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書訊

《風眼》里人物是虛構的,但很多細節(jié)與情感是真的

改革開放40年來,出版業(yè)在時代轉型中歷經(jīng)起伏,而身在其中的知識分子面臨社會效益與經(jīng)濟效益的雙重挑戰(zhàn)。他們精神深處的復雜情感與甘苦自知,都深深地帶著時代的烙印。今年5月,作…

2019-06-17

澎湃新聞

6月文藝聯(lián)合書單:梅耶荷德談話錄

《背后》王方晨著,安徽文藝出版社該書以女金領熊旎十日內的經(jīng)歷為主線,描述了在商業(yè)世界中,以主人公為代表的女性奮斗不息的職業(yè)精神,以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面對生活中漩渦般…

2019-06-11

曹鴿子:我著迷于觀察人面對孤獨時所做出的選擇

曹鴿子曹鴿子,作家,藝術家,生于北京,現(xiàn)居紐約。畢業(yè)于中國傳媒大學動畫專業(yè),曾任《VISION青年視覺》雜志專題總監(jiān),《繽紛FACE》雜志編輯總監(jiān)。創(chuàng)作媒介廣泛,包括油畫、水彩、…

2019-06-05

澎湃新聞

中國人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吃辣的?

【編者按】辣椒最早傳入中國時并未進入食譜,它從一種觀賞花卉,到作為調味品“以辣代鹽”,再到如今隨著“辣味文化”風靡全國,在中國飲食中究竟是如何“翻身”的?2019年6月出版…

2019-06-05

通信集《此時此地》:庫切和奧斯特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小說家不太喜歡把自己的思想直接說出,而是創(chuàng)作出一個個故事,通過筆下人物的選擇或命運間接向讀者暗示自己的觀點。因此,作家們的信件總是有著特殊的吸引力,讀者迫切希望通過不加…

2019-06-05

澎湃新聞

全新《巴金譯文集》出版:巴金不僅是作家,更是翻譯家

在現(xiàn)當代文學史上,巴金是個耳熟能詳?shù)拿郑苌儆腥酥?,除了文學創(chuàng)作,翻譯也是伴隨巴金一生的事業(yè):屠格涅夫、高爾基、迦爾洵等作家,都對巴金的文學創(chuàng)作及思想產生過深遠影…

2019-05-27

澎湃新聞

關于上海的故事,可以在“上海地方志”系列叢書中找到答案

上海從哪來?過去有哪些精彩?哪些地標建筑發(fā)生過什么?外國人眼中的上海是什么樣的?所有關于上海的故事,如今都可以在“上海地方志”系列叢書中尋得答案。5月17日,由上海市地方…

2019-05-20

澎湃新聞

鄭張尚芳逝世一周年,博客選《胭脂與焉支》 近日出版

【編者按】2018年5月19日,漢語音韻學家、方言學家鄭張尚芳先生不幸病逝,今天是先生的周年忌日。近日,鄭張先生新書《胭脂與焉支》出版,收錄了他從2006年至2017年的80余篇博客文…

2019-05-20

《文物的亞洲》:以物述史,探究文物中的亞洲文明密碼

由上海博物館編、譯林出版社出版的《文物的亞洲》 一書,匯集上海博物館、清華大學、復旦大學、西北大學等科研機構和高校的數(shù)十位學者力量,選擇了40余件(組)來自亞洲不同國家、…

2019-05-20

新版《唐詩三百首》首發(fā),篇目調整10%左右

5月12日下午,由果麥文化、鐘書閣、星期天讀書會聯(lián)合主辦的新版《唐詩三百首》新書首發(fā)暨分享會在鐘書閣徐匯店舉行。復旦大學中文系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陳引馳教授,…

2019-05-14

澎湃新聞

歷史學家布瓊:每個國家都投射和想象了屬于自己的法國

編者按:帕特里克布瓊(Patrick Boucheron)是巴黎第一大學的中世紀教授,亦在面向社會大眾的法蘭西公學院任教,是法國著名的歷史學家,在中世紀史和全球史的研究領域頗有建樹。布…

2019-05-14

澎湃新聞

在萬物的起源中把握人類的未來

《起源:萬物大歷史》,[美]大衛(wèi)克里斯蒂安著,孫岳譯,中信出版社見識城邦2019年4月出版,340頁,68.00元《起源:萬物大歷史》一書是大衛(wèi)克里斯蒂安獨立撰寫的第三部大歷史著作,…

2019-05-14

澎湃新聞

陳昕《出版留痕》:出版何為、出版的品質是什么

出版家陳昕是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出版業(yè)改革發(fā)展繞不開的人物。他先后編輯或主持了“當代經(jīng)濟學系列叢書”“世紀人文系列叢書”“當代學術思潮譯叢”《中華文化通志》《中國通史》《…

2019-05-14

澎湃新聞

擺脫“女作家”標簽,她寫了這本只有男性主角的一戰(zhàn)小說

1917年8月,寫出“心有猛虎,細嗅薔薇”的著名詩人薩松發(fā)表拒戰(zhàn)宣言,反抗國內政客操縱戰(zhàn)事、無數(shù)年輕人白白送命的現(xiàn)實,被軍方以瘋癲為名送進了精神病院接受“治療”。在醫(yī)院中,…

2019-05-05

澎湃新聞

17歲,覺得自己與眾不同便是你與他人最大的共同點

【編者按】日本新銳詩人最果夕日最初因寫在網(wǎng)絡上的詩句而廣受追捧,后集結成詩集《夜空總有最大密度的藍色》出版。該詩集被石井裕也改編成電影,由石橋靜河、池松壯亮、松田龍平聯(lián)…

2019-04-27

熱門文章排行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stefanvlieg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