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開礦上

盛世危言 作者:鄭觀應


開礦上

五金之產,天地自然之利。居今日而策富強,開礦誠為急務矣。夫金、銀所以利財用,鉛、鐵所以造軍械,銅、錫所以備器用,硫磺所以制火藥,石油所以運輪軸,皆宇宙間不可一日或少之物。初不能雨之于天,要必采之于地,則礦務之興,有益于公私上下者非淺鮮也。

《管子》曰:“上有丹砂者下有黃金,上有慈石者下有銅銀,上有鉛者下有銀,上有赭者下有鐵,此山之見榮者也。”彼時化學未有專門,而礦學已精深若此。

歷考泰西各國所由致富強者,得開礦之利耳。國家之督率也嚴,官商之集辦也易,士民之期望也切,礦師之辨別也真。有機器以代人工,有鐵路以資轉運,故能鉤深索隱,興美利于無窮。

我中土地大物豐,萬匯之菁華所萃,五金之盤薄郁積于深山窮谷者,更仆數之未易終也。如云南出銅、錫,山西、貴州出煤、鐵,湖廣、江西出銅、鐵、鉛、錫、煤,齊、魯、荊襄出鉛,臺灣出硝,川蜀出銅、鉛、煤、鐵,人皆知之矣。特以地產之多寡,體質之純雜,礦脈之厚薄,礦洞之深淺,人不得而盡知,大半封禁未開,良為可惜。推原其故,由于明時礦稅內監(jiān)恣橫,借開采之名,為搜括之實,海內流毒,天下騷然,故天下人談虎色變,因噎而廢食非一日矣。

本朝鑒明覆轍,乃一切封禁,以安民心,此一說也。又或任用非人,辦理不善,激成變故,以致查封,此一說也。又以風水之說深入人心,動以傷殘龍脈為辭,環(huán)請封禁。不知地形之兇吉,本無關于地寶之蘊藏,而庸師俗人輒生疑阻,此又一說也。

今者漠河之金、開平之煤、臺灣之五金,各礦已有成效,而滇南一省專設礦務大臣,朝野上下間風氣漸開,拘牽漸化矣。然利害各半,贏絀無憑,終未能有把握者,由于承辦之未盡得人,開采之不皆得法也。約而言之,其事有六:

一曰選礦師。中國舊法辨薤蔥識器物,雖或偶中,未可為常。西國礦師辨山色,辨石紋,辨草木,辨礦脈,辨礦苗,鉆礦穴,取礦子,化礦石,驗成色,其言精實,較有可憑。泰西各國中尤以比國為最。野世城所設學堂規(guī)模宏敞,歐、美各國多遣學生往學。今誠延比國頭等礦師,勘查礦苗,審慎開采,勿使西人之游手無賴妄相羼雜,虛糜俸糈,則利興弊去矣。

二曰購精器。中國開礦用人工,力費而效遲;西國開礦用機器,事半而功倍。今之言開礦者皆知之矣?;蛟唬骸坝萌斯t貧民自食其力,以工代賑莫便于斯。用機器則奪小民之利矣,可奈何?”此其間有權衡焉。西人工貴而中國工賤,當以人力為主,人力所不及者以機器之力濟之,則一舉兩得,然其中有不得不用機器者。開礦機器亦以比國所造為良,大要有三:一為注生氣之器,一為戽水之器,一為拉重舉重之器。更有力猛極大之器,尤比國所擅長。茍留心購訂,擇善而從,則運用在心,程功自倍耳。

三曰官督商辦。全恃官力,則巨費難籌;兼集商資,則眾擎易舉。然全歸商辦,則土棍或至阻撓,兼倚官威,則吏役又多需索。必官督商辦,各有責成:商招股以興工,不得有心隱漏;官稽查以征稅,亦不得分外誅求。則上下相維,二弊俱去。與《會典》“有司治之,召商開采”之言,亦正相符合也。

四月購地給價。中國每欲開礦,民間動至齟齬者,以辦事者倚勢強占,不能盡順民心耳。欲絕其弊,莫如購地時按畝查明,秉公估價,不使山民失業(yè),致起紛爭。其不愿領價者,即將地段估價幾何,作為股本,付給股票息折,準其按年支取利息。如此持平辦理,則民間有礦地者無不欲獻之于官,尚何阻撓之慮哉?查西例:凡地面產業(yè),其地下不能擅自開采。如知其地下有礦,可準其先鑿一井探之。俟探明可采,即具稟礦政大臣,派員往驗,準其在地下開挖若干界限,可挖至他人產業(yè)之地下,不準他人再于自己地面開井,以與之爭,因其未有官準也。如二家同在近處各開一井試探,則先見礦而先報者準給以若干界限,可開至他人地下,而其第二家不準再開矣。蓋地面雖有業(yè)主,而地下之礦系公物不屬地面之業(yè)主,故國家可任意給與何人,準其開挖也。

五曰勿定稅數。泰西各礦章程不同,然大致視其出產若干,按二十分而取一?;虼说V已竭,勘驗得實,即罷采停征?!稌洹费裕旱V法視出產之多少,歲無常數,則稅之多寡應視礦之衰旺以為衡。此理勢必然,無中外古今一也。乃有地方官吏不習情形,率請改為定額,是稅減即累官,礦竭更累商,官商交相畏累,不敢議開〔十四卷本增:矣〕。查日本煤礦大小已開六十余處,其中用機器者十余處。中國用機器開者惟有開平、臺灣兩處,所以出數不多。推其故非但集股難,亦因所抽稅厘過重。洋煤出口無稅,進中國口岸每噸止完稅五分,三年之內復運出口,不問自用、出售,概準給還存票。中國土法所挖之煤,每噸稅三錢,機器所挖之煤,每噸稅一錢,所過厘卡仍須照納〔十四卷本增:(開平局煤較洋人多納一半稅,如出口外國,在一年期內可以取回存票。洋煤只納一正稅,如出口別處及輪船用者,三年之內可取還存票。開平局煤如輪船用者不準給回存票,何異為叢驅爵,為淵驅魚。諸如此類,商務何能振興?。?,〕不準給還存票,較外國抽稅二十分之一,奚止多至數倍。所以繳費多而價值貴,不敵洋產之廉也。竊思以土法所挖者,必是股本不敷,皆賴手足之力,冀獲蠅頭微利,窮民亦藉此謀生,何反重其稅,扶植外人以自遏斯民之生計?允宜斟酌變通,以衛(wèi)吾民而塞漏卮。

六有治人斯有治法。督辦之人必能耐勞習苦,身親目擊,因地制宜,審其山川,察其井硐,核其成本,計其銷場,毋濫用私人,毋苛待工役,毋鋪張局面,毋浪費薪資。綜計每年出礦若干,銷售若干,提出官息稅銀及支銷各項,此外贏余,以若干存廠,以若干均分,以若干酬贈執(zhí)事,以若干犒賞礦丁,按結報明,張貼工廠,使內外咸知。庶幾在廠諸人皆歡欣踴躍,聯為一氣,力贊其成矣。西人謂一國盛衰可以所產各礦定之,此言豈欺我哉?

方今各口通商垂六十載,西人之游歷者遍于內地,內地之礦產,彼族無不周知。交鄰通市,中外一家。當軸諸公,更事既多,成必漸化,凡有益于國計民生者,莫不參仿西法,次第舉行,而但師其制造之精,不知其富強之本,則度支有限,日久何以應之?

近聞泰西各處礦苗開采殆盡,惟我中國如川、藏,如滇、黔,如臺灣,如東三省,礦產饒富,莫不欣羨而垂涎。故英之入緬通藏,法之吞越逼暹,俄不惜千萬帑金以開西伯利亞之鐵道,陰謀秘計,行道皆知。與其拘泥因循慢藏誨盜,何如變通辦理,取之宮中,以濟軍國之要需,即以絕外人之窺伺哉!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stefanvlieg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