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太上老君大存思圖注訣

太上老君大存思圖注訣 作者:佚名


經(jīng)名:太上老君大卉思圖注訣。撰人不詳,約出矜南北朝。原本一春,分十八篇?,F(xiàn)卉徒十篇。底本出處:《正統(tǒng)道藏》洞神部方法類。參考:《云夏七簽》卷四十三。

太上老君大存思圖注訣

存五藏五岳五星五帝金映五色圓光

存三師竟,次思見五藏、五岳、五星、五帝。

右四條備衛(wèi)身中,身中變化,無所不容,至於畫圖,無由備受,象之於外,標明方位,得之言前,勿拘進致云耳#1。

金映蓋一體,體作五色,從肺后出,項有圓光如日象。

右三條在身中,照明十方,共右七條,其形如左:?

凡存思之時,皆閉目內(nèi)視。人體多神,必以五藏為主,主各料其事,事各得其成,成正則一而不二,不二則隱顯無邪,無邪則眾妙可見,見妙則與圣符同,同圣則即可弘積學,自然感會。是以朝夕存思,不可懈息。存者何也?敦也,輪也,思者何也?司也,嗣也。勿以輕躁失本學,學以重厚得宗,得宗則輸轉(zhuǎn)無滯,無滯則存而不亡。不亡由於司察善惡,善惡在乎嗜欲偏頗,偏者嗜欲#2愛憎徊惶,往反生死勞苦未停,未停之停,停善不著善,著善之善,歸宗未能至,至宗無者資於念,念念相續(xù),繼念嗣存,無有入於無問,無為而無不為,號日微妙玄通,和光挫銳,濟度無窮。是故為學之基,以存思為首,存思之功,以五藏為盛。藏者,何也?藏也,成也,潛神隱智不炫懼也。智顯欲動,動欲日耀,耀之則敗,隱之則成,光而不耀,智靜神凝,除欲中凈,如山玉內(nèi)明,得斯勝理,久視長生也。第一見肺,紅白色,七葉,四長三短,接喉嚨下。

肺者何也?絀也,伐也。善惡之初,兆而未明,明善則伐惡,惡明則伐善,善廢惡興,伐人命根,根斷不斷,由於此藏。此藏魄,藏魄者何也?粕也,著也。人之炫耀莫不關欲,欲著日惡,惡如糟粕,愚俗滯之,不識情本,今愿標著,存而見之,魄則肅然不得為惡,惡急宜棄,故先存之?;鹋c金合,成敗未分#3,其色紅白,葉數(shù)納言,取其和成德,德始於肺,終於脾,脾一又二兼齊也,兼齊者,有信也#4。

第二見心,如芙集未開,又似縣赤油囊,長三寸,在肺前。

心者何也?深也,斟也。是非未辮,斟酌優(yōu)量,敗則滅身,成則得道,禍福之深,由於此藏。此藏藏神,神者何也?申也,真也,智慧之王#5,使屈能申,存而見之,神則凝然,識定入真,不可深累也。

第三見肝、蒼紫色,五葉,三長二短,長九寸,在心下。

肝者何也?干也,還也。悟惡能改,次定無疑,行善建功,干事不怠,審正還宗,由於此藏。此藏藏魂,魂者何也?紜也,回也,紛紜俗海,回向道門,存而見之,魂則欣然勸進立功,克隆善業(yè)也。

第四見腎,蒼鑠色#6,如覆雙漆杯,長五寸,夾背兩膂,著脊。

腎者何也?緊也,津也。習善緊,不敢慢,津潤無窮,濟度無極,通道松俗,由於此藏。此藏藏精,精者何也?清也,靈也,動以徐清,變化無礙,神靈往還,提擔空極,存而見之,精則澄然,不散泄也。

第五見脾,黃,蒼色,長一尺二寸,中有一尺曲榆太倉,胃上。

脾者何也?檸也,移也。清凝潛潤,補益一切,安而能移,移而不匱,既成曲於此藏#7。此藏藏志,志者何也?至也,異也,港潤密化頑鄙異人,存而見之,信驗治俗,志則湛然,至乎道也哉。

次思五岳:

岳者何也?疑也,覺也。農(nóng)然安鎮(zhèn),不可傾動,動化順道,使迷夢覺悟。學士象之,故次思也。思岳正方在於藏者,煉此肉姿為金剛也。

第一見東岳泰山,正在東方?

東者何也?童也,動也。動修正道,澄源清凈,故其方氣清。物色多青,青春主仁,蠢息宜愛,存見在肝。肝無災息,保長生也。生為元首,故先存之也。

第二見南岳霍山,正在南方。

南者何也?任也,納也。運至此時,才行堪任,廣能容納,故其方氣盛。物色多赤,赤夏主禮,大事宜明,存見在心。心無災息,保常安也耳。

第三見中岳嵩高山,正在中央。

中者何也?工也,沖也。央者何也?常也,量也。輪轉(zhuǎn)無窮,體空詣極,其方氣和。物色多黃,中正無邪,周行不殆,觸感能應,故黃季主信,總括要密,存見在脾。脾無災患,保永立也。

第四見西岳華山,正在西方。

西者何也?凄也,齊也。妻切貞白,內(nèi)外齊潔,故其方氣烈。物色多素,素秋主義,德行宜總,存見在肺。肺無災息,保通成也。

第五見北岳恒山,正在北方。

北者何也?伏也,福也。動極歸靜,調(diào)伏無窮,窮則能變?nèi)f福惟新,新如不新,微妙幽玄,故其方氣柔。物色多黑,黑冬主智,智周鈴濟,存見在腎。腎無災息,保常樂也。

次存五星:

星者何也?精也,生也。精由窈冥,應現(xiàn)成形,松諸贏滯,濟長生也,金剛極精,與神合也。

第一見熒感星,在南岳上。

其色赤,其精朱。熒者何也?約也,炫也?;笳吆我玻俊?武也,賊也。欲動炫耀,政差錯賊害,名以為主亂,亂宜急治,先存見之。謂亂則定,定亂既著,信顯義明,明義入智,智通長存。

第二見鎮(zhèn)星,在中岳上。

其色黃,其精煌。鎮(zhèn)者何也?信也,定也。煌煌之盛,內(nèi)外安事,四方無違,信有微也。

第三見太白星,在西岳上。

其色、白,其精素。太者何也?大之大也。白者有也?的也,約也。約然明白,能受眾彩,眾彩得之,的然顯發(fā),用之隨宜,無能大此,故曰太臺,殊諸名也哉。

第四見辰星,在北岳上。

其色黑,其精玄。辰者何也?淳也,真也,潛也。潛適顧建,始終無虧,雜污不染,智慧靜也。

第五見歲星,在東岳上

其色青,其精蒼。歲者何也?際也,、遂也。去故就新,窮而能通,因際又會,遂成功也。

次存五帝:

帝者何也?諦也,詣也。精真之信,有此神形,形神俱妙,妙應無窮,審至宗極,無退轉(zhuǎn)也。

第一見黃帝。

在鎮(zhèn)星之中,下進中岳之上。宣理脾氣,通人志愿。巖問官殿,七寶堂室,衣服羽儀,侍從嬸蓋,文武俠樂,物色多黃,果愿責征,變化須驗,故先存之,信為主也。

第二見白帝。

在太白星中,下游西岳之上。宣理肺氣,遣人滯著。巖問官殿,七寶堂室,衣服羽儀,待從為蓋,文武枚樂,物色多素也。

第三見黑帝。

在辰星之中,下道北岳。宣理腎氣,潤人精液。巖問宮殿,七寶堂室,衣服羽儀,侍從嬸蓋,文武仗樂,物色多玄也。

第四見青帝。

在歲星中,下道東岳,宣理肝氣,獎人善事。巖問官殿,七寶官室,衣服羽儀,侍從嬸蓋,文武仗樂,物色多蒼也。

第五見赤帝。

在熒惑星中,下進南岳,宣理心氣,定人神智。巖問官殿,七寶官室,衣服羽儀,侍從嬸蓋,文武仗樂,物色多朱也。

次存金映蓋體:

見五帝光儀,備衛(wèi)身中,飛五星色相,也覆體外。熒惑在頭上,鎮(zhèn)在心前,長在膝問,歲在左肘,太白在右計,光色往還,混成金映。映者何也,泱也,鏡也。金者何也?堪也,欽也。身金紫色,神氣清和,泱泱深靜,朗鏡無昧,堪干堅剛,斷央邪疑,拾凡成圣也。

次存體作五色:

色者何也?測也,識也。妙氣應感,以反眾迷,迷復歡真,以測邪偽,偽色既拾,真色自形,形妙煉贏,廳消成圣耳。

第一見白氣從肺出,第二見赤氣從心出,第三見青氣從肝出,第四見黃氣從脾出,第五見黑氣從腎出。

向見帝帝光星色,合成金映,今見五藏五氣從藏又出,以次相隨,上升至頭,五色輪回,冠覆身體,蓊郁氛氳,如在濃煙中也。

次存項有圓光:

身已化為紫金之色,又得五氣周旋,明嚴相好,項生圓光,匝繞上下,通洞晃炎,照明十方。消卻萬惡,內(nèi)外洞徹,無鄙之疵。

光神不二,道同一矣。

存竟,禮十方,次禮真經(jīng)真人曰:禮經(jīng)時,心注太上老君,三拜,次念尹先生,河上真人,玄中法師,復三拜。常三萬六千仙童玉女侍經(jīng)燒香,為兆求白日升天之道者也。

坐朝存思

坐朝者,端坐而修禮也。凡有公事私礙,或在非類之問,不得束躬上堂展敬,但自安坐,不使人知,香火非嫌,乃可然之,人見致笑,亦即可闕,將護彼意,勿增他愆,初夕向曉,依時修之。白日啟請,亦宜平坐,坐則如常,勿革形色,唯令異人,不能覺知,人覺而喜,乃可化之,覺而嗤鄙,訾毀正真,誤其招殃,又壞子業(yè)。古之學道為己,今之學道為人,為人茍以悅人,不顧心非,為己者存心是不顧亦違,違亦由心,致感彌速,強欲伏眾,有邇無心,非唯徒勞,乃更獲罪。學真之士,各加思真,真貴會時,時貴善合,合而非善,此時勿會,會必兼濟,濟物及身,善善相得,舍惡升仙。舍惡升仙,乃謂為會,會惡致敗,名濫實殊,若出處所遭,遭時二病,一者滯心,二者執(zhí)邇。執(zhí)邇者,宜以心法化之,滯心者,宜以邇法引導,心邇弗偏,化執(zhí)導滯,二病豁除,上圣之道就矣。

幾行經(jīng)山水,積日舟車,舟車之中,山水之際,步涉登陸,舍住相須,疲倦止息,皆依時存禮。隱顯隨宜,存思精審,自然忘勞,魔邪惡人,不敢撓近。當誦經(jīng)行戒,以善興居,興居無善,破戒違經(jīng),雖復存禮,終不睹真。嫉鬼壞神,兇人惡物,更相沖犯,煩惱生災,外坐無寧。急存九行,行之檢身,心存口誦,解了無疑,以定三業(yè),三業(yè)既定,眾災自消,人鬼敬伏,擁護去來,出入動靜,鈴保貞吉。九行在《想爾注》前,三業(yè)在《明威經(jīng)》后,存思者急宜憶之,故標出如左:

行無為,行柔弱,行守雌,勿先動。

此上最三行。

行無名,行清諍,行諸善。

此中最三行。

行無欲,行知止足,行推讓。

此下最三行。

一者不殺,二者不盜,三者不淫。

此三事,屬身業(yè)。

一者不妄言,二者不綺語,三者不兩舌,四者不惡口。

此四事,屬口業(yè)。

一者不嫉拓,二者不瞋志,三者不邪疑。

此三事,屬心業(yè)。

右九行三業(yè)十事,常當存念,驚恐之

際,急難之時,皆速思之,危即安也。

碧冠青被黃服,取宜裝。

臥朝存思

臥之為法,勿正仰如尸,當側傍檢體,莫恣縱四肢,不可高枕,三寸許耳,香藥為枕,無用惡木,泠漯穢臭,沖犯泥丸。雖行途權假,怛宜防之。臥起,咒愿,善念在心,心存朝禮,時不可闕,闕礙公私,后皆懺悔也。

朝出戶,存玉女。

玉女者,是自然妙氣,應感成形,形質(zhì)明凈,清皎如玉,隱而有潤,顯又無邪。學者存真,階漸升進,進退在形,出入在道,道氣微妙,纖毫必應,應引以次從卑至尊。故白日則玉女守宮,夕夜則少女通事,濟度危難,登道果也。

碧冠綠被淺服,余并取宜裝。

夕出戶,存少女。

夕出戶,尺曰:少女通靈。

學未升玄,不得無業(yè),業(yè)有優(yōu)劣,皆必須因,因精果妙,乃一其神,神而未一,由學未精,精之以漸,引陰濟陽,人生陽境,動靜歸陰,陰為道幾,應感最妙,妙應之初,有茲少女,秉正治邪,和釋高戾#8,罰惡佑善,陰德濟陽,顯稱玉明,其可堅貞,呢而存之,成真則速矣哉。

行道時,存蕾買氣兵馬。

清旦,先思青云之氣匝滿齋堂中,青龍獅子,備守前后。

次思青氣從師肝中出,知云之升#9,青龍獅子在青氣中,往覆弟子家合宅大小之身。仙童玉女,天仙地仙飛仙,日月星宿五帝,兵馬九億萬騎,監(jiān)齋直事,三界官屬,羅列左右耳。

正中,思赤云之氣匝滿齋堂,朱雀鳳凰,悲嗚左右。

次思赤氣從師心中出,如云之升,鳳凰朱雀在赤氣中,往覆弟子家合宅大小之身。仙童玉女,天仙地仙飛仙,日月星宿五帝,兵馬九億萬騎,監(jiān)齋直事,三界官屬,羅列左右。

日入,思黃云之氣匝滿齋堂,黃龍黃麟,備守四方。

次思黃氣從師脾中出,如云之升,黃龍黃麟在黃氣中,往覆弟子家合宅大小之身。仙童玉女,天仙地仙飛仙,日月星宿五帝,兵馬九億萬騎,監(jiān)齋直事,三界官屬,羅列左右耳,三時行道,六時依如后科。

人定,思白云之氣匝滿齋堂,白虎麒麟備守內(nèi)外。

次思白氣從師肺中出,不須存麒麟,宜存白虎,若存麟,思白麟在白氣中,往覆弟子家合宅大小之身。仙童玉女,日月兵馬,悉如前法。黃錄大齋三時行道,宜用日入,常齋三時,可取人定,人定而用,日入存思。又六時更從青始,次赤,周白,此皆失法,青赤白別有,皆非五藏六府之儀也。

夜半,思玄云之氣匝滿齋堂,靈龜剩蛇備守上下。

次思黑氣從師腎中出,如云之升,靈龜騰蛇在黑氣中,仙童玉女,日月兵馬,悉如前法也。

向曉,思紫云之氣匝滿齋堂,辟邪獅子備守隱顯,其形如左。

次思紫氣從膽中出,余如前法。

凡存云氣,各從方來,青云出束,赤云出南,黃云出中,白云出西,黑云出北,紫云出上。見從其方,稍出漸盛,蓊郁氤氳,充溢堂宇。然后思己身中藏氣,又出與云色乎合#10,氣同明凈香潔,覆庇家門,宮城山水,小大畢周,神官靈獸,齊整參羅前后左右,四方內(nèi)外,上下隱顯,六時轉(zhuǎn)隆神靈普遍也。

上講,坐存三色,三一魂魄。

上講時,先存三色,次存三一。行道有六時,上講常三時:食后,上哺,人定。三時入齋堂捻香,禮三拜,巡回依座,坐竟,有眾者法師以拂擊席#11,仍放板膝前,同臨目握固,存頭氣青,兩乎氣赤#12,兩足氣白,三氣繞身,其形如左:

存三一魂魄。三一者,三處之神同一道也。其道本一,應感成三,三界內(nèi)外,無乎不在,統(tǒng)化主物,號三天太上,宣教侍經(jīng),號三素左君,降人成德,號曰三一。三一在人,人有三宮:頭腦名為上元宮,其神日夷;心內(nèi)名為中元官,其神曰希;臍下名為下元官,其神曰微。皆如嬰兒,俱長一寸。靜坐正拱,無欲無為,體無應有,學仙所存。久習堅固,神通洞達,然后變化無滯,群動成依,細無不入,大無不包,或為無窮,或為無極,觀妙之初,先由寸起,其形如左:

真人曰:齋時,皆心注玄真,永無外想。想念在經(jīng)師,先思三一在官室,安居分明,具三魂七魄,太一鎮(zhèn)泥丸中,如回風帝一法。然后與兆俱齋聽經(jīng),口授心存,則三尸亡走,邪氣滅去,內(nèi)外受真,如此近仙矣。傍吐納導引和液,行上諸妙道,天真鈴降子。上士得道於室內(nèi),雖處巖穴,而外想一毫不絕,亦徒勞損力耳。學道唯心盡志,仙人當下觀試之也,子善詳察之焉。

碧冠青被淺黃服,余取宜裝.?

初登高座,先存禮三尊。

講義及讀經(jīng),先靜竟,登起向太上座,三過上香,卻后數(shù)尺,禮三尊三拜,又仍存,經(jīng)師、籍師,度師,各禮一拜,合六拜,乃登高座,其形如左:

三尊者,道尊,經(jīng)尊,真人尊。三一之尊,通乎人身,人身欲與三尊同者,清齋精思,禮拜存之,日一過如此,初下禮六拜,后重上,不須禮,下則二拜,叩搏愿念如法,贏者心拜也。

登高座,存侍衛(wèi)。

登高座,安坐,斂簡當心,嗚鼓三十六通,咽液三十六過,臨目見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足下八卦神龜,三十六獅子伏前,頭巾七星,五藏生五騎,羅文覆身上,三一侍經(jīng),各千乘萬氣,仙童玉女衛(wèi)之,其形如左:

萬遍竟,云駕至。

能讀《五千文》萬遍,太上蕾買龍下迎,萬遍畢未去者,一月三讀之,須云駕至,便升仙,其形如左:

修行萬遍之道,又存五云之星。轉(zhuǎn)經(jīng)之后,夜半至生氣之時,飽服五牙之氣,坐向月建之方,叩齒九通,咽液三十六過,臨目存五星,辰在頭上,歲星在左肘,太白在右肘,熒惑在兩膝間,鎮(zhèn)心在心中#13,久久乃止。行坐出入,常思不忘,千災自然絕,萬禍不能干,后當身上出水,身下出火,智慧六通,奄見五老。五老是五星之精,見之,則變化自在,同升乎天也。

真人碧冠綠被黃服,車輦人物云彩并取宜

受經(jīng)之后,長齋存真,舍俗習道,精思誦文。日轉(zhuǎn)十遍,涉歷三年,千日之中,數(shù)充萬遍。解了究悉,具足修行,煉易備弘,身神相一,云龍來迎,上升三清。遍畢未去,其事有二:一者功成德就,赴感濟時,運未隱景,故續(xù)獎后生;二者未究竟,行未備周,煉未能精,思未招應,雖訖未升。方須研進,遣欲觀妙,損己度人,勇猛立功,精嚴存念,或多或少,一月三修,物我咸通,積勛成德,念念不斷,善善相聯(lián),恒見三尊,云駕自至,久必神通。躁促則塞,塞而億遍,亦弗能超。超然行周,身神俱騰矣。

行周者,能七義禮智信救度天人也。有此五德,雖具而微,不周濟物,濟物功少,皆非行周,無望得道。得道之由,由行五德,行五德者,三業(yè)則定,十善事成,太一叉降,五老相攜,得道無疑也。

太上老君大存思圖注訣竟

#1此句,《云笈七簽》卷四十三作『功拘邇致謬耳』。

#2『偏者嗜欲』,《云笈七簽》本作『嗜欲偏頗者』。

#3此句,《云笈七簽》本作『成則未分』。

#4此句,《云笈七簽》本作『脾一又二兼濟也,兼濟者,信也』。

#5此句,《云笈七簽》本作『智慧之主』。

#6此句,《云笈七簽》本作『蒼色』。

#7此句,《云笈七簽》本作『既成由於此藏』。

#8此句,《云笈七簽》本作『和釋隔戾』。

#9此句,《云笈七簽》本作『如云之升』。

#10此句,《云笈七簽》本作『又出與云色采合』。

#11此句,《云笈七簽》本作『……以板擊席』。

#12此句,《云笈七簽》本作『兩手氣赤』。

#13此句,《云笈七簽》本作『鎮(zhèn)在心中』,故文中『鎮(zhèn)心』當作『鎮(zhèn)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stefanvlieg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