂辦有成效再為添齋加額惟重建學堂既非旦夕可成經(jīng)費亦難猝辦查省城敬敷書院地方宏敞可以改為學堂分列八齋足容百人居住不過講堂及教習住房稍加添蓋即足敷用至堂中應用書籍儀器等件擇其尤要者先行購置統(tǒng)計開辦經(jīng)費約需二萬余金常年經(jīng)費約需三萬余金堂中課程以經(jīng)史為先端品勵行為本講求算術測繪為天文輿地及格致化學之階然后輔之以各國語言文字求之以漸持之以久庶使諸生學業(yè)有成明體達用以儲 國家楨干之才仰副 圣朝作育之意謹將遵 旨設立安徽省城大學堂緣由恭摺具陳伏乞 皇太后 皇上圣鑒訓示謹 奏 計開各屬保送學生條例 一學生額數(shù)暫以八十人為率各屬保送限以二人總辦總教習試以策論分別去取每屬酌留一人其余如文理合格俟將來續(xù)傳 一學生年歲十五歲以上二十三歲以下方準保送 一學生肄業(yè)貴能耐勞身體壯實者方準保送 一學生人品循謹文理通順者方準保送 一學生留堂所有火食及應用紙章筆墨等件皆出自公家以示體血 一學生月課季課及堂上比較分數(shù)前列者給獎以示鼓[勵](體) 一學生不得攜帶仆人堂中派人服役 一學生入堂必俟三年卒業(yè)無故不準請假惟每年十二月十五日停課正月十五日開堂此一月之內準其歸家如愿在堂度歲者聽其歸家者必頁于正月十五日以前到堂不得遲誤 一學生親尸禹準其探視必頁回明提調不得擅自相見堂中設有接待所亦不得逕入齋舍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