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許多服用器物,古今異制,至今已幾乎消滅了,幸虧在小說戲文里,保存著一點,留存下來還可認得,有如笏這東西,只有戲中尚可看到,此外則“朝笏糕干”,在鄉(xiāng)下也還有這名稱。又如拂子,俗稱仙帚,是仙人和高僧所必攜的物事,民間也尚有留存,當作趕蒼蠅的東西。末了還有麈尾,除了“揮麈”當?shù)涔手?,沒有人看見過是什么形狀?!犊滴踝值洹芬睹贰吩疲骸奥勾笳咴击妫郝闺S之,視麈尾所轉而往,古之談者揮焉?!闭账慕忉?,似乎所揮的該是整個的尾,這乃是望文生義的解說,還不如陸佃《埤雅》里所說“其尾辟塵”之明白,雖然或仍未能將它的形狀弄清楚。
《世說新語》有好幾處講起麈尾的地方,其一云:“王夷甫妙于談玄,恒手捉白玉柄麈尾,與手都無分別?!蹦悄┻@是有“柄”的。又云:“孫安國往殷中軍許共論,往反精苦,客主無間,左右進食,冷而復暖者數(shù)四,彼我奮擲,麈尾悉脫落,滿餐飯中,賓主遂至暮忘食。”那末這尾毛又是要脫落的。從這里看來,這麈尾未必是整個的尾巴,或是拂子似的東西,因為這無論如何用力揮舞,尾毛決不會掉下來,更何至滿餐飯中呢?須得看它實物的照相,這疑問便立可解決。
中國本國似乎沒有這東西了,但在日本正倉院里還有一兩把,大約是唐朝以前的遺物。麈尾是掌扇似的東西,柄用白玉或是犀象牙角,上下兩根橫檔,中間橫列麈尾,形狀像是一個蓖箕,可以拂塵,這就是“辟塵”說之所由起。照相里一把是完整的,一把是破了,麈尾大半脫落了,可以想見那主客所用的多少與這相像。
手捉麈尾談玄,與拿拂子講經(jīng),在現(xiàn)在說來別無多大關系,但把古人生活的一節(jié)弄清楚了,也還不是沒有意思的事。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