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錯字
八年前我曾寫過一篇雜感小文,是講兩件書里的錯字的,其文云:
“十八年前用古文所譯的匈加利小說《黃薔薇》于去冬在上海出板了。因為是用古文譯的,有些民歌都被譯成五言古詩了,第二頁上一個牧牛兒所唱的一首譯如下文:
不以酒家壚,近在咫尺間,
金尊與玉碗,此中多樂歡,
不以是因緣—
胡爾長流連,不早相歸還。
譯語固然原也不高明,但刊本第二行下句排成了此中多樂歌,更是不行了。印書有錯字本已不好,不過錯得不通卻還無妨,至多無非令人不懂罷了,倘若錯得有意思可講,那更是要不得。日前讀文化學社板的《人間詞話箋證》至第十二頁,注中引陶淵明《飲酒》詩,末二句云:
但恨多謬誤,君當恕罪人。
這也錯得太有意思了。所以我常是這樣想,一本書的價值,排印,校對,紙張裝訂,要各占二成,書的本身至多才是十分之四,倘若??患?,無論什么好書便都已損失了六分光了。”
日前看商務印書館板的《越縵堂詩話》,卷下之下有一節(jié)云:
“子九兄來,云自芝村回棹過此,誦其舟中作一絕云,紫櫻桃熟雨如絲,村店村橋人盡時,忽忽夢回舟過市,半江涼水打鸕鶿。絕似帶經(jīng)堂作也?!薄对娫挕肪庉嫹怖?,卷上中及下之上均錄自日記,下之下則轉錄各節(jié)抄本,故無年月可考。這一條見于越中文獻輯存書第三種《日記鈔》之第百零六頁,即宣統(tǒng)中紹興公報社所印,對校一過,字字皆合。讀者看了大約都不覺得什么出奇,不過就不知道這子九為何許人罷了。湊巧我卻知道,因為我有他的詩集,而且還有兩部。子九姓孫名垓,會稽人,有《退宜堂詩集》六卷。上面的詩即在第一卷內,題曰過東浦口占,共有兩首,今抄錄于下:
“紫櫻桃熟雨如絲,村店村橋入畫時,忽忽夢回船過市,半江涼水打鸕鶿。
南湖白小論斗量,北湖鯽魚尺半長,魚船進港麹船出,水氣著衣聞酒香?!?
這里第一首的第三句里舟與船字面不同,別無什么關系,第二句可就很有問題了。人盡呢,還是入畫呢?這好像是推門與敲門,望南山與見南山,兩者之中有一個較好的讀法,其實是不然。退宜堂詩系馬氏弟兄鷗堂所編訂,果庵所??蹋斎辉撌强尚诺?,那么正當是“入畫時”,雖然這句詩似乎原來有點疲軟?!叭吮M時”倒也幽峭可喜,可是不論這里意思如何,只可惜這兩個字太與“入畫”相像了,所以覺得這不是字義之異而乃是字形之訛。那么這難道是越縵老人的錯么?也未必然。早年日記原本未曾印出,究竟不知如何,但我想恐怕還是紹興公報社的書記抄錯,或是“手民”排錯,恰好做成那種有意思的詞句,以致連那編輯者也被蒙過去了。
在這里,我們自然地聯(lián)想起古時的一件公案來,這就是陶詩里的刑天舞干戚案。陶淵明《讀山海經(jīng)》詩第十首前四句云:
“精衛(wèi)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形夭無千歲,猛志固常在?!崩m(xù)古逸叢書紹熙壬子(一一九二)本,毛刻蘇寫本及郘亭覆刻宋本均如此,但通行本多改第三句為刑天舞干戚,據(jù)曾端伯說明云:
“形夭無千歲,猛志固常在,疑上下文義不甚相貫,遂取《山海經(jīng)》參校,經(jīng)中有云,刑天獸名也,口中好銜干戚而舞,乃知此句是刑天舞干戚,故與下句猛志固常在意旨相應,五字皆訛,蓋字畫相近,無足怪者?!敝芤婀珔s不以為然,后來遂有千歲與干戚兩派。干戚派的根據(jù)似乎有兩點,其一是精衛(wèi)填海夠不上說猛志,其二是恰好有個刑天,如朱晦庵所云《山海經(jīng)》分明如此說也。但是,《山海經(jīng)》里有是一件事,陶詩里有沒有又是別一件事,未便混為一談。大約因為太巧合了,“五字皆訛”,大有書房小學生所玩的菜字加一筆變成菊字的趣味,所以大家覺得好玩,不肯放棄,其實他的毛病即出在巧上,像這樣“都都平丈我”式的改字可以當作閑話講,若是??蔽疵馓禽p巧一點了罷。我還是贊成原本的無千歲,要改也應注曰疑當作云云,總不該奮筆直改如塾師之批課藝也。
對于曾君我還有一點小意見。查《山海經(jīng)》第七《海外西經(jīng)》云:
“刑天與帝至此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戚以舞?!惫弊⒃疲?
“干,盾。戚,斧也。是為無首之民?!痹嗽瓶谥泻勉暩善荻瑁c經(jīng)文不合,以此作為考訂的根據(jù),未免疏忽?!痘茨稀さ匦斡枴吩莆鞣接行螝堉哒T注云:
“以兩乳為目,肥臍為口,操干戚以舞,天神斷其手后天帝斷其首也?!彼菦]有手的,但一盾一斧不知怎么操法,更不知怎么銜法,高氏所說即自相抵牾,不能引作解釋,且曾君原只說經(jīng)中有云,不曾引《淮南子》也?!般暋奔炔缓?,“好”更未必,雖出想像,亦太離奇。我們本不該妄議先賢,唯曾君根據(jù)《山海經(jīng)》以改詩,而所說又與經(jīng)文有出入,覺得可疑,不免要動問一聲耳。
(廿五年二月四日。)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