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床墊、睡眠與人體健康的關系
1.1 床墊的起源和發(fā)展
1.1.1 床墊的起源
1.1.2 現(xiàn)代床墊行業(yè)市場發(fā)展概況
1.1.3 國內外床墊相關標準
1.2 睡眠質量與人體健康
1.2.1 睡眠周期及評價方法
1.2.2 影響睡眠質量的因素
第2章 床墊的結構和類型
2.1 床墊的基本結構
2.2 床墊材料
2.2.1 彈簧
2.2.2 鋪墊層材料
2.2.3 復合面料層材料
2.3 常見床墊類型
2.3.1 彈簧床墊
2.3.2 棕纖維床墊
2.3.3 海綿床墊
2.3.4 水床墊
2.3.5 氣床墊
第3章 床墊制造工藝流程
3.1 彈簧床芯生產工藝流程
3.1.1 繞簧
3.1.2 熱處理
3.1.3 打床芯和串簧
3.1.4 預壓
3.1.5 封口
3.1.6 對焊邊框
3.1.7 鉗框
3.1.8 加載
3.1.9 床芯檢驗、入庫
3.2 床墊面料生產工藝流程
3.2.1 絎花
3.2.2 裁剪
3.2.3 補花
3.2.4 固定商標
3.2.5 拷邊
3.2.6 安裝氣孔
3.2.7 縫合扣布
3.2.8 面料檢驗
3.3 床墊總裝生產流程
3.3.1 打墊層
3.3.2 繃面
3.3.3 縫邊
3.3.4 檢驗
3.3.5 包裝入庫
第4章 床墊的基本特性及測試方法
4.1 硬度
4.1.1 定義
4.1.2 測試方法
4.1.3 軟質泡沫聚合材料硬度測試方法
4.1.4 歐盟標準中床墊硬度的測試方法
4.2 滯后性
4.3 耐久性
4.3.1 影響耐久性的因素
4.3.2 測試方法
4.4 溫濕性
4.4.1 保溫性能
4.4.2 控濕性能
4.4.3 測試設備
4.5 測試案例
第5章 床墊舒適性評價
5.1 床墊的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5.1.1 床墊舒適性評價
5.1.2 人體臥姿
5.1.3 人體體型特征
5.1.4 生物力學在產品設計研究中的應用
5.2 床墊舒適性評價方法
5.2.1 人體體壓分布
5.2.2 脊柱形態(tài)
5.2.3 表面肌電測試
5.2.4 主觀舒適性評價
5.2.5 床墊下陷量
5.3 人體臥姿的分類研究
5.3.1 人體臥姿分類研究概況
5.3.2 人體臥姿分類研究方法
5.3.3 人體臥姿分類研究結果
第6章 床墊軟硬度與不同體型人群體壓分布
6.1 人體各部位重量測試與計算方法
6.2 人體模型各部位重量與力度之間的關系
6.3 受試者人體各部位重量測算及精度分析
6.4 不同體型人群床墊軟硬度與體壓分布的關系研究
6.4.1 瘦型受試者在不同軟硬度床墊上的體壓分布
6.4.2 中等體型受試者在不同軟硬度床墊上的體壓分布
6.4.3 胖型受試者在不同軟硬度床墊上的體壓分布
6.4.4 比較三種體型受試者在不同硬度床墊上的體壓分布
第7章 海綿床墊對人體靜態(tài)臥姿生物力學的影響研究
7.1 人體臥姿生物力學概述
7.1.1 人體臥姿生物力學特性
7.1.2 人體臥姿生物力學分析基礎條件
7.2 海綿床墊對人體支撐力的測試
7.3 仰臥屈膝狀態(tài)下的膝關節(jié)生物力學分析
7.4 仰臥屈膝狀態(tài)下的髖關節(jié)生物力學分析
7.5 側臥姿勢下肩關節(jié)受力分析
7.6 人體生物負荷與主觀舒適性評價的相關性分析
第8章 海綿床墊對人體動態(tài)臥姿生物力學的影響研究
8.1 人體骨骼肌肉模型建模概述
8.2 基于OpenSim的動力學仿真流程
8.2.1 OpenSim軟件介紹
8.2.2 人體模型的選取及參數(shù)設置
8.2.3 動力學仿真流程
8.3 人體動態(tài)臥姿運動學數(shù)據(jù)采集
8.3.1 人體測量與運動學數(shù)據(jù)內容
8.3.2 坐標系統(tǒng)定義
8.3.3 受試者和實驗床墊
8.3.4 采集方法與過程
8.3.5 運動學數(shù)據(jù)處理
8.4 人體動態(tài)臥姿逆向運動學仿真
8.5 人體動態(tài)臥姿逆向動力學仿真
8.6 人體動態(tài)臥姿正向動力學仿真
第9章 基于肌肉力的人體臥姿不舒適度評價模型
9.1 臥姿不舒適度產生機理
9.2 基于生物負荷的不舒適度評價模型概述
9.2.1 立方概念評價模型
9.2.2 靜態(tài)不舒適度評價模型
9.2.3 基于動力學的不舒適度評價模型
9.3 基于肌肉力的臥姿不舒適度評價模型
9.3.1 靜態(tài)臥姿不舒適度評價模型的建立和驗證
9.3.2 動態(tài)翻身動作中臥姿不舒適度評價模型的建立和驗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