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 第十七節(jié) 概況

中國畫學全史 作者:鄭午昌


繪畫之進步,要在民眾文藝思想之自由。自由思想,往往在列國紛爭之世而益發(fā)達。故我國繪畫,春秋戰(zhàn)國較為發(fā)達,至秦漢帝制統(tǒng)一,即被拘束,先例章然。自魏晉而南北朝分疆力爭以來,凡三百余年,畫非一門,各有專家,其發(fā)達之度,可謂空前。及隋統(tǒng)一南北,繪畫思想,即稍稍被束縛。開皇二年,曾敕夏侯朗作三體圖,系一種歷史的故實畫,寓儒教之旨于美術。此種被專制君主所利用之繪畫,即足束縛南北朝以來之新繪畫思想。終隋之世,凡用于政教上之繪畫,上好下趨,其取材范圍,大率不能越此。煬帝大業(yè)元年,營顯仁宮于洛陽;自長安至江都,置離宮四十余所;四年,又造汾陽宮;土木頻興,其間繪畫之飾施,窮極奢侈。加以當時京洛一帶寺院道觀等之建筑雜起,靡不以繪畫為飾,我國壁畫之風,蓋至是號稱極盛。故工匠派之繪畫,極巧至精;而非工匠派之繪畫,亦因煬帝之好,不墮先緒。煬帝嘗自撰古今藝術圖五十卷,又于東都起二妙臺,東曰妙楷,藏古法書;西曰寶跡,庋古名畫,一時巨匠名士,爭起用世,展子虔自江南至,董伯仁自河北至。當董、展之相見也,初存輕視;后則互益。乃知南北朝以來南北異趨之畫風,至是因政治區(qū)域之統(tǒng)一,君主專制之撮合,遂相調和。閻毗、楊契丹、鄭法士兄弟等,亦應時出世,與展、董等共從事于土木之飾。逢迎君意而作之繪畫,固非能有自由思想之特現(xiàn);然其受束縛也,亦不過限于取材方面,其時平凡之畫家,因取材之不自由,自足妨其思想藝術之全部;其杰出者,則亦不然。以人物論,當時外國僧人之來中國者,較前為多,所作繪畫,自關于佛教者外,多寫外國風俗,如東土耳其之尉遲跋質那,印度之僧曇摩拙義及跋摩等,均以善西域風俗畫著名于時;其于當時藝術思想,不無沖動。而展子虔之細描色暈,神意具足,世夸為唐畫之祖;孫尚子之魑魅魍魎,參靈酌妙,其戰(zhàn)筆甚有氣力,尤為他人所莫能效。以山水論,亦頗進步。展子虔之咫尺千里,江志之模山擬水,要皆突過前人。其為隋畫之特色者,則更有人物與山水兩者間之臺閣畫。蓋隋代名家,如展子虔、董伯仁、鄭法士輩,無不擅長臺閣。其作人物也,多精意于臺閣;作山水也,多精意于臺閣;至若貴游宴樂等人物山水畫,更無不精意于臺閣;而董、鄭所作,尤為巧贍。董亡所祖述,臺閣之工,論者謂展不及之。鄭師僧繇,每于層樓疊閣間,襯以喬木嘉樹,碧潭素瀨,旁施群英芳草,令見者熙熙然動春臺之思;其與臺閣相襯之一石一樹,亦極工巧,所謂狀石務雕透,繪樹多刷鏤也。此種繪畫,蓋新從人物背景脫胎而來,而又刻意求山水畫之成功,故有以間于人物山水特尚工巧之作風;抑亦受當時大興土木之影響也。就此作風而推論之,可知隋人趨重山水畫之研究;亦即可覘唐代將以山水畫代人物畫而興之趨勢。然是時純粹之山水畫,作者殊少,臺閣畫擅長者雖多名家,亦皆與人物或山水等合圖,如展畫之北齊后主幸晉陽圖,董畫之周明帝田獵圖,鄭畫之游春苑圖等,其畫跡固多,終不如應時奉行寺院間之道釋人物畫之顯赫,故隋代繪畫,亦屬宗教化時期,其調和南北之畫風,與力求山水之成功,于唐則為過渡時期也。

隋代道釋人物畫之位置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stefanvlieg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