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濟錄》原名《救饑譜》,系清初錢塘縣監(jiān)生陸曾禹所輯。乾隆四年,其同鄉(xiāng)吏科給事中倪國璉“錄其大要,共為四卷”,奏呈御覽。乾隆諭令南書房翰林“詳加校對,略為刪潤”,命名為《康濟錄》,于乾隆五年刊行。此后至乾隆四十九年,又經(jīng)校核,收入《欽定四庫全書》吏部十三之政書類三“邦計之屬”(以下簡稱“四庫本”)。該刻本總目共列“前代救援之典”、“先事之政”、“臨事之政”、“事后之政”等四卷及附錄(包括“摘要備觀”、“賑粥須知”、“捕蝗必覽”和“社倉條約”),但其正文又將第三卷“臨事之政”分為“卷三上”、“卷三下”兩部分;將第四卷“事后之政”和“附錄”并為一卷,分稱“卷四上”和“卷四下”,后者所附內(nèi)容次第編入“卷四下之一”至“卷四下之四”。故《四庫全書提要》稱此書共為六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