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人物

淡淡的愛,漫漫的哀——悼念何兆武先生

2012年5月25日北京大學出版社“歷史的觀念譯叢”第二次工作會議。

2021-05-30

澎湃新聞

章開沅自述:年少時讀過的有字書與無字書

我從小愛讀書,又幸而有書可讀,但卻談不上什么家學淵源,更沒有什么讀書計劃。

2021-05-28

王奇生憶章開沅:師門四年記

5月28日,著名歷史學家、教育家章開沅逝世,享年95歲。

2021-05-28

澎湃新聞

紀念何兆武:聯(lián)大七年

何兆武先生于5月28日上午在北京逝世。

2021-05-28

專訪李修文:寫作即是活著,活著即是寫作

2002年,不到30歲的李修文在《收獲》雜志連發(fā)兩部長篇小說——《滴淚痣》和《捆綁上天堂》,兩部作品還被改編成影視劇。

2021-05-28

澎湃新聞

鄭重筆下的陳佩秋:親誼重友,執(zhí)著藝術(shù)

知名書畫家陳佩秋(1923-2020)辭世已近一年,其山水不尚奇峰險嶺,花鳥不作高枝啁啾,花卉不求一枝獨秀,自有一份溫潤高逸的性情,體現(xiàn)出她藝術(shù)的自信與執(zhí)著。

2021-05-27

澎湃新聞

中國考古百年:醉心于古巴蜀與西南考古的童恩正先生

上世紀80年代考古界有“湖南出考古學家”的說法。細數(shù)當年中國著名的考古學家就有四位出身湘籍,包括鄒衡、張忠培、嚴文明、童恩正。其中,童恩正先生(1935-1997)是中國西南考古…

2021-05-26

澎湃新聞

孫慰祖談印學研究:為學與為藝,孤獨方是常態(tài)

知名書法篆刻家、上海博物館研究館員孫慰祖憑借《孫慰祖璽印封泥與篆刻研究文選》前不久摘得第七屆中國書法蘭亭獎金獎(理論研究方向)。

2021-05-21

澎湃新聞

丟勒誕辰550周年:可以和達·芬奇相抗衡的全才之一

眾所周知,中國山水畫有所謂南派北派之分,宋元之后隨著經(jīng)濟中心的南移(以宋室南渡作為標志)以及文人畫的興盛(以元四家為首的元代藝術(shù)復興為標志),從此奠定了中國繪畫“南強北…

2021-05-21

澎湃新聞

海史密斯誕辰百年:被講述與被隱匿的

海史密斯去世二十年后,美國導演托德海因斯將她的小說《卡羅爾》改編成電影,講述兩名女性如何跨越年齡和地位相愛。電影當年入圍戛納電影節(jié),斬獲最佳女演員獎。

2021-05-18

澎湃新聞

葉芝:詩歌對我而言始終是一種折磨

《我們隱秘的法則——葉芝與抒情形式》是美國藝術(shù)與科學研究院院士、哈佛大學教授海倫文德勒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關于葉芝詩歌技術(shù)(以及最終情感)成就的里程碑式的研究”。

2021-05-17

莫言:作家應更多地深入社會底層,與普通人感同身受。

5月15日消息,今天上午,北京大學文學講習所成立,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擔任講習所顧問。成立儀式上,莫言發(fā)表精彩演講,其中提到了塞萬提斯給現(xiàn)代作家創(chuàng)作的四點啟示。

2021-05-16

王安憶談《一把刀,千個字》

王安憶,1954年出生于江蘇南京。

2021-05-16

澎湃新聞

專訪葉怡蘭:對器物的著迷,源于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什么是簡約但不簡單的基本款?什么是能走入日常、豐富生活,真正需要的好器物?想要的東西這么多,究竟該如何取舍?

2021-05-15

澎湃新聞

專訪黃德海:“留在人世間”的古典,打開更廣闊的世界

在扎根現(xiàn)當代文學的青年批評家里,黃德海是知識結(jié)構(gòu)和研究興趣都相對特殊的一位。

2021-05-14

澎湃新聞

熱門文章排行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stefanvlieg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