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五四運動紀念

不朽 作者:胡適


一 五四運動之背景

中國加入歐戰(zhàn)時,全國國民,皆抱負極大希望,以為從此以后,對外賠款,可以停付——至少可以停付五年;治外法權(quán),可以廢止;關(guān)稅主權(quán),可以收回。當時,日本人已先中國數(shù)年,加入戰(zhàn)爭,派遣軍艦,專與東方的德國勢力為難;接收青島,續(xù)辦膠濟路,所有德國人在華的勢力,居然落到他們手中去了。彼時中國人尚不如何著急,因為日本政府曾有表示,望此次接收,不過暫時之事,將來“終究歸還中國”。不料到了第二年——一九一五年,日本非獨不把山東方面的權(quán)利,交還中國,抑且變本加厲,增制許多條件,向中國下“哀的美敦書”,強迫中國承認,中國無法,只能于五月九日簽字承認。于是中日二國的感情,越弄越壞,壞到不可收拾了。

中國正式加入歐戰(zhàn),是一九一七年。前此之時,雖有華工協(xié)助協(xié)約國與德國開釁,但未經(jīng)中國政府正式表示,到了一九一七年,中國政府,公然向德絕交,向德開戰(zhàn)。翌年十一月十一日,德國終于失敗了,一種代表軍國主義和武力侵略主義的勢力,終于被比較民治化的勢力屈服了,歐戰(zhàn)遂此告終。全世界人皆大慶祝此雙十一節(jié),中國自亦受其影響。五月十七那一天,所有北京城內(nèi)的學校,一律停課,數(shù)萬學生,結(jié)隊游行,教育部且發(fā)起提燈大會,四五萬學生,手執(zhí)紅燈,高呼口號,不可謂非中國教育界第一創(chuàng)舉。影響所及,遂為以后的“五四運動”下一種子。故雖謂五四運動,直接發(fā)源于此次五六萬人的轟轟烈烈的大游行,亦無不可,非獨此也,教育部且于天安門一帶,建筑臨時講臺,公開演講。事后北大停課三天,要求教育部把此臨時講臺,借給北大師生,繼續(xù)演講三天。演講時間,每人限以五分鐘,其實,每人亦只能講五分鐘,因為彼時風吹劇烈,不到五分鐘,講員的喉嚨,已發(fā)啞聲,雖欲繼續(xù),亦無能為力了。因此,各人的演詞,非常簡括,卻又非常精采。此后在《新青年》雜志上所發(fā)表的如蔡元培的《勞工神圣》和我的《非攻》等篇,皆為彼時演詞之代表。但有人要問,我們?yōu)槭裁匆绱俗瞿??原來彼時北京政府,“安福俱樂部”初自日本借到外債六萬萬元,一時揚武耀威,非常得意。我們見之,雖有非議,亦無法可想,彼時既有教育部首先出來舉行公開演講,我們亦落得借此機會,把我們的意見,稍微發(fā)泄發(fā)泄。后來,我因母喪離開北京,故未得親自參加這個大運動的后半劇。

一九一九年一月十八日,交戰(zhàn)諸國開和平會議于法國Versailles宮中,中國人參加者,有政府的代表,有各政黨的代表,又有用私人名義去參加者,以為美國威邇遜總統(tǒng)的十四點,必可實行,中國必能在和會之中,占據(jù)許多利益,至少,山東問題,必能從和會中得著滿意的解決。然而威邇遜畢竟是一個學者的理想家,在政治上玩把戲,那里敵得過英國的路易喬治及法國的克列孟梭這一班人呢?學者遇著“老虎”,學者惟有失敗而已!

二 五四運動之發(fā)生

四月二十八日,國際聯(lián)盟條文,正式成立,尚覺有點希望。過了二天,到了四月三十日那一天,和會消息傳出,關(guān)于山東方面的權(quán)利,皆付與日本,歸日本處理。消息一到,前此滿腔熱望,如此完全失望了!全國憤怒,莫能遏制,于是到了五月四日那一天,學生界發(fā)起北京全體學生大會,開會以后,到處游行。(外傳北京學生會曾向東交民巷各公使館表示態(tài)度說不確。)后來,奔到趙家樓胡同曹宅,撞破墻壁,突圍而進,適遇章宗祥在那里躲避不及,打個半死,后腦受著重傷。當場即被捉去學生二三十人,各校皆有,各校校長暨城內(nèi)紳縉名流,皆負責擔保。后來消息傳到歐洲,歐洲代表團,亦大受感動,同時更用恐嚇手段,打電報給我國出席總代表陸征祥,如果他糊里糊涂的在山東問題條文中簽了字,他的祖宗墳墓,一概將被掘;外交團迫于恐嚇,自不敢輕意簽字了。于是在五月十四那一天,中國代表團,又在和會內(nèi)重新提出“山東問題”,要求公平辦法,始終沒有得著好的結(jié)果,而中國代表亦始終沒有簽字,所以然者,實因當時留歐中國學生界,亦有相當?shù)倪\動,包圍中國公使館不許中國官員擅自簽字之故。可是這樣一來,當時辦教育的人,就棘手了,好在他們亦不欲在這種腐敗的政府下供職,于是教育部中幾個清明的職員及北大校長蔡先生等人,相繼辭職。那時,政府正痛惡那一班人,他們既欲辭職,亦不挽留。然而當時的學生界怎能任這一班領(lǐng)袖人物,輕輕引退呢?于是大家主張挽留。為欲營救被捕的學生,為欲挽留被免的師長,同時又要繼續(xù)偉大的政治運動,故自五月二十日起,北京學校,一律罷課,到處演講,諸如前門大街等熱鬧地方,皆變成學生的臨時講場了,對于城內(nèi)交通,不無影響,于是北京軍警,大捕學生。但軍警捕捉學生越著力,學生的氣焰,越加熱烈,影響所及,全國學生,相率罷課,天津的學生界,于五月二十三日起,宣布罷課;濟南的學生界,于二十四日宣布罷課;上海的學生界,于二十六日宣布罷課;南京的學生界,于二十七日宣布罷課;后來連到軍閥的中心勢力所在的保定學生界,亦于二十八日決議罷課,向者為北京學生界的愛國運動,今其勢力,已風動全國學生界,而變成全中國的學生運動了。同時北京被捕的學生,亦益發(fā)增多,城內(nèi)的拘留所,皆拘滿了,一時無法,就把北大第三院,改成臨時拘留所,凡遇著公開講演的學生,軍警輒把槍一揮,成群的送入北大第三院內(nèi),院之四周,堅筑營盤,昏夜看守。后來第三院的房子內(nèi)住不下了,又把第二院一并改為臨時拘留所。斯時杜威博士適到北京,我領(lǐng)他去參觀就地的大監(jiān)獄,使他大受感動。后來,忽有一天,到了六月三號那一天,院外的營盤,忽然自動撤銷了,看守的軍警,各自搬場了,一時不知其故,后來才明白上海學生界,即在六月三號那一天,運動商界,一律罷市三天,并要求政府罷免曹,陸,章三人的職務。政府見來勢洶險,無法抵抗,終于屈服下來,自動撤銷營盤,自動召回軍警,即是政府被人民屈服的證據(jù),而曹,陸,章三人,亦于同日被政府罷免掉了。此為五月四日到六月三日幾近一月中間的故事,最后的勝利,終于歸屬學生界了。

三 五四運動之影響

如今且約略考究五四運動的影響,它的影響,計有二方面:一為直接的影響,一為間接的影響。直接的影響,能使全國人民,注意山東問題,一面禁止代表簽字;一為抵制日貨,抵制日貨的結(jié)果,許多日本商人,先后破產(chǎn),實予以重大打擊,故日本野心家,亦漸生戒懼之心了;再加上其他友國的幫助,故于一九二一年“華盛頓會議”中,當中國代表重新提出山東問題時,中國著實占點便宜。其結(jié)果,日本終于把山東方面的權(quán)利,“終究交還中國”了。

至于間接的影響,那就不能一樣一樣的細說了!

第一,五四運動引起全國學生注意社會及政策的事業(yè)。以前的學生,不管閑事,只顧讀書,政治之好壞,皆與他們無涉。從此運動以后,學生漸知干預政治,漸漸發(fā)生政治的興趣了。

第二,為此運動,學生界的出版物,突然增加。各處學生皆有組織,各個組織皆有一種出版物,申述他們的意見。單說民國八年一年之內(nèi),我個人所收到的學生式的豆腐干報,約有四百余份之多,其他可無論了。最奇怪的,這許多報紙,皆用白話文章發(fā)表意見,把數(shù)年前的新文學運動,無形推廣許多。從前我們提倡新文學運動,各處皆有反對,到了此時,全國學生界,亦顧不到這些反對,姑且用它一用再講,為此“用它一用”的觀念的結(jié)果,新文學的勢力,就深深占入學生界的頭腦中去了,此為五四運動給予新文學的影響。

第三,五四運動更予平民教育以莫大影響。學生注意政事,就因他們能夠讀書,能夠看報之故。欲使平民注意政事,當亦使他能夠讀書,能夠看報;欲使平民能夠讀書,能夠看報,唯一的方法,就在于教育他們。于是各學校中,皆創(chuàng)立一個或數(shù)個平民學堂,招收附近平民,利用晚間光陰,由各學生義務教授,其結(jié)果,平民教育的前途,為之增色不少。

第四,勞工運動亦隨五四運動之后,到處發(fā)生。當時的學生界,深信學生一界,勢力有限,不能做成大事,欲有偉大的成就,非聯(lián)合勞工各界,共同奮斗不可。但散漫的勞工,不能發(fā)生何種勢力,欲借重之,非加以組織不可,于是首先與京漢路北段長辛店的工人商議,勸其組織工會,一致奮斗。一處倡之,百處和之。到了今日,各處城市,皆有工會組織,推原求本,當歸于九年以前的五四運動。

第五,婦女的地位亦因五四運動之故,增高不少。五四運動之前,國內(nèi)無有男女同學之學校,那時,婦女的地位,非常低微。五四運動之后,國內(nèi)論壇,對于婦女問題,漸生興趣,各種怪論,亦漸漸發(fā)生了;習而久之,怪者不怪,婦女運動,非獨見于報章雜志,抑且見諸實事之上了!中國的婦女,從此遂跨到解放的一條路上去了。

第六,彼時的政黨,皆知吸收青年分子,共同工作。例如進步的黨人,特為青年學生,在他們的機關(guān)報上,辟立副刊,請學生們自由發(fā)表意見。北京《晨報》的副刊,上海《民國日報》之“覺悟”,即其實例。有的機關(guān),前時雖亦有副刊,唯其主要職務,不外捧捧戲子,抬抬妓女,此外之事,概非所問;五四以后,他們的內(nèi)容,完全改變了:諸如馬克思,蕭伯納,克魯泡特金等名詞,皆在他們的副刊上,占著首席地位了。

其在國民黨方面,此種傾向,益覺顯著。論日報,則有《民國日報》的各種副刊;論周報,則有《星期評論》;論月刊,則有《建設(shè)雜志》等等;其影響于青年學生界者,實非微事。非獨此也,他們并于民國十三年中國國民黨改組之際,正式承認吸收少年分子,參加工作,此種表示,亦因受著五四運動的影響之故,就中尤以孫中山先生最能體驗五四運動的真意義。彼于一九二〇年正月九日那一天,寫信給海外黨部,囑以籌金五十萬,創(chuàng)辦一個最大的與最新式的印刷機關(guān),其理由,則為:

自北京大學學生發(fā)生五四運動以來,一般愛國青年無不以新思想為將來革新事業(yè)之預備,于是蓬蓬勃勃,發(fā)抒言論。國內(nèi)各界輿論一致同倡。各種新出版物為熱心青年所舉辦者,紛紛應時而出,揚葩吐艷,各極其致。社會遂蒙絕大之影響。雖以頑劣之偽政府,猶且不敢攖其鋒。此種新文化運動在我國今日誠思想界空前之大變動。推原其始,不過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覺悟者從事提倡,遂至輿論放大異彩,學潮彌漫全國,人皆激發(fā)天良,誓死為愛國之運動。倘能繼長增高,其將來收效之偉大且久遠者,可無疑也。吾黨欲收革命之成功,必有賴于思想之變化。兵法攻心,語曰革心,皆此之故。故此種新文化運動實為最有價值之事?!?

——孫中山先生致海外國民黨同志書

孫先生看出五四運動中的學生,因教育的影響,激于義憤,可以不顧一切而為國家犧牲;深信思想革命,在一切革命中,最關(guān)緊急;故擬創(chuàng)辦一個最大的與最新式的印刷機關(guān),盡量作思想上的宣傳工夫;即在他自身的工作上,亦可看出這一點來。民國八年以前,孫先生奔走各處,專心政治運動,對于著作上的工作,尚付闕如,只有“民權(quán)初步”及“實業(yè)計劃”二部分的著作,于民國八年以前作成。民國八年以后,他的革命方向,大大轉(zhuǎn)變了,集中心力,專事著作,他的偉大著作,皆于此時告成。這是什么緣故呢?就因為他認定思想革命的勢力,高過一切,革命如欲成功,非先從思想方面入手不可,此種傾向,亦就因為受著五四運動的影響的結(jié)果。

五四運動為一種事實上的表現(xiàn),證明歷史上的一大原則,亦可名之曰歷史上的一個公式。什么公式呢?

凡在變態(tài)的社會與國家內(nèi),政治太腐敗了,而無代表民意機關(guān)存在著,那末,干涉政治的責任,必定落在青年學生身上了。

這是一個最正確的公式,古今中外,莫能例外。試觀中國的歷史,東漢末年,宦官跋扈,政治腐敗,朝廷上又無代表民意的機關(guān),于是有太學學生三萬人,危言正論,不避豪強,其結(jié)果,終于造成黨錮之禍,牽連被捕死徙廢禁的,不下六七百人。又如北宋末年,金人南犯,欽宗引用奸人,罷免李綱以謝金人,政治腐敗,達于極點,于是有太學生陳東及都人數(shù)萬,到闕下請復用李綱,欽宗不得已,只好允許了。又如清末“戊戌政變”,主動的人,即是青年學生;革命起義,同盟會中人,又皆為年青的學生;此為中國歷史上的證據(jù)。又觀西洋歷史,中古時代,政治腐化,至于極點,創(chuàng)議改革者,即為少年學生;一八四八年,為全歐革命的一年,主動的人皆為一班少年學生,到處拋擲炸彈,開放手槍,有被執(zhí)者,非遭死戮,即被充軍,然其結(jié)果,仍不能壓倒熱烈的青年運動,亦唯此種熱烈青年運動,革命事業(yè),才有成功之一日。是以西洋的歷史,又足證明上面所說的一個公式。

反轉(zhuǎn)來講,如果在常態(tài)的社會與國家內(nèi),國家政治,非常清明,且有各種代表民意的機關(guān)存在著,那末,青年學生,就無需干預政治了,政治的責任,就要落在一班中年人的身上去了。試觀英美二國的青年,他們所以發(fā)生興趣,只是足球,籃球,棍球等等,比賽時候,各人興高采烈,狂呼歌曲;再不然,他們就去尋找?guī)讉€女朋友,往外面去跳舞,去看戲,享盡少年幸福。若有人和他們談起政治問題,他們必定不生興趣,他們所作的,只是少年人的事。他們之所以能夠安心讀書,安心過少年幸福者,就因為他們的政治,非常清明,他們的政治,有中年的人去負責任之故。故自反面立論,又足證實上面所講的歷史上的公式。

自從五四運動以來,中國的青年,對于社會和政治,總算不曾放棄責任,總是熱熱烈烈的與惡化的掙扎;直到近來,因為有些地方,過分一點,當局認為不滿,因而喪掉生命的,屢覯不鮮。青年人的犧牲,實在太大了!他們非獨犧牲學業(yè),犧牲精神,犧牲少年的幸福,連到他們自己的生命,一并犧牲在內(nèi)了;而尤以二十五歲以下的青年學生,犧牲最大。例如前幾天報上揭載武漢地方,有二百余共黨員,同時受戮,查其年齡,幾皆在二十五歲以下,且大多數(shù)為青年女子。照人道講來,他們應該處處受社會的保障,他們的意志,尚未成熟,他們的行動,自己不負責任,故在外國,偶遇少年犯罪,法官另外優(yōu)待,減刑一等,以示寬惠。中國的青年,如此犧牲,實在犧牲太大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stefanvlieg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