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王 充
漢代自董、揚以外,著書立言,若劉向之《說苑》《新序》,桓譚之《新論》,荀悅之《申鑒》,以至徐幹之《中論》,皆不愧為儒家言,而無甚創(chuàng)見。其抱革新之思想,而敢與普通社會奮斗者,王充也。
小傳
王充,字仲任,上虞人。師事班彪,家貧無書,常游洛陽市肆,閱所賣書,遂博通眾流百家之言。著《論衡》八十五篇,《養(yǎng)性書》十六篇。今所傳者惟《論衡》云。
革新之思想
漢儒之普通思想,為學(xué)理進步之障者二:曰迷信,曰尊古。王充對于迷信,有《變虛》、《異虛》、《感虛》、《福虛》、《禍虛》、《龍?zhí)摗贰ⅰ独滋摗?、《道虛》等篇。于一切陰陽?zāi)異及神仙之說,掊擊不遺余力,一以其所經(jīng)驗者為斷,粹然經(jīng)驗派之哲學(xué)也。其對于尊古,則有《刺孟》、《非韓》、《問孔》諸篇。雖所舉多無關(guān)宏旨,而要其不阿所好之精神,有可取者。
無意志之宇宙論
王充以人類為比例,以為凡有意志者必有表見其意志之機關(guān),而宇宙則無此機關(guān),則斷為無意志。故曰:“天地者,非有為者也。凡有為者有欲,而表之以口眼者也。今天者如云霧,地者其體土也。故天地?zé)o口眼,而亦無為?!?
萬物生于自然
宇宙本無意志,僅為渾然之元氣,由其無意識之動,而天地萬物,自然生焉。王充以此意駁天地生萬物之舊說。曰:“凡所謂生之者,必有手足。今云天地生之,而天地?zé)o有手足之理,故天地萬物之生,自然也?!?
氣與形形與命
天地萬物,自然而生,物之生也,各稟有一定之氣,而所以維持其氣者,不可不有相當(dāng)之形。形成于生初,而一生之運命及性質(zhì),皆由是而定焉。故曰:“俱稟元氣,或為禽獸,或獨為人,或貴或賤,或貧或富,非天稟施有左右也。人物受性,有厚薄也?!庇衷唬骸捌餍渭瘸桑豢尚〈?。人體已定,不可減增。用氣為性,性成命定。體氣與形骸相抱,生死與期節(jié)相須?!庇衷唬骸捌涿徽?,筋力自強,命貴之人,才智自高。”(班彪嘗作《王命論》,充師事彪,故亦言有命。)
骨相
人物之運命及性質(zhì),皆定于生初之形。故觀其骨相,而其運命之吉兇,性質(zhì)之美惡,皆得而知之。其所舉因骨相而知性質(zhì)之證例有曰:越王勾踐長頸鳥喙,范蠡以為可以共憂患而不可與共安樂;秦始皇隆準長目鷹胸犀聲,其性殘酷而少恩云。
性
王充之言性也,綜合前人之說而為之。彼以為孟子所指為善者,中人以上之性,如孔子之生而好禮是也。荀子所指為惡者,中人以下之性,少而無推讓之心是也。至揚雄所謂善惡混者,則中人之性也。性何以有善惡?則以其稟氣有厚薄多少之別。稟氣尤厚尤多者,恬淡無為,獨肖元氣,是謂至德之人,老子是也。由是而遞薄遞少,則以漸不肖元氣焉。蓋王充本老莊之義,而以無為為上德云。
惡
王充以人性之有善惡,由于稟氣有厚薄多少之別。此所謂惡,蓋僅指其不能為善之消極方面言之,故以為稟氣少薄之故。至于積極之惡,則又別舉其原因焉。曰:“萬物有毒之性質(zhì)者,由太陽之熱氣而來,如火煙入眼中,則眼傷?;鹫?,太陽之熱所變也。受此熱氣最甚者,在蟲為蜂,在草為蔦、巴豆、冶,在魚為鮭、、,在人為小人?!比粍t充之意,又以為元氣中含有毒之分子,而以太陽之熱氣代表之也。
結(jié)論
王充之特見,在不信漢儒天人感應(yīng)之說。其所言人之命運及性質(zhì)與骨相相關(guān),頗與近世惟物論以精神界之現(xiàn)象悉推本于生理者相類,在當(dāng)時不可謂非卓識。惟彼欲以生初之形,定其一生之命運及性質(zhì),而不悟體育及智、德之教育,于變化體質(zhì)及精神,皆有至大之勢力,則其所短也。要之,充實為代表當(dāng)時思想之一人,蓋其時人心已厭倦于經(jīng)學(xué)家天人感應(yīng)五行災(zāi)異之說,又將由北方思潮而嬗于南方思想。故其時桓譚、馮衍皆不言讖,而王充有《變虛》、《異虛》諸篇,且以老子為上德。由是而進,則南方思想愈熾,而魏晉清談家興焉。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