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三十七

雍正山西通志 作者:覺羅石麟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山西通志>

欽定四庫全書

山西通志卷三十七

公署

官有廨所以壹其心而出政且使人胥知尊仰此即七月躋堂家老庀室之義也至前賢營造如絳守居園池思鳳亭其著於載籍者別見古蹟不復(fù)復(fù)書志公署

太原府

巡撫都察院

署在太原府治之東鼓樓之北明宣德三年設(shè)廵撫山西河南二省後遂專設(shè)建署前照壁一座石獅雄峙左右轅門對列東撫綏八郡坊西提督三關(guān)坊中保厘重任坊文官廳在左武職廳在右大門二門西隅有關(guān)帝廟酇侯祠東西列書吏房大堂五間上懸

國朝康熙十六年

圣祖仁皇帝御書清慎勤匾額三十五年

圣祖仁皇帝御書激濁揚清匾額

賜前巡撫倭倫四十九年

圣祖仁皇帝御書保厘重任匾額正已風(fēng)羣吏精心理庶

民對聨

賜前巡撫蘇克濟雍正元年

御書澤潤蒸黎匾額

賜前巡撫諾岷又懸雍正八年

上諭恤刑一道今巡撫覺羅石麟敬刋大堂後為川堂

上懸雍正五年

御書福字圓匾

賜前巡撫德明川堂後為二堂上懸康熙五十二年圣祖仁皇帝御書弘粹經(jīng)遠匾額撫安千里路宣布九霄

恩對聨

賜前巡撫蘇克濟二堂後為內(nèi)署署北建

御書樓

圣祖仁皇帝御書匾額對聯(lián)詩賦鐫石貯其上樓下東西各建牌坊東北隅建顯臨閣順治庚子巡撫白如梅建按察使錢受祺有銘記

提督學(xué)院

署在太原府治之南即舊臬司署改建雍正七年坍毀八年學(xué)使朱曙蓀重修大堂上懸雍正二年

御書玉堂清要匾額

賜前學(xué)使劉於義兼有學(xué)使劉梅朱曙蓀匾聨

考棚【附】

在承恩門內(nèi)迤東侯家巷舊三立祠改建前號舍九百六十

布政使司

署在太原府治東舊為元行中書省署明洪武初改建弘治十五年左布政使陳清參政潘祺修未竣右布政使吳文度參政曹鳳繼成戶部尚書周經(jīng)記署南為方岳坊左右為承流宣化坊東隅有關(guān)圣廟提學(xué)李維楨記儀門內(nèi)有屏翰坊大堂上懸

國朝康熙四十三年

圣祖仁皇帝御書匾額二一曰龍飛一曰風(fēng)云思賜前布政使朝琦雍正三年

御賜前布政使高成齡福字圓匾大堂前軒懸雍正八

上諭恤刑一道前布政使蔣泂敬刋二堂西有書齋匾

曰公余自省三堂上懸

圣訓(xùn)求諸已問之天六字雍正六年前布政使蔣泂敬

經(jīng)歷司在大堂東隅

理問所在儀門外東隅【裁】

照磨所在儀門外西隅

豐贍庫大使在大堂西隅

豐瞻庫副使在大堂東隅

軍需庫在大堂東隅

歷日庫

黃冊庫

鑄錢局

按察使司

署舊在太原府治西南即今學(xué)院署也今署移府治東南明景泰四年建初為察院署後為總督署又為總兵署

國朝康熙二十五年按察使布雅努移駐四十年按察使巴哈布重修署前有西臺總憲坊左右有三晉總憲八郡提刑二坊西偏為官廳大門儀門大堂中懸康熙三十五年

圣祖仁皇帝御書澄清郡邑匾額

賜前按察使陞陜西巡撫巴錫四十二年

圣祖仁皇帝御書清慎勤匾額

賜前按察使覺羅巴哈布雍正五年

御書福字圓匾

賜前按察使陞任布政使蔣泂雍正八年

上諭恤刑一道前按察使陞通政司右通政宋筠敬刋堂東有箭石亭右有書屋顔曰漱芳前按察使岳岱建堂西為書院中懸

圣祖仁皇帝御書冰監(jiān)二字匾額

賜前按察使陞陜西巡撫巴錫川堂懸

御書福字圓匾

賜前按察使陞通政司右通政宋筠

經(jīng)歷司在大門外右偏

知事廳在學(xué)院署東北

照磨所【裁】

司獄司在本司署東南【新設(shè)】

冀寜道

署在布政司治東後截舊為糧儲道署明萬歷十年參政杜友蘭移建前截舊為分守冀寜道署萬歷四十三年參議王孟震移建自為記

國朝順治間糧儲道裁前後通為冀寜道署雍正八年參議孟孫繩捐資重修署前左右有兩河成賦三晉周行二坊大門二門內(nèi)有保厘西土坊大堂顔曰綏定二堂顔曰思補堂後有屏翰分猷坊宅門外有入馴琴鶴出奉車書二坊門右為官廳三堂上懸

圣祖仁皇帝御書彰有德三字匾額

賜前道高啓桂東為積石山有亭顔曰交翠

貢院【附】

在迎澤門東承恩門西面城背水?勢崇高其地四十七畝有奇圍四百一十三步明指揮使陳彬故宅以西南角水池及空地易之正統(tǒng)十年建牌坊三間額曰登明選公明遠樓額曰為國薦賢又曰日監(jiān)在茲了望樓四額曰東觀西璧斗橫宿曜供給有所吏承有房號舍萬余間至公堂七間彌封對讀謄錄受卷各一所衡監(jiān)堂五間監(jiān)堂五間內(nèi)簾掄材堂七間五經(jīng)房十二間提調(diào)監(jiān)試收掌試卷館各一區(qū)萬歷癸酉就南城壁起奎光樓登仙橋規(guī)模壯麗甲於

他省

府署在陽曲縣東明洪武五年知府胡繼建葉砥記嘉靖四十年知府于惟一萬歷三十七年知府關(guān)廷訪重修

國朝順治七年知府曹時舉九年知府邊大綬拓修大門外為保障遺封坊次為師帥坊大堂顔曰拊循左右六曹如制二堂顔曰退思三堂顔曰自省又後為自公臺寶賢法帖名刻貯其下雍正八年知府劉崇元增新

清軍廳在堂右

管糧理事廳在堂右

理刑廳在堂左【裁】

收糧廳在堂左【裁】

經(jīng)歷司

照磨所俱在府治內(nèi)

知事廳【裁】

檢校廳【裁】

司獄司在府治內(nèi)

稅課司在南關(guān)【裁】

大盈倉在府治東

織造局在布政司西【廢】

隂陽學(xué)

醫(yī)學(xué)俱在府治南

僧綱司在崇善寺

道紀(jì)司在城隍廟

陽曲縣署在太原府治西宋初徙州治於唐明鎮(zhèn)移縣治於西郭外金天會中移置郭下元因之明初省錄事司仍置陽曲縣即今治嘉靖二十八年堂毀知縣李佩重修

縣丞宅在正堂西

典史宅在縣丞宅西

天門關(guān)巡檢司在縣北六十里

石嶺關(guān)巡檢司在縣北一百里

戒石亭在儀門內(nèi) 按戒石銘唐太宗制宋高宗時頒於郡縣起居舍人黃庭堅書歷代因之各縣胥有不再見

存留倉

預(yù)備倉俱在縣治內(nèi)

新城倉在縣北二十里

社倉【四】一在彌陀寺一在松樹村一在橫渠村一在三和店

成晉驛在縣北七十里

臨汾驛在牛市街東

外館驛在南關(guān)【廢】

逓運所在南關(guān)外新街

凌井驛在縣治西北八十里

惠民局在府治前

官廳【三】一在南關(guān)牛站門外一在北關(guān)新堡一在狄村狄梁公祠

太原縣署在城中十字街東宋太平興國四年太原平廢晉陽縣置平晉縣於故城東明洪武四年移縣治於汾河西故唐城基之南八年改為太原縣即今治知縣潘原英建成化七年知縣任亨弘治十四年知縣李曜增修

縣丞宅在幕廳東北【裁】

主簿宅在官庫西北【裁】

典史宅在東三房後

預(yù)備倉在城西南隅明永樂三年知縣王希善建惠民倉在文廟西北

恒心倉在文廟東

養(yǎng)廉倉在文廟東御史趙文炳建

社倉【六】一在東街一在晉祠鎮(zhèn)一在南堰堡一在西寨堡一在小店鎮(zhèn)一在溫莊村

惠民局在南街

稅課局【廢】

行署

察院在東街北明洪武十八年知縣皇甫瑄建

布政分司在東街北明景泰元年知縣劉敏建

按察分司在北街東舊為府亭嘉靖二十八年僉事朱政建

榆次縣署在城中央宋改并州治於此今治則明洪武三年知縣林昇建也宣德五年知縣曹顯修成化間知縣梁琮正德間知縣蘇民鄭德崇重修後六曹毀知縣尹綸雷雨相繼重修其譙樓曰思鳳有序及詩歲久圯嘉靖二十五年知縣俞鸞重修贊善閻璞記縣丞宅在堂東【裁】

主簿宅在堂西【裁】

典史宅在東曹南

鳴謙驛在城北二十里

預(yù)備倉在城外明永樂三年知縣曹永中移置縣治東

社倉【四】一在順城街一在鳴謙驛一在東陽鎭一在什貼

惠民局在縣治東北

稅課局【廢】

行署

察院在縣治東

布政分司在察院東

按察分司在布政分司東

太谷縣署在城十字街北後周建德四年自陽邑城徙此元大德三年知縣馬仲信再建明洪武三年知縣鄭養(yǎng)吾正德十年知縣陳繼昌增修規(guī)制始備萬歷二十四年知縣喬允升

國朝順治十二年知縣郝應(yīng)第康熙五十六年知縣孔興誥重修

縣丞宅在贊政廳東【裁】

主簿宅在架閣庫西【裁】

典史宅在正堂東

預(yù)備倉在縣治南明洪武二十一年縣丞劉海建社倉【六】一在侯城一在石象一在白城一在大白一在范封一在上善

惠民局在縣治右

稅課局在縣治西街【廢】

行署

察院在縣治東明洪武四年主簿劉中建

布政分司在縣治西

按察分司在府館左

府館在布按分司之中

祁縣署在城西街明洪武二年縣丞邱昱建知縣王印張上逹劉鋭車錦魏域修萬歷間知縣張應(yīng)舉韓朝貢增修

縣丞宅在庫東【裁】

主簿宅在堂西【裁】

典史宅在堂左

龍舟谷巡檢司在北關(guān)鎭

賈令驛舊在賈令鎮(zhèn)萬歷二十八年改建於西關(guān)盤陀驛在子洪鎮(zhèn)

預(yù)備倉在大東門內(nèi)

社倉【三】一在賈令鎭一在西六支一在子洪鎭惠民局在縣治西

盤陀逓運所在子洪鎮(zhèn)

行署

察院在縣西街

布政分司在城東街

按察分司在城南街

府館在察院巷西【廢】

公館【二】一在西關(guān)一在盤陀驛西

徐溝縣署在城西北隅金大定中建明洪武三年知縣韓文寶修知縣李維新繼修嘉靖十五年知縣王懷禮萬歷間知縣王三錫江一龍柳捷芳

國朝順治十五年知縣高直康熙三十九年知縣簡能增修

典史宅在正堂東南

預(yù)備倉在典史宅前

社倉

同戈驛在北關(guān)西偏

同戈逓運所【廢】

行署

察院在縣治西

布政分司在察院西【廢】

按察分司在縣治西【廢】

府館在儒學(xué)街

清源縣署在城內(nèi)西北隋開皇中建明洪武三年縣丞吳文煥重建

國朝順治十七年知縣和羮重修增置土地祠寅賓館鐘鼓樓

縣丞宅在堂西【廢】

典史宅在堂西南隅

預(yù)備倉在縣治西南隅

行署

察院在縣治東

布政司在縣治東

按察分司在布政分司後并入布政分司【廢】

府館在布政分司南【廢】

交城縣署在城西北隅隋開皇中析置交城縣其地東北當(dāng)汾孔交流之際是為古交城唐天授初移今治明洪武三年重建後典史邵琮知縣吳騰龍韓廷用相繼葺治

國朝康熙七年知縣趙吉士恢拓舊制四十三年知縣張丙厚四十六年知縣洪璟相繼重修

縣丞宅在堂左【裁】

主簿宅在堂右【裁】

典史宅在堂西

預(yù)備倉在縣治西元貞觀南知縣張丙厚修

惠民局在縣治前【廢】

故交巡檢司在故交村康熙四十年知縣俞卿詳請建

行署

察院在縣治東【廢】

布政分司在察院東【廢】

按察分司在布政分司東【廢】

文水縣署在城西街宋元符間因水患徙置南彰沱村高阜處即今治知縣薛昌明建明知縣楊沖安張羽高安劉偉李潮樊從簡馬斯和白澤重修

國朝康熙九年知縣傅星再修

縣丞宅在堂東【裁】

主簿宅【裁】

典史宅即舊主簿宅

預(yù)備倉在大東門內(nèi)

社倉【五】一在東街一在安禪寺一在孝義鎮(zhèn)一在開柵鎮(zhèn)一在下曲鎮(zhèn)

惠民局在城西北隅

行署

察院在城東街【廢】

布政分司在城南街

按察分司在城隍廟街

岢嵐州署明初設(shè)岢嵐縣九年析置州知州施文學(xué)建國朝康熙七年知州趙瑾增修

州判廳在堂東【裁】

吏目宅在堂西

廣盈倉在城西北知州施文學(xué)建後知州李鳴世修預(yù)備倉【二】一在西關(guān)一在三井鎮(zhèn)

永寜驛 明洪武九年建

衛(wèi)治在州治東

逓運所在州治西【廢】

行署

察院在州治東知州施文學(xué)建有來雨亭廳左有古松一

岢嵐道署在居仁坊東嘉靖十八年兵備道張偉建後移駐偏關(guān)為按部公所【今廢】

興縣署在城西北隅明洪武三年知縣尹暹建萬歷四十八年知縣毛栢修

國朝順治四年知縣李昌汴七年知縣李華春增修典史宅在正堂西

預(yù)備倉在縣治東舊厫十一間明知縣王完建行署

察院【廢】

布政分司在縣治東【廢】

按察分司在縣治東即察院故址

嵐縣署即古嵐州衙舍堂壁有宋元詩金大定二年重建明洪武二十一年知縣陳圭正統(tǒng)間知縣郝鳳重修萬歷十四年知縣談應(yīng)春增修

典史宅在堂東南

預(yù)備倉在縣治西舊厫四座共十五間雍正五年七年續(xù)置六間

鹿徑嶺巡檢司向無公署僦鹿徑溝民舍居之行署

察院在北門內(nèi)【廢】

布政分司在縣治東南【廢】

按察分司在縣治北【廢】

府館在縣治西南【廢】

平陽府

太原總鎮(zhèn)

署在府治東北明德坊西北街康熙二十二年太原

鎮(zhèn)移駐於此

府署舊在城西北隅明永樂二年改建西門內(nèi)天順間知府姜德政正德間知府閔槐前後重修

國朝康熙四十三年地震塌毀

上發(fā)帑金遣戶部員外倭倫同知府王輔重建四十五年知府劉棨五十六年知府祝增雍正九年知府李煚重修大堂懸

圣祖仁皇帝御書清素匾額

賜前知府秦棠

清軍廳在儀門外東

督糧廳在府宅西地震圯移建推官宅址

理刑廳在清軍廳東

經(jīng)歷司在堂東

照磨所在堂西

司獄司在儀門外西【裁】

稅課司在東關(guān)【裁】稅歸本府收徵

如京倉在府治北

廣濟倉在東關(guān)

建雄驛舊在北關(guān)今移城內(nèi)

逓運所在北關(guān)

織造局在府治東

清軍局在小分司北

陰陽學(xué)

醫(yī)學(xué)俱在府治東

僧綱司在天寜寺

道紀(jì)司在天慶觀

臨汾縣署舊在府城西明永樂元年徙東街感化坊因晉山書院改建弘治間知縣許莊正德間知縣趙統(tǒng)重修

國朝康熙三十四年地震毀

上發(fā)帑金遣戶部員外倭倫督同知縣彭??字亟ㄖ?/p>

縣宮懋言增修

縣丞宅在堂西

典史宅在堂西南

巡檢司在張村岔【裁】

預(yù)備倉在普佑坊

社倉【六】一在北關(guān)一在縣底一在喬李一在劉村一在吳村一在泊莊

惠民局四門各一所知縣邢云路建

行署

提督學(xué)政在府治東南

察院在縣治西

布政分司在縣治西南

按察分司在縣治南

分巡道小分司在縣治南地震四署俱圯

襄陵縣署在城西北隅宋天圣元年自宿水移晉橋即今治金泰和間縣令韓旭修元至正間縣尹王嘉改建明洪武二年知縣余正重修

國朝康熙乙亥地震圯知縣諸來晟惲東生宋繼均續(xù)修

縣丞宅在堂西【裁】

典史宅在舊縣丞宅西

預(yù)備倉在縣治西南

常平倉在縣治北

各里社倉

行署

察院在縣治西南興義坊西洪武三年建

布政分司在縣治西南興義坊西

按察分司在縣治西南明禮坊北

府館在縣治西南興義坊東

洪洞縣署在十字街東舊在范村楊縣隋義寜元年徙今治明洪武三年知縣楊茂建嘉靖間知縣浦鋐王大任隆慶間知縣王詔相繼重修

國朝康熙乙亥地震毀知縣李宣重建

縣丞宅在堂東【裁】

典史宅在堂東

預(yù)備倉在縣治西北

舊預(yù)備倉【二】一在城東隅改古佛寺一在舊街口改東岳行宮

社倉【四】一在縣治東北明知縣喬因羽建一在萬安一在曲亭一在陽曲鎮(zhèn)

普潤驛在縣北關(guān)

行署

察院在縣治東

布政分司在縣治東北

按察分司在縣治南

府館在按察分司西

陽曲鎮(zhèn)公館在縣南二里

浮山縣署在城東唐同光二年自郭城移今治元改神山為浮山署仍舊明洪武二年縣丞徐秉彛五年知縣趙思義增修嘉靖間知縣許安萬歷間知縣楊逢春趙應(yīng)斗續(xù)修

國朝順治六年毀知縣安應(yīng)耀重修

典史宅在堂左

預(yù)備倉在縣治南

常平倉在堂東

行署

察院在縣治東桂林坊

趙城縣署在城東舊在城西南為汾水所嚙明宣德五年知縣楊瓚移建今治有薛瑄記後知縣何子聰古儒向明倪繼志邢倫俱增修

縣丞宅在後堂東【裁】

主簿宅在後堂西【裁】

典史宅在堂東南

預(yù)備倉在縣治南

義字倉在縣治東

社倉【八】一在信義坊一在南虜一在李村一在大義一在馬牧一在故屯一在董村一在紀(jì)落

行署

察院在縣治東南

布政分司在縣治東南

按察分司在縣治西南

府館在縣治西南信義坊

太平縣署在城東南隅唐貞觀七年建五代及宋毀於兵金天會八年縣尹畢景魯重建大定間縣尹鄭景甫元至元間達嚕噶齊明理明洪武二年知縣鄧布延布哈七年縣丞毛煜成化間知縣李滸弘治間知縣尹琭俱重修嘉靖三十四年地震圯隆慶元年知縣羅潮重建

國初兵毀康熙十五年知縣吳軫重建邑人王奐曾記縣丞宅在堂東北【裁】

主簿宅在堂西北【裁】

典史宅在堂東

御箴樓在露臺前知縣劉崇元石刻省刑箴省罰箴竪其下預(yù)備倉在城內(nèi)西北

社倉各封鎮(zhèn)共三十六處明時設(shè)久廢

國朝康熙十八年令地方整理常平義社等倉於各鄉(xiāng)鎮(zhèn)年久圯雍正三年知縣劉崇元復(fù)置

行署

察院在鼓樓西

布政分司在縣治西

按察分司在縣治東

岳陽縣署在儒學(xué)東金大定二年縣尹劉榮祖明洪武二年知縣楊守忠修景泰間知縣劉英隅舊記知縣周冕俱增修

典史宅在縣署東

岳陽樓在縣治東

預(yù)備倉在南門內(nèi)

大有倉在縣治內(nèi)

盈字倉在儒學(xué)內(nèi)

行署

察院在南門內(nèi)

布政分司在縣治東今改義倉

曲沃縣署在舊城東北隅明洪武二年縣丞邢彥文建成化七年知縣高隆正德十一年知縣葛襘萬歷十三年知縣何出光俱重修三十七年知縣趙彥復(fù)增修

縣丞宅在縣署東【裁】

主簿宅【裁】

典史宅在縣署東

常平倉在縣治西

社倉【二】一在縣治西南嘉靖間知縣隂秉陽建一在古南門外賈祠東康熙七年邑人賈漢復(fù)建

蒙城驛在縣西北四十里

候馬驛在縣西南三十里俱明萬歷十年知縣沈時敘建

候馬驛逓運所

行署

察院

布政分司

按察分司俱在縣治內(nèi)

府館在縣治東南

翼城縣署在城南隅舊治城東王逢寨後唐長興元年邑令張仲溫建明洪武四年知縣李諒緣澮水浸泊徙置今地訓(xùn)導(dǎo)靳柱序嘉靖間毀縣丞張鴻重修知縣賈名儒周詩趙堪增修

國朝康熙四十年知縣馬文鏞再修

縣丞宅在堂東北【裁】

典史宅在堂東

預(yù)備倉【三】一在陵下一在梁壁一在中衛(wèi)

行署

察院在城隍廟西

布政分司在縣治東即舊縣治內(nèi)有文潞公軒

按察分司在縣治西

府館在察院西康熙三十年地震圯今廢

吳村公館距城五十里

汾西縣署在禮義坊宋太平興國七年主簿趙彥建明知縣陳文英修知縣王自謹(jǐn)王賓開拓修崇禎元年毀知縣孫以約重建

縣丞宅在堂東【裁】

典史宅在儀門西

預(yù)備倉在縣東舊縣丞宅後缺裁改倉知縣蔣鳴龍重建

社倉【二】一在縣治南一在水闊鎮(zhèn)俱知縣毛烱建行署

察院在東門內(nèi)明知縣賈宣建蔣鳴龍修

靈石縣署在聞弦門街北明洪武十一年知縣張先建正德六年毀知縣孫燧縣丞石宗璽重建嘉靖間知縣董大經(jīng)申嘉言萬歷間知縣白夏俱增修

國朝康熙三十八年知縣郎國貞重修

縣丞宅在二堂東【裁】

典史宅在大堂東南

預(yù)備倉在東門內(nèi)

社倉【五】一在仁義鎮(zhèn)一在冷泉鎮(zhèn)一在蘇溪村一在段純村一在預(yù)備倉內(nèi)

靈石口巡檢司在城北四十五里冷泉鎮(zhèn)【裁】

瑞石驛在南門外高崖頭鎮(zhèn)隋開皇間獲瑞石於此故名

仁義驛在縣南四十里仁義鎮(zhèn)

行署

察院【二】一在正明門街東一在冷泉鎮(zhèn)

布政分司在城東南隅

按察分司在聞弦街南

霍州署在東街宣化坊元初權(quán)為行邸大德七年地震圯八年監(jiān)州錫里布哈同知州李伯淵修葺至正十八年毀明洪武四年同知呂稷建成化間知州張玘鮑克恭嘉靖間知州褚相湯克寛增修

州同廳在州治後【裁】

州判廳在州治西【裁】

吏目宅在儀門外東

霍山驛在東關(guān)

逓運所在澂清坊東

預(yù)備倉在儀門內(nèi)西

廣稻倉在儀門內(nèi)東

常平倉在福昌寺東

社倉【六】在城者四附預(yù)備倉內(nèi)在鄉(xiāng)者二嘉靖間程復(fù)立辛置師莊二鎮(zhèn)

行署

察院在州治西南

布政分司在察院西

按察分司在澂清坊東【圯】

府館在城西南隅

小分司【二】在布政司左右各一

潞安府

府署在城西北隅子城內(nèi)橫岡上創(chuàng)自隋開皇初唐明皇為別駕時更崇飾之金元之際毀於兵明洪武初知州黃黼重修七年改為府署仍舊前有坊曰古上黨郡堂後曰補過東有軒曰委蛇西有亭曰澂清廨後有堂即唐明皇所建德風(fēng)亭也多有宋元以來名公諸刻

清軍廳在府治東

督糧廳【裁】

理刑廳在清軍廳前【裁】

經(jīng)歷司在府治東北

照磨所在理刑廳前【裁】

司獄司在府治西【裁】

永豐倉在大街西南倉巷

稅課司在大街東【裁】

長治縣署在城東北隅即宋元上黨縣治明初廢嘉靖七年青陽蕩平從諫臣議乃改州為潞安府置長治縣

國朝康熙五十九年知縣董廷搢雍正六年錢人龍增修

縣丞宅在大堂東【裁】

主簿宅在堂西【裁】

典史宅在堂西

預(yù)備倉在寅賓館前

廣實倉在城西南

行署

提督學(xué)政在察院西

察院在府治西南上黨門內(nèi)明知州李顯忠建知府劉復(fù)初增修後有亭頗都雅大學(xué)士夏言按臨見其亭豁敞虛明因顔其亭曰我心竝作箴

布政分司在察在察院右【廢】

岳備道在子城內(nèi)府治東南即舊按察分司【裁】

潞州衛(wèi)明洪武初以唐節(jié)度使牙總管都督府為署永樂中改為藩王府指揮徐衡移治當(dāng)城之中直通南門內(nèi)有鎮(zhèn)撫司五所俱圯

小察院在察院前

皇華館在大街東使節(jié)所駐

官廳在韓店通高平路明知縣李仙品建

長子縣署在城西北隅集賢坊明初縣丞閻弼建宅後有臺曰得風(fēng)郡丞王清賢署縣事改題曰後樂

國朝康熙間知縣郭守邦建亭三楹仍額曰得風(fēng)張懋煌王元偀記

縣丞宅在堂東【裁】

典史宅在堂西

漳澤驛丞明洪武三年設(shè)原在郡城西漳澤村八年移本縣南關(guān)明季兵毀

國朝仍設(shè)如舊僦城內(nèi)民舍居之【裁】

預(yù)備倉在縣治內(nèi)

培秀倉在學(xué)宮內(nèi)

社倉【四】一在城內(nèi)一在鮑店一在壉村一在石哲行署

都察院在縣治東【廢】

察院在都察院東知縣何出圖建

布政分司在都察院東今改為報恩生祠

按察分司在縣治西

屯留縣署在城中唐武德五年自故城移霍壁村即今治宋金元因之明洪武二年知縣楚瑁重建成化間知縣王紳嘉靖間知縣孔時王正人任肅重修

國朝順治間知縣顧有章康熙間典史王良璧蔡士燮俱增置

縣丞宅【裁】

主簿宅【裁】

典史宅在正堂東南

預(yù)備倉在縣治西北

余吾驛丞【裁】

行署

察院舊在縣治北弘治十三年知縣劉剛移建東北布政分司【廢】

按察分司【廢】

公館【二】一在余吾驛一在交川【俱廢】

襄垣縣署在城西北隅元至元七年縣尹韓俊建至正二年知縣閻仲榮拓增元季毀明初縣丞魏惟明重建後知縣王尚禮鄭宜杜汝慤公一陽田子堅

國朝知縣袁良俱增修

縣丞宅在堂左【裁】

主簿宅在堂右【裁】

典史宅舊在儀門東今移住主簿宅

請益亭在縣治西南隅

預(yù)備倉在儀門外西

巡檢司在縣西七十里漓山之陽【裁】

褫亭驛在城西六十里褫亭鎮(zhèn)

逓運所在驛西

行署

察院在縣治東南

布政分司在縣治西南

按察分司在縣門外西南

潞城縣署在城崇智坊明初知縣張璧建後知縣陳勝張遇王維垣馮惟賢增置

國朝知縣宋國瑛黃敏生張士浩俱重修

縣丞宅在堂左【裁】

主簿宅在堂右【裁】

典史宅即舊主簿宅

預(yù)備倉在縣治前

行署

察院在縣東街

布政分司在察院西

按察分司在縣治西今俱廢

黎城縣署在城西北隅宋天圣三年移縣白馬鎮(zhèn)始建金元因之明洪武二年知縣崔鳳劉浩李進重修知縣金山建退省堂張遵約建式清亭有靳惟精記縣丞宅在儀門內(nèi)【裁】

典史宅在儀門內(nèi)

預(yù)備倉在縣治北

巡檢司在縣東北三十里吾兒峪即古壺口關(guān)明洪武二年置後移東陽關(guān)名仍舊

行署

察院在縣治東南

按察分司在察院東【廢】

冀南道分司在預(yù)備倉巷

公館在縣治前今俱廢

壺關(guān)縣署在城西北隅敬惠坊唐貞觀中移治於清流川即今地五代宋金元因之明洪武二年縣丞陳欽重建永樂間知縣孔陽修

國朝康熙二十年知縣章經(jīng)增建書院及花廳

縣丞宅【裁】

主簿宅【裁】

典史宅在堂右

預(yù)備倉在典史宅後又舊倉四所俱廢

新倉在公廨西

行署

察院在縣治東知縣靳清建

按察分司在縣治西【廢】

平順縣署在城中明嘉靖八年撥潞城十六里壺關(guān)十里黎城五里建縣曰平順此縣署之始也明季毀知縣劉應(yīng)麒重建

國朝康熙二十七年知縣杜之昂捐筑石臺建堂曰思補

典史宅在堂西南

預(yù)備倉在縣治西北隅

常平倉在儀門西南隅

分貯倉在縣治東

巡檢司【二】一在玉峽關(guān)一在虹梯關(guān)

行署

察院在縣治東【廢】

汾州府

府署在安靜坊舊為守備府明萬歷二十三年巡撫魏允貞請改府守道麻溶檄同知白夏拓為府署自堂及廨舍悉如制馮奇記

清軍廳在堂西後移介休縣

管糧廳在堂東

理刑廳在清軍廳西【廢】

經(jīng)歷司在儀門東

司獄司在儀門西【裁】

長盈倉在師垣坊【廢】

陰陽學(xué)在東門外【廢】

醫(yī)學(xué)在南門內(nèi)【廢】

汾陽縣署在東門內(nèi)三賢坊初為稅課局明永樂十一年改為州治正統(tǒng)十二年知州李善重建萬歷十二年知州白夏改拓二十三年陞為府增設(shè)汾陽縣即以州治為縣治二十五年知縣蔡成已增修

國朝順治間知縣吳世英康熙間知縣平士正趙其星重修

縣丞宅在堂西【裁】

主簿宅在堂西【裁】

典史宅在堂右

預(yù)備倉在天寜寺

新倉在堂右

汾陽驛舊在東郭東廂明永樂間移入城節(jié)義坊巡檢司舊在黃蘆嶺去縣六十里署毀今在守備舊廨

行署

提督學(xué)政

察院在師垣坊御史按臨即住按察分司署嘉靖三年始改凈心寺為之

布政分司在察院西【廢】

按察分司在察院南【廢】

分巡冀南道在察院西缺裁知府張奇改建 龍亭公館在分守道南今改棠?書院

平遙縣署在城西街明萬歷十九年知縣何其智改大門作甎上建譙樓及寅賓館後知縣楊廷謨增建觀政贊政二亭二十五年知縣周之度建觀風(fēng)樓於大門外

國朝知縣汪麗日增修

縣丞宅在堂東【裁】

典史宅在堂西

洪善驛舊在洪善鎮(zhèn)今在按察司行署【裁】

預(yù)備倉在縣治內(nèi)公廨北

常平倉在縣治東

行署

察院在縣治西南知縣王綬改建西河書院

按察分司在縣治東

介休縣署在城西街元至元中縣尹閻梅建明洪武二年縣丞雷震修萬歷間知縣王一魁再修

國朝康熙間知縣李試重建堂臺繞以石闌又置甎洞於儀門外建樓其上

縣丞宅在堂東【裁】

典史宅在堂西

巡檢司在關(guān)子嶺【廢】

義棠驛丞在縣北關(guān)【裁】

預(yù)備倉在東街明知縣王一魁建王埴續(xù)修

常平倉在預(yù)備倉內(nèi)

行署

察院在縣東街

西察院在西街北

布政分司在西南

分守道在察院東

清軍總捕分署即察院東分守道署

公館【二】一在張?zhí)m鎮(zhèn)一在冷泉關(guān)

孝義縣署在城宣化坊北創(chuàng)自曹魏元初毀至元丁亥縣尹王恕重建大德七年地震圯八年縣尹郝思敬又建明知縣王佐張日升修正德間知縣閔以仁建新樓

國朝康熙四十八年知縣高佩增修復(fù)於後堂建樓知縣杜連登題曰涵高鏡遠

縣丞宅在堂東【裁】

主簿宅在堂西【裁】

典史宅在堂東南

預(yù)備倉在堂東南隅

社倉

常平倉在宣化坊

行署

察院在縣治東

布政分司在悅禮坊北

冀南道在宣化坊西今俱廢

臨縣署舊在內(nèi)城鳳山之東麓元知州馬麟建

國朝順治六年毀九年知縣朱紹鳳改建於舊治之南康熙十二年知縣常來譽五十九年知縣楊飛熊重修

典史宅在舊治東後毀康熙五十六年重建今縣治西

常平倉在縣治東知縣莫友仁建其舊預(yù)備倉常平倉俱廢

行署

布政分司在內(nèi)城文廟西

按察分司在真武樓東南今俱廢

石樓縣署在崇文坊西北明洪武六年知縣顧碩建崇禎五年毀十年知縣熊時泰重建

國朝順治十三年知縣周士章重修內(nèi)宅建小亭顔曰青來歲久圯雍正七年知縣袁學(xué)謨增修

主簿宅【裁】

典史宅

常平倉在縣治東儒學(xué)旁

社倉

神倉在先農(nóng)祠內(nèi)知縣袁學(xué)謨立

行署

察院

按察分司在縣治東今俱廢

永寜州署舊在偏城西南元至正二十年建明隆慶時毀署州事李春芳將治西基一半申請給民納谷為業(yè)截中半為官倉而以其余合兵備道舊基為今治州判宅在贊政亭西【裁】

吏目宅在堂西

預(yù)備倉在吏目宅西

玉亭驛在州治東

青龍驛在青龍鎮(zhèn)

吳城驛在吳城堡

青龍渡巡檢司在青龍鎮(zhèn)

赤堅嶺巡檢司廢

行署

察院在州治北【廢】

布政分司

府館在州治東

寧鄉(xiāng)縣署金泰和間建明宣德年知縣劉岳重建弘治間知縣曹鐸修

國朝順治八年知縣王之儀康熙二十四年知縣龔應(yīng)霖重修

典史宅在堂西

預(yù)備倉在縣治內(nèi)

行署

察院在縣治東【廢】

大同府

大同總鎮(zhèn)

署在府治東北明永樂七年建

府署在鎮(zhèn)城正西明洪武九年同知陳則建中為牧愛堂後為思補堂萬歷丁未知府高第建齋曰慎獨南為杏花亭儀門外正坊榜曰云中郡左右坊曰師帥曰承宣

清軍廳在府治大門內(nèi)東【裁】

理刑廳在清軍廳南【裁】

督糧廳在府治西

經(jīng)歷司在府治西南【裁】

照磨所

知事廳俱在府治大門西【裁】

銀億庫大使

陰陽學(xué)在太平樓北

行署

都察院在府治東順治三年移駐河陽城

巡按察院在舊代府

糧儲戶部在府治東順治八年議陽和駐

分巡道在府治東

大同縣署在鎮(zhèn)城東南隅明洪武九年縣丞張友仁建知縣張純馬思恭魏寶俱增修

縣丞宅在堂左【裁】雍正九年復(fù)設(shè)俟修

主簿宅在堂右【裁】

典史宅在堂西

驛丞宅在甕城口【裁】

大有東倉在縣治東南

密陳管見倉附東倉內(nèi)

行署

提督學(xué)政

巡按察院在大閣正東街

察院在縣治東

陽和道在大閣正西街

懷仁縣署在城西北隅明洪武十三年知縣許彥余建田徹重修

典史宅在堂右

預(yù)備倉在堂西北

常平倉在縣治西北

行署

察院在縣治東知縣黨照建

分司在縣治後知縣趙思聰重修

山陰縣署在城東南隅明洪武八年知縣蔣文煥建隆慶六年知縣苗勃然萬歷十一年知縣王居仁增修典史宅在堂右

預(yù)備倉在縣治南

常平倉在縣治北

行署

北察院在縣治東

南察院在縣治南

官廳在西門外

應(yīng)州署在城東北隅明洪武八年知州陳立誠弘治元年知州薛敬之萬歷十一年知州劉審問增修

國朝康熙六十一年知州章弘重修

吏目宅

預(yù)備倉在州治東凈土寺西

廣盈倉在州治西北隅明知州黃彪建傅延耆王凖修

國朝康熙六十一年知州章弘增修雍正二年知州蕭綱再修

安銀子驛在城西南三十里今另通驛路

行署

察院在城東街改安東衛(wèi)知州章弘建義學(xué)於東壁蕭綱建節(jié)孝坊於西壁

布政分司

按察分司俱在州治東【廢】

公館在州治西【廢】

渾源州署在忠義坊街西明洪武七年州判張溥建萬歷間知州盧點增筑望云樓趙之韓增筑月臺

國朝順治間知州張崇德加修前堂顔曰豈弟中堂顔曰寅清退廳顔曰思補後有樓顔曰耀德堂前有薇石古柳碑亭

州判宅在堂右【裁】

吏目宅在儀門外東

預(yù)備倉在州治內(nèi)

廣儲倉在永安寺前

銀億庫在州堂內(nèi)

磁峽巡檢【裁】

上盤驛裁

王莊驛【裁】

王家莊巡檢司在城南九十里

行署

部使行臺在州治北

布政分司在州治西北

按察分司在州治東

府館在州治西

靈丘縣署在城中西北登云街明初知縣王濟建知縣羅森修成化十三年知縣韓英正德十四年知縣楊文奎增修

國朝康熙間知縣宋起鳳再修

典史宅在縣治後廳左

預(yù)備倉在縣治內(nèi)西

太白驛

行署

察院在縣治東

布政分司在縣治南

按察分司在縣治東

兵備道在大同左衛(wèi)城【裁】

西路公署在大同左衛(wèi)城

北路公署在弘賜堡

廣昌縣署在城南門內(nèi)街西明洪武三年主簿石玉建嘉靖元年知縣張文祥重修萬歷三十六年圯知縣王某增修改縣宅於堂北

典史宅在堂西北

預(yù)備倉在縣治北今改常平倉

社倉【八】一在三家村一在中莊村一在城子村一在下北頭一在北石佛一在上屯村一在土巷口一在留家莊

香山驛丞【裁】

倒馬關(guān)驛丞【裁】

行署

察院在縣治東街儒學(xué)西

布政分司

按察分司俱在縣治北今廢

走馬驛察院在城北六十里康熙二十三年修

陽高縣署在城中大閣西舊為衛(wèi)署

國朝雍正三年設(shè)縣改為縣署

典史宅在堂東雍正三年新設(shè)

預(yù)備倉在城西

廣積倉在城東街東路同知范錫建

行署

察院在東街【廢】今為鄉(xiāng)約所

總督府在城西南【廢】

兵備道在城西街【廢】

天鎭縣署在城東街舊為衛(wèi)署

國朝康熙三十年守備田穩(wěn)建雍正三年設(shè)縣改為縣署

典史宅在堂前東雍正七年建

廣濟倉在城東北隅明宣德年建雍正四年知縣陳際熙修

廣靈縣署在城東街明洪武七年縣丞高輝建後縣丞王時中修正統(tǒng)成化間知縣劉銓王用重修知縣張鳴珂李煥斗增修

典史宅在堂西

義倉在縣治東南

預(yù)備倉在縣治西

行署

察院在縣治南

布政分司在縣治北【廢】

按察分司在縣治西南【廢】

山西通志卷三十七

?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stefanvlieg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