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一百六十五

雍正山西通志 作者:覺羅石麟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山西通志>

欽定四庫全書

山西通志卷一百六十五

祠廟【二】

潞安府

長治縣

媧皇廟在西南天臺山相傳即煉石補天處名望兒臺禱嗣多應明正德六年建殿

國朝順治十六年重修

神農(nóng)廟在東北十里百谷山世傳神農(nóng)嘗百草於此一云神農(nóng)至百谷山得五谷後人因立廟祀焉廟像甚古北齊時重建明洪武四年重修王基撰記

國朝順治十二年縣令王功成重修

大禹廟在東十里壺口山之西宋咸平中重建

華陽君廟在北關韓上黨守馮亭歸趙封華陽君潞人立祠墓前 國策趙使趙勝往受地以三萬戶之都封太守馮亭垂涕而免曰是吾處三不義也為主守地不能死而以與人不義一也主內(nèi)之秦不奉主命不義二也賣主之地而食之不義三也辭封而入韓亭戰(zhàn)歿於長平

關帝廟在府治南元泰定元年潞州達嚕噶齊呼圖克嚕實建

唐太宗廟在南門內(nèi)康熙二年縣令于永重建

唐明皇廟在西火鎮(zhèn)為潞州別駕時出獵遇郝處士洽於此

崔府君廟在東門內(nèi)

李積廟明一統(tǒng)志云在西南六十里

慕容永廟在西南營相傳永走死於此墓存即古針漳村也

五龍廟在南五龍山慕容永據(jù)長子時山有五色云見作龍形因立祠祀之禱雨輒應又北關村有九龍廟

東岳廟二一在南營一在西火鎮(zhèn)廟制胥弘麗

三嵕廟在西門內(nèi)

按三嵕為屯留名山歲旱祀之輒雨故潞境多立祠舊志以為湯伐三嵕者非

谷神廟在南三十里

會應王廟在東南隋山山上歷代崇祀為禱雩所元至正間郡守張景巖祈雨屢應重新廟貌元凱撰記

二仙廟在長韓川嶺橋頭村

炳靈王廟在縣治後

慕容暐祠在府城西南隅後唐建明永樂間重修相傳汴兵攻城帥李嗣昭夜夢神人告云我乃慕容暐也明日晉王存朂救兵至汴師遁去城賴以全土人因立廟祀焉

李衛(wèi)公祠在東關

義陽王祠在府學祀唐澤潞節(jié)度使李抱真 潞州父老上李抱真德政請立石紀功建祠致祀

周德威祠明一統(tǒng)志云在州南十里甘泉鄉(xiāng)元元統(tǒng)初知州宋士毅建

三忠祠在城東南隅本二忠祠祀宋知隆德府張確明西平知縣贈光祿少卿王佐崇禎十五年增入任環(huán)為三忠祠鮑奇記

國朝順治間郡守楊駿重修

暴公祠在東南營祀明刑部尚書暴昭

四貞祠在西火鎮(zhèn)祀烈婦平氏程氏烈女趙氏袁氏明正德七年奉勅建崔銑撰記

國朝順治十四年郡守楊駿重修

張知州祠 明張萱知潞州晉僉楚臬儀賓喬時茂等數(shù)萬人立祠安陽崔銑記

長子縣

靈湫廟在西五十里發(fā)鳩山下祀漳源神廟甚古宋治平元年主簿張徵禮重建殿廡政和元年縣令王大定請於朝賜額靈湫有請賜靈湫廟額文宣和間增建亭榭元皇慶元年重葺明永樂十八年成化十四年胥加葺嘉靖八年重修益以荷池云塢萬歷三十四年縣令崔爾進建行署倏有泉涌題曰四星池

國朝歲以三月七月十八日有司致祭

按神多靈異旱禱輒應明嘉靖初邑諸生安寶刻鳩山勝蹟三卷

三嵕廟在西郭外一里元延佑六年達嚕噶齊達春重修明弘治時又修邑人阮勤記金碧焜耀冠諸廟露臺下有舞樓五楹

國朝歲六月六日有司致祭或謂神司氷雹禱賽甚盛神農(nóng)廟在北二百步熨斗臺上今名北高廟金大定四年建明天順三年

國朝順治十八年胥重修世傳帝至羊頭山得秬黍歲三月十八日有司致祭

帝堯廟在西南十五里潛山上金季毀於兵元至元暨至正間增葺明成化四年萬歷六年暨

國朝康熙七年胥重葺歲四月二十八日有司致祭魏地形志樂陽有堯廟令長子有樂陽城

靈應侯廟在西五十里方山巔俗傳祀堯時神醫(yī)商烈祖廟在東南六里上坊村有殘碑云歲大旱邑人以王嘗有桑林之禱設位致禱澍雨大洽因立廟焉制極雄麗元至正間重修明嘉靖間縣令劉浩復修

周公廟在東南六里元中統(tǒng)三年建

陳平廟在東三里泊里村明嘉靖十一年重修記云平?jīng)]後為河瀆之神前代錫封弘濟王今泊里村廟旱禱輒應歲六月十八日有司致祭

國朝康熙二十二年縣令郭守邦禱祀獲雨復修廟宇并建亭於泊之北為享祀燕息所

唐太宗廟在東南隅古城故址今名南高廟元至正六年有蝗土人以帝嘗吞蝗立祠禱焉明萬歷五年

國朝順治三年胥重葺歲四月八日有司致祭

崔府君廟 祀唐長子令崔元靖

按神唐貞觀七年除邑令多異政民歌曰天降神明君賜我仁慈父於五月五日戒部民無得殺生有朱賽者冒禁射殺一兎吏執(zhí)就訊謂之曰汝故犯吾令欲陽罰耶隂譴耶朱度隂道渺遠詭辭愿之及夜果見一黃衣吏來勾逮至公府仰望元靖冕服如王者鞫勘如輪回狀朱受杖而還時刁黃山有虎咥人遣吏孟完齎牒往攝之虎銜牒而至數(shù)其罪虎觸階死明皇幸蜀府君紫衣感夢封顯圣護國嘉應侯後德宗避難忽有白馬前導送至斜橋之谷武宗封護國感應公宋真宗加封護國真濟王【廟初在舊城縣治之左蓋去思祠也崇寧五年縣令管城宋氏移建東門內(nèi)文廟之東昌平管蒙撰崔公祠記】有假其地貯谷者塵土盈庭夜夢神責之曰吾之殿宇寧為爾倉儲乎令吾何處容身耶其人覺即去谷祭謝焉又明嘉靖二十八年夏月有州官命工織絹廊下諸匠寢食其中及夜聞云板自擊鐘自鳴者三衆(zhòng)悉避去 元至正十五年明嘉靖二十五年胥重葺萬歷四十一年增建廡樓崇禎十四年暨

國朝康熙十四年復修歲春秋仲月上戊日有司致祭又有李能祠即所遣攝虎吏孟完也元至元十五年邑人王士綱撰碑文

岳武穆王廟在南關大士閣西舊在關門外

國朝康熙二十一年縣令章經(jīng)改建

鮑先生祠 祀漢司隸校尉鮑宣家于長子遺瓏在焉明弘治五年巡按御史蔣勛檄縣令孫璽建今廢屯留縣

禹王廟在北三十里浮山巔一在南十五里李坊村成湯廟在西八十里中村

張留侯廟在東十里水南里

魏孝文廟在西南九里嶷山巔宋宣和五年賜額英濟元至正三年修

慕容將軍廟在西八里慕容永之後名赤土隋文帝時為左金吾將軍倏天地黲黯晝夜不分者經(jīng)旬赤土上疏極言時事遂北向剖腹出心天即清朗聞者流涕上憫其忠勅立廟今圮

唐太宗廟二一在司徒村一在縣北一里河北村唐明皇廟在東南二十五里元延佑元年重建

崔府君廟在東門內(nèi)街北唐貞元二年建宋祥符八年重修

國朝順治五年又修

靈顯真君廟在南門內(nèi)元至治二年建明嘉靖十二年重修

二仙廟在北二十里二神頭村有圣泉金大定二年建祀樂氏二仙女

按二仙縣李村人母感神光而誕幼有奇德克孝於家後徙壺關紫團鄉(xiāng)因采靈芝遇風輕舉土人立祠祈禱輒驗宋崇寜四年賜號真人宣和初賜號沖惠沖淑二真人

八仙廟在西五里蓮花岡明嘉靖三十六年重修三嵕廟在西北四十五里三嵕山巔舊傳羿射九烏於此其神曰三嵕山之神又傳昔歲大旱祀之即日大雨千里故潞境多立祠宋崇寜二十年封顯應侯賜額靈貺元至元十二年重修明洪武庚戌改稱三嵕山之神勅有司春秋二仲季夏致祭禱輒應青豫之境胥嚴祀焉明邑令韓復禮葺正殿五楹寢殿三楹兩廊舞樓暨齋房山門約二十四楹

國朝縣令屠直復重修撰記

白龍廟在東北二十里常村鎮(zhèn)宋宣和五年賜額義濟侯元至元十一年重葺

龍?zhí)稄R在北二里河北村宋崇寜二年勅封惠應侯元至元二年重葺又東北三十里良材嶺西北八里河頭村胥有五龍廟

關龍逢祠 魏地形志屯留縣有關龍逢祠

韓太守祠在縣北祀宋隆德府知府韓昭

襄垣縣

三皇廟在西北五十里後村元初建

商湯廟在南門外四十步

周文王廟在南二十里鹿臺山上

周公廟在五隂山宋景德初追封周公旦文憲王建廟兗州春秋委長吏致祭明一統(tǒng)志相傳周公至此山隂霧五日

韓王廟在北十五里韓王山上

趙王廟在東北四十里趙王山上旁有邯鄲村世傳趙襄子過此一云趙主石勒駐兵於此

甘羅廟二一在東北楊村後一在縣西河底村曰甘澤王廟旱禱必應明正統(tǒng)十三年重建馮顯宗撰記

魏孝文廟二一在北二十里五音山巔自代遷都洛陽往來駐蹕於此後人立廟一在縣西獅山北麓

慕容將軍廟在西南七里

李衛(wèi)公廟在西北三十里囘轅店東山嶺

崔府君廟二一在西北三十五里韓莊唐初建

國朝康熙三十年重修一在縣治東南百步元元統(tǒng)元年建

昭澤王廟二一在縣治東南百步唐懿宗時有焦道士得太一真人法入洞修真以奉洞神之祀沒而配饗焉晉天福間禱雨獲應宋元歷封昭澤王袞冕南面如王者儀明洪武初改封龍洞神歲七月五日有司致祭正統(tǒng)癸亥邑人李濬撰禱雨感應碑嘉靖辛卯重修郝良臣撰記一在西北烏龍山上

護國顯濟王廟在送返村歲三月十五日驛丞致祭昭惠靈顯王廟在靖朔門內(nèi)

護國靈貺王廟在南李信村歲六月六日驛丞致祭渤海龍王廟在西北三十里莊里村山峻泉甘邑中勝地

堯祠 見魏地形志

五音山神祠 見魏地形志

二仙祠在北十里白石梯西麓

劉文安公祠在儒學前祀明禮部尚書劉龍

潞城縣

三皇廟在北合室村春秋二仲上戊日致祭

禹王廟舊在縣南大禹山今移城內(nèi)春秋二仲有司致祭

湯王廟在北續(xù)村

三仁廟在東北二十里 至元六年秋七月詔封微子仁靖公箕子仁獻公比干加封仁獻忠烈公廟舊以箕子比干配享箕子被發(fā)如奴坐於左比干玄冠坐於右後神像訛舛元時邑人楊漢清正其服位撰記云上黨北五十里地曰微子嶺前古立祠山下有故墟曰宋城

靈顯王廟在縣北微子嶺相傳李衛(wèi)公居此故邑人崇祀之 唐立武成王廟衛(wèi)公為十哲祀於堂上宋元因之 後晉高祖初有陰助晉封王爵謚曰靈顯邑人楊義方撰碑文宋紹圣初重修邑人張仙撰記曰先是英公鄂公立像以侍非禮也令谷君命為別室祭之元符元年副使呂升卿謁祠下撰記宣和二年加贈靈澤金明昌三年重修太和二年進士王陛臣撰記 元封衛(wèi)國公李靖制隆德府潞城縣微子嶺廣德廟靈顯王北破突厥繇太原出定襄斯民歲歲奉祀不怠雨陽之祈捷若響應可特封靈澤王又東北神頭村有李衛(wèi)公廟

三嵕廟在西史回村春秋二仲上戊日有司致祭儀如名宦五月朔日六月六日民間私祀

盧醫(yī)廟在南十余里盧醫(yī)山上廟垣壁柱瓦胥以石為之遠近病者詣廟致禱包黃紙壓香爐下禱畢紙包角動開視得紅丸病即愈白丸數(shù)日可愈病不治者無藥再三瀆即與黑丸服之無益廟門夜有二黑虎守之山頂有風洞殊邃土人旱則往祈風夏秋旱祈西北風冬春旱祈東南風取其方之土而供之風雨隨至

李衛(wèi)公廟在東北三十里見一統(tǒng)志

龍王廟在東門內(nèi)縣令張士浩重修

風洞廟在北南馬村

黎城縣

馮將軍廟在戚里店墓前祀前漢右將軍馮奉世曹王廟在曹莊歷代傳祀明王懷遠有重修魏王祀訖唐明皇廟在南堡村

李衛(wèi)公廟在宋家莊

靈澤王廟在縣治西南土人名西廟

昭澤焦龍王神廟在西北百里隴阜山山半神生於襄垣修真於隴阜有洞名昭澤龍洞

明靈王廟在白官莊歲三月三日居民致祭

廣禪侯廟在路堡村

純淑真君廟在繡屏山祀元仙姑李氏能前知終老繡山之巔因立祠祀焉明初賜號純淑真君

護國永進君廟在東岳廟後土人稱東神失姓氏按仙釋傳隱於黎之東山能驅(qū)雷雨報善惡後仙化土人函於匣不敢啓視視則龍見勅封今爵有司歲祀

暈山圣母廟在東北善業(yè)村

三仙廟在彭莊相傳彭祖寓豐川村就三仙女學道得養(yǎng)生術於此

北極神廟在東北二十里金牙山舊有廟百楹祀玉皇紫微列曜諸神宋太平興國三年重建元至元十三年重修今圮

嵐山神廟在西二十里嵐山下廟旁有泉金大定間建明洪武三年改稱嵐山之神春秋二仲上戊日有司致祭

風洞神廟在西南三十里漳水北神能宣氣布和故歲祀焉

靈源圣井廟在東北二十里長垣里河之南井水清徹遇旱取水禱雨即應宋崇寧四年封靈應侯賜額惠應元至元十七年重修明洪武三年改稱靈源圣井之神春秋二仲上戊日有司致祭又長寜村有行祠

三嵕廟在西仵村

大乘山神廟在東南八里

龍王廟在三皇山又上臺壁有黑龍王廟

媧皇圣母祠在戚里店三月十八日居民致祭

潞子祠在東南十五里潞祠山祀潞子嬰兒 宣公十五年六月癸卯晉師滅赤狄潞氏以潞子嬰兒歸按左氏狄有五罪罪在其相鄷舒而潞子不與焉至今山曰潞祠蓋因廟名也宋縣尉韓固有記

李忠烈祠在東關名養(yǎng)裕流寇入邑戰(zhàn)沒於陣黎人感之建祠

壺關縣

大禹廟在辛村元延佑六年建

唐太宗廟在南十里四家池歲六月二十四日有司致祭

李衛(wèi)公廟在北關廂元至元十六年建

崔府君廟在南關廂順治十六年縣令朱輔徙建西南山

真澤二真人廟在東南八十里神郊村按二真人樂氏女微子之後本屯留李村人後徙紫團鄉(xiāng)益陽里因采靈芝遇風而昇土人立祠祈禱悉應祠東南幽谷間曰櫻桃掌有真人父母墓其碣署唐乾寧甲寅歲紀父母姓氏時真人降神於巫命改塋兆宋大觀三年秋旱守臣禱之而雨丐奏仙號以旌嘉應政和辛卯夏四月丙辰勅封真人之號長曰沖惠次曰沖淑廟額曰真澤大建祠宇凡百余楹縣令李元儒撰封號記金末傾圯元至元五年重修上黨宋渤撰記金陵川趙安時二仙祠記宋崇寧間西夏弗靖軍旅乏食忽二女子鬻飯救度錢無多寡皆令饜飫軍將舉奏遂加封號

北極廟在南四十里栢林村邑人楊奇記

風穴廟在東北二十里王嶺村宋淳化三年建廟西有石穴深不可測有風氣人以為神歲四月四日有司致祀

三老祠 祀漢壺關三老舊在崇賢村有墓順治間縣令朱輔移建城中春秋致祀

按顔師古注三老茂云荀悅漢紀稱令狐茂及考漢紀止云壺關三老并失茂字又後漢書郡國志引上黨記亦云令狐徵君隱城東山中距郡六十里即武帝末年上書訟戾太子寃者也詳具襄垣劉龍碑記

白馬祠 劉公祠 魏地形志壺關城有二祠

五龍祠 魏地形志壺關有五龍祠

杜四輔祠在縣南林青村祀明四輔杜斆

平順縣

伏羲廟在東五馬里

神農(nóng)廟今廢梅之尹有詩

大禹廟三一在侯壁一在三池北一在東禪南

湯王廟二一在東禪南一在樂頭村

廣武君廟在廣衷里漢初趙王歇封李左車為廣武君韓信定趙用其策下燕破齊沒葬東禪里東山上土人立祠

夏王廟在豆口里隋末竇建德起兵漳南得元圭大鳥之瑞其臣賀曰此天所以賜大禹也改國號夏唐太宗擒之斬於市歸葬於豆峪村西山下

李衛(wèi)公廟 躭車遷王莊三村胥建

崔府君廟在東關

二仙廟在東五馬里祀樂氏二仙

三嵕廟在南關東南康熙辛亥縣令林堯光禱雨有應立碑

九天圣母廟在東峪里宋元符三年建

五龍廟在張井里祀長治五龍山神又有蒼龍王廟在張井里 東禪北里有龍王廟相傳里民乏水夢龍王指此地掘井果得泉立廟

甘露王廟在石灰里

風王廟在遷善里

明山大王廟在安善里

夏公祠在舊文廟東明嘉靖間兵科給事中夏言勘平順青羊之亂議立縣治邑人祀之明末祠廢

汾州府

汾陽縣

三皇廟在縣治西南明永和王廢府

軒轅廟在東北三里故顯村

昌寧公廟在東南三里土人名臺駘神廟唐貞元九年建令狐楚撰碑文金大定十三年禱雨有應王遵古記

三義廟在南郭祀蜀漢昭烈帝關忠義侯張桓侯康熙四十八年修

張忠確公克戩廟 宋宣和七年守汾州靖康元年城陷巷戰(zhàn)歸自引決金將奉其屍禮葬於後園羅拜設祭為立廟

畢宿廟在城北一里宋景德初建金泰和元年重修許安仁記 星野志曰汾在天文參度下入分二之余兼畢分一之余畢宿之祀或因此或謂畢好雨汾地苦旱故祀之

潤濟侯廟二一在白彪山麓始為賀魯將軍祠後魏嘗屯兵山下有馬跑泉今疏其流溉田數(shù)十頃宋崇寜間榜永澤廟宣和元年勅封潤濟侯知汾陽軍事周煒記明洪武十一年改號白彪山馬跑泉之神有司春秋致祭萬歷十二年州守白夏

國朝康熙十五年縣令崔秉政胥重葺一在城皷樓北街

文湖神廟在瀦城村文湖堤上有唐令狐楚碑宋崇寜間沒於汾金同知汾陽軍節(jié)度使事雷志記明崇禎十年重修

圣仙廟在東郭人美廂相傳仙號長命女漢武帝時仙去宋開寶甲午仲夏八月或得一絶云吾本西河一女仙數(shù)年離亂在蓬巔故臨福地遺仙蹟不朽流傳萬萬年又掘地得碑書仙降二字勢若游龍瑩如白玉衆(zhòng)因?請乩書云瑤池靈官自是大啓祠宇禱雨祈嗣輒應將雨碑輒先潤明永樂辛卯正統(tǒng)四年胥重葺崇禎丁丑進士曹良直鑱詩於石

國朝康熙二十七年又重葺

后土廟在東五里望春村

西岳廟在城南元至大二年建

國朝康熙四十六年重修 唐天文志鶉首實沈其神主華山太白位焉實沈參神也為汾分野所應故立西岳廟

黑龍廟在南門外移西壇巷康熙三十七年重修項槖祠在西三十里史記槖七歲為孔子師

三賢祠 史記六國表文侯受經(jīng)子夏儒林傳云子夏居西河田子方段干木胥受業(yè)明嘉靖三年王崇慶廢老子宮建子夏祠二十八年知州李當重修

子夏祠在北大相里元樊宗英建明萬歷十二年州守白夏重修明一統(tǒng)志云在謁泉山下子夏退老西河山有石室後人立祠扁曰卜山書院後於學宮西偏創(chuàng)立書院仍名卜山春秋仲月上戊日致祭

汾陽王祠在小相堡內(nèi)唐寶應元年賜郭子儀爵汾陽王廣德二年為河東節(jié)度使懷恩將士聞之皆曰吾輩從懷恩為不義何面目見汾陽王後如汾州衆(zhòng)咸鼓舞涕泣明萬歷十三年知州白夏改佛寺建祠四十三年同知楊伯柯復建城南西壇巷侍郎王緝撰記春秋二仲致祭

狄武襄公祠在西門內(nèi)大街城北十里劉村有墓宋翰林學士王珪撰神道碑銘

按公西河人宋仁宗時西捍靈夏南平邕州多雋功熙寜初神宗命取青畫像入禁中御制祭文遣使齎中牢祀其家墓之旁建寺以守曰奉親顯慶寺元至正丙午右轄趙公立信肖像建祠學士木寅撰記

崔刺史祠在城內(nèi)祀唐汾州刺史崔弘禮有遺愛故立祠

忠孝祠在南郭廂祀明都御史辛彥博長清令田耔後并祀登州府知府嚴泰

黃太仆祠在府治東祀

國朝知府黃廷相姜鑲之變殉節(jié)

平遙縣

帝堯廟在北門外高丘上 堯年十有三佐帝摯封植受封於陶宋熙寧元年七月知濮州韓鐸言堯陵在本州雷澤縣谷陵山陵南有堯母慶都靈臺廟請勅本州春秋致祭

國朝縣令王綬始創(chuàng)建中殿祀堯母慶都氏洞上建閣祀伏羲神農(nóng)黃帝歲以春秋上丁有司肅祀表其坊曰帝堯陶唐氏廟

湯王廟在朱坑村

周卿士廟在上東門內(nèi)相傳周宣王時北伐玁狁師次邑境筑臺講武後沒於此今上東城北隅有臺門外有墓廟建墓西額曰周太師宋宣和間縣令李說改周卿士廟明景泰增修嘉靖十三年重修雷潔記萬歷四十六年縣令楊廷謨重建撰記

介子推廟在西門外高丘上并祀狐突卜子夏田子方每歲七月十三日賽祭

子夏廟在南岳壁村元至正間建又縣東龎莊里西閻村胥建

灌嬰廟在嬰溪高祖征陳豨時駐兵於此後以禱雨靈應封利潤侯神像雄猛垂紳執(zhí)笏冠皮弁并祀其夫人

王凌廟二一在東五十里麓臺山漢王司徒允子也仕魏官太尉封南鄉(xiāng)侯謀討司馬氏不克死焉鄉(xiāng)人私葬麓臺立廟祀之後以禱雨靈應封潤濟侯一在清虛觀左

河神廟在惠濟橋北

源神廟在東南永泉里金大定三年建春秋上巳日致祭明嘉靖末廢萬歷四十五年縣令楊廷謨修復

應潤侯廟四一在超山廟有井池乃禱雨取水處也宋宣和元年縣宰余彥和狀聞勅賜廟額彥和撰記金大定十二年重建郭明濟撰記元至元乙酉重修張翼撰記大德四年祈雨靈應武亮撰記一在南門外一在西陂村一在東泉村

龍王廟在下東門外河西高丘上

靈顯真君廟二一在縣治東一在縣治南

介休縣

介神廟在城西路北又綿山北有綿山神廟 左傳晉侯賞從亡者介之推不言祿祿亦弗及與其母偕隱遂隱而死晉侯求之不獲以綿上為之田曰以志吾過且旌善人 月令廣義晉文哀介子之死禁煙三日寒食節(jié)始於此 後漢志界休有界山有綿上聚注云界山推焚死之山故太原俗有寒食 宋史繩祖學齋呫嗶天禧元年封汾州介之推廟為潔惠侯列仙傳介子變姓名為王光於東海賣扇今縣南

四十里有綿山相傳介子隱處宋張商英有題介公廟詩并序

田子方廟在仙臺土人訛虸蚄廟每歲禱祀蟲不為災按汾乘載子方與卜子夏段干木號三賢想昔之好義者建祠於茲後人不核徒以子方與虸蚄音相合而又冠以田遂置二賢不道而子方之名獨以訛顯今廟像尚三其冕而旒則後人附會而新之也門額有三賢字其字跡斷落猶可尋云

樊王廟在東南二十里樊王村祀漢樊噲

秦王廟二一在東南崇賢村唐太宗討劉武周曾駐兵於此故立廟一在溫村

助國圣母廟在西十里官路北唐初太宗討劉武周糧運弗繼有耕女饋濁酒脫粟飯數(shù)日太宗即位訪諸境內(nèi)弗獲貞觀十五年勅封助國圣母建廟奉祀元大德七年地震廟圯明正德十年修復

源神廟在東南狐岐山鸑鷟泉上宋至道中建祀堯舜禹三圣

摩斯廟在南城南村

昭濟圣母廟在東石屯村灰柳泉上明洪武十七年建康太尉廟在下莊村東即唐康深廟

郭有道祠在北關東路北郭家村有故宅祠舊在墓前祠堂饗堂各三楹明隆慶三年縣令劉旁建祠門一楹廊屋六楹二十四年冬縣令史紀重修給守者粟月三斗

國朝康熙二十六年增建卷棚三楹

文潞公祠在北關東路北宋史本傳彥博立朝端重顧盻有威寅亮四朝為國元老又至和中彥博為相請建家廟事下太常議蘇頌以為禮大夫士有田則祭無田則薦請依封爵之令為之等差錫以土田然後廟制可議若猶未也請按唐賢寢堂祠饗儀止用燕器常食而已

太岳山祠 魏地形志介休縣有太岳山祠

孝義縣

大禹廟在司馬村元大德九年建

魏文侯廟在縣治南元中統(tǒng)三年建土人傳廟中臺為文侯看河樓明洪武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間繼修墓在縣西五里有唐楊仲昌宋謝景初二碑

段干木廟二一在長興村一在北船頭

樊妃廟在魏文侯廟東舊有廟在樊家莊相傳妃即村人

昭烈廟在東門內(nèi)

尉遲公廟在尉家莊

天經(jīng)地義廟在縣西下坊祀孝子郭巨鄭興又清義村有郭巨廟

可汗廟在西百六十里上殿山甃甓為龕塑突厥可汗像旁塑可汗夫人碑稱唐時突厥可汗前又一龕土人稱神妹初妹欲居此山可汗不許乃入北山即今之姑姑塔妹欲其山多花而無樹可汗欲使其山多樹而無花說近俚

太保廟在吐京山

中岳廟在城西南元至正十年韓安建

南岳廟在城東南元延佑五年邑人郭海建

西岳廟在城西元至大元年邑人蘇惟中建明縣令劉令譽重修

魏王廟在南樊家莊

河神廟在城南明嘉靖中建

水母廟在西張家莊

栢王廟在西仇家莊

五道廟在西臨水村

橫山廟在西上吐京

栢山廟在西兌九峪

黑龍廟在西南陽村又縣南吳屯村有龍?zhí)鞆R

可汗龍王廟在西南馬邑村

總司圣母廟 明田芳有記

三賢祠在魏文侯廟西明萬歷十三年增修

賀魯神祠在郭村祀北魏賀魯將軍

岳瀆神祠在東盧家莊元大德間建明正統(tǒng)中修臨縣

濟瀆廟在東南五里明正統(tǒng)七年歲大旱縣令郭元遣僚屬往濟源致禱霖雨隨降累歲大熟因立廟教諭欒舉撰記

崇應侯廟在北六十里紫金山上旱禱有應勅封浮濟大王土人名三石郎一云石勒祠歲六月十五日致祭

趙相公廟在南七十里郝家塔村神姓趙氏宋元豐四年帥臣孫永因祈禱有應奏封明靈侯元符初征西夏進筑堡寨有神助河東路經(jīng)略安撫使林希特奏加封明靈公詳具西征禱應克捷碑

按五代時趙瑩字元暉華隂人事晉高祖為翰林學士承旨戶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累拜中書令出為晉昌軍節(jié)度使開封尹契丹滅晉從北行沒於幽州其子護喪南歸經(jīng)此後宋將西征屢有靈應因立廟祀焉

劉王廟在劉王溝相傳劉淵引兵過此土人立廟黑龍廟在西關有泉出殿址下六月十八日致祭圣母廟在賢良坊西神像一男一女七月初二日祭湫神祠舊在東關外石堤上明萬歷中縣令常時芳建後圯於水移建東城下

國朝康熙二十三年復圯於水設主東城樓上夏至日致祭

水神廟在東城樓上歲四月七日祀金龍四大王三月六日祀張大明王夏至日祀湫河神

三姑廟在漢高山上相傳漢高祖征陳豨駐兵於此隨駕三宮娃留駐山中修真得道因立祠祀之邨落特盛

石樓縣

臺駘神廟在南三里翠金山上

夷吾廟在東南四里屈產(chǎn)泉崖上縣東有夷吾館夷吾橋遺蹟

漢高祖廟在西三十里團圓山頂

岱岳廟在南關東南元劉智賈琬等建右崔府君廟左華池廟平遙李思撰記

法師廟在西南五里王村高峰上祀薩真人歲以七月八日祀 倪岳正祀典疏曰崇恩真君姓薩氏諱堅西蜀人宋徽宗時嘗從虛靖天師張繼先及王侍宸林靈素傳道法累有靈驗而隆恩真君則玉樞火府天將王靈官也又嘗從薩真君傳符法永樂中有杭州道士周思得以靈官之法顯乃於禁城西建天將廟及祖師殿宣德中改大德觀封薩真人為崇恩真君王靈官為隆恩真君成化初改觀曰宮加顯靈二字四季更袍服三年一小焚化十年一大焚化又復易新制珠玉錦綺歲萬夀節(jié)正旦冬至及二真君示現(xiàn)日皆遣官致祭

永寧州

比干廟在呂梁山上 九域志石州有比干山比干祠禱驗

狐偃廟在東百里劉王?

漢高祖廟距州治一百十里漢高山上舊傳高祖大破林胡於晉陽追至離石復破之後人立廟下有仙姑祠或以為從行宮人

漢武帝廟在北百六十里宋五禮新儀祀漢世宗孝武皇帝於永興軍以大司馬大將軍長平桓侯衛(wèi)青驃騎將軍冠軍景桓侯霍去病配舊志云帝北伐駐軍於此故立廟

魏孝文廟在東北百四十里孝文山上有碑一長丈余廣盈五尺剝蝕不可讀舊傳魏孝文居馮太后喪避茲山不食者三日羣臣固請還宮因以名山

祖逖廟在西北三十里馬頭山上有碑

陳希夷廟在北二里三陽山上 希夷先生亳州人隱華山化形蓮花峰下世傳羽化後神游石州居三陽之嶺有女奴日饋飯食忽陜右人過見而拜之貽以詩曰古洞巖前碧水流白云繚繞鳳山頭幾年不見先生面今見先生在石州遂蟬蛻於此山舊有廟元季毀於兵明洪武甲子道人王混然張仲謙重建祠許孟和撰記天啓七年守雍丘趙彥重修置祭田百三十畝而免其稅

龍王河神廟在州治西城上六月六日致祭

思鄉(xiāng)廟在西九十里吳堡津東原

黑龍王廟在州治北

元濟廟在州治北

孫真人祠在州治西南

靈濟祠在南城外即華真君廟漢神醫(yī)明進士于坦建天啓丁卯州人王文清重修崇禎庚午復建寢宮三楹撰記

昭濟圣母行祠在扁斗山月窟泉側古碑云舊有海眼與晉源圣母懸甕山相通因建祠

莊麟祠 永寜州臨縣鄉(xiāng)民也暑浴於河見大鯉困網(wǎng)中軒鬐若訴麟憐而脫之鯉作囘顧狀躍波而逝後麟隴上假寐夢秀士騎從甚都揖麟曰予德子甚已請於家君將以妹室子幸勿辭麟瞿然謝秀士曰子不憶河上之鯉耶予乃禹門龍王第三子也化魚出游為漁所困微子將鱠於市矣舍妹明艶真堪作逑子何拒之深也麟聞之心惴曰水府路殊蒙君厚意是速仆之死也敢辭秀士恚因出水晶一顆贈麟曰倘魃為虐子以此禱甘雨可立致也及寤而水晶在遇旱輒效號曰雨師莊老凡州縣贈遺皆卻焉遠近甚德之

國朝順治初年七十余歿前三日復夢秀士曰君數(shù)將盡水晶應見還麟探懷予之秀士曰子仁且介當廟食茲土土人立祠河干顏曰放鯉肖麟像其中禱猶驗焉

劉刺史祠在州西北五十里馬頭山北祀晉并州刺史劉琨

忠烈祠在州治北

寜鄉(xiāng)縣

文昌廟在縣治東康熙二十六年縣令龔應霖建五龍廟在城西街

龍?zhí)鞆R在南門外

楊公祠在南郊外祀邑令武陵楊正達

大同府

大同縣

孔子廟 北魏太和十三年秋七月立孔子廟於京師十六年二月帝臨宣文堂授策孔子崇文圣之謚既而齊中書省親拜祭於廟改謚宣尼曰文圣尼父告謚孔廟

按州縣 孔子廟宋慶歷後始遍天下茲因古廟錄之

潤濟侯廟 元單鵠記大同西郭外十里有山曰雷公有廟亦曰雷公

武廟在府治東北

李王廟在府治東北隅

岳武穆廟在東甕城

魏孝文帝祠 唐開元二十一年云州有故魏明堂遺跡於其上置祠堂有司享祭

勸忠祠在府治東

安輯祠在府治東

懷仁縣

北岳行祠在西南六十里金仙山上

張總管祠 祀唐朔方節(jié)度使張仁愿以筑三受降城有捍御功故祀之

關帝廟在縣治西元延佑中有大賈渡江遇風舟將覆賴神佑以全始立祠丁字街明萬歷三年重建

火龍王廟在縣治東南旱禱有應又東關有龍王廟山隂縣

風神廟在縣治東通志在城南十五里忠烈州故城西北隅

龍王廟三一在城北黃花崗一在南門外一在城西南辛寨村

圣母廟在縣治東

北岳祠在西南四十里化悲巖旱禱有應

王文端公祠在文廟西立朝大節(jié)詳鄒元標墓碑應州

神農(nóng)廟在東龍首山舊傳唐神醫(yī)李愈建

三靈廟在東南大石村祀唐李晉王克用宋將楊業(yè)元韓元帥浩明洪武十年建

北岳廟在西門右明洪武二十七年建萬歷十年修古龍王廟在南關舊傳唐置州時建明萬歷二十五年災重建

元武廟在州北城上初為拱極樓明成化十六年千戶劉監(jiān)建廟作鎮(zhèn)嘉靖丙辰州守徐衡萬歷元年州守吳守節(jié)增修

國朝康熙六十年州守章弘重葺規(guī)模宏敞

天神廟在西門外

二圣廟在西門外

文昌祠一曰天王祠在古舊城帥府東北唐李衛(wèi)公建相傳晉王克用母禱於祠忽壁裂金甲神人躍出遂生克用

忠肅祠在州治南金大定二年勅建祀金道國公康公弼

名儒祠在州治西南元泰定間祀金進士曹之謙圣母祠在州治西霍家巷南舊傳唐明宗母建明萬歷二十年重修

渾源州

北岳廟在南二十里恒山上 虞書傳冬祀幽都恒山貢兩伯之樂焉舞齊落歌曰縵縵 北魏太武帝太延元年春祀恒山建祠山上置侍祠九十人宣武帝景明元年災 唐開元元年封安天王【一云天寶五載】 宋制立冬日祭北岳於定州北岳祠大中祥符四年加號安天元圣帝又加上五岳后號北曰靖明遣官祭告樂歌云仰止靈岳鎮(zhèn)於朔方增崇懿號度越彜章祗薦嘉樂式陳令芳永資純佑國祚蕃昌 政和中親祭北郊祀北岳於壇第一龕 紹興中望祭北岳位樂歌瞻彼芒芒曰北之常既高既厚廼紀廼綱薦鬯伊始靈祗孔將元服鐵駕覽此下方 元至元二十八年二月晉號安天太貞元圣帝 元統(tǒng)初揭傒斯奉旨祀北岳 元制北岳旗黑質(zhì)赤火焰腳繪神人冠七梁冠紅襴皂袍綠裳白中單素蔽膝執(zhí)圭明洪武三年詔更號北岳恒山之神

國朝順治八年遣官致祭

諭祭文曰惟神亙窿朔漠巍奠冀方上應元樞俯臨函夏朕誕膺

天命祗荷神庥特遣專官用申殷薦惟神鑒焉十七年二月初四日刑科都給事中粘本盛奏請正北岳祀典略云俗傳恒山之石飛至正定曲陽縣遂移祀曲陽實為荒唐不經(jīng)夫辨方正位渾源於四岳為正北曲陽稍在其東

國家建都於燕曲陽在

神京之南渾源在

神京之北且其洞巖聳邃信神靈之所窟宅既稱北岳而禋祀弗及允為缺典伏乞

睿鑒勅部酌議行二月十六日禮部議奏科臣疏誠有所見隨奉

旨依議改祭恒山繇是靈山顯位克復厥舊虞廷柴望於茲再舉實為

圣朝鉅典云十八年遣官致祭康熙二十一年遣官致祭

諭祭文曰維神聳靈天府拱峙京畿位重樞垣勢尊函夏朕祗承神佑疆宇蕩平特遣專官用申殷薦惟神鑒焉二十三年遣官致祭

諭祭文曰惟神乾門應位坤軸蟠靈拱衛(wèi)京畿綱維函夏朕欽承泰運時邁省方肅若舊章專官致祭惟神鑒焉二十七年遣官致祭

諭祭文曰惟神冀方作翰畢昴儲精乾道資功坤儀馮德朕纘承

祖宗丕基?恭明祀茲以

皇祖妣孝莊仁宣誠憲恭懿翊天啟圣文皇后神主升袝太廟禮成特遣專官用申秩祭惟神鑒焉三十六年遣官

致祭

諭祭文曰惟神德居坤位雄峙朔方靜鎮(zhèn)遐陬環(huán)拱北極朕以剿除狡寇三履遐荒期掃邊塵乂安中外今者祗承神佑塞北永清用告成功專官秩祀惟神鑒焉四十二年遣官致祭

諭祭文曰惟神秀峙冀州巍臨代郡拱衛(wèi)京輔奠定坤維朕祗承休命統(tǒng)馭寰區(qū)夙夜勤勞殫思上理歷茲四十余載今者適屆五旬海宇昇平民生樂業(yè)見輿情之愛戴沛下土之恩膏特遣專官?申秩祀尙憑靈貺益賜蕃禧佑我國家共登仁壽神其鑒焉四十七年

御書化垂悠久扁遣官齎送敬懸殿內(nèi)五十八年遣官致祭諭祭文曰惟神秉茲恒德鎮(zhèn)彼朔方長閟靈符永為國瑞朕纘承

祖宗丕基?恭明祀茲以

皇妣孝惠仁憲端懿純德順天翼圣章皇后神主升袝太廟禮成特遣專官用申秩祭惟神鑒焉雍正元年遣官

致祭

諭祭文曰惟神標鎮(zhèn)冀方鍾靈北陸綱維坤軸拱衛(wèi)神京朕纘受丕基新承景命竊念

皇考膺圖以來百靈効順四海從風坐享昇平六十余載茲當嗣位之始宜降祀享之儀特遣專官?申昭告惟冀時和歲稔物阜民安淳風徧洽乎寰區(qū)厚德長敷於率土尙其歆格鑒此精誠

東岳廟在東門外唐開元間州人馮安建

孟姜女廟在東北龍角山上相傳秦時筑城姜泣城墮後人立廟

龍王廟在西門外順城街

律呂神祠在北五里神谿孤石上北魏時建相傳金泰和元年六月望弘州人張珪晩憇石上有神人空中言曰律呂律呂上天勅汝此月二十五日行硬雨語畢騰空而去珪至家徧語隣村人使速收麥未及收者輒敗事聞朝廷遣使致祭元至元六年重修東昌教授麻治撰記明成化間重葺

太白祠在嵫窯峽東崖上有太白手書壯觀二字明成化十年府倅鮑克寛建

孫真人祠在城隍廟東

二神祠在州東街明成化初建祀關圣二郎神

靈丘縣

魏文成帝廟在東二十里記云文成帝征慕容垂師還牧馬於此後人立廟

南岳齊圣廣佑王廟 元董恕記

崔府君廟在城西北元建泰定間重修六月五日土人享賽

龍王廟在南關街南

黑龍廟在城西四十里黑龍谷上

元君廟在城東南

豐水神祠在東南豐水旁

廣靈縣

禹王廟在縣治前

北岳廟在千福山歲三月十七日遠近禱祀

龍神廟三一在社臺山曰龍母神祠明成化間邑令程欽修城取石於廟夜夢神拒之旋遘疾禱祀獲愈

國朝康熙十八年邑令李煥斗重修撰記【一在北關東門外一在壺山北】

豐水神祠在壺山頂

黃龍神祠在西二十里黃龍山舊傳有黃龍見於此廣昌縣

比干廟在東十五里商王城中通志在東南十里牛心山上

李存孝廟在西北十五里李晉王養(yǎng)子以勇力聞龍王廟三一在西門外一在東岳廟一在七山下北岳廟在聚云山歲三月二十七日遠近謁拜

子孫圣母廟在西門外康熙二十七年重修立廣嗣延齡碑

陽高縣

武廟在西街春秋二仲上戊日祭

勒馬關帝廟在南甕城

三靈侯廟在東關

三義廟在西門外

恒山廟在北城外高與北臺埒明兵部尚書蕭大亨布政司劉葵建錢國卿撰記

泰山廟在東門相傳明英宗北狩有護駕功勅建寶峰廟在南巷

真武廟在北臺上明嘉靖甲辰重修蘇杭撰記

龍王廟 明天啓乙丑布政司李如檜建錢永裕記瘡神廟在西門

天鎮(zhèn)縣

四岳廟在四甕城

真武廟在南街明永樂壬寅冬城被兵武德將軍丁玉禱於神俄而大風晦冥揚沙飛石寇驚遁建祠之日芝產(chǎn)斗栱狀如蓮菊代府長史戴禮撰記

龍王廟在關圣廟西

晏公廟在南門外

朔平府

右玉縣

蘇武廟在北四十里武奉使在北十九年不屈後人廟祀之

關圣廟在倉街廟後有關圣三代祠雍正六年知府徐榮疇創(chuàng)建

三靈侯廟二一在南門內(nèi)一在鼓樓北

晏公廟在城西南隅

岳武穆廟在城東北隅

老君廟在西門內(nèi)

元天上帝廟在鼓樓東大街

天尊廟在城東南隅

北岳廟在南關

五岳廟在南關

河神廟在西門外月城上雍正八年修城創(chuàng)建

龍王廟三一在西甕城一在東門外一在南門外火神廟在東門內(nèi)雍正六年知府徐榮疇創(chuàng)建

藥王廟在東門內(nèi)

朔州

三義廟在西甕城

鄂國公廟在城東街

玉皇廟在城北街明宗室廷□建

五岳廟在北門外

海神廟在城東南隅明宗室樂昌王東濱修

真武廟二一在州北甕城一在州北門外

龍王廟三一在古城西北明州守楊啓充重修都御史曹邦輔撰記一在塔嵬山一在城南門內(nèi)

八蠟廟在西門外知州許爾忠修

十王廟在東關

魯班廟在州北月城

馬邑縣

三龍王廟在北十里洪濤山下舊傳元魏公主飲池水生三男次者能伏桑乾之龍舊廟號桑乾有龍俯伏之象暨母子儀像繪於壁間遼應歷四年重修保大三年毀於兵金天會十三年縣令程舜卿重修元封其神曰廣濟王洪濟王溥濟王大德三年詔加封廣濟為協(xié)應廣濟王普濟為孚應普濟王獨洪濟所加不傳有龍震闕庭求封之說有司歲以二月二日三月十八日致祭能興云雨弭風雹祈禱多應明進士焦昇有記

蒼山大王廟在青塜村

鄂國公廟在西北一十五里金龍池南尉遲敬德嘗獲神馬於此 明嘉靖丙寅重建嘉靖戊申縣令王一鳴重修有記甲申歲重修同知孟周記萬歷間縣令王日新增修撰記有司歲二月九月十七日致祭吳亮鄂廟感夢記大同士無解額八月初子議祀鄂公於府鄉(xiāng)賢比入闈監(jiān)臨分校憲幕楊君閱卷時恍見尉遲恭涖簾內(nèi)問其意欲中大同人已而放榜獲雋者果二詫以為奇

玉皇廟在北城上

龍王廟在西關又有高龍王廟在沙家疃俗傳王高姓圣母廟在縣西北四月八日多祈嗣於此

北岳廟在東關

岳瀆祠 北魏泰常三年建於?隂

左云縣

魯班廟在城東大街

崔府君廟在城東坡

真武廟在城東南街即鼎榆宮

北岳廟在城東南

河神廟在城西北隅

八蠟廟在西門外

勒馬廟二一在南街一在南甕城

十王廟二一在城東南一在城西南

龍王廟三一在城東南街二在南北門外

安樂廟在城東大街

圣母祠二一在城東北一在城東南

旌忠祠在城南大街

平魯縣

禹王廟在南關城上

武廟在城北固山中

玉皇廟在固山上

北岳廟在南門外北山

元帝廟在固山上

螽斯廟在東門內(nèi)道北

龍王廟在固山上

三義祠在南門月城上

寜武府

寜武縣

昌寜公廟 金張守愚廟記五帝以來有水官少皥之裔孫昧為元冥師元冥乃所謂水官也昧為之長昧之子臺駘臺駘能嗣其官業(yè)宣汾洮障大澤以處太原顓頊嘉其功乃封之汾川厥後有沈姒蓐黃四國世守其祀至春秋時晉主汾乃滅之子產(chǎn)是以謂臺駘汾神也寜化縣郭西南二十余里有定河村村側有小丘古汾堧右谷口高且尋仞廣殆畝余上有叢祠古往傳為臺駘墓主汾神又曰吾里之生咸賴汾河之利并水而居未嘗有泛溢之厄得非神之力乎

岳武穆廟

天池神祠在燕京山隋開皇間建至今禱應 唐志有天池祠宋時契丹占天池廟地知并州韓琦召其酋豪以曩時彼所求修廟檄正之

忠武宮保周公祠在縣城中

國朝康熙三十年建祀前明死難總兵周遇吉暨夫人劉氏恊鎮(zhèn)黃元有記

忠義祠在寜文堡祀明總兵丁璋游擊周宇總兵李淶守備陳經(jīng)建

偏關縣

武廟舊在縣治東北

國朝康熙四十五年參將金弘聲以都察院改建關帝廟在西北一里環(huán)山帶河控北橋河西之勝有金元碑記

北岳廟在老營堡

三皇廟二一在縣治南一在南關廂北岡上

河神廟在保障門外

藥王廟二在偏頭關胥明正德年建

李將軍祠在老營堡祀李牧

神池縣

關帝廟二一在城北隅一在南關

龍王廟在城北隅

火神廟在城西隅

五岳廟在西門外

玉皇廟在城西隅

五寨縣

五龍廟在五龍洞

蘆岳神祠 繇陽曲西北至偏關保德羣山以蘆芽為宗故尊之曰岳而立祠焉

神林祠在神林山

彌蓮池神祠 池水最靈異故祀之

山西通志卷一百六十五

?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stefanvlieg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