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回 墮欲海相國入迷途 剿團黨撫臣陳左道

宦海升沉錄 作者:黃世仲


話說剛毅因查辦王存烈一案,拘拿了馬二姑,連日也不曾訊問。那馬二姑又賄人通消息給王存烈知道,使他打點。王存烈此時也慌了手腳,急的籌備金錢,好打點此事,一面拜托譚鍾麟,替他說項。原來剛毅本欲先拘王存烈,后奏參革職歸案辦理;但念拘了王存烈,怕沒人替王存烈打點,就不能弄得錢財?shù)绞?。故此開放一線給王存烈,料他必求譚鍾麟關(guān)說。

果然不出剛毅所料,那譚鍾麟見得此事實與自己大有關(guān)系,因王存烈所得贓款,沒一事不與譚鍾麟有首尾的。譚鍾麟因見王存烈到來請托,自樂得替他斡旋。且岑春煊又并參了自己,不知剛毅查辦,有牽涉自己沒有。不如借王存烈私財,滿了剛毅之愿,于自己亦有方便。

那日便往拜會剛毅,替王存烈說情。先說王存烈如何好處,并說他仰望剛毅,愿拜他門下。剛毅道:“我也知他很好,但他是一個富員,老夫如何扳得上?”譚鍾麟道:“王存烈這人也沒什么不是,只是多了幾塊銀。歷任大員沒一個不向他借款,他又不善巴結(jié),所以因借不遂,就得人妒忌。此次被參,亦有些原故。”剛毅道:“他被參究因什么原故呢?”譚鍾麟道:“自袁世凱發(fā)泄黨人一案,岑某本有牽涉,故要籌些款項,到京打點,就向王存烈示意。不想王存烈是不大喜歡他,也道:‘本來錢財是不必計較的,但岑某是個黨人,我也(犯)不著助他。’故此不能應(yīng)岑某的手,至弄出此案。今他特托老夫向中堂說項。中堂試想,若他是不妥當?shù)娜?,老夫也不替他說了。”

剛毅聽了,早知他意,即乘勢說道:“你們做外官的,弄點錢還易。若是老夫在京就難了?,F(xiàn)老夫正因點事,也欠一二百萬金,總弄不轉(zhuǎn)來呢。”譚鍾麟道:“中堂既有這點事,就與王存烈一商,沒有不妥的。”剛毅道:“老夫忝為欽派查辦事件的大臣,又是初到此間,與王道沒什么交情,怎能說得這等說話。”譚鍾麟道:“待老夫傳知王道便是,不勞中堂費心。

老夫自有主意了。”說罷辭去。

譚鍾麟一面?zhèn)魍醮媪业窖?,告知此事,即著王存烈備下一百萬銀子,送給剛毅,暗中遞了一個門生帖,都由譚鍾麟居間過付。剛毅好不歡喜,即對譚鍾麟道:“老夫承王道厚禮,實為感激。但岑某所參,王道情節(jié)甚重,老夫過為彌縫,反恐不妙。一來保不得岑某不再參他,二來怕北洋知道,更有不妙。

因老夫與端王爺所辦事情,每為北洋大臣注眼,故盡要防著他。

是以對于這會王道參案,不得不略加處分,好掩人耳目。從中避重就輕,老夫盡有法子。待老夫回京后,見了端王,說王道是我們心腹,不怕王爺不喜歡。那時尋點法子,也不特不難開復(fù),恐還要升官??偼D(zhuǎn)致王道,叫他安心便是。”譚鍾麟道:“王道被參情節(jié),大半似是而非。中堂若有意時,也不難替他洗刷。但中堂既有這般為難,任由中堂主意便是。”說了,又道:“現(xiàn)王道還欲過來拜謁中堂,不知中堂愿意否?”剛毅道:“這可不必。因老夫是奉命查辦他的參案,若他先到來與老夫相會,更礙人耳目。斷斷不可,彼此心知就罷了。”譚鍾麟便不再說話,只得辭去了。

王存烈自得剛毅為金錢所動,過付了那一百萬金之后,以為無事,更望剛毅回京后,可以升官。那日即到譚鍾麟衙中聽候消息。忽聞譚鍾麟說出剛毅雖然心照,外面仍要有些處分,也滿心不悅。暗忖:“自己舍了大宗錢財,只望沒事,向岑春煊爭點氣。今這樣,雖后來得他照應(yīng),但早吃了眼前的虧。”

只是目前已沒得可說,只是不敢再語。譚鍾麟早知他的意思,惟有安慰一會。王存烈回去,心中仍不安樂,滿意只望保全無事,以為被參,料不至斬首,留回多一百萬金,便是革了官職也不妨。今巨款已經(jīng)過付,仍不免處分,只是悔之不及。惟有使人通知馬二姑,使不必驚心。

果然剛毅得了王存烈好意,便將馬二姑提出,略略訊問幾句。那時馬二姑一來得了王存烈消息,二來又見剛毅訊問時似沒緊沒要,便侃侃而談,又復(fù)裝起半老徐娘的舉動,半嬌半癡。

剛毅看了,倒覺有趣,只捻著兩撇胡于笑了笑,便稱沒事,把二姑放了。即將王存烈參案具復(fù),道是什么:“事出有因,查無實據(jù)。但人言嘖嘖,未必無因。特請如何從輕發(fā)落,以示薄懲”這等語,就了結(jié)此巨案。在剛毅受了王存烈之款,本欲后日替他設(shè)法開復(fù),不想后來剛毅回京,鬧出天大的事,致首領(lǐng)不保。王存烈就枉擲了百萬多金,此是后話不表。

且說剛毅既了結(jié)了王存烈一案,想起此次南下,志在籌款,便向譚鍾麟商議,以京中庫款奇窮,看那處局所有盈余的,要提些款項入京,以濟要需。那時譚鍾麟因自己被岑某所參,正靠剛毅彌縫,自不敢卻剛毅之意。況且所提的只是公款,也無損于自己私囊,任將來粵省庫款如何奇困,由得后來設(shè)法,惟目前慷公家之慨,以得剛毅歡心,亦何樂不為?便與剛毅酌妥,提了百來萬人京。那剛毅即報知端王,統(tǒng)計南游各省,不下提了千來萬。自己私囊,又得了數(shù)百萬。即啟程回京而去。

有話即長,無話即短。那日回到了蘇州,由蘇撫早備下行臺,待剛毅住下。時剛毅以前在蘇州,曾往查過財政及提過款項,故這時只欲盤桓幾天,即行回京。無奈官場里頭,那一個不欲升官發(fā)財,正要尋條路徑好扶搖直上。是以剛毅一到,也紛紛巴結(jié)。有巴結(jié)不上的,就向他隨從人結(jié)交,冀他在剛毅面前替自己說項。就中剛毅有一位跟人,喚做利次英,他在京時本是一個有名的兔子。在京中官場,那一個不好押優(yōu)?剛毅就用了多少錢財,始帶了利次英回來,做個體己跟人。那利次英為人卻狡黠不過,當著剛毅面前,只是獻殷勤撒嬌癡,所以最得剛毅寵用,剛毅也最信他的說話。

時蘇州有位候補佐雜喚做趙應(yīng)時,欲巴結(jié)剛毅。奈自己官卑職小,不能高扳,先用金錢結(jié)識了利次英,欲投剛毅的嗜好,冀得剛毅垂青。便與利次英商酌,謀供獻剛毅。利次英道:“錢財玉帛,是剛中堂最喜歡的,但此次南來,所得已不少。你老人家若要供應(yīng)時,怕沒有許多錢鈔供應(yīng)。某聞蘇州多絕色佳人,不如買一個獻他,較令中堂念念不忘。你老人家試想想,看此計可行否?”趙應(yīng)時大喜,便請利次英向剛毅關(guān)說。趙應(yīng)時便在上海購贖一妓,教以儀注周旋,即告知利次英。那利次英卻瞞著趙應(yīng)時,托稱有密語,要指導(dǎo)該妓女。趙應(yīng)時自無不允,即引利次英先與該妓相見。但見生得艷如西子,妖若夏姬。

利次英不勝之喜,暗向那妓女授意,密囑如此如此。一面又與趙應(yīng)時商妥,認那妓女為妹子,取名趙繡屏。都與那妓女關(guān)說停妥,那妓女更喜出望外。

利次英卻回去向剛毅說道:“有佐雜趙應(yīng)時,雖居未僚,實才情發(fā)越,每欲叩謁中堂,投拜門下,只以官小自慚,不敢啟口。小人昨到他公館一坐,見他有一妹子,喚做趙繡屏,確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屢經(jīng)相者觀看芳容,都道他有大貴之征。因此年已十八許,猶未字于人。今趙應(yīng)時欲獻諸中堂,以充侍婢。想中堂一見,必以小人之言為不謬。”剛毅道:“他雖好意,只怕有些不便。因他是漢人,老夫是宗室,向有結(jié)婚之禁,奈何奈何?”利次英道:“不打緊,現(xiàn)在正準滿漢通婚,盡不妨事??v中堂再以為慮,即令他悄悄送進來,自沒人知覺。不過以此女既有超群之貌,又有大貴之征,除中堂以外,無人可以侍奉,故不宜交臂失之。”剛毅聽罷,心中竊喜。卻又道:“凡此等事,總要機密些才好。”利次英道:“小的曉得,不勞中堂多囑。”說罷出來,即往見趙應(yīng)時,告知事妥。又見過趙繡屏,再囑他依密計而行。

到了夜分,趙應(yīng)時帶了趙繡屏,乘了兩頂轎子,直到剛毅寓里。時在夜后,本非會客之時,剛毅又以趙應(yīng)時將送妹子來到,所有一概應(yīng)酬,概托病謝絕,專候趙繡屏到來。恰聞趙應(yīng)時來到,即令利次英領(lǐng)趙繡屏而進。至于趙應(yīng)時,即行擋駕,著他明日來見。時剛毅正在臥室眠著,只見趙繡屏進來,還未起身。那趙繡屏見了剛毅,即上前見禮,早領(lǐng)了利次英密計,于見禮時,故作驚倒。

剛毅不勝詫異,急問其故。時利次英已經(jīng)退出,趙繡屏即答道:“險些兒令妾喪了魂魄,因見恩相床子后邊,隱有一條似蛇的,但蛇又沒有這般大,只見鱗爪活現(xiàn),像要飛舞一般,霎時已不見了。”剛毅聽罷,猶半信半疑,即喚利次英進來,告以趙繡屏所語,問次英也曾見過否。利次英道:“小人向日侍奉恩相,每在夜里恩相熟睡時,往往見有紅光發(fā)現(xiàn),余外卻沒有什么見過。”剛毅道:“因何你許多時不曾說過出來?”

利次英道:“小人以此為祥異之征,說將出來,恐動人思疑,故向不敢說出。今趙美人所說,若是巨蛇,便不能變化,且是霎時不見的,定是神龍出現(xiàn)無疑。惟獨露出趙美人的眼子里,怪不得說趙美人有大貴之征。若至恩相嗎,更貴不可言了。”

剛毅這時已信到十分,卻微微笑道:“老夫已為丞相,又是個樞密大臣,已貴不可言了。還更有什么稀罕呢!”利次英道:“宰相之上,還更有尊貴的。天時人事,那里料得到。”

剛毅聽罷,心中大喜,便囑道:“你們既有所見,千萬不可聲張。”說罷,利次英與趙繡屏一齊答了聲“是”。利次英即行退出。剛毅徐令趙繡屏坐下,并道:“老夫已聞老利說卿容貌超群,今見之,果然不錯。但方才卿所見的,除了現(xiàn)在三人,千萬不要再對人說。”趙繡屏道:“恩相囑咐,奴當?shù)弥斢洝?rdquo;

是夜趙繡屏就留宿于剛毅寓里。次日剛毅謂趙繡屏道:“老夫他日當提拔令兄做個大官。日間當先對此間巡按說,要把令兄另眼相看,斷不負他雅意。”趙繡屏當即答謝。自此剛毅更留戀,也忘記回京一事。趙繡屏亦未有回去。

將近半月,剛毅連接端王電報,著即回京,此時覺不得不去,便與利次英商議。欲攜趙繡屏回京,覺不好看,因此次南下,系奉命清查各省財政,若忽然帶了個美女回京,成個什么體統(tǒng)。但不帶回,又舍不得把個如花似月的美人拋撇,因此也向利次英問計。利次英道:“中堂若帶他回京,必須轉(zhuǎn)送端王殿下,方得端王歡心。但如此大貴的佳人,怎忍把他這樣看待?

不如把他暫時留在滬上。待回京復(fù)命后,各事停妥,然后著人來滬,悄悄帶他人京便是,反勝過目下攜著他進京,反礙人耳目。”剛毅深以為然。

利次英說罷,即又密告趙繡屏,使他如此如此。果然剛毅對著趙繡屏說出要遲些時方能帶他回去。那趙繡屏聽得,故作驚起來,說稱要即隨剛毅去,不肯獨留此間。剛毅道:“老夫并不是拋撇了你。不過以目前同去,反礙人眼目,故把卿暫留于此。不久也著人來取你了。”趙繡屏道:“妾身已得事貴人,斷不肯放過。恩相國事在身,怎能有暇到來取妾,是其拋撇妾也無疑了。妾自問并無失德,何故見棄?”說罷,不知從何得一副急淚,反哭起來。剛毅至此,即安慰一會,又解說一番,說稱不久必著人來取他,奈趙繡屏只是不信。

剛毅再覓利次英計議,利次英道:“他不過不信恩相日后來取他。便尋個令他見信的法子,不如留些錢財給他,好堅他心信,且又塞他的口,免他把恩相現(xiàn)出龍形的事,再對別人說。

抑或更留一人陪著他,說是不久令他一同回京。這樣一來令他心信,二來又有人窺伺他,免他逃往別處。一舉兩得,豈不甚好。”剛毅聽罷,鼓掌稱善,便令利次英勸釋趙繡屏,并問他要若干銀子在手上,方能放心。

利次英即與趙繡屏商酌,繡屏自然聽從次英之意。好半晌,利次英方往復(fù)剛毅,先作半吞半吐的情狀。剛毅道:“究竟他有什么意思?”利次英道:“他有兩說,第一是求中堂先把十萬銀子放下。”剛毅道:“因何要許多銀子呢?”利次英道:“這都易事,因趙美人之意,不是拿這一萬銀子花用的,不過有這大筆銀子留下,亦表明中堂將來必要取他。到那時趙美人進京,橫豎這十萬銀子要帶回中堂府里,早晚仍是中堂府里之物。故中堂準可允他。且中堂現(xiàn)出龍形,既落在他眼子里,又可買他的心,兔至泄漏。故區(qū)區(qū)十萬銀子,可不必思疑。”說了,剛毅點頭稱道是。隨又問道:“第二件卻又怎樣?”利次英道:“第二件卻又難說了。”剛毅道:“什么難說的話?你我不是別人,只管直說也不妨。”利次英道:“他仍恐中堂是個大富大貴的人,視十萬銀子如敝屣。因見小人跟隨中堂許久,已是中堂心里的人,料舍不得小人,故他欲留小人陪著他。”

剛毅聽到這里,想了想。利次英又道:“他以為中堂既不欲小人離去,必要取小人回京,那時他便可隨著小人同行,不由中堂不要他。這個意思,不過是懼中堂遺棄他罷了。”

剛毅道:“據(jù)你的意思,卻又怎樣呢?”利次英道:“小人的愚見,若是中堂一到了京,即時要取趙美人及小人,小人自可應(yīng)承。若太過久待,小人亦不肯留在這里。”剛毅聽到這話,覺利次英甚為真心,便又說道:“婦人之見,真是過慮。

老夫何苦要遺棄他?他既有這種癡心,老夫就依著他做去。你可體老夫的意,暫留在這里。你不必思疑。老夫不久必令你兩人回去了。你在此間一來可安他的心,二來可防護他,免他有意外之事。”利次英此時心中已是竊喜,卻故說道:“中堂之意,小人何敢不依。但中堂若取我們回去,總不可過遲。”

剛毅連聲應(yīng)諾,即定明日啟程入京,一面撥十萬銀子,交給趙繡屏的手,又囑咐利次英小心侍候,復(fù)安慰趙繡屏一番。

趙繡屏更撒嬌撒癡,哀囑剛毅不可遺棄自己,恩相前,恩相后,說了幾番,剛毅更為撫慰。一宿晚景過了,剛毅即啟程人京,各官都侍候送行。剛毅即囑趙繡屏不必送至門外,免被各官見了,不好意思;又囑咐自己啟程即遷回趙應(yīng)時處暫住。利次英、趙繡屏都一一應(yīng)允。繡屏又故灑幾點別淚。剛毅再三安慰,方行啟程。

自剛毅去后,利次英即與趙繡屏席卷剛毅遺下的財物,遷居別處,再不回京里。時趙應(yīng)時只道剛毅帶了趙繡屏回京而去。

及后剛毅不得利次英復(fù)音,惟有著人到蘇州尋趙應(yīng)時,要領(lǐng)繡屏回去。趙應(yīng)時這時吃了一驚,又不好直說出繡屏不是自己妹子。這時慌了手腳。惟有含糊答稱趙繡屏不曾回過自己屋里,自把此意復(fù)過剛毅。剛毅聽得大憤,料知此事為利次英所賣,早帶了繡屏私奔,帶了自己十萬銀子過世,好不快活。又忖繡屏是趙應(yīng)時的妹子,疑應(yīng)時亦必知情。左思右想,如何不惱?

但此事實不可告人,總望有日再下南省,好尋個機會,把幾個賊男女殺了,方遂心頭之愿。不知利次英兩人竟有點造化,不一年間,剛毅在京鬧出件天大的事,也至不得其死,利次英等遂得無事,好不僥幸。

你道剛毅鬧出什么事呢?因剛毅久作端王的心腹,端王天天要謀登位,雖然自己兒子做了大阿哥,但恐自己一旦不在,無人覷看兒子,這個皇帝的位,終恐不穩(wěn)。故天天與剛毅相謀,期求早一天登位,就有早一天好處。正在要尋個機會發(fā)作,偏那時山東省內(nèi)又鬧出一件事。因有一個平民是義和團中人,與教民爭訟。那縣官不敢抗教民之意,就不免冤抑平民。以致人心不服。那些義和團就聚眾謀殺教民。

時那些教民見被殺的多,就走到京中,向該國公使來告訴。

少不免講起公法,就說山東巡撫容縱屬員戕害教士,也置之不理。因此,當日朝廷就將山東巡撫革職,著他來京候質(zhì)。那時該山東巡撫的正是毓賢,因此次革職,仍恐回京后必遭重譴,急的往求剛毅設(shè)法。那剛毅又是與毓賢有個師生情分的,故當毓賢入京見剛毅之際,剛毅便謂毓賢道:“賢弟這會失官,實因洋人在總署相逼。實則朝廷并沒有革賢弟之意。今端王都是最惡洋人的,因王爺要行大事,只怕洋人來干涉。正要把個下馬威給洋人一看,好教洋人不敢正視我們。老夫且與賢弟同見端王,若得王爺一點子歡心,包管與賢弟吐氣。”說罷,毓賢大喜。

果然見了端王,毓賢便說洋人如何可惡,團黨如何奮勇。

喜得端王不亦樂乎,便一力保毓賢再任山西巡撫。自此義和團更為兇惡,因見毓賢被革,且能復(fù)官,可見洋人此后說話是不靈驗的,朝廷之意,又似幫助團黨無疑。因此逢著洋人便殺,弄得山東一省,真沒一處不有義和團。

這時就惱出袁世凱,看見這個情景,把各國洋人如此看待,料知后來各國不肯于休,必致弄出大禍。便向榮祿跟前,力言:“端王、剛毅保毓賢再任山西巡撫,必有異志;且此事已為各國所忌,又復(fù)縱容團黨,其患不少。”榮祿聽得,覺世凱之言十分有理。因直隸與山東鄰境,少不免要被他牽累。便入京叩謁太后,極力言:“毓賢得端、剛之意,縱容團黨,橫殺外人,毀滅公法,傷無害理。各國必不肯罷手。”說了,又言自毓賢縱亂之后,山東團黨十分兇橫。太后聽得,甚為動容,急與榮祿商酌。榮祿更保袁世凱任山東巡撫,又言袁世凱向被端王、剛毅阻撓,今番須出自獨斷。故太后直行下諭,以袁世凱補授山東巡撫。諭下之日,端、剛吃了一驚,已無可如何。后來袁世凱到任,把山東省內(nèi)的團黨殺個不留,果不負榮祿所托。此是后話不提。

正是:可嘆朝臣容左道,全憑疆吏剿邪魔。

要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stefanvlieg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