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四十二

雍正山西通志 作者:覺羅石麟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山西通志>

欽定四庫全書

山西通志卷四十二

田賦【四】

澤州府【轄五縣】

原額民田共地三萬一千一十頃四十四畝五分七厘四毫共徵折色糧一十五萬二千一百八十四石六升六合二勺一抄七撮折銀幷加增絲絹銀一十二萬五千六百五十二兩二錢七分四厘七毫四絲七忽九微二纖地畝九厘銀二萬八千一十八兩一毫一絲六忽驛站銀一萬一千六百三十八兩一錢七分六厘七毫三項共銀一十六萬五千三百八兩四錢五分一厘五毫六絲三忽九微二纖內(nèi)除荒外

實在民田熟地二萬五千七頃三十九畝二分二厘六毫五絲共徵折色糧一十二萬三千九百八十七石八斗三升七合二勺二撮九圭三粒三粟折銀幷加增絲絹銀一十萬二千五百六十兩七錢一分四厘五毫一絲四忽一纖八沙九塵九渺地畝九厘銀二萬二千六百一十五兩二錢五分一厘九毫八絲八忽五微驛站銀一萬一千六百三十八兩一錢七分六厘七毫三項共銀一十三萬六千八百一十四兩一錢四分三厘二毫二忽五微一纖八沙九塵九渺

又節(jié)年開墾過民田共地二千四百九十五頃六十一畝八分八厘七毫一絲共徵糧一萬一百六十四石三斗九升五合八勺二抄四撮五圭四粒五粟折銀一萬三百六十八兩三錢七分六厘七毫三忽六微八纖三沙八塵五渺八埃五漠

原額屯田共地六百一十六頃五十七畝五分九毫共徵本色糧五百二十六石五斗三升三勺三抄七撮三圭

折色糧一千四百六十八石五斗一升六合一勺九抄折銀一千一百七十四兩八錢一分二厘九毫五絲二忽內(nèi)除荒外

實在屯田熟地三百七十二頃八畝六分二厘九毫共實徵

本色糧三百七十二石四升五合七勺

折色糧八百九十五石一斗五升八合九勺五抄三撮四圭折銀七百一十六兩一錢二分七厘一毫六絲一忽八微四纖

又節(jié)年開墾過屯田共地六十三頃七十七畝一分三厘六毫共徵糧一百八十九石八斗七升二合三抄二撮八圭六粒四粟折銀一百五十一兩八錢八分五厘五毫九忽二微三沙七渺二埃

一額外清出河灘塞地七頃一十一畝九分五厘共徵本色谷三十五石五斗九升五勺

一萬歷年間加增豐贍庫夏秋稅糧馬草折色銀五十五兩七錢七分七厘八毫一絲三忽三纖四沙八塵八渺

原額廢藩更名宗墳地九十一畝徵本色谷一十三石六斗五升

一戶口雍正九年審編實在人丁共一十五萬五千八百八十九丁內(nèi)除紳衿優(yōu)免本身二千五百五十三丁外

實行差人丁共一十五萬三千三百三十六丁共徵均徭幷辦買本色顔料共銀五萬三千八百八十五兩六錢一分八厘二毫六絲三忽四微九纖三沙八塵二渺五埃一漠

一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審編共滋生人一千五百一十九丁欽奉

恩詔永不加賦

一額外商稅匠價酒課商畜牙當(dāng)契稅等項共銀一萬四百四兩八錢七分九厘四毫

鳳臺縣

原額幷開墾實在成熟地共九千一百七十三頃一畝四厘七毫三絲【內(nèi)民田屯田各派科則不等】共實徵

本色糧三百七十二石四升五合七勺

折色租課銀四萬五千九百九十三兩六錢八分一厘一毫九絲九忽五微九纖九沙五塵七渺九埃二漠

實在行差人五萬七千四百九十丁【俱民丁】共實徵均徭銀一萬六千四百二十五兩九厘四毫一絲六忽二微一纖七沙六塵三渺七埃五漠

又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審編共滋生人二百三十二丁欽奉

恩詔永不加賦

一額外商稅酒課匠價契稅商畜牙當(dāng)雜課等銀四千二百五十一兩八分二厘九毫

一額外宗墳坡地九十一畝共徵租谷一十三石六斗五升

高平縣

原額并開墾實在成熟地共七千四百三十一頃九十二畝七分三厘六毫八絲【內(nèi)民田屯田各派科則不等】共實徵

折色糧銀四萬四千四百四十八兩五錢四分五厘九毫六絲四忽七微四纖三沙五渺七埃四漠

實在行差人四萬三千二百丁【俱民丁】共實徵

均徭銀一萬三千一百三十四兩四錢九分八厘六毫五忽四微

又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審編共滋生人五百八十七丁欽奉

恩詔永不加賦

一額外商稅酒課匠價契稅商畜牙當(dāng)雜課等銀四千一百八十五兩六分三厘二毫

陽城縣

原額并開墾實在成熟地共四千七十二頃七十一畝八分四厘五絲【內(nèi)民田屯田各派科則不等】共實徵

折色糧銀二萬一千四百八十兩一錢六分二毫二絲七忽六微八纖八沙三塵一埃四漠

實在行差人二萬一千九百二十八丁【俱民丁】共實徵均徭銀一萬七百七十六兩七錢三分八厘二毫一絲四微八纖四沙八塵五渺

又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審編共滋生人二百五十六丁欽奉

恩詔永不加賦

一額外商稅酒課匠價契稅商畜牙當(dāng)雜課等銀一千六十六兩五錢九分八厘四毫

陵川縣

原額并開墾實在成熟地共四千一百一十九頃六畝六分六毫【內(nèi)民田河灘塞田各派科則不等】共實徵

本色糧三十五石五斗九升五勺

折色糧銀二萬一千五百二十五兩二錢八毫一絲九忽六微四纖三沙七渺一埃

實在行差人二萬一千七百九十七丁【俱民丁】共實徵均徭銀六千九百四十三兩七錢七分三厘九毫九絲九忽二微五纖六塵

又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審編共滋生人三百二丁欽奉

恩詔永不加賦

一額外商稅酒課匠價契稅商畜牙當(dāng)雜課等銀六百六十九兩四錢四分八厘九毫

沁水縣

原額并開墾實在成熟地共三千一百四十九頃二十六畝五分九厘八毫【內(nèi)民田屯田各派科則不等】共實徵

折色糧銀一萬四千六百五十八兩七錢二分二厘一毫七絲八忽六微六沙七塵九渺一埃五漠

實在行差人八千九百二十一丁【俱民丁】共實徵均徭銀六千六百五兩五錢九分八厘三絲二忽一微四纖七塵三渺七埃六漠

又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審編共滋生人一百四十二丁欽奉

恩詔永不加賦

一額外商稅酒課匠價契稅商畜牙當(dāng)雜課等銀二百三十二兩六錢八分六厘

蒲州府【轄六縣】

原額民田共地三萬一千二百七十一頃五十一畝四分四厘五毫三絲八忽共徵折色糧二十二萬四千四百七十一石四斗八升六合八勺一抄折銀并加增絲絹銀二十一萬一十兩五錢四分五毫一絲八忽五微地畝九厘銀二萬五千二百六十八兩八錢六分二厘驛站銀一萬六千九百五十七兩四分九厘一毫三項共銀二十五萬二千二百三十六兩四錢五分一厘六毫一絲八忽五微內(nèi)除荒外

實在民田熟地二萬五千六百八十三頃九十三畝六分五毫四絲三忽一微八纖共徵

折色糧一十八萬五千七百七十七石五斗四升四合二勺六抄九圭四粒二粟折色并加增絲絹銀一十七萬四千三百一十八兩五錢八分三厘八毫二絲四忽四微三纖八沙三塵二渺四埃六漠地畝九厘銀二萬一千四百八十九兩二錢一分九厘七毫九絲八微九纖一沙八塵一渺六埃二漠驛站銀一萬六千八百九十五兩八錢五分五厘五毫四絲九忽四微三纖六沙九塵七渺五埃八漠三項共銀二十一萬二千七百三兩六錢五分九厘一毫六絲四忽七微六纖七沙一塵一渺六埃六漠

又節(jié)年開墾過民田共地四千二十二頃三十八畝四分三厘八毫六絲九忽九微五纖共徵

本色谷三十七石四斗三升六合三勺七抄

折色糧二萬四千一十五石八斗五升一合八勺二抄五撮九圭一粒七粟折銀二萬五千七百七十六兩八錢一分九厘七忽九微八沙七渺四埃二漠

原額屯田共地三千五百八頃九十四畝二分五厘三毫共徵

本色糧三千二百六十八石三斗三升四合六勺五抄七撮九圭八粟

折色糧一萬一千三百一十二石八斗二升五合四勺六撮六圭五粒二粟折銀九千一十一兩五錢五分七厘三毫九絲五忽三微二纖一沙六塵

又節(jié)年開墾屯田共地三頃一十五畝一厘共徵折色糧六石三斗二勺折銀三兩一錢五分一毫

原額更名田共地一千九十五頃八十九畝八分四厘二毫共徵

本色糧一百四石三斗七升一合六勺

折色并租課銀一千九百四十八兩六錢一分六厘二毫五絲

又節(jié)年開墾額外更名田共地三頃七畝四分五厘六毫二絲共徵租銀六兩六錢二分二厘四毫二絲四忽二微四纖一沙

一額外河灘塞地八百八十二頃三十三畝四分二厘四毫九絲四忽五微共徵本色谷三千二百一十八石三斗五合七勺四抄七撮二圭五粒

一戶口雍正九年審編實在人丁共八萬五千五百六十五丁半內(nèi)除紳衿優(yōu)免本身二千六百七十四丁外

實行差人丁共八萬二千八百九十一丁半共徵均徭地差并辦買本色顔料共銀四萬四千三百一十五兩九錢九分七厘三毫五絲二忽八微六纖二沙二塵二渺七埃八漠

一更名屯丁一千二百二十一丁共徵銀二百二十三兩二錢八毫六絲

又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審編共滋生人一千六百四十七丁欽奉

恩詔永不加賦

一額外商稅酒課匠價幷商畜牙當(dāng)契稅等項共銀二千四十七兩八分七厘三絲

一額外織造綾絹加徵工費銀一百三十九兩四錢八分一厘二毫五絲

永濟(jì)縣

原額并開墾實在成熟地共八千六百六十九頃二十一畝二分一厘一毫五忽六微八纖【內(nèi)民田屯田更名田河灘塞田各派科則不等】共實徵

本色糧二千七百八十四石五斗五升四合七勺一抄七撮二圭五粒

折色租課等銀七萬一千二百六十五兩一錢四分七厘七毫八絲二忽二微九纖九沙七塵九渺六埃

實在行差人共三萬一千四百九十二丁【內(nèi)民丁鹽丁】共實徵

均徭銀一萬五千五百四十七兩八錢八分三厘一毫九絲四忽二微四纖七沙一塵七埃

又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審編共滋生人四百四十七丁欽奉

恩詔永不加賦

一額外商稅酒課匠價契稅商畜牙當(dāng)雜課等銀一千一十一兩七錢七分二厘七絲

一額外織造綾絹加徵工費銀三十四兩六錢六分八厘七毫五絲

又蒲州所歸倂本縣

原額共地三百六十二頃三十六畝四分一厘二毫共徵

本色糧二千四百八十三石九斗一升八合九勺四抄五撮二圭四粟

行差人丁七百八十八丁共徵均徭銀三百七十五兩四錢六分五厘三毫九絲二忽六微六纖五沙三塵三渺三埃六漠

又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審編共滋生人二十二丁欽奉

恩詔永不加賦

臨晉縣

原額并開墾實在成熟地共五千四百一十八頃一十九畝九分七厘二毫二絲六忽【內(nèi)民田更名田河灘塞田各派科則不等】共實徵

本色糧一百七十七石二斗六升三合八抄二撮折色租課等銀四萬四千五百七十八兩一錢二厘九毫六絲九忽八微六纖六沙九塵一渺八埃九漠

實在行差人共一萬二千八百一十一丁半【內(nèi)民丁更名丁鹽丁】共實徵

均徭銀六千一百七十八兩三錢六分九厘六毫八絲八忽九微二纖八塵四渺三埃四漠

又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審編共滋生人二百二丁欽奉

恩詔永不加賦

一額外商稅酒課匠價契稅商畜牙當(dāng)雜課等銀二百七兩九錢一厘

一額外織造綾絹加徵工費銀二十二兩五錢九分二厘

又平陽衛(wèi)蒲州所歸倂本縣

原額幷開墾共地一千九百三十八頃三十一畝九分六厘七毫共徵折色糧銀五千九百九十一兩九錢九分一厘三毫七絲九忽五微七纖三沙六塵

實在行差人共七百三十二丁共徵均徭銀八百三十兩一錢二分七厘七毫七絲七忽九微九纖二沙五塵

又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審編共滋生人二十五丁欽奉

恩詔永不加賦

虞鄉(xiāng)縣

原額并開墾實在成熟地共三千四百五十七頃二十一畝三分一毫五絲九忽二微【內(nèi)民田更名田河灘塞田各派科則不等】共實徵

本色糧二百六十九石二斗五合九勺一抄八撮折色租課等銀二萬一千六百六十九兩七錢八厘二毫九絲九忽七微五纖一沙七塵七渺八埃四漠

實在行差人共六千八百九十五丁【內(nèi)民丁更名丁鹽丁】共實徵

均徭銀三千四百一十兩九錢九分一厘四毫九絲三忽八微一纖六沙七塵六渺一埃八漠

又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審編共滋生人一百四十七丁欽奉

恩詔永不加賦

一額外商稅酒課匠價契稅商畜牙當(dāng)雜課等銀二百一十八兩四錢五分九毫

一額外織造綾絹加徵工費銀九兩六錢五分八厘又平陽衛(wèi)蒲州所歸倂本縣

原額幷開墾共地七百八十二頃一十六畝二厘二毫共實徵

本色糧六百八十石八斗五升四合九勺六抄二撮七圭四粟

折色銀二千五十三兩四錢八分七厘二毫四絲三忽七微四纖八沙

實在行差人共七百二十二丁半共徵均徭銀四百五十兩三錢四分八厘七毫九絲四微二纖一沙二塵七渺五埃七漠

又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審編共滋生人三丁欽奉

恩詔永不加賦

猗氏縣

原額幷開墾實在成熟地共五千四百五十一頃五十八畝三分四厘一毫七絲【內(nèi)民田屯田更名田各派科則不等】共實徵

折色租課等銀四萬五千二十一兩四錢六分八厘一毫六絲六忽一微六纖八沙六塵一渺五漠

實在行差人共一萬一千九百一十三丁【內(nèi)民丁更名丁鹽丁】共實徵

均徭銀六千七十三兩六錢七分六厘三絲三忽四微一纖七沙五塵

又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審編共滋生人二百二十五丁欽奉

恩詔永不加賦

一額外商稅酒課匠價契稅商畜牙當(dāng)雜課等銀三百二十三兩四錢二分五厘九毫

一額外織造綾絹加徵工費銀三十兩六錢三分七厘五毫

又平陽衛(wèi)蒲州所歸并本縣

原額共地一十五頃一十畝七分九厘共徵本色糧一百三石五斗六升七勺五抄

實在行差人共一百三十四丁半共徵均徭銀九十六兩三錢八分一厘四毫二忽二微五纖七沙五塵八渺六埃三漠

又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審編共滋生人一十二丁欽奉

恩詔永不加賦

萬泉縣

原額并開墾實在成熟地共四千五百六十二頃八十二畝三分八厘七毫一絲六忽七微五纖【內(nèi)民田更名田各派科則不等】共實徵

折色租課銀二萬六千四百七十兩二錢五分五厘八毫五絲二忽六微六沙一渺五埃七漠

實在行差人共五千四百五十一丁【內(nèi)民丁鹽丁】共實徵均徭銀四千八百八十七兩七錢五分八厘八毫一絲二忽九微九纖六沙八塵

又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審編共滋生人一百三十二丁欽奉

恩詔永不加賦

一額外酒課匠價契稅商畜牙當(dāng)雜課等銀一百兩九錢九分五厘

一額外織造綾絹加徵工費銀二十一兩七錢六分八厘七毫五絲

榮河縣

原額幷開墾實在成熟地共四千五百四十二頃七十三畝六分二厘五毫五絲【內(nèi)民田更名田河灘塞田各派科則不等】共實徵

本色糧一百二十九石九升

折色租課等銀三萬二千四百兩二錢六分二厘六毫四絲八忽二微二纖三沙七渺一埃三漠

實在行差人共一萬三千一百七十三丁【內(nèi)民丁更名丁鹽丁】共實徵

均徭銀六千六百八十八兩一錢九分五厘六毫二絲六忽一微二纖六沙五塵二渺

又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審編共滋生人四百三十二丁欽奉

恩詔永不加賦

一額外商稅酒課匠價契稅商畜牙當(dāng)雜課等銀一百八十四兩五錢四分二厘一毫六絲

一額外織造綾絹加徵工費銀二十兩一錢五分六厘二毫五絲

遼州【幷屬二縣】

原額民田共地一萬六百七十八頃四十五畝八分五厘一毫共徵折色糧二萬五千三百二十二石六斗六升二合五勺共徵折色幷絲絹銀二萬四百六十八兩四錢七分三厘一毫六絲二忽九微地畝九厘銀四千三百八兩五錢七分七厘一毫六絲驛站銀二千七十兩五錢九分一厘三毫三項共銀二萬六千八百四十七兩六錢四分一厘六毫二絲二忽九微內(nèi)除荒外

實在民田熟地六千八百七頃六十二畝一分五厘二毫共實徵折色糧一萬五千七百九十四石三斗二升九合一勺八抄六撮折銀幷加增絲絹銀一萬二千二百二十一兩五錢五分六厘六毫六忽七微七纖地畝九厘銀二千六百九十五兩五錢四分七厘三絲六忽一微三纖驛站銀二千七十兩五錢九分一厘三毫三項共銀一萬六千九百八十七兩六錢九分四厘九毫四絲二忽九微

又節(jié)年開墾過民田共地一千八百四十頃七十八畝九分五厘三毫共徵糧四千七百三石四斗四勺八抄九撮七圭折銀四千九百一十兩五錢三分一厘一毫二絲二忽二微二纖五渺六埃

原額更名田共地一百八十二頃三十三畝八分又山一處各徵租課不等共銀二百一十四兩一錢八分八厘

額外開墾河灘塞地二十四頃八十六畝七分九厘共徵本色谷三十五石九斗一升三合八勺

一戶口雍正九年審編實在人丁共二萬九千五百五十七丁內(nèi)除紳衿優(yōu)免本身八百七十七丁外

實行差人丁共二萬八千六百八十丁共徵均徭幷地差辦買本色顔料共銀一萬一千五百五兩二錢三厘五絲五忽二纖八沙六塵七渺九埃九漠

又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審編共滋生人五百四十丁欽奉

恩詔永不加賦

一額外商稅酒課匠價欵冬花幷商畜牙當(dāng)契稅等項共銀八百二十三兩一錢二分二厘五毫七絲五忽

遼州

原額并開墾實在成熟地共一千九十九頃三十五畝一分九厘又山一座【內(nèi)民田更名田河灘塞地各派科則不等】共實徵

本色糧三十五石九斗一升三合八勺

折色租課等銀六千九百二十六兩九錢一分四厘四毫一絲八忽一微一纖五沙九塵一渺七埃

實在行差人共一萬四千九百七十一丁【俱民丁】共實徵

均徭銀四千八百一兩一分二厘三毫三絲五忽四纖六塵七渺九埃九漠

又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審編共滋生人二百一十五丁欽奉

恩詔永不加賦

一額外商稅酒課匠價契稅商畜牙當(dāng)雜課等銀二百六十八兩一錢一分七厘二毫七絲五忽

和順縣

原額并開墾實在成熟地共三千九百七十三頃七十畝一分六厘二毫【內(nèi)民田更名田各派科則不等】共實徵

折色租課銀七千七百八十六兩四錢一分五厘三毫七絲六忽三微一纖三沙一塵六渺五埃八漠

實在行差人共六千五百四十三丁【俱民丁】共實徵均徭銀三千四百六十一兩三分八厘七毫九絲八忽八纖八沙

又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審編共滋生人一百四十八丁欽奉

恩詔永不加賦

一額外商稅酒課匠價契稅商畜牙當(dāng)雜課等銀二百三十一兩一錢五分一厘三毫

榆社縣

原額幷開墾實在成熟地共三千七百八十二頃五十六畝三分四厘三毫【內(nèi)民田更名田各派科則不等】共實徵

折色租課銀七千三百九十九兩八分四厘二毫七絲六微九纖九塵七渺三埃二漠

實在行差人共七千一百六十六丁【俱民丁】共實徵均徭銀三千二百四十三兩一錢五分一厘九毫二絲一忽九微

又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審編共滋生人一百七十七丁欽奉

恩詔永不加賦

一額外商稅酒課匠價契稅商畜牙當(dāng)雜課等銀三百二十三兩八錢五分四厘

沁州【并屬二縣】

原額民田共地一萬二千五百四十九頃三十三畝四分三厘七毫五絲共徵夏秋糧三萬八千四百七十四石三斗四升三合七勺八抄七撮五圭俱系折色坐價不等幷絲絹馬草共派銀三萬二千四百八十二兩三錢四分六厘四絲七忽地畝九厘銀五千八百七十兩一錢九分五厘六毫驛站銀一千九百六十六兩二錢九分三項共銀四萬三百一十八兩八錢三分一厘六毫四絲七忽內(nèi)除荒外

實在民田熟地七千三百八十三頃六畝三分二厘一絲共實徵折色糧二萬三千九百石三斗二升四合五勺八抄三撮五圭五粒折色幷加增絲絹銀一萬八千九百三十四兩五錢四分三厘一毫二絲五忽八微二纖六沙四塵二渺二埃四漠地畝九厘銀三千四百三十三兩四錢三分五厘六毫七絲六忽一微七纖三沙五塵七渺七埃六漠驛站銀一千九百六十六兩二錢九分三項共銀二萬四千三百三十四兩二錢六分八厘八毫二忽

又節(jié)年開墾幷自首地二千三百三十四頃六十一畝五分三厘四毫共徵折色糧六千三百二十二 石六斗九升八合九勺七抄一撮七圭五粒五粟折銀七千三十八兩四錢三分八厘一毫八忽五微六纖六沙九塵八渺四埃七漠

原額屯田共地九百一十五頃六十五畝六毫共徵本色糧一千六百六十六石一斗五升四合七抄折色糧六百八十六石八斗六升五勺八抄折銀三百四十三兩四錢三分二毫九絲內(nèi)除荒外

實在屯田熟地五百三十三頃七十八畝四分四厘二毫七絲共實徵

本色糧六百三十五石七斗九升九合二勺六抄四撮八圭七粒九粟

折色糧七百三十五石八斗三升六合七抄一撮七圭三粒二粟折銀三百六十七兩九錢一分八厘三絲五忽八微六纖六沙

又節(jié)年開墾屯田共地七十三頃二十一畝四分七厘一毫共徵

本色糧一百三十二石八斗四升二合七勺四抄六撮九圭八粟

折色糧四十八石四斗八升七合三勺一抄六撮八圭四粒三粟折銀二十四兩二錢四分二厘八毫六忽八微六纖一沙五塵

更名田共地三百四十四頃一十畝三分三厘共徵折色銀五百五兩八錢三分四厘一毫

一額外河灘塞地幷節(jié)年開墾共地五十六頃八十二畝四分二厘四毫共徵

本色谷八十四石四斗二升九合九勺八抄三圭五粒五粟

折色銀二十八兩六錢八分九毫六絲

一萬歷年間加增豐贍庫夏秋稅糧幷馬草共徵折色銀一十四兩三錢五分三厘八毫七絲九忽七微六纖五沙四塵四渺

一戶口雍正九年審編實在人丁共三萬八千六百七十八丁內(nèi)除紳衿優(yōu)免本身一千一百四十三丁外

實在行差人丁共三萬七千五百三十五丁共徵均徭幷地差幷辦買本色顔料共銀一萬二千三百九十七兩七分八毫三絲一忽八微八纖一沙九塵八渺七埃二漠

又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審編共滋生人一千九百一十八丁欽奉

恩詔永不加賦

一額外商稅酒課匠價等項共銀七百六十九兩七錢二分

沁州

原額幷開墾實在成熟地共三千八百二十五頃七畝二分四厘六毫二絲【內(nèi)民屯田各派科則不等】共實徵

本色糧二百一十四石三升一合八勺五抄四撮二圭一粒六粟

折色糧銀一萬八百五十二兩八錢五分一厘二毫三絲三忽八微七纖三塵七渺七埃七漠

實在行差人共一萬五千三百四十九丁【俱民丁】共實均徭銀五千四百八十七兩四錢七分九厘一毫八絲八忽七微二纖六沙九塵八渺七埃二漠

又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審編共滋生人六百七十五丁欽奉

恩詔永不加賦

一額外商稅酒課匠價契稅商畜牙當(dāng)雜課等銀二百四十四兩二分二厘

沁州所歸倂本州

原額并開墾實在成熟地共一百六十三頃二十四畝九分五厘一毫共實徵本色糧四百九十四石八斗一升六合九勺一抄七撮三圭四粒九粟

實在行差人共一千三百六十二丁共實徵均徭銀二百五十一兩八錢二分二厘九毫六絲七忽

又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審編共滋生人六十丁欽奉

恩詔永不加賦

沁源縣

原額并開墾實在成熟地共二千八百一十一頃六十畝四分八厘三毫【內(nèi)民田屯田更名田各派科則不等】共實徵

本色糧三十四石八斗一升三合七勺二撮六圭六粒六粟

折色租課等銀九千五百一十七兩六錢六分六厘六毫八絲四忽五微三纖四沙一塵一渺四埃五漠

實在行差人共八千六百一十五丁【俱民丁】共實徵均徭銀三千六百二十八兩五錢三分二厘一毫九絲一微五纖五沙

又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審編共滋生人三百九十五丁欽奉

恩詔永不加賦

一額外商稅酒課匠價契稅商畜牙當(dāng)雜課等銀二百二十八兩九錢三分七厘

武鄉(xiāng)縣

原額并開墾實在成熟地共三千九百二十五頃六十七畝八分四厘一毫六絲【內(nèi)民田屯田各派科則不等】共實徵

本色糧一百九石四斗九合五勺一抄七撮九圭一粒一粟

折色租課等銀一萬一千九百四十三兩二錢一分八厘七毫七絲四忽六微五纖五沙四塵三渺二埃五漠

實在行差人共一萬二千二百九丁【俱民丁】共實徵均徭銀三千二十九兩二錢三分六厘四毫八絲六忽

又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審編共滋生人七百八十八丁欽奉

恩詔永不加賦

一額外商稅酒課匠價契稅商畜牙當(dāng)雜課等銀二百九十六兩七錢六分一厘

平定州【并屬三縣】

原額民田共地一萬一千九十頃五十五畝六分八厘八毫五忽共徵

本色糧二千三百九十七石九斗

折色糧五萬五百八十二石四斗五升三合七勺二抄一圭六粒折銀并加增絲絹銀四萬六千一百四十一兩七錢二分八厘四毫五絲六忽八微五纖地畝九厘銀九千二百四兩三錢四分九厘八毫驛站銀四千三十五兩八錢五分五毫三項共銀五萬九千三百八十一兩九錢二分八厘七毫五絲六忽八微五纖內(nèi)除荒外

實在民田熟地九千七百一十五頃二十二畝七分一毫五忽共實徵

本色糧二千三百九十七石九斗

折色糧四萬六千三百三十六石三斗七合八勺四抄八撮折銀幷加增絲絹銀四萬一千七百八十二兩七分七厘九毫七忽九纖一沙八塵四渺地畝九厘銀八千五十二兩五錢四分三厘九毫九絲八忽七微二纖六沙八塵八渺驛站銀四千三十五兩八錢五分五毫三項共銀五萬三千八百七十兩四錢七分二厘四毫五忽八微一纖八沙七塵二渺

又節(jié)年開墾民田共地六百八十五頃四十八畝五分五毫六絲二忽五微共徵

本色糧四十一石八升六合七勺五抄八撮九圭八粒六粟

折色糧二千一百八十五石二斗七升九合三勺九抄六撮八圭五粒二粟折銀二千五百五十兩四錢五分三厘二毫二絲一忽三微七纖五沙七塵九渺九埃一漠

原額更名田共地二百七十九頃五十四畝三分八毫三絲一忽共徵

本色糧四百六石九斗八升八合五勺八抄

折色糧四百一十五石三斗三升三合三勺折銀幷租銀二百八十四兩七錢二分四厘五毫內(nèi)除荒外

實在更名田熟地一百一十六頃四十三畝一分四厘三毫一絲四忽共實徵

本色糧一百三十一石二斗二升五合二勺八抄折色糧一百七十三石七斗三升三合三勺折銀一百六十三兩八錢六分九厘五毫

又節(jié)年開墾更名田共地一百一十四頃五十八畝三分九厘共徵

本色糧二百三十八石二斗四合七抄四撮八圭二粒

折色糧三十六石五斗二升一合九勺八抄二撮二圭一粒二粟折銀二十三兩七錢一分一厘三毫二絲七忽九微一纖四沙一塵九渺八埃二漠

又萬歷年間加增豐贍庫夏秋稅糧馬草共徵折色銀一十一兩四錢一分八厘二毫七絲四忽八微一纖二沙

一戶口雍正九年審編實在人丁共九萬八千五百三十七丁內(nèi)除紳衿優(yōu)免本身一千三百八十二丁外

實在行差人丁共九萬七千一百五十五丁共徵均徭地差幷辦買本色顔料共銀一萬九千五百九十八兩五錢二厘八絲七忽五微七纖一沙七塵七渺

又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審編共滋生人一千六百六十三丁欽奉

恩詔永不加賦

一額外商稅酒課匠價商畜牙當(dāng)契稅等項共銀四千四百四十六兩五錢六分六厘五絲

平定州

原額幷開墾實在成熟地共二千二百八十五頃二十四畝七分九厘九毫六絲【俱民田各派科則不等】共實徵

折色糧銀一萬四千五百九十四兩二錢九分八厘七毫四絲七忽五纖七沙八塵九渺二埃四漠

實在行差人共一萬五千二百八十九丁【俱民丁】共實徵

均徭銀五千三百八十五兩九錢七分一絲六忽六微四纖一沙二塵五渺

又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審編共滋生人四百七十八丁欽奉

恩詔永不加賦

一額外商稅酒課匠價契稅商畜牙當(dāng)雜課等銀一千三百一十一兩二錢九分八厘一毫

壽陽縣

原額幷開墾實在成熟地共三千五百八十頃七十一畝八分七厘【內(nèi)民田更名田各派科則不等】共實徵

本色糧一千七十六石二斗三升八勺二抄六撮一圭八粒九粟

折色租課等銀一萬八千六百二兩三錢九分六厘八毫七絲三忽七微二纖七沙五塵八渺八漠

實在行差人共四萬六千一十丁【俱民丁】共實徵均徭銀七千三十兩七錢四分二厘六毫

又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審編共滋生人九十七丁欽奉

恩詔永不加賦

一額外商稅酒課匠價契稅商畜牙當(dāng)雜課等銀一千五百四十八兩五錢二分五厘四毫

盂縣

原額并開墾實在成熟地共三千一十五頃七十六畝八分六厘一絲四忽【內(nèi)民田更名田各派科則不等】共實徵

本色糧九百五十二石九斗七升九合六勺一抄五撮五圭三粒四粟

折色租課等銀一萬五千八百六十兩二錢七分九厘三毫九忽三微八纖九塵八埃二漠

實在行差人共三萬一千三百三十七丁【俱民丁】共實徵

均徭銀四千四百七十二兩八錢四分七毫九忽七微七纖一沙五塵二渺

又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審編共滋生人三百七十四丁欽奉

恩詔永不加賦

一額外商稅酒課匠價契稅商畜牙當(dāng)雜課等銀一千三百一兩八錢三分一厘五絲

樂平縣

原額幷開墾實在成熟地共一千七百四十九頃九十九畝二分一厘七忽五微【內(nèi)民田更名田各派科則不等】共實徵

本色糧七百七十九石二斗五合六勺七抄二撮八粒三粟

折色租課等銀七千五百六十二兩九錢四分九厘七毫九絲九忽七微五纖四沙三塵三渺五埃九漠

實在行差人共四千五百一十九丁【俱民丁】共實徵均徭銀二千七百八兩九錢四分八厘七毫六絲一忽一微五纖九沙

又康熙五十五年六十年雍正四年九年審編共滋生人一百一十四丁欽奉

恩詔永不加賦

一額外商稅酒課匠價契稅商畜牙當(dāng)雜課等銀二百八十四兩九錢一分一厘五毫

山西通志卷四十二

?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stefanvlieg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