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朝名臣序頌
帝王之興,必有不世出之人豪,以自赴云龍風(fēng)虎之會(huì)?!兑住匪^“圣人作而萬物睹”者是已。我皇元受天明命,撫安方夏,天戈所指,萬方畢從。是故一鼓而諸部服,再鼓而夏人納款,三鼓而完顏氏請降,四鼓而南宋平。東西止日之出入,罔不洽被聲教,共惟帝臣。雖睿謀雄斷,動(dòng)無不勝,亦賴熊羆之士,不二心之臣,有以誕宣天威,故功成治定,若是之神速也。自今觀之,陷陣攻城,無戰(zhàn)弗克,則有若魯國忠武王之倫;面折廷諍,丕贊皇猷,則有若耶律文正王之屬;斟酌百王,恢宏文教,則有若許文鄭公之流。其他智士謀臣,袂接肩摩,殆未可以一二數(shù)?;凇稌?,在虞則有四岳九官十二牧,以亮天功;在商則有六臣保摐有殷,禮陟配天;在周則有五臣為輔,以克修和我有夏。以皇朝媲之,未足多讓。夫以明良相逢如此之盛,治功告成又如此之懿,意謂有以宣著鴻猷,勒之琬琰,昭示無極。逮茲百年,而頌聲不作,非甚闕典與!漢唐之臣,本無足議,陸機(jī)、呂溫尚濃墨大書,為之頌贊。況逢今日昌熙之運(yùn),安可默默?濂竊不自揆,輒取行事著明、熟于耳目者,自魯國忠武王而下,凡二十二人,人各為頌。雖立言不文,亦頗謂能美盛德之形容。使讀之者知列圣之勤勞,諸臣之忠藎,王業(yè)之成匪一朝夕,其于治道似不為無所助也。第以金匱石室之藏,遠(yuǎn)在天上,有非遐方陋儒所得窺,故其所頌止此而已,非敢有所略也。
◇魯國忠武王木華黎
阿難之河,白氣如虹,王生其中。
虎首虬須,為天下雄。光輔帝極,憲天惟聰。
如鷹之揚(yáng),如飆之發(fā),如云之從。
右執(zhí)大斧,左櫜彤弓。鐵壘層層,一劈而崩。
遹駿有聲,諸部用平。相彼完顏,逞于淫兇。
我伐用張,旗鼓有容。僵尸百馀里,澮河為紅。
太行以南,斂手就降(葉,音紅)。帝錄其功,錫茅土之封。
丹書鐵券,與國始終,傳世于無窮。
◇淮忠武王伯顏
淮王桓桓,凝峻寡言。一言之間,如雷破山。
及履上臺,四國爾瞻。誓師南征,大亂汝戡。
三軍飛渡,目無江南。前扼其吭,宋膽自寒。
老梟既夜遁,直搗臨安。俘厥君臣,大敷帝仁。
皞皞熙熙,市肆不移。宋鼎已易,而民弗知。
崇德報(bào)功,王謙讓弗居:
此天子德威,臣何能為?古有曹彬,于王見之。
◇楚國武定公阿里海涯
于維楚公,既勇且武。手挺白矛,能舂猛虎。
建謀于廷,謂宋疆可平。王師出征,公實(shí)在行。
陷陣攻城,風(fēng)馳霆轟。一駕而襄鄂下,再駕而吳楚寧。
山獠洞貓,被毳荷氈,亦歸王明。
士出其門,咸為國楨,能黼黻皇靈。
嗚呼楚公,蓋世之雄。
◇廣平貞憲王玉普
倬彼武忠,驅(qū)猋駕云,來奔真龍。
無謨不宜,無戰(zhàn)不從。有孫烈烈,勁氣直節(jié)。
雷霆之下,孰不殞滅?王不震不懾。
宗藩構(gòu)難,變生肘腋。帝命出師,三戰(zhàn)三捷。
鶴馭上賓,眾言沸騰。王靜以鎮(zhèn)之,神器弗傾。
玉帶寶衣,用旌爾能。社稷之臣,繄王之倫。
◇河南武定王阿術(shù)
河南之先,世有大勛。列陣蟾河,強(qiáng)部褫魂。
火炬夜?fàn)k,回鶻乃奔。乃蹴汴京,以洗妖氣。
西南夷不庭,即勒銳兵,以討以征。
金鼓震天,躍入其城。縛段智興,及生河南。
沈幾有智,挺英毅之氣。瞋目一叱,萬人皆廢。
顧彼江南,一彈丸之地。恭行天誅,羽書日馳,卒獻(xiàn)馘京師。
九土茫茫,來享來王,開元祚于無疆。
◇淇陽忠武王月赤察兒
將門出將,一氣之傳。有如淇陽,不負(fù)其先。
威容言言,望之如神。親屬櫜鞬,宿衛(wèi)帝宸。
白斥大奸,拔去禍根。金山之陰,蟻附蜂屯。
王鞠其軍,以綏遠(yuǎn)人。以鎮(zhèn)北門,以靖大藩。
寵賚加厚,鑄印如斗。休有烈光,千載弗亡。
◇句容武毅王土土哈
西北絕域,有山峨峨,襟帶二河。
其人鷙猛,如虎負(fù)戈。況我勾容,人中之杰。
來輔真元,孰得而遏?從六軍北伐,應(yīng)變?nèi)缟瘛?/p>
有堅(jiān)必拔,成杭海之烈。
譬如太阿,百煉不折,無愧臣節(jié)。
◇耶律文正王楚材
惟楚有材,晉實(shí)用之。達(dá)人先知,曰千里駒。
堂堂中書,執(zhí)政之樞。相我太宗,拓開鴻基。
拱立龍庭,上陳帝謨。三靈協(xié)和,萬象昭蘇。
舒吾陽和,脫彼剪屠。人文褰開,民獻(xiàn)爭趨。
于變時(shí)雍,上登黃虞。厥功何如,請視鼎彝。
◇楊忠肅公惟中
西域小邦,以險(xiǎn)自嬰。帝命楊公,往宣威靈。
雷霆震驚,風(fēng)云流行,孰敢不來庭?
秉越而南,椎結(jié)卉裳,懼不能兵。
恒山蘗牙,盤據(jù)大明。公仗節(jié)而呼,巢穴用傾。
鼎湖遺弓,乾綱解紐。公以兩手,上扶日月。
不欹不昃,小大畢達(dá)。海外有截,卒成帝業(yè)。
◇汪義武王世顯
金運(yùn)之熄,亳社已屋。誰柵石門,巡陣慟哭。
時(shí)維汪王,義不負(fù)國。國亡三秋,將焉寘力?
神元龍興,六合有恭。遂乘剛風(fēng),來朝帝側(cè)。
出其所蘊(yùn),以效勞績。乃截嘉陵,乃踐大安。
乃擒勁帥,撤蜀之藩。
王之出矣,提戟而前,氣吞三軍。
王之旋矣,雅歌投壺,右琴左尊。
既武且文,懿哉元?jiǎng)住?/p>
◇張獻(xiàn)武王弘范
真人開天,時(shí)乘六龍。麾斥八極,群雄云從。
劍氣上沖,日星晦蒙。宋人不恭,假息海邦。
帝命張王:汝師汝將,汝拔樊襄,
汝渡大江,汝揭義旗,以受其降。
王既受命,橫槊上馬,鷙擊隼翔。
有夫甚武,直奮大刀,眾莫敢當(dāng)。
王迎刺之,應(yīng)手?jǐn)囿a。軍氣益揚(yáng),大聲震天。
敵有手若亡,遂籍其土疆。遺爝未息,厥勢猶強(qiáng)。
帝壯王之威,復(fù)命往征(葉,音張)。
寶劍名甲,錫自尚方。一麾而殞,海波鏡平(葉良)。
崖山蒼蒼,武功洸洸。
◇劉文正公秉忠
賢者在世,視時(shí)詘信。掛瓢武安,絕世離群。
幡然而起,風(fēng)躍云。乃壘乃城,乃闕乃庭,乃建灤京。
灤京之封,龍岡郁沖,王氣所鐘。
伊劉公是庸,作皇邑土中。
敷文教萬邦(葉,必容反),車書來同。
車書來同,維公之功。
◇史忠武王天澤
諄諄忠武,有力如虎。斬將搴旗,疾行如飛。
統(tǒng)諸侯大兵,前無堅(jiān)城。馬不留影,士不留行。
梟李擒葛,氛祲肅清。兇鷙既鋤,殘惸亦寧。
春生秋殺,以奠邦經(jīng),以嚴(yán)邦刑。
維忠武有勇,大敵不恐。惟忠武有慈,服即弗誅。
維忠武有節(jié),始終弗涅。
紀(jì)功旗常,為邦之光。
◇廉文正王希憲
天啟景運(yùn),挺生人豪。豹略龍韜,呼吸風(fēng)濤。
英英廉公,才雄氣騫。力捧潛龍,上升九天。
誕彰皇威,關(guān)隴晏然。廣廈細(xì)氈,嘉猷日宣。
出鎮(zhèn)遼霫,強(qiáng)宗震疊。移節(jié)荊湖,民氣遂蘇。
連征大猾,正氣烈烈。式揚(yáng)式發(fā),則莫我敢遏。
大星煌煌,西流于堂,天下之傷。
◇竇文正公默
有卓竇公,訚訚而馴。雍雍而惇,炳炳而文。
大衣垂紳,似不能言。及摧權(quán)奸,執(zhí)將排山。
綱常之陳,皦若白日。照耀天下,至今有赫。
大道既明,旁藝亦精。九箴所及,以死為生。
其學(xué)之醇,其志之忠。
宜耄矣之嗟,發(fā)自帝衷。
◇姚文獻(xiàn)公樞
奕奕龍泉,神彩內(nèi)明,視之如空。
其鋒所指,無物不斷,捷疾如風(fēng)。
媲之文獻(xiàn),雄姿英發(fā),靡有不同。
在前無古,在后無今。有志卓卓,倡道蘇門。
上溯泗、沂,下探關(guān)、洛。施于有政,蔚為王佐,務(wù)盡忠諤。
立經(jīng)陳紀(jì),禮賢黜邪。風(fēng)動(dòng)四方,大開文明。
輦致雅樂,實(shí)自魯邦。不殺之諫,晝夜諄諄,舌不得藏。
治定功成,渾然無跡,莫窺所存。左許右竇,三人同心。
扶乾植坤,如帶如礪。信誓弗渝,永世有聞。
◇許文正公衡
濂、洛之學(xué),傳自武夷。重徽疊照,日星昭垂。
逮我許公,尊聞行知,若親摳衣。
寒泉之麋,張皇幽眇,厘析毫絲。
如皋陶淑問,畢其情辭。如后羿注矢,不失其馳。
既入閫域,遂升堂基。橫經(jīng)胄監(jiān),衿佩鏘如。
祛其人私,牖其天彝。釋其偏歧,捝其九衢。
德成材達(dá),昭用于時(shí)。黼黻帝治,甄陶泰熙。
明體適用,公實(shí)庶幾。無德弗報(bào),四海祝尸。
嗚乎許公,百世之師。
◇吳文正公澄
紫氣蟬聯(lián),神物蜿蜒,有開必先。
山川降神,自元而貞,篤生哲人。
慎斯勤斯,絕乎等夷,于道早知。
厲如秋霜,煦如春陽,何德之昌。
抱膝而居,氣蓋八區(qū),閼而弗舒。
玩心神明,操觚弗停。興衛(wèi)圣經(jīng),學(xué)徒是依。
毛之有麒,甲之有龜。
璟其淵沖,以消吝封,心熙氣融。
大明當(dāng)軒,屢聘益尊。施教成均,北許南吳。
先后合符,人文之敷。
◇董忠獻(xiàn)公文炳
伊龍虎君,實(shí)生群英。一吹一噓,霜露變更。
長江天塹,其險(xiǎn)莫前。公挾二季,破浪爭先。
橫行而旋,喜動(dòng)帝顏,戟手指天。
焦山萬艘,櫛比云浮。公大呼突陣,蛟泣龍愁。
橫尸蔽江,水為不流?;闯请m筑,敵氣未龍。
矢石四集,貫公臂及脅。公拔去之,督戰(zhàn)益力。
韓、彭之勇,良、平之謀。方之于公,吾不知其孰優(yōu)。
◇郝文忠公經(jīng)
瞻彼郝公,上師孔、顏。挺然一氣,立天地間。
銜命出使,仗節(jié)弗屈。十有六齡,有如一日。
楗門塹垣,不翅獄庭。臣節(jié)甚重,萬死實(shí)輕。
吐其崛奇,見于直筆。奸雄雖亡,誅之則力。
漢有蘇武,嚙氈海上。郝公繼之,雙璧相望。
◇程文獻(xiàn)公鉅夫
巍巍世祖,度越百王。義聲神威,撫壹宇疆。
公起從之,仗義激昂。咸韶皇度,袞冕憲章。
乘傳來南,繡衣焜煌。玉札牛溲,藥籠并藏。
出而醫(yī)國,小大畢張。吐握見賢,如渴得漿。
雖居鑾坡,不異廟堂。以順為期,以柔居剛。
式憲且文,于燁其光。
◇劉文靜公因
先生之心,岳鎮(zhèn)川澄。先生之操,玉溫石貞。
先生之學(xué),寤寐六經(jīng)。岐陽之鳳,魯郊之麟。
和氣襲人,盎然陽春。發(fā)周孔性情,挹其深醇。
或出或潛,與道周旋。九京可作,吾為執(zhí)鞭。
◇皇太子受玉冊頌
至正十五年春三月丁亥朔,越八日甲午,皇帝命太尉汪家奴,持節(jié)授皇太子玉冊及冕服九旒。在廷臣鄰,莫不駿奔東朝,恭行大禮。越翼日乙未,復(fù)詣大明殿,俯伏拜舞,舉觴上千萬歲壽。百僚具欣,無間小大,僉曰:我太祖圣武皇帝,茂昭寶訓(xùn),預(yù)建冢嫡,嗣服繼統(tǒng),累葉上承靈貺,罔敢或違。今我皇帝春秋方殷,即定元良,以紹隆丕。構(gòu)其神謨睿斷,與雷霆同其英烈,山岳同其雄高,河海同其幽深。求之前古,敻無與比。於乎盛哉!然以萬國至眾,王器至重。豫定則治,否則亂。治亂所關(guān),不翅一反掌之易。布在方策,蓋可見已。奈何為人上者不爾之思,禍亂相尋,有不忍言。惟我皇帝,圣神文武,與天同運(yùn),而不以四海自私。惟皇太子,剛果溫文,與圣合德,而足膺主鬯之寄。明兩作離,照耀無窮。對越天地之耿光,丕承祖宗之休烈,是可以無愧者矣?!兑住吩弧爸髌髂糸L子”,記曰“一人元良,萬國以正”,其是之謂乎?臣濂遐方賤士,躬聞大慶,不敢喑無聲歌,謹(jǐn)遵詩人美盛德之義而作頌曰:
皇明御宇,圖治靡寧。邦本既建,萬國以正。
仰瞻紫微,中居帝座。前星煌煌,厥象斯著。
圣人法天,夙夜弗違。爰升上嗣,以弼大基。
春日載陽,洊雷出震。龜協(xié)筮從,降茲大訓(xùn)。
乃敕近臣,持節(jié)而馳。錫以玉冊,冕服九旒。
帝曰休哉,神器甚重。繼體之思,朕敢不悚。
汝宜敬事,勿懈益恭。服茲寵嘉,祗謁太宮。
勿謂天高,征應(yīng)甚速。勿謂宮深,千里在目。
若軍若國,汝撫汝監(jiān)。流祚無窮,朕心乃安。
皇儲(chǔ)翼翼,拜手稽首。臣敢不勖,以主鬯卣。
百僚萃止,冠弁之峨。舞蹈不足,繼以詠歌。
四海之命,懸于元冢。少陽位隆,不震不動(dòng)。
何威弗宣,何氣弗清。太白斂芒,天高日明。
微臣作頌,流播盛德。勒之貞瑉,垂示千億。
◇皇太子入學(xué)頌
至正九年某月日,皇帝開端本堂,命皇太子肄業(yè)其中,致圣功也。前期一日,司經(jīng)設(shè)帝座于堂中,南面。朱幾在其南,薌俎又在朱幾南。俎前有筵,復(fù)設(shè)皇太子位于坐西,東面。太子、太傅位于坐東,西面。諭德、贊善二人,文學(xué)一人,位在太傅之東階,西面北上。厥明,司經(jīng)以?;仕サ渲弥鞄咨稀9渥訌膶W(xué)者,分東西序立堂南,北面,以中為上。正字一人,司經(jīng)一人,對立兩序端,以劾不如儀者。贊者導(dǎo)皇太子就位立,諭德以下亦如之?;实矍彩拐邅碇旅?,在位者皆北面立受,以次出堂門外,望北闕再拜者二,復(fù)初位。贊者又導(dǎo)皇太子至薌俎南,北面立。升筵再拜,就筵北跪,焫薌于爐者三,少退又再拜,復(fù)位立如初。凡拜若跪,公卿子咸從。司經(jīng)以圣典還閣,幾與俎皆徹。皇太子即位坐,諭德以下皆坐。公卿子別設(shè)幾席于諭德位西,皆再拜。贊者引齒最長者一人,執(zhí)贄自門左入,即席跪,奠贄于幾。復(fù)位如初,又再拜。拜已,執(zhí)斝以升,執(zhí)尊及脯醢者從,詣諭德西,東面立,注酒于斝,即席跪行一獻(xiàn)禮。從者薦脯醢,贊善、文學(xué)亦如之。少退,執(zhí)事者勺酒授諭德,以酢獻(xiàn)者。復(fù)位如初,皆再拜。贊者退,司經(jīng)設(shè)授讀位。正字一人,執(zhí)策啟皇太子受經(jīng)。一人詣諭德,請授經(jīng)。至位,東西相向坐。授受已,復(fù)位如初。惟皇帝丕式先王成憲,敷佑四方,帝求俊彥,用迪皇太子以學(xué)。惟敬惟慎,如此其至,實(shí)萬世無疆之休。敢拜手稽首而獻(xiàn)頌曰:
于赫皇帝,日照月臨。飆馳霆轟,克威克明。
國本既定(葉,音庭),萬方靡弗承。乃命官師,乃辟宮學(xué)。
侯咨侯度,侯究侯宅,于彼有庶。宮學(xué)峨峨,龍樓之阿。
奕奕其楹,侐侐其庭,既穆且貞。皇帝曰噫,莽莽九圍,此實(shí)其基。
其基何居?有書有詩。羽龠干戈,亦以其時(shí)。
爾尚勖哉,毋越我彝。我心我縻,毋隳我維。
我善我?guī)?,上窺黃虞,百度惟熙。
皇儲(chǔ)曰都,敢不敬恭,以養(yǎng)其蒙,以徼其功,以達(dá)于家邦(葉,而光切)。
旭日煌煌,出自東方。鑾車彭彭,青旗陽陽。
佩玉鏘鏘,躋彼新堂。載誦載弦,或舞以揚(yáng),帝命罔敢荒。
維幅員既長,維天命靡常,匪德曷臧。
兢兢皇皇,寤寐弗忘。于赫皇帝,詒謀寧止。
皇儲(chǔ)則之,學(xué)又烝止。百祿盈止,庶績凝止。
庶績凝止,萬世期無已。
◇擬晉武帝平吳頌
惟咸寧五年冬十有一月,皇帝將舉兵伐吳。乃集多士于庭而訓(xùn)之曰:惟皇天孚佑有晉,俾克君臨萬方。爾萬方有眾,罔敢有肆厥志。朕猶夙夜祗懼,若將墜于深淵,唯恐一夫不獲,以越前王彝憲?!渡虝吩唬骸懊穹呛?,罔克胥匡以生。后非民,罔以辟四方?!彪揸赂一膶?!今吳王皓,舍我民弗靖。唯酒暨色,淫酗無厭。大開苑囿,起土山樓觀,殫極工藝。肆厥威如虎狼,群臣有正視者,輒殺無赦。神怨人怒,皓有耳若罔聞知,則亦弗畏天降威命。上帝震怒,集厥命于朕躬,不敢不正。敢用吉玉宣璧,昭告于上天神后,帥爾有眾,底天之罰。爾亻由,爾為王子,國之休戚,與爾同之。爾督徐州諸軍,以出涂中。爾渾,戮力王室,簡在朕心。爾督揚(yáng)州諸軍,以出大江之西。爾預(yù),夙以嘉謨告朕,朕極不忘。爾尚克踐前言,以成厥勛。荊州諸軍,爾其督之,以出江陵。爾浚,爾作大艦,欲有事于皓,多歷年所,今維其時(shí),非爾弗克終厥圖。益梁諸軍,爾其監(jiān)之,以下巴蜀。爾彬,帥其部曲以從。爾奮、爾戎,世號忠貞,各將爾師,以出夏口,以出武昌。爾充,為使持節(jié),假黃鉞,大都督以冠軍。爾濟(jì),副之。嗚呼,爾有眾尚修乃干戈,峙乃糗糧,齊乃士伍,勿喪厥紀(jì)律,惟爾賢。往敷朕威靈,越厥君臣,宜執(zhí)俘之,獻(xiàn)于大廟,勿大肆殺戮,惟爾賢。嗚呼,朕豈有愛于吳土疆,閔我民罹辜,誕以爾多方,殄殲?zāi)顺稹柹芯ぞ驯?,若撫鷇雛。兵戎所指,弗使致厥傷,俾朕膏澤布于下民,時(shí)乃功。爾不聽朕言,朕則孥戮女。爾其念哉!太康九年春,安東將軍渾出橫江,所向皆克。二月,龍?bào)J將軍??宋髁?。鎮(zhèn)南大將軍預(yù),遣將渡江,自進(jìn)克江陵。沅、湘以南諸郡,皆望風(fēng)送印綬。預(yù)分兵益浚。建威將軍戎遣將與浚合攻武昌,降之。三月,浚以舟師入石頭,皓面縛輿櫬,詣軍門降??酥菟模に氖?,戶五十二萬三千,兵二十三萬。夏四月,賜皓爵歸命侯。遣使行荊、揚(yáng),除吳苛政。詔增充渾邑八千戶,進(jìn)渾爵為公??]o國大將軍。預(yù)、戎皆封縣侯。諸將賞賜有差。以伐吳之役,實(shí)始于巨平侯祜,祜既卒,策告其廟,封其夫人為萬歲鄉(xiāng)君,食邑五千戶。復(fù)詔博士臣某,刻石紀(jì)功,昭示萬世子孫,以紹有晉無窮之基,弗敢壞。頌曰:
煌煌有晉,寵綏下民。欲俾萬方,均囿至仁。
吳人不恭,據(jù)彼海瀕。殘虐是逞,若火四焚。
帝怒斯赫,命將徂征。龍盾虎旟,照耀日星。
士氣如虹,吞厥南土。長江天塹,一朝飛渡。
吳人震驚,流汗浹背。豈伊神武,自天而墜。
帝命將臣:汝戒汝師,汝敵則劉,降宜舍之。
皓既面縛,馀敢不釋。萬里雖遠(yuǎn),天威咫尺。
青蓋委蛇,入于洛中。夙發(fā)其祥,昭此武功。
皇華載遣,六轡耳耳。誕布陽和,以消陰曀。
旋乾轉(zhuǎn)坤,六合一家。文恬武嬉,渾渾無涯。
有功者賞,載頌載錫。赤芾桓圭,帝不之惜。
惟帝神武,能屈群策。拓開蠻荒,揭此日月。
帝德流衍,頌聲斯播。授之樂師,以薦郊廟。
◇天臺教宗圓具圖頌
三千性相,百界千如,此天臺教觀第一義也。有能于此悟入,融萬法而歸一心,即一心而達(dá)三諦,其近于佛之知見乎。比邱法咸,示濂圓具圖像,于是合掌作禮而說頌曰:
我觀妙境不思議,三千性相恒宛然。心佛眾生本無二,不為迷悟有增減。
大充法界小塵沙,一一具此無量法。須知一念即三千,三千一念亦如是。
譬如懸空十寶鏡,鏡前爇一光明燈。一燈偏入一切處,一切攝歸一燈內(nèi)。
光光涉入了不礙,互偏互融無盡藏。此境即空即假中,而亦不落空假中。
非先非后非異時(shí),舉一即三三即一。事理俱攝無差殊,修性齊照亦不別。
五佛開顯大車譬,只此一乘圓具旨。若祗觀心不觀具,乃以一觀分二家。
或約三諦作二造,有昧圓融秘密義。妄嗔染凈無異觀,是非能析亦雙泯。
偏虛空界盡法身,一法外求即邪道。唯此如來正法門,有非語言能擬議。
大海可飲風(fēng)可捕,歷劫贊嘆莫能盡。
◇西域軍中獲角端頌
我太祖皇帝之龍興也,靈承帝命,寵綏四方??肆壹瘸?,乃蠻攸服。遠(yuǎn)近諸國,往往向風(fēng)內(nèi)附。而東印度遠(yuǎn)在西域之陲,負(fù)固不庭。帝乃震怒,移六師以征之。師次鐵門關(guān)之下,厥有神物,麇身而馬尾,獨(dú)角而綠文,曶人語曰:王師宜早還。帝因訪問近臣耶律楚材。楚材對曰:是獸名角端,能日行萬八千里,其見則惡殺之象,殆天使之告陛下耶。帝即日下詔班師。臣濂謹(jǐn)稽諸傳記,角端有二焉:其一狀類貊,角在鼻上,中作弓,今鮮卑及胡休多國尚或有之;其一能曉四夷語,圣人在上,明達(dá)方外幽遠(yuǎn)之事,始奉書而至。此則自周秦以來,歷千馀年之久,絕未之聞,而獨(dú)于神元見焉。豈非圣德有以動(dòng)天,靈異之物莫不自至也歟!漢元狩初,武帝行幸雍祠五畤,獲獸一角,而足有武蹄。協(xié)律都尉李延年及司馬相如之流,尚竭其心思,播諸樂歌。千載之下,令人讀之有若親生其時(shí)而觀其事者。矧今之所獲,古所未有,使延年、相如輩得際今日休明之治,則其詠歌圣德于無疆者,又未知其何如也。臣濂雖不敏,其可已于辭乎?謹(jǐn)拜手稽首而獻(xiàn)頌曰:
于赫太祖,肇基龍荒。手持黃鉞,日靖四方。
飆飛云流,無敵弗剪。孰敢不恭,以貽誅狝。
維彼印度,疏勒之西。敢抗六師,大命卒迷。
帝乃震怒,爰飭其旅。爾祃爾牙,爾桴爾鼓。
龍旗載揚(yáng),列星光光。指于西疆,白日為黃。
乃有神獸,麇身驥尾。獨(dú)角桓桓,人立而語。
帝詢近臣,厥獸何靈?近臣有言,角端其名。
天子好仁,奉書而至。曷釋戈矛,綏以文治。
帝曰俞哉,我?guī)熦竭€。爾弓則櫜,爾矢則鞬。
有聲鍧鍧,震撼四國。垂衣龍庭,化行絕域。
九有之臣,載忭載呼。天地動(dòng)色,神人俱愉。
惟我太祖,祗承上帝。帝度其心,純一不二。
惟我太祖,乃武乃神。戢暴遏劉,綏我下民。
惟我太祖,恪慎天戒。曾不移時(shí),戎車返旆。
神獸之來,自天降祥。匪天降祥,帝德之昌。
孰其媲之,古圣有作。龍馬出河,神龜浮洛。
黃文之犀,九真之麟。何世不有,匪德之因。
皇靈赫奕,覆冒下土。魚鱉咸若,鳥獸率舞。
曷其基之,自茲始之。茫茫八區(qū),莫敢不來。
惟德動(dòng)天,薦茲嘉瑞。小臣勒詞,來貽世世。
◇豫章鐵柱頌
豫章郡鐵柱二,旌陽令南昌許遜敬之鑄以鎮(zhèn)蛟者也。郡地濱于江,水蟲騁妖,故民多江禍。旌陽與西安吳猛世云,用正一斬邪、三五飛步之術(shù),追殲其神于長沙。復(fù)懼遺孽洊興,使物治鐵厭其窟宅。一在西山雙嶺南,湮沒已久。一在牙城南井,迄今猶存。柱出井外僅尺,下施八索,謂能鉤鎖地脈云。唐咸通六年,節(jié)度使嚴(yán)撰來為郡將,發(fā)視之。未及咫,烈風(fēng)雷雨,江水暴溢。撰恐而止。其見于道家書者如此。濂竊聞之,周有壺涿氏,掌取水蟲。若欲殺其神,則以牡絜牛貫象齒而沉之,則其神死,淵為陵。神,謂龍罔象之屬也。古蓋有其術(shù)矣。矧單陽則飛,制以重陰,乃伏而不動(dòng)。鐵陰而蛟陽者也,斯柱之建,其亦沉絜象之遺意與?於戲,豫章之民與蛟不兩立,微旌陽、西安,民其魚矣。濂雖不敏,謹(jǐn)徇郡守某之請,勒文柱下,以頌神功于億萬載。頌曰:
吳楚合域,翼軫分經(jīng)。南昌巨都,蛟孽所庭。
咮攓波譎,脽運(yùn)濤縈。夫諸獸驗(yàn),勝遇禽征。
沈灶蛙產(chǎn),蝕阜泓成。靈伯應(yīng)歷,鬼憲宣刑。
岳箓?cè)剑穭ζ咝?。揮斥電戰(zhàn),刉割霆升。
河眚黑廓,川液紅星。軌天設(shè)鎮(zhèn),冶金建楹。
祝融主焰,閼伯司型。八神錫羨,五官儲(chǔ)精。
上旋圓樞,下鋌方扃。溟妃捧鑒,淵后持衡。
飆笙鶴瀨,月吹鳧汀。仙旍周紫,童節(jié)流青。
元?jiǎng)诐摏^,素牒晶熒。龜山鐵跂,龍鼎文銘。
翊扶鴻宰,斡運(yùn)清寧。泰山可礪,靈柱弗傾。
◇大還龍虎丹贊(有序)
龍虎丹贊,為予友鄭源氏作。源因讀《金碧古文龍虎上經(jīng)》有悟《大還》之旨,用之修煉,節(jié)節(jié)有奇驗(yàn)。復(fù)以其玄秘也,請予白之。作是贊,贊凡四章。
苞乾靈一
人身苞精氣,妙與玄化并。一神管攝之,鉛汞各流行。
神所棲止處,實(shí)為天地中。闔辟類兩扉,循環(huán)不竭窮。
廓然含沖虛,獨(dú)立不以形。是即真息根,強(qiáng)名帝乙庭。
靜極必自顯,內(nèi)境垂白芒?;蛳霝檫B環(huán),無乃喪其常。
斡化紐二
凝神入紫虛,沖然抱一居。青龍郁上升,白虎為熬樞。
牝牡既相從,蒸潤如流酥。鄞鄂一以固,溫養(yǎng)成子珠。
銷籞離中陰,坎陽復(fù)來隨。純剛號為乾,潛躍契道符。
郁羅蕭臺中,服霞漱云腴。閱歷無窮年,永共溟涬俱。
考火記三
鼎爐乾坤樞,匡郭水火魂。戊己居土官,一氣中夜存。
火候十二時(shí),暮蒙復(fù)朝屯。專氣而致柔,綿綿日相因。
刑德務(wù)并進(jìn),文武須錯(cuò)陳。薰蒸洽太和,天機(jī)盎神津。
三元與五氣,一一返其根。后天不能雕,長為萬象尊。
稽曲征四
三千六百門,盡隨魑鬽場。雌雄鑄為劍,日月吸光晶。
尾閭閉元液,九鼎運(yùn)女英。三遜及五假,八石巧煎烹。
如此之舉措,難可一二名。陰魔奪人命,遺尸莽縱橫。
寒飆動(dòng)羅酆,時(shí)有鬼嘯聲。方知涉有為,不可學(xué)長生。
◇滕奉使贊
齊人王蠋有言曰: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女之從人,一與之醮,當(dāng)終身不改。譬之白璧,小有玷辱,人將斥去而不之顧。臣之事君也,其理亦同,故蠋特并言之。事兩夫者,雖辨如虞姬,智處鄧曼,吾知其決非良婦。事二君者,雖功如汾陽、才如屈平,吾知其決非良臣。嗚呼,使此義昭如白日,人臣安肯懷二心,而國安有喪亡之禍哉?東陽滕茂實(shí),當(dāng)宋靖康初,以太學(xué)正與僉書路允迪奉使于金,議割三鎮(zhèn)太原。尋奉密詔,據(jù)城不下。金人怒,囚之云中。欽宗北遷,茂實(shí)謁見,涕泣請從行。主者不之許。其后允迪南歸,茂實(shí)獨(dú)留雁門,終身不再仕。臨沒,令以黃幡裹尸而葬,仍刻石識云“宋使者東陽滕茂實(shí)墓”。此殆不事二君者歟。當(dāng)是時(shí),有宇文虛中者,亦以黃門侍郎使金見留,遂改節(jié)易行,反面事虜。其后雖欲奪兵仗南奔而自贖,卒亦不逃君子之譏,其視吾茂實(shí),果何如也?茂實(shí)已矣,人至今想其遺節(jié),如神龍不可得見。至視虛中輩,不啻若鬼蜮犬豕,有識妾婦亦羞聞之。此無他,人心天理終不可誣也。乃作滕奉使贊,用規(guī)事君而有二心者。贊曰:
漢有蘇武,奉使不屈。滕公配之,有聲烈烈。
黃幡裹尸,以全臣節(jié)。如璧之白,弗緇弗缺。
其人雖亡,精神不滅。上游帝所,凌厲日月。
降臣見之,肝碎膽裂。敢述贊辭,勒在貞碣。
◇溟涬生贊(有序)
溟涬生者,于江廖應(yīng)淮海學(xué)也。抱負(fù)奇氣,好研摩運(yùn)世推移及方技諸家學(xué)。年三十,游杭,上疏言丁大全誤國狀。大全怒,中以法,配漢陽軍。生荷校行歌出都門,道傍觀者,嘖嘖壯之。抵漢江濱,遇蜀道士杜可大。揖曰:“子非廖應(yīng)淮耶?”生愕然曰:“道士何自知之?”可大曰:“宇宙,太虛一塵爾。人生其間,為塵幾何?是茫茫者尚了然心目間,矧吾子耶?然自邵堯夫以先天學(xué)授王豫天悅,天悅死,無所授,同葬玉枕中。未百年而吳曦叛,盜發(fā)其冢,得《皇極經(jīng)世體要》一篇,內(nèi)、外《觀象》數(shù)十篇,余賄盜得之。今馀五十年,數(shù)當(dāng)授子,吾俟子亦久矣?!蹦搜杂谏瞎?,脫其籍,盡教以冢中書。其算繇、聲音、起生、神鑒、穎利,可大指畫未到者,生已先意逆悟,可大自以為不及。
學(xué)既成,去隱宣、歙間。遇余安裕戈陽,將教之。安裕勸生業(yè)《中庸》,生瞠目厲聲曰:“俗儒!幾辱吾康節(jié)于地下矣?!睆?fù)去之杭,客賀外史家。晝市大衍數(shù),夜沽酒痛飲。飲即吐,吐復(fù)飲,不醉如泥弗休。醉中嘗大叫曰:“天非宋天,地非宋地,奈何奈何!”語聞賈似道,遣客叩之。生曰:“毋多言,浙水西北發(fā)白時(shí),是其祥也。”似道未解,復(fù)召至,屏人與語。生曰:“明公宜自愛,不久宋鼎移矣?!彼频缾浩溲裕诙?。生亦徑出。過曾淵子家,索酒轟飲。酒酣,作嬰兒啼曰:“大廈將焚,燕猶呢喃未已耶!”復(fù)賦歌以見意。都人士聞之,競指以為怪民,不與接。獨(dú)太學(xué)生熊曦望猶時(shí)造其廬。生私執(zhí)熊手謂曰:“吾端居曾樓,聞空中戎馬百萬來,人鬼作哭泣聲。壬申襄樊陷,甲戌宮車宴駕,乙亥長江飛渡,似道亦殛死臨漳,丙子三宮播遷,諸王大臣皆南北亂走。噓吸事耳,子不去欲何為?”
居亡何,宋事日非,沿江州郡,望風(fēng)奔潰。生大慟曰:“殺氣又入閩、廣中,吾不知死所矣!”遂遁去。其言無一不驗(yàn)。后四年,病死處州學(xué)中,年五十二。無子,唯一義女從之。生宗堯夫先天之學(xué),頗自謂知《易》。每見諸《易》師傳疏,不問淺深,輒訕駁以為樂。及論后天,則尊羲畫為經(jīng),彖爻系辭為傳,黜《文言》《彖象》二傳為九師之言。且謂《說卦》非圣筆不能作,上下《系》乃門人所述,《序卦》直漢儒記爾。蓋生聰明絕人,未聞道而驟語數(shù),故其論經(jīng)多失中。然性使酒難近,又好訐人陰私,人面頸發(fā)赤不顧,罕有從其學(xué)者,唯國子簿吳浚、進(jìn)士彭復(fù)樂師之??2蛔錁I(yè),復(fù)屢受唾斥不怨。生將遁時(shí),召復(fù)至,口發(fā)例,手布籌,雖平昔所靳若終身不示人者,一舉授復(fù)。復(fù)后又授鄱陽傅立云。
或曰:生瀕死,語女曰:“吾死后一月,中朝命山姓鳥名使者,來征吾及傅立。立當(dāng)過予門,汝可出藏書示之,立當(dāng)以此致大官?!焙蠼匀缙溲?,所謂“山姓鳥名”,崔鵬飛也。生所著書,有《玄玄集》《歷髓》《星野指南》《象喻統(tǒng)會(huì)》《聲譜》《畫前妙用》數(shù)十萬言,今猶間傳于世。贊曰:
龍圖成章,有文從衡。以浚以明,以泄其藏,以奠乎玄黃。
昔我素王,韋編三絕。墜緒微茫,誰其我綴?
我參我腴,九師襄之。我苞我晶,百氏攘之。
如河之渾,如曀而昏,如治絲以棼。
天未降割,一發(fā)攸存。維洛有士,居于百原。
超神沖漠,凝于畫先。數(shù)往知來,小大斯甄。
莫峻匪厓,我陟其顛。莫深匪淵,我瀹其泉。
簡材以畀,非隱弗傳。有冥者冢,卒昭以宣。
或得其角,載神于言。炎炎宋箓,維其訖矣。
長星蝕柳,色之赤矣。眚祥見征,士發(fā)白矣。
朋昏以世,莫之戚矣。魚在在鬵,尚其息矣。
維生之知,中如沸羹。彼惛弗知,覆謂我狂。
我狂如何,我憂孔多。我山我河,我用弗磨,俾淪胥以訛。
我酒既嘉,我瑟又和,我寧不嘯歌?
北風(fēng)其涼,旗央央,我車龐龐。蕩蕩江流,杭之如陸。
有腥其穢,流血沃沃。海氛方殷,其何能目?
人有恒言,風(fēng)雨漂搖,夏宇障之。
涉于大川,烝徒楫之。楫副宇撓,孑孑焉依?
國武斯墜,不知攸戒。日隕弗升,雖晝作夜。
鸮舞于林,鬼瞰于舍。孰投是艱,曾莫之艾。
乃浚乃驚,乃瞻乃行,乃遁死于冥。卷生之為胡?
乃神以著。征之古圣,匪程伊度。何以言之,卒淪于數(shù)。
一曲之淹,不通其故?!兑住返兰茹?,數(shù)亦不類。
激贊于生,發(fā)我長喟:月出皎兮,在天之心。
在天之心,何古何今!
余自幼即見長老談溟涬生事,近見李淦性學(xué)及戚光子實(shí)所造文,又知生為詳。以生之精藝如此,而修《宋史》者不列之方技傳中,殊可憾也。故予湣之,特序之。又傷《易》道之微,激而贊之。惜乎予文蕪陋,不能永生也,然予情亦至矣。濂志。
◇觀音大士觀瀑像贊
南瞻部洲東新羅國,有一芻,號曰靈囦。以三昧力,于一毫端現(xiàn)大士相。其相云何?寶冠華軿,素衣繽翻,翹足而坐于崖石間。其崖東邊有一石狹,中有水,下注無際。其水微妙,如娑羅林,自根而莖,自莖而條,前后相續(xù),無間斷者。大士旁睨,容顏端嚴(yán),舉手指水,不喜不慍。沙門似杞具大辨才,睹是相已,五體投地,而作是言:水之怒者,無如流瀑。飛空直下,其長或至一千馀仞,或至三萬及無算數(shù)。斗巖射壑,晝夜六時(shí),無有暫舍。雖神鬼眾,聞其音聲,亦生怖畏。譬諸眾生,曠大劫來,以迄今茲,無明所覆,造諸惡業(yè)?;鹦运?,觸山抵石,以至殞命,肝腦涂地。方其怒時(shí),盡十方界日月星宿,霞電云露;盡十方界山林墳衍,草木鳥獸;盡十方界州邑樓閣,民人聚落,了無所見。以何因緣?怒所激故。怒火所爇,有明皆喪。大士所指,因水以喻,明覺真性,慈憫方便,最為第一。爾時(shí)千越,有一長者鄢波索迦,聞沙門言,瞻仰贊嘆:善哉善哉,沙門當(dāng)知,不識水性因石而怒,為復(fù)石怒緣水乃見?或水石中,各有怒性。謂水之性其怒因石,怒在水外,水性無怒。長江鼓濤,懷山蕩陸,其勢可怖,非關(guān)于石。謂石之性其怒因水,怒在石外,石性無怒。懸崖下崩,飛電系丸,聲聞百里,非關(guān)于水。謂水與石各有怒性,一鱗不生,倒涵太虛,內(nèi)外若鏡,不見有怒。屹立弗磨,苔蝕蘚封,萬古如一,怒從何起?沙門當(dāng)知,法界無邊,空為本性。性中本空,中實(shí)非空。萬物蕩摩,展轉(zhuǎn)成妄,如水流躍,非水之性。舍彼二者,欲求水性,了不可得。如石裂籞,非石之性。舍彼二者,欲求石性,亦不可得。如是思惟,微塵國土,山河大地,或凈或垢,皆吾法身。諸佛菩薩,天龍八部,夜叉羅剎,有情無情,皆吾法性。性中所具,不遺一物,一物不留。法界眾生,無明煩惱,即是如來。正偏知覺,善思念之。此乃大士因水以喻,明覺真性。沙門聞我所說妙法,歡喜踴躍,異口同音,共說無上伽陀章句:
稽首毗盧華藏海,無量光明遍一切。
本來清凈無染著,凡夫逐妄以迷真。
有如空里本無華,空里華生由眼翳。
華生華滅剎那間,空相如如元不動(dòng)。
愿憑大士般若力,脫此八萬塵勞門。
縱如瀑流千萬變,轉(zhuǎn)物不為物所轉(zhuǎn)。
矧茲幻象出毫端,境相了知非實(shí)有。
因非實(shí)有悟真空,即證如來大圓智。
◇采苓子贊
榮陽鄭仲德有隠操,嘗采苓九藍(lán)山間,因自號采苓子,斯贊之所由作也。贊曰:
彼采苓者,肥遁之士。
皦皦霞外,不容纎滓。
白月入懷,涼飔溯欞。
高視一世,何慮何營。
◇匡山居士真贊
眼有棱,足以洞視千古,長髯如戟,足以畏詟百壬,或建大將鼓旗,而殄殲于妖沴,或被處士冠服,而容與于云林,可顯可晦,載浮載沉,壹委順于外物,初無累于貞襟,縣千尋之丹厓,莫逾其峻潴,萬仭之重淵,岡測其深抱忠義之志,而耿耿自信,所謂不變不改,若百煉之精金者邪。
◇善繼禪師血書華嚴(yán)經(jīng)贊
上人善繼。嚴(yán)持梵行。欲求無上真如之道。嘗自念言。華嚴(yán)大經(jīng)。實(shí)中天調(diào)御第一時(shí)所說一乘頓教。最為尊勝。欲爇松為煤。入以香藥。搗和成劑。以書此經(jīng)。而彼松煤者。假物所就。具黑暗相。有染白法。欲煆汞為丹。承以空露。研潤如法。以書此經(jīng)。而彼汞丹者。炫耀可觀。能盲人目。非助道者。欲椎赤金素銀。廉薄如紙。復(fù)粉為泥。以書此經(jīng)。而彼金若銀者。雖曰重寶。外塵為體。初不自內(nèi)。以是思惟。身外諸物。若勝若劣。若非勝非劣。若一若多。若非一非多。皆不足以稱此殊利。維我一身。內(nèi)而心腎肺肝。外而毛發(fā)膚爪。資血以生。資血以長。資血以至壯老暨死。是則諸血。眾生甚愛。如梵摩尼一滴之微。莫肯舍者。我今誓發(fā)弘愿。于世雄前。以所難舍而作佛事。從十指端。刺出鮮丹。盛于清凈器中。養(yǎng)以溫火。澄去白液。取其真純。蘸以霜毫。志心善寫。滿八十卷。尊閣半塘壽圣教寺。昔者樂法比丘。當(dāng)無佛時(shí)。欲聞佛語。了不能得。乃信婆羅門言。以皮為紙。以骨為筆。以血為墨。愿得一偈。況今百千妙頌十萬正文。不止于一??v捐軀命。以報(bào)佛恩。無足為異。于血何吝。惟愿法界有情。或見或聞。證入雜華藏海。證入雜華藏海已。即得六根清凈。得六根清凈已。即得自性清凈。得自性清凈已。即得四天下微塵剎土中。一切眾生皆悉清凈。無相居士未出母胎。夢異僧手寫是經(jīng)。來謂母曰。吾乃永明延壽。宜假一室。以終此卷。母夢覺已。居士即生。今逢勝因。頓憶前事。于是親爇五分妙香。香云輪囷。結(jié)為寶網(wǎng)。遍覆經(jīng)上。乃復(fù)合爪向佛散華作禮。而稱贊曰。
雜華凈智海。九會(huì)之所說。一音所演唱。十處放光明。信解行證門。總攝無復(fù)余。如是具五周。如是辯六相。如是分十玄。妙義皆充足。以至四法界。二十重華藏。無邊香水海。浮幢剎重重。教條有差別。性相了無礙。圓融與行布。非異亦非同。一可為無量。無量亦為一。重重?zé)o有盡。是為功德聚。如來最上乘。龍宮所秘藏。上人出身血。嚴(yán)飾書此經(jīng)。于一滴血中。普含十方界。于一一界中。普現(xiàn)光明臺。于一一臺中。普成獅子座。于一一座中。普見分身佛。如上無數(shù)佛。皆具大威德。眉間白毫光。遍滿一切處。共宣大乘法。聞?wù)邞?yīng)解脫。譬如日月王。照三千大千。悉見種種色。法能破暗故。譬如大海洋。一平乃如掌。無丘陵堆阜。法能平等故。譬如陽春至。大地盡發(fā)生。諸根各萌芽。法能沾溉故。譬如梵志夢。一夢千劫事。不過剎那間。法能融攝故。譬如子憶母。未見心已至。形神皆兩忘。法能無離故。譬如黃金色。金色不相分。金亡即色空。法能不二故。譬如石性堅(jiān)。初不從外得。石性自圓滿。法無修證故。能如斯見解。見經(jīng)不見血。若加精進(jìn)力。見佛不見經(jīng)。及至成道已。見性不見佛。我性如虛空。了無能見者。無見中有見。全體即呈露。茍執(zhí)于所見。亦非我本性。見見二俱泯。此為真見見。真見復(fù)何有。性本無物故。一心歸命禮。只夜以為贊。諸妙樓閣門。彈指一時(shí)啟。
無相居士金華宋濂拜贊
◇龍眠居士畫十八應(yīng)真相贊
第一尊者 張拱立海牛脊,絕流而過
指海為地,截?cái)啾娏鳎?/p>
尚不見水,何所覓牛?
第二尊者 遡風(fēng)立飛濤中,足踏缽多羅
手提天地,靡物弗舉,
只一盂間,收盡海水。
第三尊者 乘芭蕉葉,傲睨太空,水珠亂濺葉上
何分水陸,即海是路,
未入水時(shí),一葉已渡。
第四尊者 與前尊者共泛蕉葉,一沙彌荷橐隨后,局步殊甚
天上地下,獨(dú)立無偶,
沙彌何人,乃囁其后?
第五尊者 坐彩帨中,雪眉垂兩肩,四海鬼獰甚舁之行
長眉垂肩,不來不去,
任爾東西,弗離故處。
第六尊者 橫杖在腕,有大黿負(fù)而西黿半隱水中
杖挑須彌,目鑠日月,
愍諸有情,證龜成鱉。
第七尊 瞪目東望,口噓氣成云,云中現(xiàn)七成塔景
無縫寶塔,不因外見,
優(yōu)缽曇華,千年一現(xiàn)。
第八尊者 翫塔景微笑,一王孫持果獻(xiàn)之
景固非真,塔亦是假,
一笑之余,語默雙舍。
第九尊者 氣貎甚偉,杖錫沖沖行,足下寶珠輪,有光炫耀如火
平視四極,一杖指定,
足下寶珠,圓光交暎。
第十尊者 騎海魚,魚皷鬣而逝,有洋洋自適意
乘魚而來,我未嘗乘,
青山過雨,白云如蒸。
第十一尊者 布杖于海,赤足躡之,杖如龍悠西奔
汝杖猶龍,游戲海中,
一息萬里,不假寸風(fēng)。
第十二尊者 左手擎梵缽,噬唇仰視,小龍蜿蜒自南來,昂首作奮勢
真龍出現(xiàn),風(fēng)云應(yīng)符,
雨大法兩,普活焦枯。
第十三尊者 踞崖石坐,左攬衣,右舒指指,空若有所示
一指之下,領(lǐng)納大千,
真如境界,不分中邊。
第十四尊者 手執(zhí)修多羅,欲讀未讀,回顧?quán)徸?/p>
佛尚不有,何況于言,
無水起波,中復(fù)駕船。
第十五尊者 側(cè)耳聽經(jīng),神觀清凈,如在禪定時(shí)
經(jīng)從耳入,當(dāng)以目聽,
耳目兩忘,非動(dòng)非定。
第十六尊者 騎鹿行山,檜栢蕭森,陰飔翛翛吹衣
騎鹿而行,何曾移步,
欲問西來,笑指庭樹。
第十七尊者 跨斑文虎,手持降魔法杵,過前巖,巖下雜華如畫
為無怖畏,全提宗印,
大吼一聲,萬山皆震。
第十八尊者 藉草趺坐,作入定相,白毫光宛轉(zhuǎn)起兩眉間
瞑目而坐,心同太虛,
一塵不立,無欠無余。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