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八
[卷三十八] 蛇虎傷部
凡蛇、虎、蟲、狗、蜈蚣、蝎、蛛、鼠咬,皆匯于此部中,以便檢閱參治。
[卷三十八蛇虎傷部] 馬汗瘡門主論
凡患瘡人因騎騾馬,沾其涎汗,毒入瘡中,腫疼痛,名曰馬汗瘡。
[卷三十八蛇虎傷部] 馬汗瘡門主方
驗方冬瓜皮煎湯洗。
又方絲瓜葉煎湯洗。
又方冬瓜皮干為末,敷之。
又方(《啟玄》)。制柏散敷之。
[卷三十八蛇虎傷部] 馬咬門主方
驗方皂角子燒灰,香油調(diào)搽,即追出毒瓦斯矣。
又方薄荷汁涂之。
馬咬及踏傷服童便韭汁。
又方(《集驗》)。寒水石研敷傷處,旬日自愈。
馬咋踏人割雞冠血點(diǎn)咬處,日三次。牡馬用雌雞冠,牝馬用雄雞冠。
又方馬鞭梢三寸,鼠屎十四?;覟槟?,豬油調(diào)搽。
又方婦人月經(jīng)搽。
又方人糞()馬糞()上共研為末,豬油和調(diào)搽之。
[卷三十八蛇虎傷部] 虎咬門主論
r虎咬p04-a41a221.bmpr雷真君曰∶世人被虎咬傷,血必大出,其傷口實(shí)時潰爛,其疼不可當(dāng),即用豬肉貼之,隨貼隨化隨易。急用地榆一斤,苦參四兩,三七根三兩,研極細(xì)摻之,隨濕隨摻,血即止,痛即定。蓋地榆涼血,苦參止痛,三七止血,合三者之長,故奏功實(shí)神。(《秘錄》)。凡人遇虎,不死必傷,傷必潰爛,虎之見人,如貓捕鼠,先有毒涎噴人,人始昏潰。
陳遠(yuǎn)公曰∶人遭虎傷,流血必多。大凡虎傷多在頸項,必有深孔兩個,或四個,其孔一時即化為黑色,急用生豬油塞之。無則用生豬肉填之,隨填隨化,庶不再腐所傷之肉。然后急買地榆半斤為末,敷所傷之處,血即頓止,隨用湯藥以止渴。蓋虎傷流血必多,而虎又有熱毒,直來犯心,故口渴甚,萬不得已可與小便飲之。急投治虎湯∶三七根末、地榆各二兩,黃、當(dāng)歸、麥冬、生地各三兩,水十碗煎,恣其飲之,必安然而臥。明日傷處大癢,又一服又臥。如是五日,瘡口生合而愈。(《冰鑒》。此方大補(bǔ)氣血以生肌,用地榆化虎傷之熱毒,用三七根止血斂口,但其藥料不奇,奏功實(shí)神。)王御曰∶凡虎咬多服生姜汁,或自尿淋洗傷口,又用白礬研細(xì)末敷之。
[卷三十八蛇虎傷部] 虎咬門主方
驗方真香油灌之,外用香油洗之。
又方搗青松汁數(shù)斗,頻頻飲之,用渣敷咬傷處,頻易即效。
熊虎爪牙所傷毒痛燒青布熏瘡口,毒即出。仍煮葛根汁煎濃洗瘡,一日十次。再搗葛根汁調(diào)服方寸匕,每日五次,甚者夜服兩次。
又方嚼栗涂。
又方煮生鐵,令有味洗瘡。
又方雄黃硫黃紫石英(各等分)共研細(xì)末,搽之。
[卷三十八蛇虎傷部] 蛇傷門主論
r蛇傷p04-a41a222.bmpr陳遠(yuǎn)公曰∶人被蛇傷,不拘何處,或上或下,腹脹如箕,三日不救,毒瓦斯攻心必死。蛇乃陰物,傷人最毒,治用解毒為主。惟是蛇毒,乃陰毒也,若用陽毒解之,則毒愈熾,必用陰分解毒之品,順其性而解之也。祛毒散∶用白芷、紫花地丁、蒲公英、夏枯草各二兩,生甘草五錢,白礬三錢,水煎服,一劑腫消,二劑毒從大小便而出,三劑全愈。(《冰鑒》。白芷雖陽分之藥,得夏枯草則陽化為陰,地丁、公英、甘草、白礬盡消毒之味,又且屬陰,陰變以化陰毒,自易奏功,助白芷直攻蛇毒,無留存之害也。或問解蛇毒,既不可用陽分之藥,何以又用白芷,不知蛇毒非白芷不除,世人不善用之,所以有不效者,今用于陰分之中,自無不效矣。何可舍白芷,反致無功乎!或問雄黃亦制蛇毒,何不用之,不知白芷陽中有陰,不比雄黃純陽也。雄黃外用可建奇功,內(nèi)用每至僨事,不若白芷用陰分之中,可建全功耳。)諸蛇有毒,惟土虺蛇最毒,咬人若不急治,則死矣。凡蛇誤入人孔竅內(nèi),即用針刺其尾,不過兩三針,則自褪出。
《丹心》云∶制蛇毒用雄黃末,加人參湯調(diào)服。
《綱目》云∶人卒為蛇繞不解,熱湯淋之,無湯則令尿之,即解。凡毒蛇咬用針刺傷處出血,用繩扎兩頭,浸糞缸內(nèi),毒不內(nèi)攻。若毒走腫痛者,麻油紙捻焰熏之,再解毒紫金丹一錢,酒磨服之,取汁。
[卷三十八蛇虎傷部] 蛇傷門主方
毒蛇咬急于咬傷處上下扎緊,使毒瓦斯不散,食蒜飲酒令飽,使毒不攻心,更搗蒜敷傷處,加艾圓灸之。
又方五靈脂(一兩,水飛)雄黃(五錢)研極細(xì)末,用無灰酒調(diào)服二錢,滓敷患處,忌人參。
又方黃豆根上又有白豆,取來口內(nèi)嚼爛,敷之。
又方川貝母為末,酒調(diào)盡醉灌之,少頃酒自傷處化水流出,候水盡,用渣敷咬處,垂死可活。
又方明雄黃共蒜搗敷,內(nèi)取白芷護(hù)心散。
白芷護(hù)心散
治毒蛇蜈蚣咬。
明雄黃炙甘草(各五錢)白芷(一兩)滴乳香(去油三錢)共研細(xì)末,每服四錢,酒調(diào)服。
又方水洗凈膿腐,易水?dāng)?shù)斗,拭干,用鴨嘴礬、白芷、麝香各等分,研末敷之。
又方五靈脂白芷(各五錢)明雄黃(三錢)滴乳香(去油)沒藥(去油,各五分)甘草(二錢)麝香(三厘)水酒各半,煎服,其渣敷毒蛇咬處,起死回生。
又方半邊蓮藤、葉,一名金錢草。用唾液揉洗,并敷咬處,立愈。(諺云∶有人識得半邊蓮,終朝可伴毒蛇眠。)又方柏子樹葉不拘多少,冷水搗爛,洗過又搗,敷上三五次可愈。如咬破潰爛,用鳳尾草搗如泥,敷上即收口,如不爛者,不必用。
又方(《集驗》)。白礬溶化,乘熱滴傷處,痛立止,毒瓦斯即趕出。
毒蛇及諸色惡蟲咬傷,毒瓦斯攻入肚腹者蒼耳草嫩葉搗汁灌之,將渣濃敷傷處。
土虺毒咬(孫真人)令婦人對咬處出尿澆之,用尿洗之。
毒蛇瘋狗咬傷(孫真人)人糞涂咬處極妙,新糞猶佳,諸藥皆不及也。
毒蛇咬用糯米半升,揀去半粒者勿用,令家內(nèi)男婦眾人嚼爛,敷于咬傷之上,少停其咬處便有黑氣冒出。隨又換敷,即出紫黑血水,則其腫自消,其痛則自止矣。
蛇咬采鮮大藍(lán)葉搗汁,或小藍(lán)葉搗汁乳細(xì),雄黃末敷之。
又方紫金錠酒磨服一錠,多飲為妙。取汗,又再用紫金錠磨爛,敷于咬傷之處。
又方黃豆葉搗至極爛,敷于咬傷之處。
蛇咬毒走腫痛麻油紙捻燒煙熏之。
毒蛇咬煙袋燒熱滴油搽之,百試百驗。
又方用泥蛤搗爛,敷咬處即好。
又方白芷末一兩,開水調(diào)下,死者立生。
又方穿山甲(炮)廣木香(各錢五分)研細(xì)末,熱酒調(diào)下。
又方(捕蛇師)。
全蝎(二個,研)蜈蚣(一二條,炙)研勻,酒調(diào)下立愈。
又方(抄本)。
北細(xì)辛白芷(各五錢)雄黃(五分)研細(xì),每服二錢,酒調(diào)服。
又方煙袋內(nèi)油四面涂腫處即消,切不可涂咬傷孔內(nèi)。
又方藍(lán)葉搗汁,同雄黃末敷之。
又方雄黃一錢,生礬二錢,杓內(nèi)溶化,將箸頭蘸藥點(diǎn)傷處,冷則易之,連點(diǎn)七次。
又方櫻桃葉搗爛涂患處,搗汁飲之,毒不內(nèi)攻。
又方半邊蓮搗爛,取汁二兩,熱酒四兩,和汁服取汗,渣敷更妙。
又方蒼耳草陰干五錢。水一盅,煎熱服取汗。
又方炙油梳令汗出,熨瘡口。
又方雄黃末敷,日三四次。
蛇咬爛入骨者白芷一兩,膽礬五分,麝香三分,乳為細(xì)末,日日摻之,即愈。
赤煉蛇咬用活公雞刀割一塊貼之,換貼兩三塊,自愈。
蛇咬方(周鶴仙)。雞蛋三個,敲破蛋頭,合在蛇咬之處,聽蛋內(nèi)有聲變黑色,再用一個合之;俟蛋內(nèi)色變黃白,不甚黑,再用一蛋合之。自愈不疼,極妙良方。
又方蒲公英搗爛粘貼,即愈。
又方廣木香不拘多少,水煎服,效不可述。
解毒散
治一切毒蛇并獸所傷,重者毒入腹,則眼黑口噤,手足強(qiáng)直。此藥平易,不傷氣血,大有神效,不可以其易而忽之。白礬、甘草各等分為末,每服二錢,不拘時冷水調(diào)下,敷傷處。
毒蛇咬傷,跌撲不起將死者。
香白芷(搗末)麥門冬(去心)好酒煎服,良久有黃水自傷口出,俟水盡腫消皮合,仍將藥渣搗融敷。
水蛇刺傷莧菜根順擂,滾酒泡,以碗蓋之,熱飲取汗為度。渣仍敷咬處。
蝮蛇螫人燒蜈蚣研末搽。
又方北細(xì)辛雄黃(各等分)研細(xì)搽傷處,并治諸蛇及虎傷俱效。
[卷三十八蛇虎傷部] 救蛇入口門主方
睡著蛇入口中,拔之不出先將快錐橫刺蛇尾,即將刀剖尾,以川椒數(shù)粒納入纏定,自然退出。
[卷三十八蛇虎傷部] 辟諸蛇門主方
驗法但燒羚羊角,令煙出,蛇即去矣。
又方燒雄黃祛之。
又方干姜、麝香、雄黃等分搗勻,用小絳袋盛之,男左女右,佩帶則蛇遠(yuǎn)避。
如人遭蛇傷,便以此搽之,無麝香即以射罔和佩之。
[卷三十八蛇虎傷部] 狗咬門主論
陳遠(yuǎn)公曰∶癲狗傷者,人必發(fā)癲,有如狂證,世人以生小狗于腹中,此誤傳也。
因如發(fā)狂,有如狗狀,見人則咬,見女則嬲,非狗生腹中,不宜有此景象,況人為癲狗傷,二便必閉不能即出,二便同力虛努,似生產(chǎn)艱難,且外勢急痛,腰腹作脹而死。人以為腹中有狗,不能產(chǎn)而死,腰痛者,乃小狗內(nèi)咬也,豈不可笑。此乃狗誤食毒物而發(fā)癲咬人,則毒瓦斯傳染于人,狗愈人死,可畏之證也。然治之得法,毒解病去如掃矣。夫犬性最熱,狗食物發(fā)癲,乃食熱物之故,或食自死之肉,或飧熱病之尸,多成癲病,然則狗之發(fā)癲,必?zé)嵘霞訜嵋?,解其熱毒何不愈之有。但人不知解法,所以不救耳。予逢異傳名活命仙丹∶木鱉子三個切片,斑蝥七個陳土炒去頭、足,米一撮,炒,劉寄奴、大黃、茯苓各五錢,麝香一分,各研細(xì)末和勻,每服三錢,黃酒調(diào)服,毒瓦斯全解,神方藥也。不必二服,七日可奏功,七日外者,多服數(shù)次,忌色欲二月,并忌發(fā)物,余無所忌。(《冰鑒》。是方用木鱉、斑蝥者,以狗最畏二物,木鱉大涼又瀉熱毒,得大黃迅掃之,則熱毒難留,寄奴善逐血走竅,茯苓利水,引毒從小便而出,麝香亦走竅,用之不過制斑蝥、木鱉之毒,又何畏癲犬之傷哉。)人被犬咬傷,即煩躁口干,小便澀,頭頂有紅發(fā)數(shù)根,急急拔去,輕者用天南星、防風(fēng)各一錢五分研細(xì),以酒調(diào)服。重者用斑蝥五個去頭、尾、翅、足,以糯米合許同炒黃色,去米將斑蝥研末,酒一杯煎半杯,空心溫服,從小便行下惡物如小狗狀,必待小便清白,方為毒盡。如毒未盡,須再服之,咬處輕者則以栗子嚼敷,或紫蘇葉嚼敷。重則必用男子熱糞敷之,冷則更易,待大勢將定,即用于人糞燒灰,麻油調(diào)敷。
r狗咬p04-a41a223.bmpr澄曰∶瘋?cè)?,乃朝夕露臥,為四時不正之氣所侵,陰陽肅殺之氣所感,故舌出涎流,頭低耳垂,目紅尾拖,急走無定,多見于春末夏初之間,人被咬傷,即煩躁口干,小便澀痛,最為難救。
[卷三十八蛇虎傷部] 狗咬門主方
驗方防風(fēng)(六錢五分)牽牛大黃(各一錢半)雄黃(一錢三分)麝香(一分五厘)斑蝥(去頭、足,糯米炒,五分)共為末,溫白湯調(diào)服三錢,有血絲從小便出愈。如未愈可再服三錢必效,再用虎骨醋炙研末,陰陽水調(diào)服三錢,除患。
又方斑蝥(九個,去頭、足、翅,入糯米二協(xié)議炒),朱砂滴乳香(去油)沒藥(去油)明雄黃血竭兒茶(各二分)共為細(xì)末,每服二分,空心黃酒調(diào)服。
溯源散
治瘋?cè)裥В怂?。切忌飲酒、食豬肉、羊肉等,雞、鵝、魚、蝦,一切發(fā)物,仍忌房事一百二十日,終身不可食狗肉。如誤食犬肉,后必再發(fā),此發(fā)之后,則無藥可救矣。
斑蝥(七個,去頭、足、翅)。研末溫酒調(diào)服,于小便桶內(nèi)見尿沫如狗形為效。雖無犬形,亦不再發(fā),后用辰砂益元散一兩,煎服解之。
又方杭粉(一錢)斑蝥(七個,去頭、足、翅,同糯米炒黃色,去米)研勻,空心酒調(diào)下即解。如小便痛,服甘草梢湯自利。
又方急用人便下熱糞涂之,極驗。
又方荔枝肉貼咬處,其痛立止。
又方明雄(五錢)杏仁(去皮、尖,炒,一百粒)共研細(xì),虎骨煎酒調(diào)服二錢,咬處即用此藥敷之。
又方杏仁、砂糖各等分,搗敷。
又方桃樹頭搗敷。
又方舊錫器刮下錫末,放咬處。
又方圓眼核去外漆皮,灰搽。
又方洋糖同蔥搗敷咬處,腫痛立止。
又方(孫真人)。刺皮、頭發(fā)各等分,燒灰,水和飲一杯。口噤者折齒灌之。
又方虎骨存性,研末摻之。
定風(fēng)散
(羅太無)。瘋?cè)?,先口噙漿水洗凈,用綿拭干貼藥,更不再發(fā),大有神效。
生南星防風(fēng)(各等分)共為極細(xì)末,干上再潰膿,功難盡述。
濟(jì)世方
治癲犬咬,先用人溺洗去血水,再用核桃殼半個,將極干人糞填滿,罨于傷處,外用艾于桃殼上灸十四壯即愈,永不再發(fā)。
瘋?cè)Ъ庇跓o風(fēng)處捏去惡血,孔干者針刺出血,鹽湯洗凈,搗蔥粘貼,用糯米一撮,番木鱉半個切碎,斑蝥七個去翅、足,若過一日多加一個,連前藥炒黃,去斑蝥不用,研為細(xì)末,用好酒調(diào)服。但細(xì)看頭上若有紅發(fā),即行拔去。切忌房事,并忌鑼聲,終身忌食犬肉、羊肉。
家犬咬(《感應(yīng)篇》)。先須忍痛用河水洗凈血水,刮生虎骨末摻咬處,為佳。
家犬咬(《感應(yīng)篇》)。刮肉店內(nèi)砧板上油膩,拌砂糖敷之。
又方鼠屎搗爛敷之,即止其痛。
瘋?cè)А?/p>
川連虎頸骨(各三錢)甘草(一錢)番木鱉(三個)先用麻油四兩,將藥煎汁服下,將渣再入生酒煎服,飲醉取汗,忌食鵝、犬、羊肉七日,余物不禁。
又方青布煎汁三升,服之。
又方飲驢尿一二升為良。
又方梔子皮(燒灰)石硫黃(各等分)共處研為細(xì)末,敷于咬傷處,一日一換,其人頭頂必有紅毛數(shù)根,急拔去用男子熱糞敷,冷則易。待大勢將定,用男子干糞燒灰,麻油調(diào)敷。
家犬咬如傷不甚重治以栗子搗敷。
又方紫蘇葉搗敷。
犬咬用水洗瘡,任血出勿止,仍洗勿住手,俟血止,帛扎緊。
又方嫩蒼耳草葉搗汁,如無,用干者一把。酒水同煎五分,熱服。
又方白礬(七分)番木鱉(一個)共為末,分三服,先用水服,后二次用酒服之。
又方斑蝥(七個,去翅、足,研細(xì)末)用酒調(diào)服,令被咬者小便于盆內(nèi),見沫如狗形,不再復(fù)發(fā)。
又方野菊花香附小兒胎發(fā)(炒)研末,酒服盡醉。
又方不見日色瓦上青苔,刮下敷于咬處。
[卷三十八蛇虎傷部] 豬咬門主方
驗方松脂熔化,作餅貼之。
又方屋溜中泥敷之。
[卷三十八蛇虎傷部] 貓咬門主方
驗方薄荷汁涂之。
[卷三十八蛇虎傷部] 鼠咬門主論
鼠咬傷手足及肉,最難愈者何也?因其齒細(xì)而長,上有毒黃,能傷筋骨故也。
[卷三十八蛇虎傷部] 鼠咬門主方
驗方宜用貓尿洗其毒,去其血,再用貓尿填傷處。
又方(《纂要》)。斑蝥燒灰,麝香少許,津唾調(diào)敷。
又方貓毛燒灰,加麝香少許,唾津敷。
又方香椿樹皮搗汁一酒杯,和黃酒調(diào)下,則其毒瓦斯自消。
[卷三十八蛇虎傷部] 蜈蚣咬門主方
驗方雄雞冠血涂咬處。
又方取大蜘蛛放傷處,吸去其毒即愈。隨投蜘蛛于水內(nèi),令吐出毒瓦斯,以全其命。
又方新竹一段,火上烘出瀝,取瀝搽之,止痛。
又方頭垢搽之,其痛立止。
蜈蚣叮咬,其痛切骨,渾身麻木雄黃研為細(xì)末,捻香油紙條點(diǎn)火熏其咬處,則其疼痛立止矣。
蜈蚣、蝎子咬薄荷葉研末,搽咬處立止。
又方蟾酥丸,水磨涂。
又方燒鐵刀頭令赤,置白礬于刀頭上化汁,乘熱將礬汁滴于被傷之處,立瘥。
又方手指探入雞喉內(nèi),取雞口內(nèi)涎涂之,立愈。
又方取雄雞嘴對傷處吸,吸盡毒,雞嘴自去。
又方雞蛋一個,輕敲一小孔,合傷處,立效。
又方木梳齒內(nèi)垢,燈上燒滴傷處,立止。
又方人頭垢封傷處,立效。
又方細(xì)嚼香附,涂之立效。
又方五靈脂(炒令煙盡一錢)蒲黃(炒二錢)共研細(xì),醋調(diào)涂傷處,立效。
又方獨(dú)蒜搗敷咬處,其痛立止。
又方燈草心蘸香油點(diǎn)著,向患處數(shù)下。
祛蜈蚣法凡人家蜈蚣多,用頭發(fā)燒煙,或床下,或廚房,蜈蚣聞之,入土三尺。
蜈蚣咬草紙卷點(diǎn)著,隔錫片熏之,熱氣透入,其痛即止。
又方趕雄雞令走急,然后以雞嘴氣呵之,不過兩三次,即好。
又方桑葉搗汁敷。
又方燒頭發(fā)煙熏之,亦好。
蜈蚣蝎螫生半夏蓽茇(各二錢五分)生南星(一錢五分)雄黃白礬(各二錢)為末,就痛處搽之,或醋調(diào)敷。
又方甘草、雄黃磨菜油搽。
又方草紙卷燒煙熏。
又方蘄艾作小丸,放咬處灸之。
又方先用鹽湯洗傷處,再用劉寄奴擦之。
又方用生姜汁調(diào)雄黃搽。
[卷三十八蛇虎傷部] 壁虎咬門主方
驗方青苔涂擦,內(nèi)用敗毒散加青苔三錢,煎服。
又方桑柴灰水煎滾,濾濃汁,調(diào)白礬末涂之。
又方用清水淋壁上,注咬傷處,神效。
[卷三十八蛇虎傷部] 蝎螫門主論
陳嘉謨曰∶蝎有雌雄兩種,雄者螫人,痛在一處,雌者螫人,痛牽遍體,惟聞雞啼之聲,則其痛漸減耳。書云∶凡見一切毒螫之物,不可起惡念向之,亦不得殺之,如動此念,后必遭螫,治亦難愈,慎之慎之。
《外臺秘要》云∶余身曾遭蝎螫手指,痛苦不可忍,諸方治之無效,有人見余,令用冷水漬手指,指不痛則漬手,手即不痛,水微微暖,手又痛,即換冷水漬之,稍暖又換冷水,或冷水浸舊布之,實(shí)有奇效。
吳天麟曰∶凡蛇、蝎、蜈蚣咬傷,雖有疼痛,不可號呼,但呵呵大笑數(shù)聲,其痛即可十減其七。蓋毒物咬人之后,聞人號呼,彼反為喜,則其蜈蚣、蝎子自己將尾巴搖動,他若動一下,咬處即錐痛一下,但聞大笑之聲,彼即氣殺。澄曾連被蝎螫,即發(fā)大笑之聲,咬處果然不甚疼痛,亦妙法也,此亦不可不知。
[卷三十八蛇虎傷部] 蝎螫門主方
驗方糞清搽之,其痛立止。
又方水膠一條,沾水濕之,將火熾熱于傷處,擦之。
又方草紙卷緊點(diǎn)著,用煙熏之。
又方白礬、半夏各等分,研末醋調(diào)敷。
又方(《啟玄》)。香油蘸青布捻子,點(diǎn)著插在筆管內(nèi),扣定痛處,用煙熏之,少刻即止痛矣。
又方井底泥涂螫傷處,干則再易。
又方(《古今錄驗》)。但用木碗合之,即愈。
又方新汲水以青布隨痛處搭之,干則再易。
雄蝎螫人一處作痛井泥涂之,干則再易。
雌蝎螫人諸處牽痛瓦溝下泥涂之。若遇天晴,可用新汲水從屋上淋下,取泥涂之。
蝎螫凈官硝明雄(各一錢二分)麝香(一分二厘)研細(xì),瓷瓶密貯,每用少許,點(diǎn)男左女右大眼角,聞香即止痛又方大蝸牛一個搗敷,其痛立止矣。
良姜膏
治毒瘡并蝎螫諸惡蟲咬。高良姜、穿山甲各六兩。真麻油二斤,浸七日熬枯去渣,入炒黃丹一斤成膏,攤貼。
蝎螫蜈蚣咬預(yù)于五月五日,用水膠、乳香各一兩,水燉化,攤勻紙上,剪作小條,每用少許水濕貼之,立刻止痛。
又方搗蒜涂。
又方硼砂和水涂。
又方嚼茱萸封之。
又方生烏頭末唾和涂。
又方滴熱蠟燭油于傷處,兩三次易之。
又方溫物浸之。又方嚼干姜涂。
又方苦李子仁嚼敷。
又方拔蛇盤草取汁敷。
[卷三十八蛇虎傷部] 蜘蛛咬門主論
申斗垣曰∶若蜘蛛咬,人中其毒者,一身生蜘蛛絲,不知人事。(《啟玄》)蛛咬人,其毒最能殺人。
[卷三十八蛇虎傷部] 蜘蛛咬門主方
驗方(《啟玄》)。艾燒煙熏之。
又方(《啟玄》)。羊乳灌之立解。
又方(《傳信方》)。大藍(lán)汁一碗入雄黃、麝香少許,搽于患處,仍服其汁。
蜘蛛咬急用桑柴灰煎取汁,調(diào)白礬末敷。
又方以生鐵衣醋研汁涂。
又方烏麻油和胡粉如泥涂,干則易之。
又方洋桃葉搗敷。
又方炮姜切片貼。
又方雄黃末敷之。
又方蒜切作兩段揩之,或蒜磨地上泥涂。
[卷三十八蛇虎傷部] 壁咬門主論
《本草》云∶壁咬,毒人必死,宜用桑柴灰淋濃汁,調(diào)白礬涂。
《圣惠》云∶醋磨雄黃涂。
[卷三十八蛇虎傷部] 蜂叮門主方
蜂子叮人,必有毒刺入肉內(nèi),務(wù)須挑之。好黃酒洗之。
又方生芋梗擦之,立刻止痛消腫,如無梗用子亦效。
又方青苔擦上,痛止腫消。
又方人乳搽之。
又方小便洗擦拭干,用香油搽。
又方雄黃末摻之。
又方蜂房研末搽之。
又方--上垢,手捏擦傷處。
又方就螫處地上,寫一玉字,口中默念金、木、水、火、土,念一字寫一筆,臨了念土字寫一點(diǎn),即取點(diǎn)下之土捻起,就傷處敷之。
又方蜂房焙為末,豬油調(diào)敷。
又方野莧菜搗敷。
又方火紙卷煙熏。
又方香油搽。
又方野苧葉擦。
又方桑樹汁擦。
又方手抓頭垢,用鹽擦。
[卷三十八蛇虎傷部] 蝸牛傷門主論
《本草》云∶蝸牛傷人,毒瓦斯遍身者,宜搗蓼子汁浸即瘥。
[卷三十八蛇虎傷部] 蚯蚓咬傷門主論
凡是蚯蚓毒,形如大麻瘋,眉發(fā)脫落,亦有蚯蚓呵傷,令人發(fā)腫。
又云∶蚯蚓蛟即受其毒,但夜則蚯蚓鳴于體中為異耳。用鹽湯頻頻洗之,其毒自去。
[卷三十八蛇虎傷部] 蚯蚓咬傷門主方
小兒受傷用鹽湯溫洗。
又方鴨血涂之。
中蚯蚓毒,形如大麻瘋,眉發(fā)脫落用鍛石泡熱水,候冷洗患處,浸良久愈。
[卷三十八蛇虎傷部] 楊辣蟲辣門主論
楊ht蟲即楊辣蟲,又有瓦蟲,俱能辣人,即令皮膚腫痛如火燎一般,治用淡豆豉搗敷之。
又曰∶瓦蟲即射工,乃樹間雜毛蟲也。人觸之即能放毛射人,初癢次痛,熱如火燎,久則外癢內(nèi)痛,骨肉皆爛,諸藥罔效,但用豆豉同清油搗敷,少時則毛出。
[卷三十八蛇虎傷部] 楊辣蟲門主方
驗方淡豆豉搗敷之,辣毛即出不痛。如毛未出,仍須再擦之,毛出自愈。如無豆豉,或醋或鹽鹵洗之。
又方白芷煎湯洗之,如肉已爛,海螵蛸細(xì)末摻之。
[卷三十八蛇虎傷部] 蠶咬傷門主方
蠶咬苧麻根搗汁涂之。
[卷三十八蛇虎傷部] 馬蜞咬門主論
韓秋巖曰∶雁山春夏多馬蜞毒物,善嚙人,流血不止,以燒竹葉涂之,血立止。(《檀丸叢書》)
[卷三十八蛇虎傷部] 八腳蟲傷門主論
韓秋巖曰∶八腳蟲隱壁間,以尿射人,遍身生瘡,狀如湯火傷,其痛如烙者是。
又曰∶蠼蟲一名多腳蟲,若中尿者,令人皮膚起療漿水泡,痛如火燒,初如飯糝,漸如豆大,宜用鹽湯綿蘸拓泡上數(shù)次,即消。
[卷三十八蛇虎傷部] 八腳蟲傷門主方
驗方烏雞翎燒灰,雞子清調(diào)搽。
[卷三十八蛇虎傷部] 沙虱毒門主方
沙虱在水中著人,及陰雨日即著人,便攢入皮里,初著有赤點(diǎn),一如米粒。鹽五合,水一斗,煮一沸,清洗。
又方鹽和麝香涂。
[卷三十八蛇虎傷部] 諸色惡蟲咬傷門主方
驗方先用姜汁洗,再用雄黃、明礬研細(xì)搽之。
又方生芝麻嚼細(xì),涂之。
又方大黃磨水涂二次,再用香油紙捻點(diǎn)著,熏傷處。
[卷三十八蛇虎傷部] 百蟲入耳門主方
驗方宜閉口勿言,以紙塞耳竅、鼻竅,只空中入之耳,以麻油點(diǎn)入耳竅中,或出或死。
又方貓尿滴耳中,其蟲即出。(取貓尿法∶以生姜擦貓鼻上即溺。)又方韭汁和醋灌入耳中。
蜈蚣、蜜蜂、大蟲入耳用肉炙香,安放耳邊,其蟲聞香即出。
又方火炙桃葉,塞之立出。
蝣蜒入耳用蚯蚓入蔥內(nèi)化水,滴耳內(nèi)蟲自出。
又方羊乳灌入耳內(nèi),即化為水。
百蟲入耳雞血滴耳,或韭汁姜汁滴之,皆效。
又方膽礬和醋灌之,即出。
壁虱入耳,稻桿灰煎汁灌之,即隨水而出。
百蟲入耳川椒末一撮,以醋半斤調(diào)灌耳中,行二十四步即出。
蚤虱入耳菖蒲塞之。
蜈蚣入耳雞肉炒香放耳邊,即引出。
又方生姜汁灌之。
螞蟻入耳穿山甲炒研,調(diào)水灌之。
[卷三十八蛇虎傷部] 八角虱門主論
澄曰∶八角虱即八角蟲,又名陰虱瘡,其形如花蜘蛛,叮于陰mao之上,生于前陰mao際。其癢如錐。內(nèi)由肝腎氣濁生熱,兼淫欲失于浣洗,二精不潔,摶滯而成。瘙癢難忍,抓破色紅,中含紫點(diǎn),宜內(nèi)服蘆柏地黃丸主之。
又曰∶此蟲最易傳染,得此者勿近女子,近之則婦人即生此蟲,不可不慎。
又曰∶亦有發(fā)辮內(nèi)生八角虱者,主其人運(yùn)氣顛倒。
[卷三十八蛇虎傷部] 八角虱門主方
陰mao內(nèi)生紅白虱,八腳如虱,癢不可忍磨鐿子泥涂之。
又方生白果,嚼爛涂之。
又方銀朱紙燒煙,熏之。
發(fā)內(nèi)陰mao生虱百部、煙筋各等分,煎湯洗之。
發(fā)內(nèi)生虱蘆藜不拘多少研末,摻在發(fā)中,經(jīng)宿其虱自死。
又方水銀和棗肉研爛,涂氈帽上帶一夕盡絕。
又方百部煎洗立絕。
衣被生虱百部同衣用滾湯泡洗,蟣虱俱絕。
蘆柏地黃丸
熟地(八兩)丹皮白茯苓(各三錢)山萸肉懷山藥(各四兩)澤瀉(三兩)黃柏(一兩)蘆薈(五錢)共煉蜜為丸,每服三錢,白湯送下。
[卷三十八蛇虎傷部] 辟虼蚤門主方
辟虼蚤五月五日采向東桃枝,菖蒲根陰干,于十月初一日研末,篩席下即除根。
又方鮮桃葉展凈,曬干研末,先鋪葉末,后灑微水立除。
[卷三十八蛇虎傷部] 祛虱門主方
祛虱法水銀勒綿線系腰間,即去。
又方百部煎湯洗衣,虱俱滅。
又方白果搗碎漿衣。
[卷三十八蛇虎傷部] 祛蚊門主方
治蚊蟲鰻魚骨,如無,即他魚骨干的亦可,室內(nèi)燒之,蚊化為水。
又方端午午時用金墨一錠,放蛤蟆肚內(nèi),封口陰干,每用墨在硯磨濃汁,以筆蘸墨畫圈于壁,或畫大小口葫蘆,蚊蟲皆飛聚圈內(nèi),此墨又可敷圍腫毒。
[卷三十八蛇虎傷部] 祛臭蟲門主方
驗方采鮮繡救花置床四角,其患自絕。
又方晚蠶砂燒床下,臭蟲化水。
又方羊骨頭燒煙熏,即無矣。(但此煙最爛絲綢布帛,熏時須將衣帳搬開,免破壞。)又方蕎麥秸煎湯淋,臭蟲即死。
又方蒼術(shù)、番木鱉、潮腦、香白芷,共研末,燒酒搗丸蠶豆大,每燒一丸,臭蟲即成皮殼。
又方香木瓜燒煙熏,即變空殼。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